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姑,三舅这种亲戚,跟陌路人一样,根本就不亲,少见为好
为什么我和大姑姐没办法和别人那样亲近 我和大姑姐总是很客气陌生人一样不能很亲近?
大姑姑和我们家互不来往已经有几十年了。从我懂事起,大姑姑每次来娘家,叔叔家的孩子都能收到大姑姑的礼物或红包,就我们家几个兄弟姐妹是什么也没有,连一颗都没见过。小时候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家里来客人,因为,最起码也会有两块糖吃。可大姑姑来了,哪怕我们两眼盯着她手上的糖,她也当作没看见。对我们来说,还不如对村上别的小孩子。别的小孩子去看还能分到一两颗糖,我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小时候不懂这是什么原因。无形中也会被大姑姑的行为伤害,当时就莫名其妙地哭过。而妈妈看见我们没出息的样子,就会又气又恼地骂我们。说:一辈子没吃过糖吗?你们是饿死鬼吗?之后,妈妈又会背后发牢骚地说一顿大姑姑,说大姑姑看不起我们家。而爸爸却保持着沉默,什么也不说。可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人正面跟我们讲过我们家与大姑姑之间的恩怨。而我还傻乎乎地,一如既往地想和大姑姑亲近。记得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那一年的中秋节,正和小姑姑闹别扭,就想避开小姑姑去了大姑姑家。那时候我才发现了问题,大姑姑对我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反而是一副不冷不热的表情。倒是大姑姑家的表哥和两个表弟对我非常热情,不但送我小礼物还带我到市里公园去玩了一天。这也让我忘记了大姑姑对自己的冷淡。在大姑姑家过了中秋节,当我要返厂时,大姑姑才第一次问了我的情况。因为,我那时候跟着小姑姑在厂里做事。不知为什么,听着大姑姑问:你在外面吃饭还吃得习惯吗?自己住外面也要多注意,一个小女孩,晚上别出去乱转,这些关心的话时,我居然不争气地哭了起来。临走前,大姑姑还给我塞了几十块钱,你一个女孩子在外面也不容易,记得要照顾好自己。那时候我在小姑姑的厂里上班,一天的工资好像是13块,这还是姑父看我家困难,特意给我走的后门。所以,这几十块钱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一直都特别感激大姑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听父母说大姑姑的不对时,还会为此顶撞父母。可是,直到我爸在2010年患上肝癌,直至去世都没见大姑姑及她的家人来看一眼或送别。从此后,我心里对大姑姑的那一点感情也不烟消云散了。其实,都说知父莫如儿,我知道我爸哪怕嘴上说着大姑姑的不是,心里还是希望再见一见这个妹妹的。特别是在他最后的那十来天里,总跟我们说大姑姑的事。说大姑姑小时候特别喜欢缠着他,还说大姑姑特别爱吃黄皮。而爸爸居然还记得小时候和大姑姑一起上山放牛的事。说大姑姑为了去捡香菌却忘了看牛,让牛吃了别人的庄稼,不但被父母责骂,还要父母赔了一些种子才算了事。可是,我们打电话给大姑姑说爸爸快不行了,希望她能回来看看爸爸。但,大姑姑却以家里有事走不开为由,始终不肯来见爸爸,让爸爸抱着这个遗憾离开。这是我至今都无法原谅大姑姑的事。对于爸爸和大姑姑之间的恩怨,时常听妈妈说起。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姑姑出嫁后的第二年,爷爷就得了重病去世。听妈妈说,爷爷当时走得很痛苦。因为得不到治疗,更无药可吃,在爷爷最后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疼得在床上打滚,他的哀痛声让小孩不敢睡觉。有时候是整夜整夜的痛得哀叫。奶奶在旁边看着也不忍心,就说:还不如走了呢,也省得受这份活罪。没多久,爷爷就走了。奶奶说:爷爷是被活活折腾死的,如果放在如今社会,也许会走得安然一些。爷爷走的时候我爸就给大姑姑发电报,让她回来送一送老父亲。可是,大姑姑并没有回来。到了第二年后,大姑姑才抱着孩子一起回了娘家。而我爸却因大姑姑没回来送老父亲最后一程一直生着她的气。因此,和大姑姑大吵了一架,当时也说了一些狠话。说大姑姑:父亲走的时候,连拍三封电报让你回来,你都不回来,现在回来干什么?你还不如不要回来。吵了这一架后,大姑姑第二天就走了,也从此兄妹俩就如同陌路人般。大姑姑更是把我们家当成仇人,对我们这几个侄儿侄女也是极不待见。本来上一代的恩怨在我爸走了就结束了,毕竟我们也天各一方。可是,前阵子却被告之说:大姑父得了癌症,可能时日不多了,弟弟问:我们要不要去探望一下?哥哥说:爸爸是带着遗憾离开的,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也许我们可以让另一个人不要带着同样的遗憾离开。有些事情还会有后悔的机会,而有些事情却永远不会有机会去弥补。