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真是个艺术家,从来想不起实际问题的。怎么连食宿的费用,平日的零用等等,一字不提呢?赏析
大学生活费,到底给多少合适?他们的日常开销有哪些?
大学生活费,并不只有吃饭这一项花销。
等我们上了大学以后就会发现,真正用钱多的并不是吃饭。
将上大学的主要开支列举如下
路费:对于去外地上大学的同学来说,路费是一项很大的开支,但是,路费一般不会算在生活费里面。
旅游购物:上大学,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待在大学里面不出门。
特别是大一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去学校周边转一转,去当地景点旅游。
所以,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也是一项必要的生活费开支。
除了旅游,购物也是一项重要开支。
吃饭:民以食为天,我们要生存,就必须要吃饭。
上大学,一日三餐也是必要的开支。
购买书籍等学杂费:上大学,学习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不可避免需要购买一些教材、还可能需要报名参加一些证书考试。
那么,下面我们具体算一下,现在上大学一个月的生活费到底需要多少钱?(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粗略计算,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大学生活费明细账
1、添置衣物,每个月平均100,冬天可能会更多一些。
2、宿舍住宿杂费
网费10元/月,饮用水20元/月,电费10元/月(四个人均摊),淋浴50元/月,洗衣服10元/月,其他生活用品50元/月,话费50元/月。
合计:200元
3、三餐消费
基本上都在学校食堂解决,学校总共有不同消费水准的食堂5个,完全满足口味与价位要求。
早餐:两个包子+一碗粥=3.5元,稍微再好一点,加个鸡蛋,5元。
午餐:两素+一荤=12元,两荤+一素=15—18元,平均15元。
晚餐:平均10元
合计:30元
总计:900元/月
水果60+零食40=100元
用在吃饭上的钱平均每个月为1000元。
4、交通、旅游
出行乘公交,共享单车,很少打车,公交费20元足够。
不经常出去旅游,出去也不会太远,平均一个月不到100元。
5、书籍、考证报名费等
看书以免费电子书为主,对于上课用的课本,基本上没有购买过新书,学校旧书店或者学校大四学生毕业时的跳蚤市场为主要购买渠道。
非常实惠,平均每个月不到100元。
以上总计算下来每个月的平均消费是1500元。
这样来看,一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可能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紧张的。
不过,以上有些消费并不是必要的,比如旅游什么的,还可以节约一些。
也许,每个月1500的生活费,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会有压力。
10年前,那个不读大学,每天花12个小时玩刺绣的辽宁男孩,现状如何?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不只是说说而已,在四五千年前,中国已经开始养蚕,使用蚕丝,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中国的刺绣也已经几千年了,是中国技艺和文化的完美融合。苏绣、粤绣、蜀绣、湘绣成为中国四大名绣,每一种里面又分为很多不同的技法。
一直以来,家务活针线活缝缝补补的都是母亲在做,很少有父亲会针线活的,所以大家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觉得男人做针线活很丢人,其实技艺不分男女。十年前在辽宁街头,一个十七岁的小伙子跟母亲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老师傅在现场演示刺绣,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在老师傅的手下渐渐显现出来,小伙一下就被吸引,看了很久都不愿意离开。老师傅还在现场直接让他上手试了一下,亲自体验,针线穿梭的感觉很神奇,他立刻沉浸其中,后来母亲硬拖着他才离开。
小伙叫王见雨,当时孩子读高中。平时在家里,他也经常看母亲绣一些东西,但是他从来不感兴趣,一直都觉得这是女孩子家干的事儿,可是见识了老师傅的高深记忆后,他越来越放不下,跟父母提出要学习刺绣。父母当然反对了,一是当时他正在上学,学业为重,还有就是不支持男孩子学习女孩子干的事。不过王见雨非常坚持,还去拜了老师傅为师,是位满族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决心,他每天练习十二个小时,有时候累了直接躺下就睡,衣服都懒得换,手指头扎得全是伤,他也乐在其中。
越来越熟练以后,王见雨开始自己绣一些作品,小鸟啊金鱼啊还有莲花啊,家人看到他真的是肯学,真的喜欢,就开始支持他,他就干脆不上学了,一心扑在了学习刺绣上,后来还去江苏和四川特地拜师学习了苏绣和蜀绣,融会贯通。刺绣是门安静的手艺,而且可以静心凝神,王见雨也很喜欢这种慢慢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十年了,王见雨也长大了,他平常会教小朋友刺绣,自己还接受别人的订单,给别人绣一些作品,爱好变成了自己的工作,王见雨觉得自己先在非常幸福。
