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这些父母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2024-10-23 07:51:10 来源 : 网络 作者 : 听雨楼

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我研究了不少心理学,儿童心理,但是具有说服力的是我亲自实践养娃,还有帮助很多父母及孩子,每天都在观察儿童和父母。
父母言语伤害孩子形成原因,我认为来自于三方面:
1、家庭环境。
一个人成年后,行为方式最主要是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另外一个是父母相处的模式。孩子生下来是全能自恋,随着不断成长,遇到外在世界挫败,没有掌控感,对自己内在挫败不知道怎么处理,产生攻击性,才有可怕的两岁。对内攻击,打自己,对外攻击,孩子扔东西,打人,咬人,和父母发脾气。如果父母能够接纳孩子这种攻击性,回馈温柔的语言,孩子会感受到,我这样父母都爱我,孩子逐渐自我修正,减少肢体的攻击,也减少语言攻击。如果父母对孩子发脾气,训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再这样不要你了 。孩子自身的挫败感,父母没看到,没理解。迎接的是父母的语言伤害。孩子学会语言伤害,等成年后,所以也没接纳能力,很容易语言伤人 。另外,父母家庭模式,抱怨指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学会了抱怨指责。
2、 社会 环境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环境, 社会 环境,大家打打闹闹,说话都是语言伤害,很容易被同化,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3、自动思维习惯。
从小形成的方式,而且已经变成惯性思维。比如孩子尿裤子了,父母也不看原因,然后就说,怎么又尿裤子,和你说多少遍了。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不问原因,怎么考的这么差,这些都是惯性思维。
4、自我保护。
脾气暴躁的人,内在脆弱,通过发火,语言暴力,外在权威,实际害怕自己的无能感暴露。
怎么减少语言伤害。
1、觉察反省。
当孩子一些行为自己不接受的时候,先叫暂停,然后深呼吸,管理自己的情绪,发火,语言伤害管用吗。然后静下心来倾听一下孩子。
2、用在日常的小事上,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发生是由你对事情的内在看法引起的。比如,你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考试分数一般多,别人家孩子,可能就不怎么生气,自己孩子会生气,这就是你内在期望孩子考好,孩子只是没达到期望,你是期望生气,结果把情绪让孩子承担。
3、让孩子看到真实的父母。
父母没有智慧,应付不了孩子,启动发火,语言伤害,来掩盖自己内在的无能为力。做真实的父母,承认自己的成长跟不上孩子的脚步,遇事让自己心静,静心出智慧,教育是安心之道,语言伤害,是最没用的方式。
成年人和儿童最大的区别,是成年人应该是成年人的样子,能够自我负责,能够承担责任,能够管理情绪,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说举一个亲戚的例子,是个女孩,今年32岁,叫她小B吧。她妈妈年轻因为结婚时被知道不是处女,被婆婆和丈夫羞辱,但他们没有离婚,婆婆和丈夫对她百般刁难、折磨,结婚后第二年生了小B。妈妈的情绪无处排解,便也用恶毒的话羞辱小B。
小B十七岁那年坚决离家,她发誓如果自己有孩子一定会好好教育孩子,用爱对待孩子。但嘲讽的是,小B婚后也变得像她妈一样竭斯底里,毒舌在他们一带出了名。在她女儿4岁那年,丈夫忍受不了小B离开了,小B患上了抑郁,她4岁的女儿由于常年被语言暴力折磨很内向,还经常打骂孩子。后来丈夫起诉她虐待孩子,将孩子的抚养权夺走了。
现在单亲爸爸带着孩子生活,他也知道小B的痛苦,不仅没有再婚,还时常接济开解小B。小B的女儿因为离开了妈妈,性格也好了,但就是不愿再跟妈妈住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喜欢用言语伤害孩子的父母,他们在童年很可能也是被语言伤害,这是一种因果循环,是家庭里父母的性格和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造成的。”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就是这样的规律。
啊,这个人高鼻梁——自己鼻梁不够挺直
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拍马屁吗?——自己不善于与人交往
老公有钱,孩子听话,还有自己的事业,赵薇真是人生赢家啊——自己还没老公,没钱或是没有孩子,或是还不那么顺利
所以如果对自己满意的话,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圆满,就不会去责怪别人,给别人的都是正能量。
又比如:
哎,工作不顺心,收入低还累——没什么,谁都会如此,坚持下去一定会转好的(自己的工作顺利如意)
孩子闹腾不听话——哈哈,小孩子不都这样吗,多难得的亲子时光呀(对自己的孩子很满意)
她年轻漂亮,又聪明,居然还是富二代!还让不让人活啦————你也挺好呀,家庭幸福,工作稳定还悠闲。(自己也过得比较好)
如此看来,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满意,就不会去怪罪别人,埋怨 社会 ,感叹不公。内心圆满美好,看一切都是美好的。这样传达给孩子的,也是美好的,最终产生的效果也是良性的。
但如果是这样:
怎么这么不听话!——控制欲强,自身存在的强烈的不安全感
你看别人谁谁,小提琴拉得多好!——自己也缺乏这方面修养,羡慕有音乐天赋的人
你不会打回去吗!别人打你你就打他!——缺乏安全感,总觉得自己处于弱势地位
是不是傻,别人要你干嘛你就干嘛?——现实中自己也要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有抵触对抗情绪
你就不能安静会?!——自己内心有烦心事,经常焦虑,无法平静
以上几乎无一不是把自己内心的欠缺,生活的不如意,焦虑的情绪转嫁给孩子。也许有的时候大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然而在孩子幼小心灵上,会烙下深深的创伤,久久不能恢复。甚至等到长大以后也仍然觉得自己就像父母所责骂的那样不成器,不可能变好。如果是像上述所描绘的那样对待孩子,那么恭喜,您所最担忧的那些基因,就要妥妥地遗传给下一代了。。。
要避免这种情况,第一,多完善自己,少责备甚至不责备孩子。
我国古代就有教育孩子的“七不责”,很值得借鉴: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第二,一定要管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明白,这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欠缺带给我们的焦虑,而不是因为孩子。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生来这个世界,不是来听我们抱怨的,而是在我们的帮助和引导下认识这个世界,开创更美好的世界。
------------------------------------------------------
蓝翔小清新,带娃女超人,《史上最全囤货手册》作者 新浪微博@lunaluna008。
公众号:葫芦妈luna, 互联网/制造业/经济生活/ 育儿 /中医实践/女性话题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很情绪化,很难控制,所以才容易伤害到孩子,但是这个不是一个理由,这个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比如:1,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对比,2,不能当众羞辱孩子,3,不能不遵守自己的承诺,而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自己去遵守他们的承诺
换个角度看问题,因为他们也是孩子,曾经受过伤的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她三四年前生的孩子。她对孩子最大的愿望,可以用一部日剧来形容,《交响情人梦》。她很早就开始培养孩子弹钢琴的兴趣,比如给她经常孩子播放一些钢琴曲的音乐。还专门买了一个玩具小钢琴,希望孩子能够对钢琴有兴趣。不过,孩子的表现似乎很难让她满意,听音乐的时候愣愣地发呆不知所措,把玩具钢琴捶捶踩踩甚至扔在一边。“又呆又傻”是她经常形容孩子的词语。见面时她不时地向我抱怨,询问我如何让孩子喜欢钢琴。
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钢琴呢。她说,学钢琴的孩子很聪明,长大以后会很有出息。我问,从什么地方得到这种感觉呢?她说了自己的很多见闻。给我印象深的是,她最早对钢琴有感触,是一部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电视剧里,杉菜用娴熟的钢琴技巧向道明枫示威,这让当时还是初中生的她十分解气,感觉到了钢琴的美丽和力量。当时,她和母亲的关系有点僵。钢琴让她觉得有种放飞自由和梦想的力量。因此,她日后一直对钢琴情有独钟。
这让我觉得,她在钢琴身上寄托了很多自己的愿望,而孩子只是她承载期望的一个虚拟容器。当孩子达不到期望的时候,他们会失望、受伤和发怒。 这也是很多家长会对孩子使用言语暴力的原因。言语暴力的背后,是挫折和愤怒的情绪。从精神分析师的角度,这种愤怒的情绪里,可能隐藏着羞耻感。这种羞耻感,或许基于自身的受伤。进一步说, 如果大人无法容忍孩子的“调皮”, 意味他们无法容忍内心的某种脆弱。他们可能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某种阴影。
这种阴影可能也是在他们童年的时候产生的,我们咨询师有一个形象的术语叫做内在小孩。有时候,当你不由自主地愤怒时,不妨静下来想一想,这种感觉是怎么出现的。也许你一开始对自己的感受毫无头绪。但沉静一段时间后,你可能发现这源自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而这一段经历的场景,很多时候发生在童年。也许你会进而回想到这样的场景,你面前是你的父母,他们用怎样轻蔑的口气和你说话,让你产生深深的羞辱感。你想发泄但又不得不压抑,因为你只是一个孩子。
