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孩被妈妈不严肃的说了一句,就马上大声回应,这种啥类型的?

2024-04-26 17:30:12 来源 : 网络 作者 : 听雨楼

“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记得在一次坐地铁时,看到一位妈妈严厉地斥责站在身边的小孩:“你怎么老是借同学的东西不还?同学都告到老师那里去了, 你真是一个废物,太让我丢脸了! ”
在全车路人的注目下,这位妈妈喋喋不休地开始数落孩子的其它毛病,全程孩子唯唯诺诺地低着头,不发一言, 看上去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
在我们身边,很多父母持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对于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必须施以严格的教育或者惩罚。
这种专制式教养方式的特点是“高期望、低回应”, 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让孩子听话悔过,并中止不当行为,长期下来却会造成反效果。
已有研究表明,惩罚和羞辱孩子会导致更多的不当行为,而不是更少。
他们往往较不快乐、不容易独立、缺乏自信,为人处世欠缺弹性,更具攻击性和敌意,并且更容易遭受滥用药物和心理 健康 问题的威胁。
归根究底是,没有人会因为被羞辱而轻易改变。 就像上面这个例子,妈妈沉浸在羞辱式教育的氛围之中,孩子却不会因为一次斥责就决心改过。
为了帮助父母从孩子角度来理解羞辱式教育的坏处,美国亲子专家 Cameron Kleimo举了一个职场的例子:
想象一下,在上司给出的截止日之前,你紧赶慢赶交出了一份错漏百出的企划书。
你明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完善一些,但因为过去几周你一直焦虑失眠,总想着要尽快把工作任务完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便影响着你的工作表现。
等到上司看完你的企划书后,气冲冲地来到你的办公桌前,大声斥责:“你写的是什么垃圾?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做得比这好,如果你明天不把这个东西重新做一遍,你就卷铺盖走人吧!”
试想一下,你的感觉会如何?是不是很糟糕,然后还感到非常羞耻,上司的否定和攻击无异于将这种痛苦放大了几倍。
你可能会因为害怕被炒鱿鱼而努力修改企划书,也许你永远都不会再做出这样粗糙的东西,但上司的反应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不,他愤怒的、惩罚性的回应让你觉得自己被蔑视和误解。
同样的场景切换一下,在你交完企划书后,你的上司走来问是否可以聊聊,然后他坐下来说,看完你的企划书后,很惊讶地发现它居然不符合你的正常发挥水准。
于是他问你是否一切安好,充满真诚地在表达他的关心。
你解释说,最近身体有一些不舒服,工作上也忙得焦头烂额。上司认真地听着你的倾诉,听到你近期过得很辛苦时表示了同情。
最后他表示,你可能今天需要熬夜来修改这份企划书,之后便建议你申请一天假期来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你的感受会如何?多半是感到被理解、被关心,从而松了一口气吧。
此前负面焦虑的情绪可能就一扫而空了,替换而来的是重新振作地修改企划书,或者你还会考虑去见见一直以来逃避的医生。
当父母处理孩子的不当行为时,比如无法忍受孩子没有收好玩具,或者认为他们应该做得比预想中好,我们总会本能地做出羞辱和惩罚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文化中非常普遍。
但羞耻和惩罚永远不会带来持久或积极的改变,对我们的孩子大喊大叫,施以严格的惩罚,看似简单有效,却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一颗恐惧和愤怒的种子,也在亲子关系之间形成了一道高墙。
我们不需要为了教训孩子而惩罚他们。
换句话来说,难道我们想让孩子表现得更好,就非得让他们先体会一下糟糕的感受吗?不妨回想自己的经历,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和屈辱时,我们是怎样的感觉?
你是希望对方以合作友好的方式,还是通过羞辱来激励你“奋发图强”?
孩子在惩罚或羞辱方式下体现出来的感觉和行为,并不能帮他们完全发展出正面的品德。
父母可能要问,那应该如何教导孩子改正不当行为呢?
孩子会通过父母的以身作则来学习,孩子会通过沟通、爱心和同情心来学习,孩子会通过被看到、被听到和被理解来学习。
当孩子表现得最不值得被爱、最糟糕的时候,他们其实最需要爱。
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地犯错,他们会从权威者的身上学习到处理的方法, 当众羞辱或者惩罚他,只会让他看见恐惧,而不是学会犯错时正确的处理方式。
下次当你看到孩子犯错时,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并通过说“我看到你遇到难题了”来反映他的沮丧,之后给一个拥抱,你会对最终的结果感到惊喜。
具体来说,你可以使用以下这些积极的语句:
“ 我想让你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 先花几分钟时间聆听孩子的讲述,这展示了对孩子的尊重,也有利于父母掌握更多讯息。
“ 你感觉怎么样? ” 帮助孩子识别自己因为相关事件产生的真实感受,这些可能包括愤怒、恐惧、孤独、不安等等。
“ 你能为此做什么改变? ” 这句话是在暗示孩子做错事并非就是结束,父母希望孩子可以说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期间父母要做的是,肯定孩子一些积极的想法,帮助他们找到预防下次再犯同样错误的策略。
“ 我能帮忙吗? ” 即便父母最后没有给予太大的帮助,它也会让孩子从感到被爱中获得力量。

