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进化论的驳斥者认为眼睛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器官,不可能是逐渐进化而来的。对于这种观点,你如何反驳?
人的眼睛是如何进化的,达尔文为何说它复杂性无可比拟?
作为面部之首,眼睛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许多教徒甚至用它来攻击科学。他们无限放大眼睛的神秘,否认眼睛的进化规律。作为进化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奇迹,动物眼睛的进化也曾让达尔文一再感到困惑。
他在《物种起源》中甚至提到,眼睛简直是自然界无与伦比的设计,他甚至觉得眼睛的形成很难用自然选择来解释。
至今为止,科学家依然没有找到眼睛进化的“中间形态”。他就像是一瞬间的爆发,却改变了生命演化的规则。而最能找到普遍规律的就是生物的感光器官,因此也有了之后的结论。
最早的眼睛要从单细胞生物谈起。那时的眼睛还只是一圈感光细胞,感光色素让生物有了趋光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找到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然而这种眼睛只能感受光的大小,却不能辨别方向。如果一些天敌从不同方向进攻,只能坐以待毙。
眼虫的眼点就可看作简单的眼睛
为了能够更好的感受不同角度的光线,生物的眼睛开始向内凹陷。这种凹陷不仅能很好的保护感光细胞,而且还增加了辨别方向的能力。虽然这时的眼睛并没有成像能力,但是光凭这一点就能在当时的时代很好地活下去。
之后,眼睛的进化树开始出现分叉,不同环境的动物开始朝着不同的眼睛进化路线发展,也呈现出更加精细结构的眼睛。我们就先从人类这条路线,看一下眼睛是如何进化到现在的模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凹陷逐渐变成了一个前端有孔的杯子形状,这就像“小孔成像”一样,能够让它们大致辨认物体的形态。随着杯口越来越小,杯状越来越深,最终形成了眼腔。
之后空腔内渐渐多了一层透明组织,能对感光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再后来,这种透明组织开始分化出不同的内部结构,从晶状体、玻璃体到角膜、视网膜再到虹膜,眼睛的结构变得更复杂,现代眼睛也有了雏形。
每一个结构的出现,对眼睛的视觉能力都有着质的飞跃。晶状体、玻璃体增加了对光的折射作用,也让这种能力变得更加稳定。同时,晶状体的收缩舒张功能让眼睛像镜头一样,实现了自动对焦。
角膜的出现让眼睛成了封闭结构,制造出更大的折射率,增加了视野宽度。虹膜就像光圈一样能够调节进光量的大小,以适应不同亮度的环境。
眼睛结构的复杂化也意味着视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的复杂化。视网膜上有了更多的视觉细胞和感光色素,人类的世界从黑白时代走进彩色未来。
相比较人类,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眼睛进化却走在了不同的道路。前者眼睛凹陷越来越深,进而增加了成像的清晰度;后者则进化出“复眼“,靠许多小眼睛将不同角度的呈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影像。
我们常说,突变没有方向,有方向的只是自然选择。不管眼睛的进化选择了哪个方向,都不是盲目随机的,而是经过无数严苛环境的淘汰而生存下来的。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世界上每一只眼睛,都是无数偶然事件所创造出的必然结果。
进化论真的可信吗?