他甚至都已经做好了以此为业的准备,他自己也暗暗憋着一股劲,想要让其他人看看,零基础的他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对刺绣文化了如指掌。就这样,王见雨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特别的人生。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王见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大学作为每个学生学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数十年来,受到了来自学生本人、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但是,他却果断放弃了。
这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牺牲,但是他却并不在乎,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相反,他还很庆幸,终于可以专心学习刺绣文化了。
对他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从未接触过的。他此前从未学习过刺绣文化,但是这点小困难并不能难倒他。长时间苦练刺绣的生涯,却让他对刺绣的热爱只增不减,从不消退。
他几乎每天都要练习刺绣数十个小时,毕竟自己本来就是“半路出家”,只有付出更多超乎常人可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刺绣文化。
在别人眼中看似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涯,对王见雨来说,却是甘之如饴、乐在其中的。虽然这过程很难,但是王见雨从来没有轻言放弃过。
不过才两年的时间,王见雨就已经几乎全部掌握了刺绣文化的基本功。他从一个连针都握不好的“糙汉子”变成了一个拿起针来行云流水的细腻的人。
除了继续学习刺绣文化,王见雨还很喜欢凭借自己对刺绣的理解创作一些作品。同时,他也把文化的传承真正做到了口耳相传。他前往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刺绣的故事,还通过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刺绣的发展和流传。
皇天不负有心人,王见雨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刺绣文化。而此时此刻的他,收获更多,他的刺绣技艺也是越来越娴熟,无论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物,还是花鸟鱼虫等,在他灵巧的手下,都变得栩栩如生,完美灵动。
渐渐地,他的父母看到了他的努力和进步,对他的态度也开始转变,由最初的反对,一直到现在逐渐开始支持王见雨的事业。他们也真的开始把王见雨的选择当作是一种事业来看待,而不是所谓的不务正业,只是一直担忧儿子的情感问题。
只想一直与刺绣相守
自王见雨选择刺绣那一天算起,直到今天,整整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十年的时间里,王见雨付出了很多无法言表的努力,也收获了来自他人的肯定。
如今,27岁的王见雨已经到了结婚成家的年纪,可他并没有这样的意思,他仍然想与刺绣相守下去。即便现在小有成就,他不仅没有放弃对刺绣的练习,甚至更延长了学习的时间。
经年累月的练习,让王见雨这一双手已经伤痕累累。但是对于他来说,这可能代表的不仅仅是伤痕,还可以算作是努力了这么久的小小勋章。
养一个孩子花费的成本是怎样的,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现在虽然国家已经开放了二胎,可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生育率不升反降。这结果让大家始料未及,国家正是为了鼓励生育,才出台这样的政策,为什么没有很明显的效果呢?问了身边一些不愿意生孩子的妈妈,都是摇摇头说:“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啊,你知道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成本吗?一个都有点负担不起,还两个?还是算了吧。”
闺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来和老公结婚以来,各自有各自不错的工作,虽不算大富大贵,两人世界的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在深圳这个地方,房子太贵没有买,买了辆车作为代步工具,闺蜜也挺满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的父母开始“催生”了,天天吵着要抱孙子。闺蜜没办法,想着年龄也大了,为了让长辈们安心,就备孕怀孕生了个大胖小子。 这下好了,孩子是生了,问题接踵而至,闺蜜和老公两个人的父母都还在老家工作,来不了深圳;请月嫂保姆,又太贵。闺蜜只能辞职在家照顾孩子,老公一个人承担起了家里的重任。除了房租,还要跟孩子买奶粉、玩具、衣物等等,每个月的工资都是一拿到就没有了,成了真正的“月光族”。闺蜜后悔不已:“天哪,养一个娃,这么花钱啊,早知道,我就不生了!”