为什么我跟我妈说话的时候我妈不理我,经常这样,我以为她没听见,大声点就骂我?

作为一个母件这样做,其实我觉得是很不好,必定跟子女沟通,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你经常跟他说话他不理你。而且你要说大声,他还骂你这样做不让他对他的心里就是一个很急躁。他觉得跟你可能缺乏沟通,所以说有一些事情你们娘俩在一起应该多沟通一下。把这件事说明白点儿,毕竟我俩母子俩在一起,有时说话沟通沟通一下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作为父母跟子女在一起应该是最亲的人了,所以说如果你的模型在家做,是不是对你心里会造成一些阴影,但是你也一定也要想你明白一点儿,你跟你的母亲好好沟通一下,把这件事儿整明白了再说。

“妈妈,你那么大声,我好害怕”,低声教育,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尊重

我这段时间由于赶项目,每天都是加班到十点以后才到家。我家柚子一是本来就睡觉比较晚,二是一天没见到我,一看到我就会变本加厉的“撒娇”,想尽办法的缠着我。如果说只是让我陪着玩或者让抱着都还好说,而是什么都不允许我做,还一直吭吭唧唧。我问他想让妈妈做什么,或者问他想做什么的时候就是不说话。有一次,我实在没控制住自己心里的火对孩子大吼大叫一番,具体当时吼了啥,我也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我家柚子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立马安静下来,而是一下子情绪激动地瞪着眼睛张大嘴巴看着我大哭起来。我立马意识到我错了,我不该对孩子大吼大叫,后来我安抚好孩子,孩子对我说了一句:“妈妈,你那么大声,我好害怕”,让我顿时再也控制不住地流出了眼泪。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认真地思考了下父母情绪的失控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以及正确与孩子沟通的方式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和我一样,当孩子犯错时,会控制不住地对孩子发脾气,甚至大吼大叫。其实细想,我们对孩子愤怒地大吼大叫,结果无非两种:一是孩子被吓住了,满脑子的恐惧感,根本没心思去思考为什么错了,只盼着父母赶快结束训斥;二是孩子被激怒了,大吼大叫回击我们,也不考虑错在哪了,只想着如何跟父母对着干。
但是,当父母压低声音、语调平静、严肃地跟孩子谈话时,我们会在孩子眼里变得“不怒自威”,孩子对我们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和抵触,这时候再跟孩子讲道理、辩对错,效果就会好很多。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每次孩子无理取闹时,我只要语气温柔平和得跟柚子说话,孩子可能不会立马变好,但是每次事后他都会记住我当时给他说的话,讲的道理。比如,有一次柚子非要买一个玩具,但是家里已经有两一个一摸一样的玩具了,我当时没有给他买,并好声好语地跟孩子说,玩具家里已经有了的,我们就不能再买了,你可以选择一个家里没有的,并且每次只能买一个,不可以看到什么都要。结果从那以后,每次买东西不需要我再说,柚子都会只选一个,并且如果是他已经有了的玩具就不会再重复买。可见,好好说话,低声教育的力量远比高声大吼的作用要大得多。
很多父母总以为对孩子大吼大叫,他就能听你的话,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大人高声斥责孩子,孩子以更高的音量回应,最后父母与孩子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会因为父母的大声吼叫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会服气。之所以会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性使然。因为人在面对外界的大声吼叫与命令时会出于本能地表现出强烈地抵触、攻击和防御。这个时候的他们很难会保持理智的状态进行反思和思考,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时常会看到:受到严厉批评或者指责后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反抗情绪或者干脆被吓得什么也不敢说。他们很少还可以理智地反思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更不要说什么改善自己的行为了。因此在孩子做错事或者无理取闹时,作为家长的我们要认真考虑下改用“低声”的教育方式。
希望我们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教给孩子: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开心的事,看场合说。
低声教育,是与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3~7岁宝宝的家长常常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无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说服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如果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这时候就要考虑改用低声教育的方式了。
父母放低声音,孩子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想都不想直接跟父母对着干。与此同时,孩子就可以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把情绪放在与父母争辩上,更多反思自己的问题,逐渐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是因为:
1.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
3.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肯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 批评孩子要降低声调。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学会降低声调,用温和的语气。因为,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我们用温和的语气批评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听进去你说的话,不然他会把焦点都聚焦在父母愤怒激动的情绪上,而不是父母说的话上。
2. 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效果会很好。比如“妈妈很爱你,但是你刚刚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孩子可能没反应,但过一会儿,孩子很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也会接受父母的批评。
3. 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警告如果违反的后果将是什么。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对孩子的要求通过低声的语调和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并且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无需大声威胁。
4. 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批评。
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就事论事,不要随意发泄对孩子的情绪,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批评,多使用鼓励、平等沟通的方式与孩子进行相处。
小孩就是小孩,他身体和思想的高度都还有待成长,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场,就很难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我们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应该放下“家长”的姿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掌握孩子的听觉、视觉与理解特性,采用平等的方式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愿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可以采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可以采用低声教育,这样既能避免伤害孩子,又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更愿意听我们说话,从而才会愿意配合我们。愿天下所有家长都可以在育儿路上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今日互动话题:最近一次吼孩子是因为什么?
本人出版硕士,从事教育行业多年,《教育家茶座》执行编辑,坚信自律改变生活,通过文字分享教育知识,感悟世间美好,以文会友。