进化论不可信:
化石记录
美国芝加哥《实地博物馆馆报》说:“达尔文的理论一直被认为跟化石证据有密切关系。一般人也可能以为,支持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过程的论据,主要来自化石。可惜,这个看法不大正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找到的地质记录,都不能证明生物是通过一连串缓慢而渐进的过程逐步进化的。物种在生物史上都是十分突然出现的,在纪录上全无改变的迹象,或者只有很少,然后就在纪录上忽地消失了。此外,下一代是否真的比上一代更加适应环境,也往往不很清楚,而事实上很少是清楚的。换言之,生物结构上的进步是很希罕的。”(第50卷,第1号,22-23页)
查考过化石记录所提出的证据后,生物学家乔纳森·威尔斯(Jonathan Wells)写道:“以界、门、纲的层面来说,生物有共同祖先并逐渐进化显然不是 科学家凭观察所得的事实。从化石记录和分子结构所提出的证据看来,进化论是站不住脚的。”
遗传学家斯特宾斯(Stebbins)写道:“目前各主门动植物之间并无过渡类型。各大类有机体之间存在着一个个深沟”。《生物进化的过程》, 147页。“事实上,”《新编进化时间表》说,“化石纪录在不同物种之间连一个确确凿凿的过渡连环也不能够提供出来。”
突变
《美国百科全书》承认:“事实上,大部分基因突变对有机体都产生破坏作用。进化的突变理论却认为,这个过程能产生进化所需的原料。看来事实跟理论颇难协调。其实,生物学课本展示的突变异种都是些畸形的怪物。突变的结果看来是破坏,而不是建设。”(第10卷,742页)
科学家从百年的突变研究和七十年的诱变育种却收集到不少数据,足以就突变能否产生新物种一事作出结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培育研究所的科学家沃尔夫-埃克哈德•伦尼希(Wolf-Ekkehard Lönnig)查考过证据后,得出以下的结论:“突变不能把原有物种变成另一个全新的物种。不同物种有不同基因,界限分明。物种之间确实存有界线,是意外的突变不能除去,无法逾越的。”《Mutation Breeding, Evolution, and the Law of Recurrent Variation》
实情正如约翰•穆尔(John N. Moore)教授所说:“根据十分严谨的研究和分析,如果武断地声称基因突变是涉及天然选择的任何进化过程的原料,那就是信口雌黄了。” 《On Chromosomes, Mutations, and Phylogeny》
复杂器官的起源
达尔文说:“如果人能够证明现存的任何复杂器官,根本不可能从许多连续不断的微小变动而形成,我的理论就完全站不住脚了。”——(《物种起源》,154页)
比如说,进化论主张眼睛一定是由于早期组织长出的东西,经过逐渐累积的变化而形成。但是,在演变的每一个环节中,要是没有一些有价值的自然改良,眼睛就不可能形成。简单来说,在理论上,眼睛是不可能进化而来的,因为进化论主张眼睛是这样形成的:有一系列漫长的随机变化,这些变化会遗传给下一代,而每一次 的变化都使生物更适于生存。
眼睛只能够以整体运作。因此,在进化的缓慢渐进的过程里,眼睛是无法独立运作的。眼睛只有在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后,才能运作。
正如生物化学家迈克尔·贝赫(Michael Behe)说:“自然选择——达尔文进化论的根据——只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才说得通,而所选择的,是对当时适用,不是对未来适用。”
法国科学作家菲利普•尚邦(Philippe Chambon)指出:“达尔文自己也不明白,生命形式还没有完全发挥功用以前怎样自然选择。关于进化论的种种疑团看来没完没了。今天生物学家不得不谦卑地承认,进化论这个虚构的理论无法恰当地解释复杂器官的起源。”
“在追寻生命的起源方面,人只要不总是向着非智力的方面入手,就会作出一个直截了当的结论:很多生物化学系统都是设计出来的。设计这些系统的并不是自然律则,不是机遇,也不是必然性;相反,这些系统是被组织起来的。地球上的生物从最基本到最关键的组分,都是有智慧活动的产物。”——《达尔文所遗下的疑团》。
眼睛的进化史是什么样的,眼睛是何时出现的呢?
人有五种感觉器官,分别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人类通过这些感觉器官来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从而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互。正是因为有了这五种感觉器官,世界对于人类而言才显得丰富多彩。五种感觉器官并无高下之分,可谓缺一不可。但如果只让人保留一种感觉器官,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视觉。
视觉,是生物最后进化出来的感觉器官,视觉的出现让生物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眼睛被所有生物视若珍宝。想一想,其实很神奇,如眼睛一般精巧的器官,生物是怎么得来的呢?在生命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候,都是没有眼睛的。当然,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是单细胞的,自然不可能拥有眼睛。那么眼睛是何时出现的呢?