所以,我们还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和叔叔一起去探望患重病的姑父。对于我们的到来,大姑姑也很意外。她当时说:我从未想过你们会来,我以为你们都是恨我的,想不到你们比我还懂事。说着说着,大姑姑哭了。而当天晚上,我们从表弟口中也了解到,大姑姑也并不好受。特别是在我爸走时她都没回来这件事上,她也受着内心的折磨。也许这就是哥哥所说的:大姑姑想要去弥补却再也没有机会了。也许这些年,大姑姑一直记恨着我爸,她的心里也不好受。而她却为了那所谓的一口气,一直记恨自己的兄长,让自己的兄长到死都是带着遗憾离开。这何尝不是大姑姑的遗憾。也许,这也是老天爷对她最大的惩罚,让她一辈子都活在内疚中。所以,很多时候给别人一个和解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放下的机会。而如今,我们走出了那一步,放下了对大姑姑的埋怨与仇恨。不用再背着上一代人的恩怨过日子,瞬间觉得特别轻松。我们明面上是看望大姑父,实质上也是解开了心里的枷锁。在我们踏出第一步开始,我们首先就是和自己和解了。让自己从上一代的恩怨中挣脱出来。我想,这也是爸爸所希望的吧。往事如风,就让一切都随风而逝吧!山东方言的亲属称谓
山东方言属于北方话的冀鲁官话。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东方言的亲属称谓重秩序、重亲情、重礼仪、分亲疏、别内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 “有老有少才算一家人”。秩序,是政治统治和家政管理的根本。山东方言亲属称谓以父系称谓为中心,长幼有序,老少分明,具有严格的秩序性。对长辈和对晚辈,突出辈份,老少分明。如,对长辈,称父亲为“爷”、“爹”、“爸”、“大”,母亲为“娘”、“妈”,祖父为“爷爷”、祖母为“奶奶”,其上每长一辈,前加一“老”字以示区别:称曾祖父为“老爷爷”,曾祖母为“老奶奶”;高祖父为“老老爷爷”,高祖母为“老老奶奶”。对晚辈,称子为“儿”,女为“闺女”,子之子为“孙子”,子之女为“孙女”,其下每下一辈,加一“重”字以示区别:重孙子、重孙女;重重孙子、重重孙女。
对同辈,非常注重排行,长幼有序。如,称祖父的兄弟姐妹为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大姑奶奶、二姑奶奶、三姑奶奶;称父亲的兄弟姐妹为大爷、二大爷、三大爷、大姑、二姑、三姑;称自己的兄弟姐妹为大哥、二哥、三哥、大姐、二姐、三姐。他们的配偶,也按他们的排行称之为“大奶奶”、“大姑老爷”、“大娘”、“大姑夫”、“大嫂”、“大姐夫”。有的地方如胶东,次序更为齐整,称父亲为“大”、“爹”、“爸”,称伯父则为“大大”、“大爹”、“大爸”,叔父则为“二大”、“二爹”、“二爸”。有的家族三代四代之内的同代人,全按一个顺序排下来,显得人丁非常兴旺,势力非常庞大,家族统治非常严密。对于晚辈,最普通的现象是,在乳名和称呼中强调其次序性,如“老×”、“×份里”、“×儿”、“×闺女”。在处理家庭问题上,长者说了算,老大说了算,显示了称谓秩序性的权威。
山东方言
宗亲、外亲各成体系。山东方言亲属称谓在体系上体现了讲秩序和讲人伦,它沿袭父系家族为中心的旧俗,以“尊”和“亲”为标准,形成了四大亲属称谓体系:一是父系亲属称谓,二是母系亲属称谓,三是夫系亲属称谓,四是妻系亲属称谓。这就囊括了一个人血缘的、婚姻的所包含的一切该尊的和该亲的对象。同时,每个体系各自独立,各成系统,互不交叉、包含,秩序性很强。 “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重亲情特征,表现在对非血缘关系的亲属的面称上。
亲属称呼
对姻亲,当面称呼要用血缘关系的称谓称呼。对于妻子来说,称呼丈夫的一切亲人,一律随丈夫,也就是说,如同称呼自己的亲人一样。如,称公公为“爹”、“爷”、“达”、“爸”,婆母为“娘”、“妈”,大伯为“哥”,小叔为“兄弟”、“弟弟”。对于丈夫来说,称呼妻子的亲人也一律随妻子,如,称岳父为“爹”、“爷”、“达”、“爸”,岳母为“娘”、“妈”,大舅为“哥”,小舅为“兄弟”、“弟弟”。对于大伯、大姑来说,称呼弟弟的妻子也一律像称呼自己的亲妹妹那样,称为“二妹妹”、“三妹妹”。对于姐妹的丈夫来说,称呼大舅、二舅之子女,也一律像称呼自己兄弟姐妹的子女那样,称为“侄子”、“侄女儿“。
对于干亲,当面称呼完全同嫡亲,而不像其他地方有“妈”、“娘”的区别,或“大”、“干大”的区别。
对于族亲,称呼同辈的妻子和同辈的丈夫一律同嫡亲兄弟姐妹。如,称同辈人的妻子,年龄比自己大的,一律叫“嫂子”、“大嫂”、“二嫂”;年龄比自己小的,一律叫“妹妹”、“大“大妹妹”、“二妹妹”。称呼同辈人的丈夫,年龄比自己大的,一律叫“姐夫”、“大姐夫”、“二姐夫”;年龄比自己小的,一律叫“妹夫”、“大妹夫”、“二妹夫”。
此外,称呼同辈人的母系亲属也一律同称呼自己的母系亲属称谓,如“姥爷”、“姥娘”、“大舅”、“二姨”;自己的配偶称呼这些人时,也这样称呼。