固执的孩子不听妈妈的话,总是反着妈妈来,这时候该怎么办?

随着娃长大一点,真的是越来越可爱,结果长大过程中,熊孩子模式出现了。
妈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好心提醒他做什么,偏偏和你对着干;好吃好玩的都买给他,熊孩子还不稀罕;你越着急上火,他越在你面各种调皮捣蛋;
……

遇到不听话的孩子该怎么办?批评?讲道理?甚至打骂?……好像都不太管用,无奈之际,那就听孩子的话好了,这种反向招数,也许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呢!
与其让孩子听话,不如你先听孩子的话
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不听话的背后不是和大人故意作对,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孩子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可以借助孩子这种心理,来听一下他的心声,比如孩子闹:“我不要睡觉!”你可以问他:“你为什么不想睡觉”,孩子发现妈妈是愿意沟通了解他的想法的,他肯定会冷静下来解释清楚。
这时妈妈最好用谅解的方式表达你的态度:“我知道你还想玩娃娃,但现在是时候该去睡觉了。”家长如果能够以一种开放式的姿态让孩子能够有表达自己的机会,那么孩子下次便会尝试用语言来说服你而不再只是哭闹攻击了。
孩子诸多行为都是源于相似心理,可以在各方面和他进行一些沟通改进,促进亲子关系,你会发现孩子并不是不听话了,而是逐渐长大了!以下几点要学习哦……
1.不强迫孩子按照大人指令,协助他实施他的想法
比如孩子刚学会拿汤匙吃饭,他们便执意要把汤匙伸去青菜的碟子那里,想要勺起一条青菜,这不但很困难,而且会将饭菜弄到满桌都是。
与其强迫想让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不如就放手让他自己来吧!在他真正需要你的时候才出手帮忙,按照他的想法尽可能地协助他。
2.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从他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比如孩子想要吃糖,一般我们都会说:“吃糖太多会对牙齿不好”很多时候孩子都还是“不听话”坚持要吃。
那么妈妈可以换个角度,听他的话让他吃,但是补充一句:“如果因为吃太多糖而牙齿长虫子很痛的话,到时候去医生那里拔牙,这个后果你要自己承担”像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你是站在他一方的,但同时也能够让他听到你“委婉的阻止”。
3.不要和他讲枯燥的道理,多和他做游戏
换个形式,更能让孩子接受。比如妈妈和孩子角色互换,妈妈扮演的孩子经常偷吃蛋糕,在这个情景设定下,妈妈就可以引导孩子“作为妈妈的你要怎么说,才能让我知道经常吃甜食会使牙齿长虫子呢?”
案例
有一天,小明想在家里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他计划把客厅里的沙发和椅子搬到一边,腾出空间来放置他喜欢的玩具和图书。然而,大人们并不认同他的想法,认为这样会使得客厅变得混乱,影响整体家居环境。小明很失望,但他的父母并没有强迫他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相反,他们鼓励小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同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告诉小明,如果他能自己负责收拾和整理这片小天地,那么就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小明很高兴,他开始把自己的玩具和图书搬到客厅的一角,并把沙发和椅子重新布置。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父母一直在旁边陪伴着他,帮助他搬运东西,并指导他如何整理和布置这片小天地。小明的小天地建成了,他非常高兴。虽然这片小天地并不是大人所期望的那样整齐划一,但小明却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他学会了如何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负责,这对于他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强迫孩子按照大人指令,协助他实施他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还可以促进他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也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小结
亲子沟通最根本的问题是理解,孩子小的时候做不到理解父母,但却有自我意识,这时候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孩子并不是故意作对,只是在成长而已。

