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才能内圣外王吗
如何做到内心强大,充满自信?
一、认识自己,独立自我,自信。 在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过于在意别人的心情,评价,把自己变成别人眼中的自己。要成为心灵强大的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低估自己,尊重自己的心情,放弃无意义的共鸣。平和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评价,面对不好的评价,过于沮丧,面对称赞,过于兴奋和兴奋。 二、续提高抗压能力,故意练习。 脱离舒适的地区,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学会给自己带来一点困难,逐渐刻意练习,逐渐提高自己。勇于尝试,勇于犯错误。每次试错都是提高自己的机会。做事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是逃避,而是挑战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积累成功的经验怎样理解内圣外王?到底是哪个思想流派呢?
“圣”是指道德,“王”是指实力。“内圣外王”就是指一个人外在的实力达到了顶端,内在的道德水平也达到了顶端,这种人才是人间真正的强者。这个说法并不是哪个思想流派的,而是出自庄子: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内圣外王”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用武侠小说中的概念来解释的话,“圣”就是一个人的心境,“王”就是一个人的武功强度。稍微看过一点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人的实力非常的强大,但却没有相应的心境来匹配的话,那么这只是一场灾难。人们会因为这个人强大的实力,而受苦。同样的,这个人因为拥有强大的实力,而自己内在的内心又无法很好地控制力量,所以最终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圣”是指一个人在灵魂上的高度,所谓的“道德”并不是如今人们意识中的“社会道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的所谓的社会道德其实并不被古人推崇,在古人看来这种社会道德已经是畸形的了。像现代人们都讲究,你打我一拳,我不和你计较,我还必须原谅你、谅解你。这在古人看来其实是一种绑架,孔子他老人家就曾经说过“何以抱怨?以直报怨!”说白了,你打我一拳,我得用板砖拍回来,而且还得揍的你以后见了我不敢再动手,才为止。
“王”,可以理解为“称王”,但不是在人间的势力中称王,人间势力中称王,那只是一个称号。这里所谓的“王”其实是指在某个领域,自己的实力达到了顶端,达到了能够“称王”的实力。就像王羲之在书法中的实力一样。
儒学有“内圣外王”之说,“内圣外王”有什么寓意?
儒学中有“内圣外王”之说,可是“内生外王”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儒学,诗诸子百家中学说的一种,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推崇儒学。刚开始由孔子创立,后来以孔子的思想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完成、立体的思想体系。他还是中国古代悠长的主流思想,有深远影响。但是在秦始皇时期,儒学受到“焚书坑儒”的影响,受到重创。在汉武帝的时候再次繁荣。“内圣外王”是儒家修身的终极目标。在儒家的今典代表作品《周易》里面曾经提到过“进德修业”,这就是“内圣外王”的前期雏形。
“内圣”,就是通过一整套严格的精气的修炼然后可以感悟到宇宙的本源。孔子解释道:所谓大圣者,知通大道应变而无穷,辩乎万物之情形者也。“外王”,就是说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从而认识世界,掌握更多的规律和真理。在儒家思想中,“内”和“外”在行动上应该是统一的,是内心道德思想和外在实践相统一。 “内”是基础,“外”是内的目的。只有不断的内心修炼,加上不断地学习,才可以最终的达到“内圣”最终达到“外王”的目的。如果“内圣”脱离了“外王”就会成为一种自私自利,相反,就是一种低层次的事功思想。孔子以百姓为对象,主张以礼乐制度最为规范手段,同时用法律手段,来稳固统治、维护社会安定。
由此看来,与西方世界相比,西方世界比较注重物质世界的探寻,中国古代则是更加注重内心和行为的统一和谐。社会发展至今,“内省外王”的思想还是作为人生追求的基本境界,也是处理个人行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准则。
内圣外王的意思 什么叫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内圣外王”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庄子·天下篇》。庄子说:”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白话翻译就是:天下研究学术的人很多很多,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而且达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境界。那么,古时候所说的有关天道的规律,果真又存在哪里呢?回答是:“无处不在。”如果再问:“自然赋予的灵妙从何处降临?人们所拥有的睿智又从哪里产生?”
回答是“玄圣有他诞生的原因,圣王也有他出现的根由,因为他们全都源于宇宙万物本体混一的道。”
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虽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提出,内圣外王的统一也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扩展资料
孔子儒家思想体系中内圣外王。
在孔子的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才能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同样,内圣之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
孔子“内圣外王”政治思想中,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儒家无不讲道德,无不谈政治,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乃是霸道和暴政,这样的政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难以长久的。
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也就是由“内圣”到“外王”。这里,“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圣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