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中提到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者这句话在哪一页

2025-01-28 17:30:10 来源 : 网络 作者 : 听雨楼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 这句话出自哪里?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的: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是谁说的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是蔡元培说的。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用尽毕生精力,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他的很多真知灼见,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等等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蔡元培的父亲宽厚随和、乐于助人,母亲勤俭贤惠、谨言慎行。蔡元培从小耳濡目染,也形成了正直、敦厚的性格。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承担了家里的重担。虽然生活清贫,但母亲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的品行教育,勉励他们要自立自强。

这种注重人格修养、因材施教的思想自然也体现在他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上。生活中,蔡元培非常爱护和尊重孩子们。如果对某方面有兴趣和学习的意愿,他都会创造条件满足并精心培养。
与此同时,蔡元培还善于抓时机对孩子们进行品格教育。有一次,孩子们把自己的画作寄给父亲看。蔡元培认真地看完每一张画后,给孩子们写了回信。在信中,蔡元培对每一幅作品都给予恰当的点评和鼓励,还分别给三个孩子题字来勉励他们。他要求子女们要刻苦努力,学有专长,造福社会。

蔡元培学术理论
他的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

真正的成功,就是家庭幸福

人活一世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
作家亦舒有句话总结的深入人心:
“当我四十岁时,身体 健康 ,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
诚然。人生过半,渐渐明白:
再多的财富都换不来一个 健康 的身体,再大的房子都不如有个完整的家庭。
到了一定年龄,褪去了功名利禄心,抛开浮华,家庭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01
家风优良,再穷也能发家
老话常说,一个人的品性如何,看看他的家风便可知晓一二。
家风看似无形,却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在历经代代相传的打磨之后,成为一个家庭最稳固的基石。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中提到: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家风正,由父母言传身教给下一代,将这个良性结果不断传承,即便再穷也能发家。
前些日子,网上有个事件热度很高。
江苏宜兴,一名2岁的孩子在小区池塘边玩耍时打碎了玻璃瓶,玻璃碎片掉入了水池中。
孩子的父亲得知后,立即光脚进入水池中捡拾玻璃碎片,虽然水池定期有专人打扫,但他还是担心会割伤别人。
最主要的是,他想通过这个小细节让儿子明白:遇到事情要学会承担责任,不能放任不管。
所谓好的家风,大抵正是这般榜样的力量。
父母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三观、人品、修养,就像一面镜子,显示出他们最真实的模样。
郭德纲曾在一档节目中讲到过自己的教育理念。
如今47岁的他,每次见到父亲时,依旧是规规矩矩,十分尊敬,不会有任何轻浮的举动,就连坐着也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跷二郎腿。
正是因为他的教导和示范,儿子郭麒麟在面对长辈时也是如此,而这些就是他们家的门风。
记得节目的最后,郭德纲说:“天下爹娘没有不疼孩子的,但是你宠着,外面的人不会惯着,你把孩子管好了,外面的人才不会说他。”
家风,是家族幸福的根基所在。
万贯家财,不如良好家风。家风端正,福气自会到来。世世代代,才能长盛不衰。
02
家庭和睦,再苦也会兴旺
一个家的温度是由什么来衡量的?
看到一个回答简短有力:夫妻之间的关系。
蔡康永曾在书里提到一个观点:
“人与人之间有一个 情感 账户,每次让对方开心,存款就多一点;每次让对方难过,存款就少一点。”
如果一个家里气氛已经冰冷到极致,想必夫妻间这个 情感 账户里的“存款”已然为零。
家庭不和,往往是因为两个人之间责备大于宽慰,争吵多过拥抱。
综艺节目《我是演说家》里,演讲者寇乃馨讲述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她和丈夫因为一些琐事吵架,眼看着自己要“败下阵来”,她立马挑丈夫的痛处回击:“黄国伦,你凭哪一点能配得上我啊,你知不知道你离过婚,是二手货,你根本配不上我!”
她说完这句话,丈夫就沉默了,过了一会就去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临出门前,丈夫说:“乃馨,你知道吗,有些话是不能说出口的。”
那天之后,寇乃馨深深反省了自己,她突然发现:语言是伤人的利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暴力,而自己有可能就是一个家暴者。
俗话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有时候,与家人争辩,你以为自己辩赢了,其实是失去了所有。
反之,被家人的包容陪伴着前行的人,常常会拥有无穷的力量,去抵抗艰难险阻。
不禁想起那个在地铁站醉酒痛哭的男子,为了签单,陪客户喝酒到深夜,为了生活,崩溃就在一瞬间。
但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听到消息匆匆赶来,即使丈夫此刻很狼狈,她也没有一句责怪,只是心疼的抱着他说:“没事的。”
中年人的世界,有多少委屈和忍耐,又有多少躲不过的难处,唯有回家能治愈。
夫妻互相理解,相互搀扶,家庭和睦,再苦的日子里也总有甜意。
03
家人无恙,再难也能幸福
作家周国平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失去了父母,他就成了孤儿。”
年过四十,最难过的不是没能拥有好的生活条件,而是拥有了一切,父母却已身体抱恙或者离开人世,无法再去享受好的生活。
“子欲养而亲不待”从来都不是空话,失去过一次便能懂得。
看过一个采访节目,其中聊到最难忘的回忆,演员张秋歌坦言道:
年少时,我们以为得到财富就能得到一切;
年老时,终懂得家人安在才是圆满的幸福。
父母身体 健康 ,就是儿女最大的财富,父母身体无恙,儿女才能无忧。
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就是在外过得再苦再累,总有后路可退,而这条路就是家的方向。
人到中年最深刻的体会,或许正如作者在风所说:
“当你睡醒一觉,发现人生的战场上,一轮机关枪扫尽后,那些曾经挡在你面前大厦一般存在的长辈,一个个倒下去了。你没有任何选择,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因为此时你已然站在了队列的第一排。”
常回家带父母散散步,聊聊近况,只要他们无恙,幸福就没有终点。
穆尔有句话饱含哲理:
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世界,回到家里,就找到了。
有房子的地方不一定是家,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完完整整的家。
陪你走过一生的伴侣,一起经历了柴米油盐,从青丝缕缕到白发苍苍,依旧相守身旁。
此生最挂念的子女,看着他跌跌撞撞无数次,从少年轻狂到成熟稳重,依旧牵挂心上。
给予一世安稳的父母,让你永远有底气向前,从悉心养育到默默守候,依旧等你回家。
后半生,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慢煮生活,岁月深深。
点个“赞”,不论多难熬的日子,愿你都有家可回,有爱人相拥。
图文源于网络