被说没有教养的孩子通常都有哪些表现,父母要怎么帮他改?

心中装着温暖,谦卑而有礼,会为他人着想,更懂得遵守社会规则,我们称之为有教养。
有教养,是一个孩子最大的财富。

没教养的孩子比狼还可怕!记得在看一档采访节目的时候,主持人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到现在都记忆尤深:
地铁站,一个女孩边吃鸡排边等车,旁边一个小男孩看到后,就跟他妈哭闹说“我也要鸡排”,孩子妈竟然说:“去跟那个阿姨要。”

小男孩理直气壮地站到女孩旁边说:“我要吃鸡排!”女孩一脸茫然。小男孩又回去磨妈妈,结果孩子妈说“真是小气鬼!那女人穿成那样一看就不正经……”
而在这之后,这个“熊孩子”做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在地铁眼看要进站的时候,狠狠地把女孩往前推了一把。
幸亏旁边的乘客手疾眼快给她拉了回来,生死就在几秒间,简直就是“杀人未遂现场”,而这时,小男孩的妈妈不仅没有训斥小男孩更没有道歉,而是抱着孩子挤进地铁走了。

这样的“熊孩子”已经不能算是孩子了,而是一个能置人于危险的“恶狼”!
如果再不趁早管教这样的“熊孩子”,轻则是无视公共秩序的奇葩,重则就是伤天害理的罪犯。

孩子“没教养”的4个表现,外人不直接说,家长要心里有数1、没有感恩的心
无底线的溺爱、无底线的物质满足很容易就会造成孩子没有感恩的心,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应得的。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自私自利,无节制索取;而怀有感恩的心的孩子,内心善良温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很受欢迎。

2、没有是非观
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没有是非观的孩子,往往连自己最亲的人都会伤害,一旦有人违背了他的想法,就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孩子的是非观要从小树立,什么都可以等一等,教育孩子不能等。

3、乱发脾气
不分场合就乱发脾气的孩子,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很没教养的,一发脾气就打人、大哭大叫、摔东西,真是一点都不可爱。爸妈纵容孩子乱发脾气,只会害了孩子,等孩子再大一点,就会更加的目中无人,最终吃亏的还是孩子自己。

4、喜欢发号施令
有些孩子在家里被宠上天,跑到别人家里也喜欢指挥别人,想要喝水,直呼别人名字让人家帮他倒水。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别人不愿意说你是给你面子。
孩子有上边4种表现,家长一定要留心,小心毁掉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的教养比教育更重要有教养的孩子行走八方,没教养的孩子寸步难行。
这世上依然有很多有教养的孩子,用爱温暖着这个世界。
前段时间,一名12岁的男孩,从西班牙马德里独自坐飞机回家。
从出发一直到了首都机场的隔离点,他佩戴着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具,一路始终没有拿下来,20多个小时的路程,他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后来等到医护人员发现的时候,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且不吃不喝,精神状态很不好。
他怕给别人带去麻烦,宁可自己难受,也依然坚持到了回家。