对于庄亲,即同村异姓的人,之间的称谓也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突出乡亲的亲情。
邻里称呼
对陌路人,也根据其年龄、性别特征,称之为“大爷”、“大娘”、“大哥”、“大嫂”、“大兄弟”、“大妹妹”,只不过一律用“大”而不用“二”、“三”、“四”之类的排序词罢了。
但在鲁西南地区,除亲属称谓外,忌称“大哥”,见面应叫“二哥”,“二哥”是尊称。据说,起因于武大郎与武松的传说故事。武大郎是个三寸丁,妻子与人通奸,是个“乌龟”、“绿帽子”;而武松武老二,英雄豪气了得,成为山东大汉的典范。而在鲁东南地区,见面须称“三哥”,俗以为“大哥王八二哥龟,就数三哥是好人”。 亲就是亲,不叫也亲;不亲就是不亲,叫也不亲”
在面称里,山东方言靠称谓词前加“表”字来区分亲与疏,即俗谚所谓“一表三不亲”。这种情况,主要是对同辈的妻系、母系亲属而言。如,称同辈的岳父为“表大爷”、“表叔”,岳母为“表大娘”、“表婶子”,舅哥舅弟为“表哥”、“表弟”。对姨、姑丈夫的亲属,也冠以“表”字,如,称姨、姑之子女为“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其公、婆为“表爷爷”、“表奶奶”。婚姻双方的父母,即“亲家”,相互称谓也用“表”:“表哥”、“表嫂”、“表弟”、“表妹”。
在背称上,山东方言专有一套区分亲疏的称谓词。
一是对夫系和妻系的粗俗称谓。如,称夫之父为“公公”,母为“婆婆”,祖父为“老公公”,祖母为“老婆婆”,哥为“大伯子”,嫂为“大伯嫂子”,弟为“小叔子”,弟媳为“兄弟媳妇子”,姐为“大姑子”,妹为“小姑子”;有时为了稍微表示礼貌,冲淡不敬色彩,在其后再缀上嫡亲称谓词,如“公公爷”、“婆婆娘”、“大伯子哥”、“大姑子姐”。
对妻系亲属背称更粗俗。如称岳父为“丈人”,岳母为“丈母娘”,妻子的哥为“大舅子”,弟为“小舅子”,姐为“大姨子”,妹为“小姨子”;也可后缀嫡亲称谓词,如“丈人爷”、“大舅子哥”、“大姨子姐”。而称呼妻之姐妹的丈夫,则用“连襟”、“割不断”,“一肩挑”、“两乔”、“连桥”谑称。
二是有一种说法,叫“灭亲不灭祖”,可以六亲不认,但不能不认宗族。这说明,齐鲁文化“亲疏”的区分标准是血缘,姻亲是第二位的。
在宗亲称谓中,山东方言按亲疏远近的不同,也区分为不同的亲疏层次。由亲到疏的排列次序为:亲兄弟姐妹、亲爷亲娘、亲爷爷奶奶、亲大爷叔姑——亲叔伯兄弟姐妹(同一祖父)、亲叔伯大爷叔姑(与父亲同一祖父)、亲叔伯爷爷(与爷爷同一祖父。这就是五代宗亲,俗谓“五服”)——一个林地里的(林地,即墓地,“五服之外的,亲疏关系以林地来确定)——一个老林地的——一个支股的(即宗族有同一历史来源的)——一个姓的。
以上这些宗亲范围除去“一个姓的”,都要在族谱中出现。表现在称谓语中,在叙称时往往加以强调,前加“亲”、“亲叔伯”、“叔伯”、“五服”、“一个林地”等词语。如“亲娘”、“亲大爷”、“叔伯哥”、“一个支股的姐”。
对于远亲,即亲戚的亲戚,或祖先的亲戚,山东人称之为“瓜拉秧亲”、“拐弯子亲”、“老亲”,以为“方瓜秧爬了葱地里,胡弄胡曲”,一般不再深交,所以在称谓时也用前加成份强调出来。如“姥娘门上的”、“岳父门上的”、“老亲戚”、“庄亲”。
山东方言以对嫡亲特有的直称表达亲情,以示远近。对嫡系亲属,长辈可以直呼儿孙辈的“小名儿”(即乳名),儿女有的已到半百年龄,父母仍以乳名面称。乳名是长辈称呼儿孙辈的专利,其他人不得面称,直接面称具有詈言性质。对于嫡亲兄弟姐妹来讲,哥、姐也可直接称呼弟、妹乳名,但仅限于弟、妹儿童时期。面称儿孙辈的已婚者,还可以排行称呼,如“二份里”、“三份里”;称呼其配偶,则为“二份里的”、“三份里家”。同辈哥、姐也可以排行称呼已婚弟妹,但用语不同,以“第二的”、“第三的”或“老二家”、“老三家”称之。在鲁西南广大地区,因用“老二”、“第二的”婉指男性生殖器,故除非亲生父母和同胞兄长,不得面称他人为“老二”、“第二的”。
山东方言中还有一些特定的拉开亲情距离的称呼方式。在嫡亲中,长辈的名字属于家讳,不得直称;但是,对于三代以外的宗亲、庄亲,则可以用亲属称谓前加上被称呼的人的名字的形式称呼,如“庆堂叔”、“正法大爷爷”、“光同姑奶奶”。 “是姥娘家的儿,吃饱就走”
家庭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姻亲则为外亲。“外甥外向”、“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意为不亲。这种内外之别,表现在称谓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对外亲称谓体系作简单化处理。对母系亲属称谓体系,不再区分母亲的兄弟及其配偶的长幼,一律用“舅”、“妗子”相称,而不是长于母亲者一种称呼,幼于母亲者一种称呼;对父母的姐妹及其配偶也不再区分长幼,一律用“姑”、“姑夫”、“姨”、“姨夫”相称。最为突出的是对姐妹、女儿、孙女的后代子孙,不加细致区分,不分男女,不分女儿之子孙和姐妹之子孙,一律用“外甥”称之,“外”者,与“内”之子孙相对也,以示有别。面称姻亲特别讲礼仪,称女婿为“客”、“贵客”,甚至乱了辈份,称之为“姑爷”;而背称则称妻系亲属为“丈人”、“舅子”、“姨子”,非常鄙俚,具有詈言性质。