作为孩子时的羞辱,深深地埋在你的心里,甚至成为你成就的动力。也许你在意识中不在乎它了,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仅仅悄悄地潜伏着。在 孩子出生后,很多人更容易发现自己的无力感,因为他们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角色。这意味着他们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了,而他很有可能还是习惯做受伤的小孩。于是,他发现小孩无法符合自己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无法获得自身的控制感,他们会焦虑不安,失望受挫,身上的伤口又隐隐作痛,他们言语否定孩子,也在否定自己。
孩子期望获得父母的接受和疼爱,而这个愿望如果受到了挫折,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了。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恰恰自己也未能获得这种需要,他们也无法给与孩子充分的满足。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因果循环。一个人童年时候的 情感 受到阻碍和压抑,即使在成年后他内心还是受伤的小孩。在成为父母以后,他与孩子发展 情感 纽带,内心的伤口又会不经意触摸。于是,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他,又会在孩子身上种下新的伤口。这样,命运循环的轮子又重新开始滚动,碾压原本该自由茁壮成长的幼苗。
如何斩断这种命运循环呢,这需要洞察、宽容和勇气。能够理解父母是不完美的,同时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将自己和父母的阴影剥离,成熟、自信和优雅的生活。学会宽容并不容易,它需要在宽容的环境下熏陶和练习。 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是找一个心理咨询师,这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和信任,但咨询师回报的是专业、责任和精力。 你将在咨询室温暖安全的氛围内,去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压抑,同时咨询师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去引导你发现自己生命中新的可能。
其次是学会自我处理创伤。你可以告诉自己,慢慢长大的你会拥有力量,可以去自主自信情绪的创伤。 你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个人 历史 ,试着在自己创伤回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意义。这需要掌握意象对话的技术,还需要足够的力量和意志, 因为你得完成来访者和咨询师两份角色。不过,无论是寻找咨询师,还是自我处理创伤,你都需要坦诚面对自己的勇气,和深入 探索 自己的动力。
父母很多时候把孩子当作成了自己“财产”,对自己的东西怎么支配,怎么发泄都能理解吧。而且,有的父母在受到压力的时候,特别想让孩子替他分担,帮他减轻压力带来的痛苦,而这个时候父母本身自己的情绪就是波动而且负面的,稍有不控制就会变成责骂。而孩子再小也有自我意识,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压力,在受到父母的责怪时心里就会很不高兴,给父母拌嘴。加之父母自己糟糕的情绪,随即就能爆发一个小型战争,胜利者当然是成年人了,就造成了对孩子的语言伤害。
另外,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太熟”了,你也有和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可以肆无忌惮,在陌生人面前就要彬彬有礼的时候吧。但是无论怎样,成年人对一个有观念判断的人施加负面攻击时都要三思,最好保持平和心态,这样世界就充满爱了。
再者,父母不用语言伤害孩子,难道直接动武么?