还有等地铁的时候在爸爸后面排队的小女孩。

放学回家搬起大石头围住丢失井盖的井口的两个小学生。

这些孩子们虽小,却用自己的行为温暖着世界;却用自己的善良爱着这个世界。这才是我们父母真正应该教给孩子的教养。

孩子“没教养”,外人不直接说,家长要心里有数
家长该如何让孩子成长为有教养的人?1、树立榜样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在平时是个有教养的人,那么孩子一定也是很温暖的人,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对他人恭敬,对长辈孝顺,对社会负责任,能够贡献爱心,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榜样。

2、文化熏陶
让孩子多读书,多接受文化的熏陶,书中有很多很棒的价值观,这些都会传递给孩子。
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多陪伴孩子阅读,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成长为有礼仪、有教养的孩子。

或许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该如何做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这其实就是礼仪常识缺乏的表现。
3-6周岁是礼仪生活好习惯定型期,建议多给孩子看看《礼仪常识》类的书,想要让孩子有教养,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有教养的。

相关文章

  • 一个女的成绩好,会跳舞钢琴,工作也好

    你觉得做父母的会偏心一个人吗?我觉得会,你的看法是?做父母的都想一碗水端平,而实际上父母能做到的不多。
    造成父母偏心的原因,主要是孩子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以及所处的位置所造成

    2024-04-24
  • 为何社会中的某些父母,抗拒女儿的男

    家人嫌男友是外地的而不接受他怎么办?应该多开导家人,因为现在交通很方便,对方的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你是女方,所以要让男方来配合你。人对陌生人或多或少都有抗拒心理,所以

    2024-04-24
  • 家中父母身体不好,家中经济来源只有

    我是一名高中生,是单亲家庭,家里农活只有母亲一人来弄,哥哥姐姐也在外打工,母亲身体有时也不是很好,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我是一名来自xxx县的一个小山村的学生,现就读于咱们x

    2024-04-24
  • 友情算不算亲情的一种

    友情与亲情相同吗不同。友情是一种朋友间的感情,即使朋友可以为你两肋插刀,那终归的朋友,可以视为你们的关系很铁,但朋友对你付出感情太久,容易疲惫。亲情是亲人间的感情,一般是指

    2024-04-13
  • 我是女的,我以后死了和父母还有一大

    关于鲁迅“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写一篇作文700字关于鲁迅“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写一篇作文700字 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 “

    2024-04-13
  • 为何子女结婚但没有婚宴,社会中的某

    为什么有很多父母会不愿意参加子女婚礼我认为为人父母参加自己子女婚礼应该是有着即高兴又伤感的感觉,高兴是孩子结婚了,终于可以成家了,伤感就是他们要离开我们的身边了
    我之

    2024-04-12
  • 焦虑症一部分是来自父母的影响!

    为什么我会焦虑?慢性焦虑的原因你知道吗




    为什么我会焦虑?慢性焦虑的原因你知道吗
    焦虑持续的因素
    1、遗传
    在对同卵双胞胎(意味着两人之间有同样的基因构造)的研究中发现,

    2024-04-04
  • 想去职高,但是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上职高父母不同意怎么办?那你能考到普高吗?如果能够考到普高,自己努力一点,考普高啊,父母不就是不希望你上职高,到时候就没有上大学的,希望他们就是希望你上大学啊,如果你成绩真的不

    2024-04-03
  • 如果孩子统招专升本有压力,父母怎

    大学孩子压力大怎么办家长怎样帮她?当孩子上大学后,必须要学会独立了,如果他心情不好的话,可以做一个倾听者,日常除了要和他们多沟通以外,也要多支持他们,做他们永远的后盾。那么,面

    2024-04-03
  • 我们父母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做好亲子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和孩子做朋友,不采取过激行为
    正确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态,主动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一直表现得高高在上。家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