用独特的形式称呼已嫁的女儿、姐妹,即以她们所嫁丈夫的姓,或者所嫁村庄的名称呼她们。如果女儿姓黄,便称女儿为“老黄家的”;如果女儿嫁到刘庄,便称女儿为“刘庄”。 “礼多人不怪”
尊称,俚称分明。面称用尊称,叙称可用尊称,也可用俚称,这是礼仪规范的要求。
他称、直称讲究。所谓他称,即降一辈称呼对方,站在下一辈人的角度上称呼,这是山东方言的“尊敬体”。使用尊敬体要注意在称谓词前中“您”或“他”,以示区别。如,称呼父母为“您爷爷”、“您奶奶”,称呼哥嫂为“他大爷”、“他大娘”。
对晚辈的他称非常简单,称所有的子、侄、孙辈男性为“他哥”,其配偶为“他嫂子”,女性为“恁(您)姐”,其配偶为“恁(您)姐夫”。而不以弟、弟媳、妹、妹夫称之。这种他称也可前加晚辈子女的乳名,如称妻子为“燕燕他妈”,丈夫为“妮她爷”,婆母为“来福他奶奶”;也可前加“孩儿”,如“孩儿他娘”、“孩儿他爷”。
关于亲情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1.有关亲情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1.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2.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3.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 4.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
(钱大昕《恒言录》) 5.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蕉窗日记》) 6.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古德《家庭》) 7.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吕得胜《小儿语》)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10.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2.关于亲情的古诗名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孟郊《游子吟》。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出自:北朝·佚名《木兰辞》。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自:唐·杜甫《春望》。
译文: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5、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出自: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译文: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3.关于亲情的诗句古诗15首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 孟郊:《游子吟》)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4,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唐 杜牧:《归家》)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6,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初唐 宋之问:《渡汉江》)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9,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渭城曲》)
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13,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 李清照《菩萨蛮》)
