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子女是耐用消费品,你怎么看?

2023-05-05 12:56:25 来源 : 网络 作者 : 听雨楼

为什么要投资于你的孩子?

对已有孩子的父母来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于你的孩子。培养孩子是一种投资,投资孩子的效益,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是显而易见的。经常会听到许多家长说“孩子长大了,总算熬出头了”,这表明对孩子的投资已进入了回收阶段,孩子能为家庭带来劳务和经济收入,父母的负担轻了很多。此外,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家庭增添的精神乐趣无形中也补偿了抚养的艰辛。

父母将收入的大部分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如果没有孩子,他们也许会去旅游、买车、买股票或者干脆大吃大喝尽情享受。

据统计,每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近20年中,至少需要花费25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请家教和不可预测的医疗费。近年来,在城市居民的各种消费中,“子女教育费用”高居榜首。目前我国城市消费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增速为年均20%左右,居民储蓄的10%是作为“教育消费”预留的,很多家庭教育消费预留的费用甚至是远远超过10%,不少家长都将房子和孩子的教育作为自己未来投资最大的项目。与孩子的教育消费相比,房产的投资是有形的、可比的、有走势图可以参照的,而孩子的教育投人则是不容易掌握的,不知道回报的,让父母的心中有无限的希望同时也有些担忧。

抚养孩子是一项长期大量的投入,权衡孩子的出生将对未来生活造成的种种影响,绝大部分年轻夫妇很自然就接受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生孩子是一种投资,从经济学来说,人们的生育行为最终由经济利益所决定。如果孩子对家庭提供的效益小于或等于家庭付出的成本,这个孩子对父母来说仅相当于一件耐用消费品,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的仅是心理上的满足。若孩子对家庭和父母能够带来追加的效益,这个孩子相当于一件耐用生产品,可以产生价值增值,父母和家庭当然需要这个超值孩子。

投入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出的效益。父母们可以选择,是增加教育投入得到一个高素质的孩子,还是以较低成本抚养一个平庸的孩子,这两者的价值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品,如果投资得法,带来的收益非同一般。

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更为普遍的情况是,许多家庭中孩子的经济收入和养老保险效益已在淡化,但相应地,父母们对孩子的精神效益的期望值与日俱增。令许多父母梦寐以求的是拥有一个贝多芬或索罗斯式的孩子。

同样一笔钱,不同的投资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一辆漂亮的跑车、一笔绩优股、一套平价房、一本老存折,或者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

00后愿意生孩子吗

作为00后的我不会生孩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想法。

生一个孩子,既有成本,又有收益,我今天就来帮你算算这笔账。

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有哪些呢?一是抚养成本,这是我们看得见、数得清的。比如,坐月子,奶粉和尿布,上了学得交学费、送他上补习班,一直到他考上了大学,还得给他交大学学费。另一块是机会成本,也就是父母在养育孩子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现在孩子上学,家长得作陪,家里几乎得有一个人全职带孩子。如果妈妈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在事业上打拼,这个贡献,孩子是要领情的:妈妈付出的是机会成本。

养育一个孩子的收益有哪些呢?一是现金收益,这个很简单,是孩子长大后挣了钱,给父母的赡养费。另一部分是非现金收益,比如孩子看望父母,到父母年老了之后照顾父母,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这是孩子为父母提供的各种服务的价值。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养育孩子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同的。农业社会,养孩子是划算的。我们来算算这笔账。在农业社会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相对较低,能把孩子养大就可以了。农村里的孩子到四五岁,就能帮父母干点农活了。打猪草、放牛、拣牛粪,这都是孩子们干的活儿。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在美国"西进运动"时期,大家都到西部拓荒,急需劳动力,当时,带着孩子的寡妇是最抢手的。为什么?买一送一啊,多个孩子就多了个劳动力!在工业社会初期,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仍然较低。把孩子养到十几岁,就可以去工厂里干活了,或是给作坊的师傅当学徒。很多时候,孩子成年之前,当学徒赚的钱(如果有钱可赚的话),是要给父母的。所以,养孩子仍然是笔很划算的买卖。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初期,孩子是投资品,也就是说,养孩子的收益大于成本。

