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在这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有的抑郁症患者一会心情好一会差,为什么这么会为难自己?
曾几何时,社会大众对抑郁症有各种各样的误解,认为所谓抑郁症不过是当事人自己矫情、事多、不坚强,忍一忍就能过去了,何必要小题大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如果患上了抑郁症,就像是走进了死胡同,对原本能够刺激快乐情绪的一切,皆丧失了感受能力,确确实实会引发大脑的一些器质性病变。
专家曾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过脑部扫描,发现患者们的脑部的海马和健康人相比是萎缩的,还会导致认知减退。
认知减退在一个独立维度,并不是说病好了就能恢复,损害一旦造成就是永久性,目前基本上没有医学手段可以恢复。
那为什么那些所谓的、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人,还依旧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呢?
不少人觉得抑郁症就是疯狂自杀,其实不然,构成抑郁的不是极端行为,而是各种复杂的病症。
抑郁症是心生病了,不是残废瘫痪了,发病也有时间阶段,通常是晨轻晚重,且患有抑郁症的人担心外界给予自己压力,所以会刻意隐瞒伪装,直到撑不下去造成悲剧。
专家在诊断抑郁症的时候通常有三个标准:
第一情绪低落,整个人完全处于悲伤之中,任何事情都无法给其带来快乐;
第二有损社会功能,患中度以上抑郁症的病人,工作、人际交往能力都会严重下降;
第三心情低落持续两周以上,普通的心情低落不会太长,而抑郁症因为身体内部原因会持续很久。
你觉得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一样,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和正常人一样,而是你根本看不到或不想看到他们内心的痛苦。
他们的长期不快乐,你看不出来,他们因为抑郁症社交工作能力下降,你看不出来,你只会批判这个人能力不行。
抑郁症和其他生理性疾病不一样,哪伤了哪坏了,别人一眼能看穿,抑郁症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捏住患者的心脏和神经,致使他们痛苦不堪,但别人却看不到。
抑郁症离每一个人都不远,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患上抑郁症,只是概率大小不一样而已。
祝卓宏教授说:“遗传的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比重不大,先天的因素有,但后天的塑造才是重中之重,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更大。”
任何一个人长期处于极端压力之下,都可能患上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预计现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平均发病率为4.4%。
估算我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人,是世界上心理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根据39项从1997年至2015年的研究显示,我国学生群体的发病率仍高达23.8%。
这其中,有4%-10%的人选择了自杀,自杀已经成为除了病理性,结束生命的第二大方式,这是怎样可怕的一个数据。
因此,对抑郁症病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仁慈,因为在改变如此迅速的环境之下,没有人绝对安全,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因此环境、机遇、意外而患上抑郁。
安德鲁·所罗门在描写抑郁症的时候说:“人类文字中对于崩溃阶段的忧郁症描述不多,处在那个阶段的病人几乎全无理智,但他们却又需要尊严,一般人往往缺乏对他人痛苦的尊重。无论怎样,那都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当你陷入忧郁的时候。”
尊重抑郁症患者,尤其不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攻击,你可以不拯救他们,但请不要成为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艰难处境,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真的无法理解。
抑郁症不是一天之内患上的,也不会一天之内就变好,抗抑郁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保持尊重,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助于他们恢复健康,对你而言也算是积德行善。
白岩松曾说:“这个时代,误解传遍天下,理解寂静无声。”但我希望有一天,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切能够调转过来,让理解传遍天下。
经常处于愤怒,悲伤情绪中,会给身体造成伤害,或诱发5种疾病
众所周知,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心态也比较敏感和脆弱,尤其是成年人,生活压力本来就很大,再加上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偶尔有一次对身体的影响不大,但若是没有积极调整过来,长期处于悲观抑郁状态,很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
由此一来,更容易出现疾病隐患, 尤其是下文中提到的这5种疾病,都和情绪息息相关,希望大家及时调整心态,或许能防患于未然。
1、心血管疾病
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日常生活中必须得保持情绪的稳定,否则血压瞬间升高,进而势必会给血管造成压力。
另外有关的研究数据发现, 经常生气的人得心脏病的几率比情绪稳定的人高了19%;
这是因为当生气时心脏的血流要比情绪稳定时增加一倍之多,而且生气的过程中心脏收缩力加强,心跳加快,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
势必会给心脏增加工作的负担,进而出现心慌胸闷,心肌缺血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诱发冠心病。
2、肠胃疾病
肠胃疾病的发生也跟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有了情绪波动较大的表现后,胃口下降,食欲不振。
这是因为情绪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对血液循环产生抑制,由此一来肠胃血液的供应量减少, 蠕动速度减慢,食欲就会下降。
除此之外,让人愤怒时不良的情绪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最终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
3、乳腺增生
临床调查数据显示,女性朋友之所以会出现乳腺增生问题,就是因为人在生气时,气滞血瘀,气血循环受阻碍,不利于乳腺局部的血液流通。
另外生气等不良的情绪还会使得肝脾失调,进而提高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
4、妇科疾病
近些年来妇科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除了跟饮食作息不规律有关系之外,不良的情绪也是因素之一。
首先,当情绪过于悲观时,容易影响内分泌,出现月经失调的问题。
其次还会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这种情况下细菌病毒也会趁虚而入 ,最终提高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的发病率。
5、抑郁症
作为心理障碍性疾病,抑郁症的出现确实和情绪息息相关。