1. 家庭的问题。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父母的父母,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父母的。孩子的父母只是学习和传递了这种对孩子恶言相向的教育方式而已。这就是家庭的传递。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结婚,生孩子,成为了孩子的父母。但是,需要搞清楚很重要的一点是,成为孩子的父母,不等于就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优质的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觉悟,想要去学习如何做一个优质的父母。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呢?最快的一条他们熟悉的,现成的,而又不需要学习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他们的父母教育他们自己的方式。很多人会认为,他们就是这样被父母养大的,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那么,就继续沿用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
2.期望太高
父母会把自己所未完成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情,诸如学业有成,艺术造诣,如果在孩子不遵从自己的意愿的时候就会产生于比别家的孩子对比,大多时候是不够自信的表现,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者是引导兴趣为主,而不是强加给自己喜欢的,良好的兴趣培养才是以后孩子成才适业之路。
其实妈妈们的批评的目的都是出于保护宝贝,因此重要的是传达“危险”的信号是关键。如果用很情绪化,消极的语言批评宝宝他们未必听得懂,听得懂也未必理解的了@@
在对宝宝传达“危险”的时候,比起叨叨叨说“这不行,那不行”,还不如用宝宝的语言,宝宝的方式传达给他,比如:用批评的眼光,严肃的表情告诉他“这很危险哦,不可以的”(麻麻们,此处无声胜有声!)。 不要说1岁以下的宝宝了,就是1岁多的宝宝虽然已经可以嘟囔着说几个词了,但也未必理解“危险”的真正意思。与其“对牛弹琴”(说的是事实),妈妈们不如试试分散下宝贝注意力,或是用 游戏 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宝贝。
小菜妈妈觉得身为家长最不应该做的是,
1、大声斥责?
如果凶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恩……你有道理…… 因为生气而迁怒宝宝是完全不应该的哦,你事后肯定会后悔的。
2、“坏孩子”“笨小孩”?
虽然孩子还懵懂无知,但是你总是用否定消极的语言还是会给宝宝留下阴影哦。
3、惩罚,打骂?把你扔掉?
这年代还想着体罚孩子?你真的够了……此外,随随便便就说些抛弃孩子的话,也会让宝宝没有安全感(啰嗦那么多?其实有这种想法的父母就应该拖出去!
不同月龄宝宝的“批评”方法:
10个月前
那么小的娃,说啥都没用!年纪轻轻的有啥批评的必要?你说了他也不能理解,只会徒增不安。最好的做法就是事先排除危险,遇到事情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10-12个月
这时宝宝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妈妈们可以这样做: 遇到危险情况用严肃的表情和语气告知“不可以哦”,并用其他方式分散宝宝注意力。
12-24个月
1岁以上的宝贝已经对语言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遇到危险的时候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不可以”,而且要及时用缓和的语气和温柔的声音告诉他危险的原因,解释清楚,慢慢他就会明白了。
其实父母的本意并非是伤害孩子,只是有时候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满满的爱变成了伤害。他们有时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好的,那样做才是对的,但孩子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所以沟通的时候难免会有一定的矛盾,如果父母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这种居高临下的状态,很容易伤到孩子。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惭愧,也很现实,因为我有时也会这样,说完就后悔。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一,爱之深责之切。因为是亲生儿子,所以,从心里希望他能处处优秀,各方面都很出色,所以一旦现实和希望有出入,落差会让父母心里极度不平衡,一说话就有点口不择言。二,有些家长只图自己嘴痛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素质有待提高。三是,各种父母压力太大,有时候考虑不周就会信口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不管怎样,我觉得,父母还是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使用共情,多理解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不要因为爱而伤害孩子。语言上的伤害,更甚于肉体上的。