很多人可能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在“生娃”这件事面前望而却步。确实,养一个孩子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的。这个成本包括人力的、金钱的和时间上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有思想准备,养育孩子不是“头脑一热”几年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
❥养育孩子是一生的事情
0-3岁需24小时照顾孩子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妈妈需要24小时照顾孩子,一个是因为宝宝还太小,一个是因为妈妈本身也需要喂奶。这个时候,妈妈几乎是离不开宝宝的,宝宝的吃喝拉撒全都要仔细照顾。
18岁前要辅导孩子的学业
好容易,孩子到了3岁,上了幼儿园,也不能就此轻松了。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学习习惯,为后面的小学、初中、高中做准备。而且,上了小学之后,每天都有很多家庭作业,可能需要父母来辅导。
18岁后要帮助孩子成功
有人说,18岁以后是不是可以不用管孩子呢?非也。18岁以后孩子应该是去读大学或者工作,不管是哪一种,父母还是会操心孩子的安全,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他一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步入社会、取得成功。
所以,这样看来,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需要一辈子养育他们。无论在孩子的哪个年龄阶段,父母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这一辈子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养不起孩子”的原因。
我们来看一下,养育孩子到底需要多少成本?☆金钱成本生孩子
首先,生孩子就需要一比不少的费用。从怀上宝宝开始,就会产生一些孕妈的额外费用,包括买一些孕妈的吃食和用具等等。生孩子的时候自然需要费用,如果剖腹产,那么费用会更高。坐月子的时候,也会产生高额的费用,无论是请月嫂还是入住月子中心,都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孩子的衣食住行
孩子出生后,身上穿的衣服、吃的食物、喝的奶粉、出去玩的推车、自己睡的小床......都是钱堆起来的啊!
孩子的学习和兴趣班
等到孩子3岁以后,除了上学,还会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像钢琴、游泳之类的班级,动辄上万。孩子以后上高中、考大学,有的要出国,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金钱成本是最好理解的,就是大家说的养孩子“费钱”。多了一个家庭成员,肯定是要多花钱的。除了金钱成本,还有很重要的时间成本。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时间成本哺乳期
哺乳期,妈妈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办法正常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陪宝宝,这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孩子上学后
孩子上学后,要辅导孩子作业,陪伴孩子学习。同样,这个时间也没有办法做其他的事情。
孩子休息时
孩子周末或者寒暑假,也不可能把孩子丢在一个地方不管。要么陪伴他去上各种兴趣班,要么开车带着他们出去玩。所以,几乎这些时间也是不可能花在孩子以外的地方的。
除了时间成本,还有一个,就是人力成本。其实人力也是“钱”,只不过,有的确实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人,有的是明面上不需要花钱,而实际上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补偿的人。
☆人力成本月嫂、保姆
家里实在没有人带孩子的时候,只能请月嫂或者保姆。在大城市,月嫂和保姆的工资基本都是上万,这是一笔不少的人力成本。
照顾孩子的老人
如果有幸家里有老人可以帮忙看孩子,那么,确实不需要像付钱给月嫂保姆那样每个月付工资,他们也不会接受。但是,我们同时又要来照顾老人,跟他们买更多的东西。
父母陪伴
如果是父母来陪伴孩子,那么,父母就不能工作或者继续自己的事业,这也是一笔人力成本。
算到这里,一直很喜欢孩子、决定要生两个宝宝的我,也已经开始动摇了。养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且需要花费这么多的成本。有些成本是有形的,有些成本是无形的。所以,我更加敬佩有孩子的父母,每一位将要养育或者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都是勇士。
❥每一位养育孩子的父母都值得敬佩
牺牲自己的事业来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有了孩子之后,都要暂时地放弃自己的工作或者事业,来陪伴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孩子小的时候需要高质量的陪伴,所以毫不犹豫推掉一切事情,来专心喂养和陪伴孩子。
用最大努力满足孩子成长需要。
有些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吃的好一些,能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拼命工作,不辞劳苦,就为了能多挣些钱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
拼命提升自己,就为了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些父母,为了和孩子一起成长,自己也去学习一些技能,比如钢琴等。还有新闻说,妈妈为了和孩子一起学习,60岁了还去考了和女儿同一所学校的研究生。
以上这些父母,都是值得敬佩的。我相信,他们都知道养育一个孩子很费成本,但是,他们仍然无怨无悔。因为他们觉得,看着一个孩子从襁褓一直长大成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向全天下所有的父母致敬!