俱往矣。如果我们现在再来算笔账,养孩子肯定是不划算的。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你能让孩子读完小学,或是读完中学就去上班?那你算什么父母,大家都要说你。怎么着也得把孩子送到大学吧。要是他想出国读书,你还得勒紧裤腰带把他送出国。大学毕业了,他的工资买不起房,你帮忙不帮忙?你要是不帮他,他连老婆都娶不了,你怎么抱孙子啊。所以说,中国的高房价都是给计划生育委员会害的。计生委的朋友肯定很委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你想想,中国的年轻人买房,都不是一个人在买房,而是年轻的小夫妻,以及小夫妻各自的父母,一起来买一套房。六个有收入能力的人买一套房,中国的房价不涨才怪。就这一个宝贝疙瘩,到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候,要买房要结婚,你都不帮忙,你算什么亲爹亲娘啊。可是你想,要是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呢?要是每个中国家庭想生几个就能生几个呢?要是跟过去那样,一个家庭有七八个孩子,每个孩子结婚,父母都能送一套房﹖送你一个iPad就不错了,那中国的房价怎么可能会涨呢。

按照成本-收益分析,现在养育一个孩子不是为了投资。谁生个孩子是想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找个角落先去哭一会儿吧,你会赔得很惨的。那我们生孩子是为了干啥?现在的孩子是消费品,不是投资品。我们生孩子不是为了获得回报,而是为了图个乐——以苦为乐。现在的孩子不仅是消费品,而且是奢侈品。中国的奢侈品既不是路易威登皮包,也不是法拉利跑车,而是我们每个家庭里的孩子。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曾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主任。他有个金融家朋友,也是普林斯顿校友,家里几个孩子,都上了普林斯顿大学。伯南克跟他道喜。他的朋友说,这有什么值得祝贺的?我相当于每年把几辆凯迪拉克轿车推下了悬崖。普林斯顿大学学费不菲,连金融家都摇头兴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提出了一个关于养育孩子的数量-质量替代假说。加里·贝克尔认为,孩子具有耐用消费品的性质,它的数量收入弹性比质量收入弹性小。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你的收入提高了,你是想多买几辆五菱宏光,还是想入手一台宾利?如果你更偏好质量,很可能会考虑买一台更好的车,而不是更多的廉价车。同样,随着收入的提高,我们更希望提高孩子的质量,即增加对孩子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投入,而非增加孩子的数量。我们想要一个能去读哈佛的好孩子,而不是一堆不争气的熊孩子。当然,如果家庭的收入增幅较高,就能既提高质量又增加数量。贝克尔的假说可以同时解释两种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养育更少的孩子,但是在发达国家,富人的子女数多于穷人。

按照同样的分析思路,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如果父母更注重教育,那么,孩子的抚养成本就会更高,于是,人们会要更少的孩子。所以,在普遍注重教育的东亚社会,生育率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地区低。

如果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能够从事更高收入的工作,那么,母亲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就会提高。如果养育孩子的决策更多地是由女性来决定的,那么,家庭想要抚养的孩子会更少。用经济学的话语来说,这使得孩子的“相对价格"提高了,从而降低家庭对孩子的需求。

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制度,人们只能“养儿防老”,这会导致家庭普遍想要更多的孩子。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赡养父母的压力,于是,家庭想要的孩子数量也会减少。

每一代的人都有自己奋斗的驱动力,而我们这一代恰恰是可以看到全球的同龄人都在干什么,想什么,对于结婚生子比任何一代人看到的更多,因此面对人生选题时,我们也能归纳出和我们同一层次的家庭,结婚生子的结局和大致走向,也更能得出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是不会生孩子的,我觉得生活的幸福,有尊严,比起父母的催娃和社会数据的漂亮要重要的多

如何唤醒90后的婚育热情?

