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体生病要看表里?
中医到底是如何给人看病的?一文讲透中医奥秘
1、认识阴阳
人体是一个阴阳动态平衡的机体,“阴”是人体中具有“濡养滋润”功能的那部分,比如人体的各种体液;
“阳”是人体中负责“温煦防御”功能的那部分,比如人体的免疫力;
比如人体就像是一杯37 的温水,阳就是水温,阴就是水,没有水,水温无所依附,没有温度,水就是一杯冷水。
2、认识水火气血
这就是人体的病理产物,水就是体内或者体表多余出来的水肿积液分泌物小便异常,火就是口干口苦目赤咽痛长痘痘,气就是腹满腹胀腹痛嗳气呕逆咳嗽胸闷,血就是苍白冰凉出血曲张。
病理产物是我们治病的发力点。
3、认识表里观
表就是人体的四肢百骸头胸,里就是膈肌以下的腹部。表里观在功能上怎么体现呢?
人体就像一个茶壶,表就是盖子上的那个洞洞,里就是茶壶嘴,如果洞洞堵住了,水就倒不出来了,这个就是表里的关系.
所以中医上有个治疗方法叫做“提壶揭盖”,就是盖子上的洞洞堵住了怎么办,要想倒出水来就把盖子拿起来就行了,在临床上怎么体现的呢?
比如一个患者大小便不通,你使用利尿通便的方法,就是下不了。
这个时候我们看看他表上是否堵住了,就是看表有没有问题,比如表上水肿厉害,瘙痒厉害,咳嗽痰多,身体疼痛,这些都是表的问题.
我们用中医一起给他处理一下,他小便大便很快就能下来。
4、什么是中医
广义的中医就是中国的传统医疗,包含中医中药针灸按摩 养生 等等治疗方法,狭义的中医就是指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必须具备辨证论治的特点。
比如感冒了,都给予某种感灵这种中成药治疗,就是广义中医,比如拉肚子,都用蒙脱石散(是一种矿物中药),就是广义中医。
比如颈部疼痛,都做艾灸,就是广义中医。
那什么是狭义中医呢,或者说是标准中医,感冒了,必须分清楚寒热虚实,拉肚子必须分清楚是寒热虚实,颈部疼痛,必须分清楚寒热虚实。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临床上很多腹泻病人用蒙脱石散治不了腹泻,你看看他大便是粘臭的。
这种大便是有肠道湿热的,有热我们还用蒙脱石散去收敛它,治疗方向就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让它加速排出来,腹泻很快就能止住。
中医是如何治病的
中医的中药处方是利用药物的四气五味来治病,四气是升降浮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而不是用这个中药的某个化学成分来治病,比如钻石和木炭都是碳元素,价格和作用都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例子,常见的药食同源的生姜,它的药性是养血、温中、化饮、散寒、止呕、解表,如果它变成干姜,就没有解表的作用了,失去了升的药性,但是它的化学成分是没有改变的。
一个患者如果是虚寒的证型,那我们就要用温热的药物;
一个患者如果是实热的证型,那我们就要用苦寒的药物;
一个患者如果是寒热错杂的证型,那我们就要寒热兼用,才能治疗这个患者。
而现实就是我们都是阴阳共同体,刚刚就说到了我们都是37 的温水,所以出现问题往往也是阴阳一起出问题。
我们是否常见手脚怕冷但是又爱长痘痘,是否常见想吃饭但一吃就饱胀,是否常见月经量少但是脾气又臭,为什么这么多矛盾的症状呢?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阴阳必须平衡才不会生病,如果因为受寒,导致我们的阳下降了,那阴是不是相对就多了,那多出来的阴就会变成没有功能的水,这样病理产物就是这么诞生的。
中医所说的“互为表里”是什么意思?
在中医中,“互为表里”是指身体部位而言,表和里相对而存在,犹如阴和阳相对而存在。如果以表里分阴阳的话,体外属阳,体里属阴。
比较多见的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认为脏腑之间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五脏属里,六腑属表(三焦为孤腑),五脏和五腑互为表里。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主一身之表,肺与大肠互为表里。通常没有肺与皮毛互为表里的说法。 例如,以一个人感冒为例,寒邪从皮毛侵袭络脉、经脉、肺。寒邪使肺失去宣发功能,卫气不能达表,阳气郁积于体内,从而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
扩展资料
在汉语成语中“互为表里”的意思 :
1、拼音hù wéi biǎo lǐ ,汉语成语,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2、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董允传》: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意思是,陈祗替代陈允为侍郎,与黄皓相互帮持。
3、用法:动宾式;作谓语;主语必须是两个以上。
4、近义词:唇亡齿寒、唇齿相依、难解难分。
5、反义词:互不干涉、行同陌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谈脏腑不“相”表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互为表里
为什么古代中医把把脉就知道是什么病,这个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诊治疾病需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切脉只是其中的一部。古代一些中医对疾病的认知有限,只能大致分类,不很准确。切脉可以知道人心脏搏动的强弱,节律是否整齐,进而判断人体体质的强弱程度,切脉过程中能观察面容,闻到病人体味所以能诊治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