我喜欢画画,可是我的父母并不支持我学艺术,我该怎么办?
你的爸爸妈妈实在不同意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去找他们好好的商量商量。你给她们说你真的很热爱学画画。学画画可以说是真的是你的一种兴趣爱好。
而且有的时候可以让你的心情变得很愉悦,让你也会减轻一些压力之类的。所以希望得到你的爸爸妈妈的支持,因为他们的支持可以说对你来说有的时候很重要的,所以,希望他们能够支持你,鼓励你。
或者我觉得你可以给你的爸妈说你也会努力学习的,而且学画画只是你的业余爱好而已,你绝对不会去耽误学习,不会去耽误其他的事情,我想如果你给给你爸爸妈妈这样承诺的话,你的爸爸妈妈也就不会再去阻拦你去学画画了。
或者我觉得你也可以去学画画,但是你没有必要把重心全都放在画画上,也可以把你的业余时间用来去学习画画,但是平常你的学习一定要跟上去。
你的爸爸妈妈可能就因为觉着你学画画没有前途,而且有耽误你的学习时间。所以才不去同意你这样做的,我觉得你也应该去理解你的父母,因为你的父母肯定是说为你好的。
或者我觉着如果你的画画没有那么的好的话,我觉着你最后也是选择性的去放弃,因为它可能就会去耽误你的时间,而且你还没有那么多的经验。所以会觉着没前途,能放弃的话尽量还要去放弃。
只要你能够合理的分配时间,把你的画画时间和你平常学习的时间不冲突的话,我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也是可以去同意你的,你和他们好好商量商量,也是可以的。
家长习惯于外包孩子教育,自己袖手旁观,对孩子的生活、成长带来哪些影响?
让孩子做个孩子
上上周谢楠发微信问我:“我看着我的孩子睡着了,我开始犯愁:我该怎么去教育她,我肚子里没有墨水,我不想我孩子像我一样,没有素质,没有文化。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开始学英语,早教之类的,我都愁死了。”
当时我正在看书,只是简单的回复:多关注当下,过好现在。可能的话和孩子一起学习。
其实我还有话没有说完,就是同样作为妈妈,我的焦虑一点不比她少。然而我们所有的焦虑并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多。焦虑不止来之父母,更来自法律,医疗及教育机构。整个社会都是功利的,焦虑的。
似乎我们总不会满足,总是一直这样焦虑。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无法控制自己比较的内心。特别是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想倾其所有把自己能给的最好的全部给孩子。
而国内的大人似乎也都是这样做的,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直到最近看了(美)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著《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才让我开始思考,之前一直笃定的想法也许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似乎我也可以更好的回答谢楠的问题了。
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先后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宾西法尼亚大学传播硕士学位,莱斯利大学幼儿教育硕士学位。
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授与儿童发展和教育政策相关的大学课程。她结合自己育儿和实际工作经验写成此书。本书核心是: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因为在孩子们的大脑中,爱和学习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1.