家训家规对一个家族的影响,有多大呢?

家训家规是指导家族成员为人处世的信条、行为准则,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通常说的家教实则是家训家规的另一种说法。
不同的家训家规形成了不同的家族所特有的风格,也就是诠释一个家族特征的家风。家训家归抑或家风,无不是一种文化,对一个家族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家训家规对一个家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潜移默化一词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由此可知,潜移默化一开始的意思就是家训家规对家族成员有着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由起初的学习模仿逐渐自然似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作家莫言的爷爷是一名木匠,寡言少语,识字不多,却懂得诚信做人的道理,将之当作行事准绳。例如,在家具用料上非常小心谨慎,即使很小的可忽略的瑕疵也会告诉家具的主人。上交公粮那会儿,有的人耍小聪明,往粮食里掺沙土,莫言的爷爷从不作假,总是把筛得干干净净的粮食上交国家。
莫言的爷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诚信。在此影响下,莫言的父亲也将诚信运用于实践当中,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担任会计的他把每笔账记得清清楚楚,连一分钱的差错都不放过。
诚信,是莫言家族的家风,经爷爷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给莫言的父亲。这就是家风的传承。

莫言的父亲虽是大队会计,却不凭此头衔摆架子、觉得高人一等,对待别人,十分仁慈。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笼罩之际,其父告诫道:“获奖之前,你和别人一样高;获奖之后,你要比别人矮半头。”
“比别人矮半头”是谦和,莫言的父亲不但如此,也是他通过言传身教对莫言的劝诫和期许。一个智慧的人,是谦卑的,明白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莫言获此殊荣,与谦逊好学不无关系,这份谦和得益于其父在日常生活里潜移默化的感化。

家训家规对一个家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家训家规对一个家族的影响不但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像接力赛,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积淀为坚不可摧的风骨,日久弥新,时时焕发活力。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有与“林”有着不解之缘的任家三兄弟,分别叫建林、育林、成林。三兄弟的名字寄托着父亲任泰祥爱林、护林的情怀。
任泰祥做了一辈子护林工作,在山沟里或查看山林,或植树造林,一本本工作笔记和诸多奖章、奖状是他守护山林的印证,承载着太多难忘的记忆。
这份工作非常辛苦,逢年过节为了防止燃放鞭炮等引发山火,巡护更为频繁,只得与家人天各一方,相聚的时光甚是短暂。即便如此,为了改善环境,任泰祥依然想让三个儿子去做林业工作,守护山林。
在父亲的影响下,任家三兄弟不负所望,全都从事护林工作,其父遗留下的林业书籍和笔记成了他们的“传家宝”。并且,在守护山林信念的感召下,任成林的儿子现是一名护林消防员,继承了任家守山护林的传统。
爱林、护林是任家的家风,任家三代护林人体现的是家风的代代传承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柳传志创业时,有好几次公司都要办不下去了,可他无论在事业上如何不如意,从不把烦恼带回家,对孩子们总是笑脸相迎,也很在意妻子。四个孩子中,柳传志是老大,每个月兄弟姐妹都会到他家聚会,相处很是融洽。
相亲相爱是柳家的传统,也是柳家的家风,从祖辈传承至今,在儿子的新婚贺词里柳传志希望儿子、儿媳及孙辈一直将此传统延续下去,其实也是家风深远持久的体现。

对待家训家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家训家规,合理之处采纳,不合理之处摒弃。像前文提到的诚信、谦和、爱林护林的环保理念与相亲相爱的和睦这些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的好家风应一代代传承下去,于人于己不利的家风则应及时舍弃,免遭其不良影响的侵蚀。