16,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1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 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9,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4.关于赞美亲情的名言或诗句
1.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2.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3.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 4.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
(钱大昕《恒言录》) 5.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蕉窗日记》) 6.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古德《家庭》) 7.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吕得胜《小儿语》) 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10.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5.有关亲情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1.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2.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3.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 4.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
(钱大昕《恒言录》) 5.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蕉窗日记》) 6.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古德《家庭》) 7.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吕得胜《小儿语》)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10.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6.关于亲情的名言警句 古诗词等
亲戚 ●朝庭还有三门子穷亲呢 ●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姑表亲,代代亲,两姨亲,路旁人 ●亲戚越走越亲 ●一表三千里,表到哪里算哪里 ●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七大姑八大姨 ●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 ●三姑六婆 ●亲嫡派 ●是亲的割不掉,是假的安不牢 ●是亲三分向 ●是一亲,担一心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人有福,拖带满屋 ●六亲合一运 ●家里亲戚少也是一桩幸事(米南德) ●甚至伟人也有穷亲戚,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狄更斯) ●走亲走亲,不走不亲 ●血浓于水 ●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英国) 父母子女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欧洲) ●摇动摇篮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国)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约·谢得) ●人最终总要离开母亲(贺拉斯) ●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儿行千里母担忧 ●河里孩子岸上娘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犹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英国)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母爱最高尚(德国) ●母爱之爱,春天常在(法国)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女是娘的罗裙带 ●娘挂闺女,记在心里,闺女挂娘,急断肝肠 ●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个像娘 ●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有其母,必有其女(英国) ●要想赢得女儿的欢心,必须先从她母亲着手(英国) ●母勤女懒(日本) ●喧骚之母,必养成懒惰的子女(拉丁美洲)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父亲是大自然规定的银行家(欧洲)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英国) ●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忒壬斯) ●没有几个父亲对子女是关心备至的,至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金钱更加关心(切斯特菲尔德) ●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米南德)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福尔克斯)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欧洲) ●对做父亲的人来说,失去父亲不一定就是不幸;对做儿子的人来说,没有儿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尔德) ●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欧洲) ●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本·琼森) ●只要父亲在世,你总是年轻 ●父子无隔宿之仇 ●雏凤清于老凤声 ●弯竹子生直笋子 ●养儿强于父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爷娘惜儿女,好比长江水 ●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日本)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心在儿女,儿女的心在外头 ●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十个指头个个痛 ●手板是肉,手背是筋,两面一样疼 ●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爱默生) ●子女是父母的至宝(英国) ●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不记当初娘养我,但看今朝自养儿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父亲健在的时候,不知有父亲的可贵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儿子娶妻后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女儿终身都是自己的女儿----(英国) ●你若想了解女儿,只要看她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英国) ●养女容易嫁女难(英国) ●一个男孩比十二个女孩增添的麻烦还多(英国) ●独柴难烧,独子难教 ●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上猪娃吃得香 ●生的亲,养不亲 ●皮里生的皮里热,皮里不生冷似铁 ●儿要亲生,田要冬耕 ●十个叔叔抵不过一个老子,十件褂子抵不得一件袄子 ●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亲的婶子不如娘 ●狗养狗疼,猫养猫疼 ●一畦萝卜一畦菜,各人养的各人爱 ●猫养的狗不亲 ●晚娘的拳头,六月里的日头 ●谁身上的肉谁疼 ●虎毒不食子 ●龙生龙,凤竹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将门出虎子 ●怎样的模,印出怎样的糕 ●坏谷无好种。
7.求几条关于亲情的谚语或名言或诗句
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
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
