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情绪一般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焦虑会影响一个人,具体会有哪些方面?
第一点:无能为力焦虑往往产生于人们对未知的恐惧。
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出现什么结果。所以感到焦虑。
一般情况下,即将发生的事情会有些难度,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当事情的难度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时焦虑就会超出适当的程度,变成内心的干扰 甚至痛苦。
当你清醒的认识到,即将发生的事情,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你会心慌意乱、焦虑烦躁,无法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坚强的意志,一边承受过度的焦虑,一边增加自己度过风险的能力,在有效行动的过程中,焦虑症(过度的焦虑)会得到缓解。
04
第二点:没有安全感
关于焦虑曾有这样一个公式:
焦虑=关切+威胁
安全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看重的一种心理需求,也就是说它是我们都很关切的,所以,一旦感觉到不安全,我们就会感到焦虑。
有时候,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外部。
就像这次新冠疫情,面对这种外在病毒的威胁,人人都会没有安全感,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我们没有安全感并不是因为外部,而是因为自己的内心。
比如有的人,虽然他们的伴侣对自己一直很专一和忠诚,但是他们依然不放心,总认为对方有可能会出轨,于是经常通过查看手机,不断的盘问和审查等方式来减轻自己的不安全感。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导致两个人的不信任和矛盾,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不安全感。
面对这样的焦虑,你需要明白的是:
有的安全感需要别人来给予,但更多时候的安全感,是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的。
当我们能够更多的看到问题积极的一面,内心变的更阳光、更乐观的时候,我们的焦虑也会少很多。
05
第三点:追求完美
焦虑是一种常常伴随着担忧、不安和恐慌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担忧,并不是因为一件事我们可能会搞砸,而仅仅是因为它可能达不到自己内心的期望。
完美主义的人就深受这种困扰。
他们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力求完美无瑕、设定非常高的标准,希望从过程到结果都是尽善尽美的。但现实中,这种完美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追求完美的人总是处在一种忐忑不安的状态之中。
就像一位咨询者说的那样:“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遗憾,如果生命可以重启,我宁肯重新再活一遍。”
追求完美的人,与其说是在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不如说是在恐惧。恐惧那些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缺憾、不足和瑕疵。
面对这样的焦虑,你可以提醒自己:
真实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全或无的状态,要么全是美好,要么就是一事无成的,真实的生活永远是好坏参半的。
追求完美可以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但是接受残缺才是生活中更成熟的心态。
06
最后中山君想说,
一个人生活的怎么样,不仅取决于你经历了什么,也取决于你怎样看待自己的经历。
焦虑也是如此。
焦虑会影响你,但不会决定你。
真正决定你的,是你的内心。
内心变了,眼睛看到的很多东西都会随之改变。
心理障碍、双相情感障碍。
焦虑情绪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 过度担忧: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常常会感到无端的担忧和紧张。如果一个人在一周内至少有四天感到过度担忧,并且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以上,导致情绪困扰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这可能表明他/她正在经历焦虑症状。2. 睡眠障碍:焦虑常常会导致睡眠问题,如难以入睡或夜间频繁醒来。焦虑患者在睡前可能会对各种事情进行过度思考,这种 mental preoccupation 可能会导致“大脑拥堵”,并且在醒来后仍然难以平静下来。
3. 不合理的恐惧:恐惧症是焦虑症的一种形式。如果某人长期感到不明原因的恐惧,没有具体的恐惧对象,这可能是焦虑症的一个迹象。
4. 肌肉紧张:焦虑的人可能会经历肌肉紧张,如握紧拳头、背部僵硬或频繁皱眉。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帮助缓解这种紧张状态。
5. 慢性消化不良:胃肠道对压力非常敏感,焦虑可能会以消化系统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常见的症状包括胃部疼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与焦虑相关的消化问题。
情绪困扰有哪些表现?应如何调节?