让世界记住中国功夫的李小龙曾经说过关于水的哲学:“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like water. Now you put water into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water into a bottle, it becomes the bottle. You put it into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Now, water can flow, or it can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 Bruce Lee(心无杂念,于无形中,千变万化,就像水。入杯,即为杯。入瓶,即为瓶。入壶,即为壶。静,若行云流水;动,则骇浪滔天。像水一样吧,朋友。--李小龙)
孩子自己的大脑里本就拥有他们成长需要的所有要素。如果我们愿意仔细地观察他们,他们会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不必害怕他或她最终变成杯子,瓶子还是水壶,一切自有定数。
家长和老师如果能找到加深自己与孩子的联系的方法,那是头等重要的。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因为在孩子的大脑中,学习和爱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加深自己和孩子的联系方法除了多陪孩子外,在陪伴的过程中要多和他们交流,理解他们说的话,抱着一颗童心和他们交流。
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课堂。我们应该留意孩子所处的所有能够提供学习机会的环境,而不是只关注学校限定的那些环境。事实上,孩子们能够且总可以从一切环境中学到东西。不可忽视的是,每个幼儿的大脑中都存在学习的基础。
不要以为孩子不知道父母在吵架或是冷战,更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绪。好几次临睡之前我和老公在卧室高声争论某个问题,豆包躺在我们中间,她才两岁多一点。她突然说,妈妈,别说了。当时我意识到可能是我们说话太吵了,吵她睡觉了。最近,几次,我和我妈关于某个问题特别激烈的争论的时候,豆包也突然说,妈妈,不要说了。然后笑着看着我。
我才意识到,她能感受到我们的情绪是不佳的。想想那些经常置身于争吵和打闹中的孩子,他们真的不知道大人说什么吗?也许他们不知道你们说的什么事情,什么意思,但是他们绝对知道你们有不好的情绪,已经让他们觉得不舒服了。
豆包会说出来让我们知道,但是很多孩子不会说出就代表他们不知道吗?怎么办?多仔细观察他们。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及大多数时候的奇思妙想都与成年人的思维明显不同,但他们的感觉的范畴和强度(如骄傲,高兴,嫉妒,恐惧等)却和大人的感觉惊人地相似。
不要刻意回避孩子们真正的愤怒和需求。让焦点从矛盾的激发点移开,回到孩子们的感受上,这才是重点。明白冲突是生活自然组成部分,情绪的爆发具有破坏性,但是爆发出来却比憋着好。压制幼儿的内心情绪绝对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情绪状态与学习密切相关。
孩子天生具有从人与人的应答互动中学习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幼儿可以被培养的很好。很简单到道理:幼儿需要知识,也需要理解。为此,他们需要一种学习生境,让他们能够与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建立起联系。
2.
毕加索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长大后依然是。”
游戏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解答。但是大人要如何做才能帮孩子培养在游戏中的应变能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给出如下一些建议:
1.适度转移话题。如果在游戏中遇到消极的事情,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2.如果孩子报告有人说他坏话,用一种放松的语气来给他能量:“但是和我们都知道你不是那样的孩子!我觉得那样说很愚蠢”
3.重新引导已经做出以偏概全的定论。注意,不要轻视他们的观察结果,或强求他们与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玩耍。
4.提醒我们的孩子,每个玩游戏的人都有自己要具克服的困难。
5.避免用“小霸王”这个词去形容偶尔有一次甚至有过多次不友好行为的四五岁的孩子。
6.教孩子在他们产生受人利用的感觉时明确脱离现状。
7.幼儿们通常很坚强,不会被偶尔一次的不良游戏打倒。
给孩子双倍的时间,带他们或者让他们去户外玩耍,自由地探索大自然。大自然会让孩子们放松下来,让他们感觉良好。真正的游戏包括更多的走动,准确地说,是更多的与地面接触。在我们找到正确答案之前,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尽可能地减少对孩子的干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豆包看小猪佩奇看里面跳泥坑,她非常喜欢,或者说模仿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吧。有次下雨后,我允许她去小区的凹陷的地面“水坑”跳泥坑,玩了十几分钟,衣服鞋袜都弄脏了。然后回家洗澡。期间她爸爸一直非常反对我这样做,说以后她看见水坑肯定要进去的,而且水坑又脏容易患皮肤病。
果然从那以后,只要出去看见任何小水坑就直接冲进去,那速度大人几乎都跟不上。但是我想她那时候的那种快乐是任何什么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3.