因为当长时间处于闷闷不乐烦躁等情绪时,不光影响内分泌,当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超出心里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有焦虑,烦躁的表现。
如果这种情绪长时间无法得到缓解,最终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 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总而言之,偶尔有愤怒,悲伤烦躁等不良的情绪无可厚非, 可若是长时间处于这种情绪之中就会给身体器官造成伤害,进而引起各种疾病;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乳腺增生,肠胃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妇科病,抑郁症等等。
因此希望大家可以及时的发泄不良的情绪,例如跟亲朋好友倾诉,转移注意力或者做运动等等。
双相障碍疾病预防
心理社会因素在双相障碍的发病和复发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保持心理平衡至关重要: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调节技巧,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纠正负面认知模式,避免过度消极、悲观或对自我和他人有偏见,遇到挫折时能做出客观评价,保持平衡心态。
纠正不良行为模式,如避免冲动、孤僻,加强沟通与社交,保持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压力。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留意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等,及时识别疾病早期迹象,一旦发现就寻求咨询和治疗。
双相障碍患者需有长期治疗的观念,学会监控情绪并制定应对策略,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保持沟通,关注病情进展和药物副作用,以维持稳定,防止病情反复。 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防止病情加重和功能受损是疾病管理的首要任务。
扩展资料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Goodwind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II型合并为3%,若加上环性心境则超过4%。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香港特区(1993)男性1.5%、女性1.6%。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
现代人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长期的心情不好就导致很多人患上抑郁症这种疾病,这是一种对于现代人的心理和身体都存在很大影响,很大危害的疾病。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人们不由得给自己加压。很多企事业白领、面临升学就业的学生,尤其容易患抑郁症。当外界各种过大的压力、内心较高的期望值,这两者难以得到平衡的时候,体内抑郁因子,就开始活跃。如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或就诊则能较快恢复,但任由其发展,将往往导致自残、自杀等悲剧发生。
得了抑郁症的人,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致使他们的平均寿命低于一般人,而现在得此病的人通过治疗,平均寿命延长,所以我们看到了抑郁症患者,总人数的增多。另外,癌症、免疫性疾病这些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往往会使患者产生抑郁,随着这些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抑郁症也在增加。
抑郁症的产生与个人性格关系密切,人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朋友、师长的互动都会影响到自身个性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个性成长不全面,就容易出现病理或病态的人格,进而产生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
抑郁症者总觉得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价值,自我评价很低,时不时还会有轻生念头
因此,如果反复出现这种厌世轻生或自残的想法,就有可能是抑郁症。
哪一刻你突然感受到了当医生的难?
作为医生,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有一个特定的时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医生的难。那是在我实习期间,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个危重患者时。
在这个时刻,我意识到医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责任。患者的生命依赖于我的决策和行动。我充满了紧张和焦虑,我知道我必须在紧迫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
我记得当时的情景是一个急诊室里,一个患者被急救人员送来,他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窘迫和心跳停止。我立刻加入了急救团队,不知所措地迅速测量生命体征、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我努力保持冷静,但我的手仍然在颤抖。
这一刻,我深切体会到了当医生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在面对危急的病况时,医生必须在紧迫的情况下做出决策,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以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这件经历让我意识到,医生的角色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守护生命和健康的责任。医生要随时面对复杂的病情和紧急情况,需要快速决策和行动,并承受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为了应对作为医生的难,必须建立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培训,医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应对复杂病况的能力。
此外,医生还应培养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技巧,以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效合作。此外,保持身心健康也非常重要,医生需要学会应对压力和紧张的方法,寻求支持和寻找平衡。
综上所述,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个危重患者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当医生的难。医生在面对复杂病情和紧急情况时,需要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决策,并承受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医生需要建立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同时保持身心健康。这样,医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上一篇:姐夫对小姨子有非分之想,姐姐该怎么处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