情绪困扰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具体表现因个体和情况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绪困扰表现和相应的调节方法:焦虑:
表现:紧张、担忧、害怕、心慌等。
调节方法:深呼吸、冥想、放松技巧、规律锻炼、寻求支持和专业咨询等。
抑郁:
表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疲倦、自我评价低、可能伴随有自杀念头等。
调节方法:保持规律的作息、参与活动、寻求支持、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等。
愤怒:
表现:易怒、冲动、敌意、可能会有身体上的紧张和愤怒爆发等。
调节方法:冷静思考、深呼吸、情绪释放活动(如运动)、学习冲突解决技巧等。
自卑感:
表现: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怀疑等。
调节方法:自我肯定、接受自己的缺点、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等。
压力和紧张:
表现:紧张、焦虑、身体不适(如头痛、肌肉紧张)等。
调节方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规律锻炼、管理时间和任务等。
社交障碍:
表现:对社交场合的害怕和回避、交际困难等。
调节方法:逐渐面对社交场合、学习社交技巧、寻求支持和指导等。
强迫症状:
表现:强迫性的思维或行为,难以控制。
调节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专业心理治疗等。
创伤后压力障碍(PTSD):
表现:持续的创伤回忆、噩梦、焦虑等。
调节方法:专业心理治疗、心理疏导、支持性社交网络等。
对于情绪困扰,如果自我调节的方法无法有效缓解,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表现
一)焦虑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都有可能产生这种体验。焦虑不仅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中,而且也是其他心理障碍共有的因素,如抑郁症与恐惧。焦虑是作为一种情绪感受,可以通过身体特征体现出来,如肌肉紧张、出汗、嘴唇干裂和眩晕等,焦虑也伴随认知成分,通过由多种成分构成,主要是以为将来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由于焦虑与恐惧、担心、惊慌等相关,也有人将担心看作焦虑的认知成分。
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焦虑的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解脱、不愿正视的心理问题,焦虑只是矛盾、冲突的外显,借此作为防御机制以避免那更深层次的困扰。
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自我形象焦虑是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没有吸引力,体貌过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为粉刺、学生雀斑等影响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虑;这类焦虑主要与自我认知有关,需要通过调整自我认知重新接纳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与学习有关的焦虑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在学生情绪反映中最为强烈,我们在大学生学习心理中专门谈及考试焦虑,需要引起重视。情感焦虑多数由于恋爱受挫而引发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具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因而过度担心引起焦虑。
克服焦虑的方法主要有:首先了解大学生焦虑后面深层次的潜在冲突,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的专业心理辅导。
(二)抑郁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去信心趣,渴望一个人独居。抑郁也伴随着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认知改变可以是一般性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或者很难做出决定。在思考中可能有更多的心境转变,消极地看待世界、自我和未来。因此,抑郁的人很难回忆起美好的记忆,不适当地责备自己,认为他人更消极地看待自己,对未来感到悲观。与此同时,还伴随身体症状,如常常乏力,起床变得困难,更严重时睡眠方式都将改变,睡得太多或者早晨醒得太早,并且不能再次入睡。也可能出现饮食紊乱,吃得过多或过少,随之而来的体重激增或剧减。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它常常与苦闷、不满、烦恼、困惑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一般来说,这种情绪多发生在性格内向,好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不爱交际,生活遭遇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身上。那些不喜欢所学专业,或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的大学生也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愤怒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或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容易产生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如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人际协调受阻而怒不可遏、恶语伤人;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有的因一时的成功、得意而忘乎所以;有的因暂时的挫折或失败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如此种种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好激动、易动怒的不良情绪特点,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时有体现。这种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说:“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四)嫉妒
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嫉妒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蟊贼”。
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往。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是人本质上的疵点,嫉妒心强的人容易得心身疾病。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产生压抑感,容易引起忧愁、消沉、怀疑、痛苦、自卑等消极情绪,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其次,嫉妒心强影响大学生自我发展。不良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学们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
嫉妒对人的心理健康不利。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妨害。甚者,还会破坏集体的团结和良好的心理氛围。二是造成个人的内心痛苦。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克服嫉妒首先要开阔视野,开阔心胸,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的客观规律。真正做到豁达开朗并非易事,如果正处在愤怒、兴奋或消极的情态下,能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是能达到克服嫉妒的目标的。其次要学会转移注意力,需要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并不亚于竞争对手。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使大学生活真正充实起来,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为了缓解自己的失败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别人。三是学习并欣赏别人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关注别人的优点,忽视自己的优点。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四是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待人处事常常以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会感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焦虑情绪的表现有什么
焦虑情绪的主要表现指患者持续的、没有原因的感觉紧张、不安,或者总会预感到灾难、威胁,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上述感觉缺乏现实基础。在感觉紧张、不安的同时,会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运动性不安。患者表现为坐立不安、非常紧张,自己也会感觉非常痛苦。由于紧张、不安,也会导致日常生活、工作或者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焦虑情绪、焦虑程度没有现实基础,或者与当时患者所处的环境也极不相称。焦虑会导致患者的精神痛苦或者自我能力的下降,而且焦虑不会随着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焦虑情绪的表现与人格有一定关系。 上一篇:曾大师说“爱她就是要限制她”。我认为正确。这才是正话。您觉得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