在一篇文章里,有这么一件事:初中一年级有个小男生,成绩优异,篮球打得也不错,可就是少言寡语,跟老师、同学说话时生冷硬倔,言辞尖刻,所以人缘很差,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班主任在一次家访中发现了小男生这般行为的原因所在。当班主任委婉地建议小男生更友善温和一些,男生的父亲瞬时收起笑容,把男生拉出书房,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然后又与妻子争执起来,互相埋怨对方不好好教育孩子。或许早已习惯了父母间的争吵,小男生只是站在那儿,面无表情,眼神空洞。
小男孩的冷漠、尖酸刻薄与恶劣的家庭风气有很大的关系,像这样的家风是应该取缔的。班主任无权干涉别人的家事,唯有尽自己所能,把小男生和班上情商最高的女孩安排在一起做同桌,看能否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

在另一篇文章里,作者写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与其说是一种家风,不如说是一句咒语,让人理所当然地去吃苦,以苦为乐,坚信先苦后甜。其实,有些苦纯粹是自讨苦吃,本可以规避,却像自虐狂沉浸在苦涩当中。就如作者的塑料牙刷杯,从毕业时就在用它,直到杯口已经磨得起毛,仍然在用,此时的作者像极了宣扬“吃得苦中苦”的父亲。在作者领悟“苦难不值得迷恋,除非别无选择”之后,便换掉了牙刷杯,表示接下来还要换掉更多。
可见,一些家训家规有不可取之处,要根据自身情况改变它或者摒弃它。时代在变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也要随着时代变迁做出相应的变化。
总结综上所述,家训家规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家训家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影响大还是学校教育影响大?

一个人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或缺。但是哪个对成长的影响更大呢?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因为这两种教育方式在影响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对一个人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它始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并包括了所有的日常生活方面。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可以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道德和价值观。父母可以在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传授生活技能和实用知识,这些教育方式足以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然而,学校教育也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是在一个培训有素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内容也往往更加系统和全面。学校提供的知识和技能是为孩子未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这些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此外,学校教育还可以让孩子有机会结交来自不同家庭和背景的同学,经历不同的社交环境,丰富自己的思想、视野和经验。
总的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家庭中孩子学习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常识,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去亲情。而学校教育,则让孩子更好的接触到社会,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人们,结交各方面的朋友,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他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

  • 人生为啥很短暂?过一天就少一天了?

    人生是不是过一天少一天?第一种看,人生是一种积累.所以每度过一天,就为人生积累了一天了历程和感悟.这种人对明天有着向往和憧憬,并享受着每一天. 第二种...
    人的生命为什么

    2025-01-26
  • 在轻微噪音暴露下听不见电话铃声导

    楼上的噪音怎么应对啊?面对楼上的噪音,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应对:
    沟通:首先,可以尝试与楼上的邻居进行友好的沟通。礼貌地表达你对噪音的不满,并请求他们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他

    2025-01-24
  • 精神分裂,多半来自于这3种家庭!

    哪些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高发人群如下:
    1、有遗传家族史:所谓有遗传家族史就是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以及叔叔、阿姨,即直系或者旁系血亲三代以内有精神分裂症病史

    2025-01-24
  • 为什么才18岁,人生尚未走过一半,只是

    在哪一个瞬间,觉得自己这一生真的够了?我高考落榜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的大学梦破碎,人生也灰暗到了极点,这一生也很难出人头地。
    生活中总是充满各种不如意义,有些事情会让我们一蹶

    2025-01-22
  • 北京小客车家庭摇号可以后期加人吗

    北京机动车摇号审核期可以加人吗北京机动车摇号审核期可以加人。编码自资格再次审核通过起延长有效期3个月。申请延时不限次数。未及时申请延时的,编码自动失效。
    家庭摇号可

    2025-01-22
  • 我32岁和谁都格格不入,我喜欢宅在家

    人为什么越到中年越喜欢享受独处的生活方式?人越到中年,越喜欢享受独处的生活方式有多个原因。中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阶段,往往伴随着家庭责任的增加和工作压力的加大。在这个阶

    2025-01-21
  • 佛山加优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怎么样?到

    孩子上公立幼儿园好还是私立好幼儿园好?总体来说性价比高的还是公立学校,二者区别如下:
    1、价格上
    从价格上来看,公立学校有政府的支持,因为政府的拨款和补贴公立学校的学费就要

    2025-01-20
  • 只有人品好才能学习好,是吗?我看那些

    人品好,品德好,才能学习好,是吗?我看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大都是品学兼优人品好,品德好,才能学习好,这个是不一定的,因为学习好跟人品和品德没有直接的关系
    有人说人品好才能学习好,

    2025-01-19
  • 老师父母总是强调,做人才是第一位的

    老师,父母,为什么总是强调做人才是第一位的,做事第2,学习赚钱第3?这是因为做人的素质和品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们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

    2025-01-19
  •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现在学习压力特别

    现在高三了,我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该怎么办?高三的学生,歧视心理还没有多么严重,你就算是学习差,别人一般是不会远离你的,比如说你很逗,你有一技之长,别人反而会在这方面羡慕你,即使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