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 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 关于感恩的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 感恩诗 白云飘走的时候 谁会停止流浪 海水拍打着紫百合的梦境 美人鱼在天堂微笑 古老的婚礼 香槟酒的色泽 在罂粟花丛中传递 她的歌声 离去是否存留 希冀的不曾放弃 积雪的森林 麋鹿的圣诞节 美丽的公主已经安睡 传说的夜空中 无数的珠翠无人采摘 时间的巢穴 安琪儿飞翔 羽翼的光芒 穿越巴比伦的花园 安拉是个女人 她的化身不是太阳神 娇滴的千金 沙漠戈壁的罅谷 比宫殿华贵的 河流是生灵的母亲 圣洁的浪花 普泽万物长存 七彩的花容是雨水 光照古埃及艳美的妇人 白云飘走的时候 背影将要远去 海水拍打着紫百合的梦境 美人鱼在天堂微笑 王子的婚礼 香槟酒的色泽 在罂粟花丛中传递 她的歌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爸爸妈妈 感谢你们 把我带到了这个 美好的世界 感谢你们 给了我自由的空气 灿烂的阳光 感谢你们 谆谆的教导 殷殷的嘱托 我长大了 而你们却老了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我会向你们献上一片诚挚的孝心 祝你们永远健康。
8.有关亲情的诗句, 名言,我要快
有关亲情的诗句或名言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人为什么要有亲戚
没有为什么,只要第一代的多生几个孩子,第二代就会有兄弟姐妹,第三代就会有叔叔伯伯舅舅阿姨。往后几代就会有很多的亲戚!没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社交就是等价交换
人生在世,总要与人打交道,无法认清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打开错误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要么被他人责备记恨,要么埋怨他人不懂世故。亲子关系、男女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处理不好,总会使自己的活得很累。处理不好社交关系的主因,就是拎不清关系的本质。有的人觉得朋友或亲属生病,来医院探望就是对病人莫大的关心。他们不顾病人的作息时间,也不体谅病人家属的心情,一来到医院就开始哭哭啼啼以示自己的悲痛,还要在病人面前说些让人难过的话题。她们走后,内心得到了释然,觉得尽了做朋友/亲戚的责任,却留下难堪的病人与病人家属在黯然神伤。
再说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以前有个女生知道闺蜜暗恋自己的领导,为了帮闺蜜,主动告知那位领导,结果闹得很不愉快,从闺蜜变成陌路人。帮助别人的前提,是尊重别人,要先询问别人的意见。别人想表明关系,还是默默暗恋,都是别人自己的事情,你不能替别人做决定,否则就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
以上两种人,都是 只图自己快乐,心情舒畅,强行与他自以为的别人的快乐绑在一起,却从不反省自己这么做是否会伤害到对方,是否让别人也心情舒畅,这样的行为不是作恶,又是什么呢?
如果划清自己的领地界限使我们交往时拥有安全感的先决条件,那么尊重他人的界限则是维持交往的重要因素。
在刚开始不熟的情况下,尊重他人总是很容易做到。当熟了以后,就容易越界。通常我们可以将身边的人分为以下四类:
独立型人格: 他们从不以爱或关心的名义踩到对方的界内,而是只在公共区域进行交流与合作。这类人会询问对方的建议,但从不对对方的决定进行干预。他们可能会请求或接受对方的帮助,但从不会为帮助对方而过度牺牲自己。
占便宜型人格: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对于这类人,大家认清就避而远之吧。
老好人型人格: 基本上,无论公司还是家庭总会出现一两个这样的人。他们是所有人口中的老好人,大家有事情都喜欢找他们,容易被当作情绪垃圾桶与保姆,别人还容易不把他们当回事。
共享型人格: 主要是热情的朋友亲戚,他们喜欢插手你的事情,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入侵你的私人空间,打着关心你的旗帜,让你无法拒绝,常常做出一些让人不自在的事情,很多时候常常把事情搞砸还摆出一副浑然不知的表情。
父母是伟大的,但并没有传统教育中说的那么伟大无私。父母是不是总是为子女好?可以从自身情况想一想,比如父母都有攀比心理,我们总会听说“别人家的小孩”有多好。这导致了很多严父严母,虎妈狼爸的产生,他们用尽一切变态的手段逼迫自己的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除了为自己的孩子好,难道没有掺杂自己的一点私心与攀比心吗?