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分析,在寒武纪早期,生物大多还都是没有眼睛的。
随后,眼睛的雏形才慢慢诞生,那就是眼点。所谓眼点,就是大量感光细胞的聚集点。感光细胞是地球早期生命身上就存在的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对光线的强弱做出反应,很多藻类生物利用感光细胞来识别白昼与黑夜,在白昼时上浮进行光合作用,而黑夜时则下沉进入海底,而当这种感光细胞大量聚集在一个区域之后,就形成了眼点。
眼点比单纯的感光细胞具有更好的光线感知能力,但这并不能满足生物的需要。眼点虽然能够很好地感知光线的强弱,却不能够识别光线的方向,这可怎么办呢?不难,改变眼点的形状就可以了,让眼点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小坑,光线进入小坑会产生阴影,于是便能够感知光线的方向了。
生物拥有了能够辨识光线方向的眼点之后,其实已经很满意了。
可此时却有了一个新的问题,眼点向下凹陷形成小坑之后,这个小坑很容易堆积脏物,为了避免脏东西进来,就只能给这个小坑加一个盖儿,在盖上只留下一个小孔。此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你有仔细上物理课,一定知道发生了什么,是的,小孔可以成像,现在不仅有光,而且有图像了。
此时这个可以成像的器官已经可以称之为眼睛了,图像虽然模糊,不过也足够令人欣喜了。可是,生物很快发现,进脏东西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有了小孔之后,脏东西虽然不容易进来了,但并不能完全进行阻隔,而且一旦进来,反而不好弄出去。怎么办?必须得加个镜片。
生物们各显神通,分别用透明的角质皮肤或胶质组织制造出了镜片,此时的眼睛便成为了一个完全的封闭式结构,没错,眼球诞生了。
在将各种液体填入进眼球之中以后,眼睛不仅能够感受光线和辨识图形,还能够看到颜色了,这就是眼睛之内的液体对光线的折射作用。至此,眼睛已经完全形成,而率先拥有眼睛的生物则成为了毫无疑问的强者。
眼睛所能够接收到的信息量是其它任何感官所无法比拟的,于是率先进化出眼睛的生物便能够轻松捕猎和躲避天敌,获得了最佳的生存空间,于是它们的进化速度也加快了,最终成为了寒武纪最强大的一批生物,奇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生物的整个进化历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可以说是进化得最为完美的,但这个完美却不包括眼睛。
脊椎动物的眼睛在进化的过程中似乎出了一点问题。问题就是视网膜装反了。
而以章鱼为代表的一些非脊椎动物反而拥有了完美的眼睛。对比一下就能够看出,章鱼的眼睛视网膜在前,而视神经纤维处于视网膜后方,视神经纤维对视网膜起到了拉扯的作用。而以人类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却是视神经纤维在前,而视网膜在后,这就导致了视网膜会发生脱落,如果患上了近视,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更是会大幅增加。
而且视神经纤维在视网膜
前
方,它还得穿过视网膜,所以还得在视网膜上打孔,因此脊椎动物的视觉存在盲点,之所以平时不觉得,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图形进行了智能修正。造成这种缺憾的原因就是脊椎动物创造眼睛的过程中顺序出现了一点点问题,不过这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了,还在我们对现在的眼睛也已经足够满意了。
达尔文认为眼睛是如何进化来的?
达尔文的眼睛 方舟子 原载《牛顿-科学世界》2002年第1期 九·一一恐怖主义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反恐怖主义战争使得“塔利班”的 名字家喻户晓。人人都知道塔利班是一个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组织,但很多 中国人不知道,基督教同样有原教旨主义组织和信徒。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 的美国人属于原教旨基督徒。原教旨基督徒坚信基督教《圣经》上的每一句话 都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从字面上理解,因此他们必然要反对进化论。与自由派 基督徒不同,原教旨基督徒热衷于传播自己的信仰,在美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 的反进化论风波,也热衷于拉人入教。到美国留学的中国人几乎毫无例外都会 遇到传教士,而且以原教旨基督徒为主。由于中国留学生以你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靠谱吗?为什么?
我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十分靠谱。因为他提出的进化论为后续的生物发展以及基因突变等研究传递了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现在已经成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一、达尔文与进化论进化论是由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他当时经过了五年的环球航行,对生物的发展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观察,后来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进化论的提出给了后续生物学家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使之成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的意思是生物是需要经受自然选择的,只有生物不断变化,不断进化,找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才不至于被淘汰。这种观点是十分正确的,正是因为生物在不断进化,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形成自然选择,在长期发展中优胜劣汰。例如,在藻溪的动物祖先中,只有身强体壮,适应环境的动物,才能逐渐地被保留下来。
三、进化论的意义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可以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因为生存空间和食物有限,所以生物必然会为生存而进行斗争。同一种群中优胜的个体就会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自然选择,微小的差异就能得到显著的变化。
这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不至于被生存环境所淘汰。这一点,也特别适合成为人生的法则,你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关于进化论,你们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欢迎在评论区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