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婴儿,一组食用坚果,一组不食用坚果。结果十分明显:14%的不食用花生的婴儿到60个月大的时候出现了过敏症,而食用花生的婴儿中,只有1%的孩子在同时间段出现了过敏症。此项研究中,表明防范成了一种毒药。
很讽刺,我们本意是想保护孩子,但却可能损害了他们的健康。
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摒弃外界太多的吵杂,而多关注一些孩子的内心。《小王子》中狐狸揭示的秘诀:“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席卷电视和网络的关于各种电子产品及所谓的教育性玩具的广告,是物质主义最明显的证明。与中产家庭相比较,贫困家庭的孩子看电视更多,不仅如此,他们的父母也可能感受到外界的压力,从而努力购买各种有利于提高技能的电子产品。但是既然是商品,就是盈利的,作为生产商来说当然高兴。
然而,技术每天都在变,但是儿童发展的规律却不会变。
科技创新新领域的一些巨头比他们的产品购买者更懂得取舍。Steve Jobs ,他及很多其他科技公司的CEO都严格限制他们的孩子接触屏幕的时间。较好的做法是,支持那些可以让孩子更靠近一些他们并不常接触到的人或其他生物技术。
简化物质环境是一种经时间打磨后产生的吸引孩子的策略。活跃而有独创性,就像所有的孩子本来就应该具有的样子。
自然环境传递出了一种关怀和宁静。虽说“简单”和“本真”之类的词通常是“富人的身心健康理念”的代名词,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小的孩子们能够从他们的物质环境中最大程度地收益。但是我要把侧重点放在人际互动的品质上,而不是物质本身。突出了本书的核心,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才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
倾听孩子的的声音,让事情简单化,都和孩子接触,你们之间的联系必定能得以加强。
4.
教育家Jim Trelease警告我们必须警惕的一种态度,他提出“一个4岁儿童的首要目标是享受做一个4岁儿童的过程;其次才是为5岁做准备。”
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生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长大后都能进行人类基因测序或者发明iPhone。虽然大多数人都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但是我们都可以过一种充满感情联系和善行的有意义的生活。
而美好的童年几乎可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如同建沙堡一样,会耗费大半天时间亲手建墙壁,建炮台,挖护城河,在潮水突然来袭的时候围建围栏,过程很长但是孩子们很享受。
但是现在,商店有各种沙堡形状的模型,只需要把沙子装进模型里面,然后倒出来,biubiubiu,一个沙堡就做成了,不用设计,也不用思考,不用干活。还有那种“可塑式室内沙”,为的是让孩子建造沙堡时不在弄的乱七八糟,轻松又干净。但是却把所有的思路从建设沙堡的过程中剥夺了。
沙堡天生的短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让它更加华丽,建造和欣赏它们会让我们再次体会到那句熟悉的格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孩子很重要,因为他们本身就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能力。父母和老师也很重要,因他们仍然掌握着一个超越所有其他学习环境的早期学习环境:与成长中的孩子的关系。
在孩子眼中,爱和学习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你不和他们相处,如何体现为爱他们呢?赚钱赚再多的钱也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东西,但是物质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和成长中孩子的关系,你们懂他们吗?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吗?他们想和你们一起玩吗?
就连两岁的豆包都会对星期天还要去加班的爸爸说“爸爸,不要上班,陪豆豆出去玩儿。”说实话,这些话我们从来没人教过她。不要忽略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其实比我们更真实,敏感和聪明。
懂得取舍,你终究会知道,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会让你知道,如何更好的爱孩子,给他们真正想要的。
大拜碎碎念:
豆包最爱奶奶不无道理。因为奶奶非常耐心的陪她玩,也很少对她发火。如果豆包耍赖皮,奶奶也很少吼她或很强硬的让她马上按照大人的意思做,而是转移注意力或者换一种她可以接受的办法。所以豆包很友善和开朗,充满了爱。
值得我和豆爸学习,不是一味的宠溺或是面对豆包耍赖而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