为什么有些父母总喜欢用言语伤害孩子?

原生家庭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父母的父母,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父母的。孩子的父母只是学习和传递了这种对孩子恶言相向的教育方式而已。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传递。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结婚,生孩子,成为了孩子的父母。但是,需要搞清楚很重要的一点是,成为孩子的父母,不等于就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优质的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觉悟,想要去学习如何做一个优质的父母。他们熟悉的,现成的,而又不需要学习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他们的父母教育他们自己的方式。很多人会认为,他们就是这样被父母养大的,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那么,就继续沿用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所以,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一下那些喜欢对孩子恶言相向的家长的原生家庭,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爸爸妈妈,起码至少有一个人,以前也是习惯于用对孩子恶言相向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错误的教育方式。这种粗暴,负面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小孩子缺失爱,自信心和安全感。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就相当于在小孩子的心里埋下了地雷,这些地雷什么时候被触发,谁也不知道,很有可能是到孩子长大后才被触发的。但是,没有发现地雷,不代表没有地雷。

很多成人,现在心理状况出现问题,其实实际上,大多是因为小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没有被修复治愈。

为什么有些父母总是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儿女?

父母出于对控制别人的迷恋,或因内心脆弱而恐惧失序的状态,将不安感诉诸外在的人或事,以操控他们获得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他们往往强调爱和付出,通过语言打击的方式抹杀对方的自信(“你要是听我的,不至于这样。”“说你不行,你还不信。看吧。”),让对方产生“他/她比我更了解自己”或“他/她的确是为了我好”的错觉,很难察觉自己正在遭受伤害。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往往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因为只有优秀,才值得被表扬、被爱,而反之则不值一提),感受不到被包容、理解和接纳。他所能感受到的,只是源于不被赏识的焦虑和压力(他的自我价值,已经被迫与成绩、升学、工作、工资、户口、结婚、生子划了等号),以及,成为满足他们幻想和期待的一个无灵魂的容器。
他们的尊严、价值、自我认同,很可能在看似轻巧的只言片语中被彻底瓦解。这就是语言的杀伤力,它和“脸皮薄”、“玻璃心”无关,因为再厚的牛皮,也敌不过一把锐利的刀。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父母他们未必不是尽职尽责的父母,未必不爱孩子,不期待孩子更好、更健康、更快乐,却在无形之中给子女的心灵施加了最为残忍的戕害,反过来还要求对方报恩。父母在等孩子道谢,孩子却在等父母道歉。

扩展资料:
以爱的名义向孩子提出他们达不到、或不情愿达到的要求,站在“为你好”的道德制高点上,让孩子无力反抗,反而将责任归咎于自己。在心理学上,父母的这种行为被称之为“高压型控制”,是情感暴力的一种。
在西方文化中,爱往往被当做是减轻焦虑的手段来追逐,但当它是在泯灭个性的竞争架构下进行时,这样的追逐反而会增加鼓励干和敌意,也因此会使人更加焦虑。
法国心理学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在《冷暴力》一书中这样定义“尊重”:“尊重的意思是,重视他人身为人的价值,并知道我们可能带给别人的痛苦。”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一样,不要等过错已经酿成,还在期待被感谢的那一刻。

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相关文章

  • 朋友介绍的父母双亡的相亲女能娶吗

    相亲女要求对方父母双亡 这很过分吗这个当然是很过分的,而且跟缺德,这样的女生是不能要的,更是不能取得,不会给你带来幸福的
    相亲的时候女孩父母双亡~~继续还是怎么样~~为什么父

    2024-10-21
  • 除了你父母亲以外,别人能白给你钱吗

    除了你父母亲以外,别人能白给你钱吗?除父母以外别人也是可能白给你钱花的,比如疼爱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姨妈,姑妈等等。
    除了你父母亲以外,别人能白给你钱吗?任何人都不

    2024-10-21
  • 当友情比亲情靠谱时,这给你一种什么

    有一段超越了友情是亲情的感情是什么体验?给人一种有人依赖的感觉。
    而当友情超越亲情的时候,说明这些人对于友情的依赖度更甚于亲情。这种情况,可能会比较特殊吧!此时,朋友可能

    2024-10-20
  • 父母宅基地由儿子继承了,儿子没有宅

    农村宅基地继承给子女但户口没有在农村法律分析: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通常讲究的是一户一宅,也就是在农村一家一户享有一个宅基地的使用权。所以现在我们也知道很多儿子和父母没

    2024-10-18
  • 假如你能变富裕但会失去真正的友情

    当今社会钱是万能的吗?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亲情,友情,爱情都没了。那么钱还有用吗?钱是万能的吗?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当亲情,友情,爱情都没了,你有钱一样可以让自己活

    2024-10-17
  • 为什么说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

    有人说:中国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你认同吗?有人说“中国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我看这话说得有道理。
    一.好的父母,不一定能百分之百的教育出好的孩子,但不好的父母

    2024-10-15
  • 陕西还增设了独生子女父母的陪护假

    公司不给陪产假是否违法公司不给陪产假是违法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陪产假,又名陪护假,即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

    2024-10-14
  • 父母逼我拍段子

    对内卷开玩笑的冷幽默段子1.你评论的功夫,卷王已经做完半套试卷了。
    2.舍友都在喝碳酸饮料,我吃健康水果捞,比他们多活几年,卷死他们。
    3.不管世界怎么卷,我的心里只有云卷云舒。

    2024-10-10
  • 子女不能贴身照顾父母,该如何履行赡

    子女没能力赡养父母该如何办?赡养人应当履行赡养义务,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和其他依法有扶养义务的人。赡

    2024-10-09
  • 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很落后怎么办?

    父母对我的教育有很大的问题,子女怎么纠偏?您成年了吗?成年了,那就自有分寸,不必再受制于人,无论对方是谁
    对您来说,您能够意识到父母提供给您的各种教育观念都不符合您的需求,站在

    202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