之前大热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很多人都觉得爸爸为女儿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不然就得走上被迫嫁人的道路。可是,这个爸爸只是发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却没有询问女儿自己的意见,女儿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天赋也不得而知。电影将父亲所谓的爱无限放大渲染,而他这么做, 不仅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也绑架了孩子的生活。这么沉重的爱,真的是爱吗?与其说是无私的爱,不如说是自私的爱,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惜一切代价。
现在农村里依然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由于父母贫穷无依靠,用生孩子(重男轻女的根源所在)来保障自己的后半生。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制度的不完善引起的,农村看病难,没钱看病,资源极度匮乏。从小的方面来说,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养儿防老的观念一代传一代,根深蒂固,引发出无数悲剧 。例如,孩子不成才,依旧靠父母养着,家里怨恨矛盾多,造成犯罪;女儿赚钱,儿子没钱,父母压榨女儿,为防止女儿出国毒死女儿,把钱留给儿子;还有的儿子赚钱了,家庭教育没跟上,结果吃喝嫖赌抽,败光了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父母并不总为子女好,在逻辑上这点是没有问题的。父母为儿女好,不求回报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养了一头白眼狼,所以不存在无私的爱。
蔡叔认为, 恋爱和婚姻,是基于利益的模糊博弈 。 除了原始吸引力,最终需要靠社会吸引力来维持,也就是通过自我提升而增加吸引力 ,简单来说,大家都必须保持同一水平线。一个人懒散堕落,价值鸿沟越来越大,可能关系无法长久维持。
这个观点听上去很残酷,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爱一个人,难道就是嘴上说说就算了吗?是不是该付诸行动?老公说以后结婚,会养你一辈子。难道他不需要努力赚钱,加班升职,或者艰辛创业,就能养你一辈子吗?将爱与责任付诸行动,才是一个人真爱的体现。
身为新时代的女性,最重要的是找个男人依靠,或者被养活吗?这个观念显然很过时,一个独立新女性,首先是要学会爱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才有被爱上的可能。当步入婚姻殿堂后,也要时刻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社会吸引力,就算日后大家一拍两散,你也照样活得精彩,无需为维持婚姻而委曲求全。
在大城市,明显感觉到走亲频率在降低,而越远离城市,越能感受到走亲的高频率。这是不是说明,大城市的人冷漠,缺少人情味呢?如果人情味就是走亲戚,那我宁可被人说冷漠。 回看过去,有多少不幸的婚姻死于七大姑八大姨,有多少单身男女逢年过节就被催婚相亲,又有多少儿童少年被拿来互相攀比? 这些所谓的亲戚,热热闹闹聚在一起,无非是说八卦,聊是非,充斥着攀比之心,这样的人情味让人闻着心塞。
为什么会导致上述结果出现?因为亲戚是由血缘关系构成的,并不经过你自己的挑选而闯入你的生活。幼年时期,我们只能默默接受,被他们扭曲的价值观洗脑,在他们吵闹的环境中成长。可如今,当我们有选择的能力,为什么还要跟三观不一致,甚至天差地别的亲戚处在一起呢?有点头脑的,都会选择与我们谈得来的亲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在一块聊聊天,旅旅游。
时代是在进步的,世界永远是向着更高效、更易连接、更细分工的方向发展,所以亲戚这个概念必将进入博物馆。
以前读小学的时候,爸爸带我出去旅游,会买些手信让我转交给老师。我当时就是一个羞涩的孩子,觉得这么做有点“贿赂”的意味,不愿意我与老师纯洁关系之间染上这层污垢。于是,将手信分给同学们吃,没想到朋友一下子变多了。这大概就是我社交的开始,似乎懂了点做人的道理。
后来,我跟大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听他们说一些恭维的话语,礼尚往来,便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社交。而现在我们这些人,在老一辈眼中就是不懂做人,还未长大的孩子。因为我们很少做这样的事情,谈得来就一块吃吃饭,很少往别人家送礼,除非是结婚生孩子之类的大事。
礼尚往来,说得好听点,就是会做人情;说得直白点,就是等价交换 。应该没有人愿意总是请一个一毛不拔的人吃饭吧?如果别人结婚生孩子,你包了一万元的大礼包,心里难道不是想着日后能收回更多的礼金?当你领导家做客,你会发现临走时,对方会让你带走些什么,这表明他深知社交的内核,退给你相当价值的礼品,表示不拖不欠。
朋友之所以能成为朋友,并非因为谁付出的情比较多,这个“情”太难计算。 大家都趋于跟自己利益相当,资源相匹配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相对安全 。当我们看不清社交内核的时候,就容易事倍功半,导致瞎忙活半天还毫无意义。表面上你朋友多,应酬多,却没有多少收益。
上一篇:假如你的子女逝世了,你觉得你与另一半会容易离婚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