国家统计局和卫计委公布的最新出生人口数据正持续引发关注。一些文章强调,"全面二孩"政策是有作用的,理由是2017年二孩出生不管是绝对数目还是占比都有提升。然而,在总出生人口下降的情况下,二孩数量提升反而说明了,一孩出生数量正在"雪崩"--年轻人的生育热情,已经到达了历史最低点。

要点速读

1事实就是,2013年之前一孩出生数量还相对平稳,短短四年,就下降了多达三成——这绝对称得上是“雪崩”了。2鼓励生育,现金补贴、减税和延长产假,是必要的基础措施,配套措施和执行力度非常重要。3但相比起这些鼓励措施,深层次的社会政策——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女性地位等,或许更加重要。

一孩“雪崩”,表明90后年轻人的婚育观正在与国际接轨

关于一孩“雪崩”,直接上图——

看到这个图的重点了吗?从2014年开始,一孩和二孩的出生人数出现了明显相反的趋势,二孩在连年上升,一孩连年下降。二孩上升,这是预期之中的,因为2014年开始实行“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更是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往堆积的二孩生育意愿在这几年得到了释放,甚至说,二孩的生育数量的上升情况,还远远不及部分人口“专家”所预测的情况。然而,一孩出生数量下降,是不存在政策因素干扰的,但事实就是,2013年之前一孩出生数量还相对平稳,短短四年,就下降了多达三成——这绝对称得上是“雪崩”了。

要知道,生二孩和生一孩,可以说是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生育行为,考虑到很多二孩是属于政策开放后的“补生”,二孩的父母大多年纪偏高,很多都是“85前”。所以,一孩“雪崩”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就是年轻世代,即85后尤其是90后这代人的生育意愿相当低下。

一些人可能会以为是育龄人口减少的缘故,但考察历年出生人口,还是相对平滑的,80年代90年代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大体保持了高位缓慢下降的情形,绝没有“雪崩”的现象。

一些人可能会把问题归咎为最近几年房价的大幅上涨,与一孩“雪崩”相当同步,但不妨把这个解释再拔高些: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迁,改革开放年代才出生的这代人婚育观念已经与国际接轨了,城市人群不再把孩子视为耐用生产品,而是耐用消费品乃至奢侈品,当育娃成本过高时,那就推迟要娃或者不要娃。如果实在想当爹当妈,那方法也有得是——比如,在手机里养只青蛙。

这种社会经济条件变迁、进而导致观念变迁,使得生育率大幅下跌的情况。全世界可以说是普遍存在,中国不存在特殊性。而且,这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并没有特别好的扭转案例——当生育率跌到1.8乃至1.5以下之后,几乎就再也回不到能保证世代更替的2.1以上了。

中国要说特殊,可能特殊在此前受政策影响,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变迁剧烈,生育观念转变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可以说绝无仅有。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生育率甚至低于1。这意味着,中国要扭转低生育率的难度,要比别的国家更加大。

一种相对乐观的看法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只要政策放开,一些相对贫穷的地区生育率自然会保持在较高水准,不必过于担忧。这种想法的问题有两个——首先,改革开放那么多年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城市化,让农村人也能过上好生活,如果指望农村人多生育来解决生育率问题,那这些年城市化不是白干了?其次,指望农村人多生,其实还是指望农村人口提供“低端劳动力”,虽然这对维持人口红利有帮助,但这种想法可以说是不道德的。一个好社会追求的发展,应该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好处,思想观念都更加现代化,而不是指望特定人群成为“生育工具”。

如果这么看的话,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现状和前景,似乎就近在我们眼前,像日本、韩国、台湾、香港那样,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5之下。

唤醒90后的生育热情,现金补贴、减税和延长产假,是必要的基础措施

从政府角度而言,想要实施鼓励生育政策,直接给予育龄夫妇优惠的经济措施,以及延长产假和陪产假等,是比较容易采取的手段,障碍主要在于是否能接受这个成本。我们不妨参考下各国的经验。

经济上的措施,大体包括现金补贴以及税收调节两种。

现金补贴政策是对生育孩子的家庭予以现金补贴,通过调节家庭经济支持水平来减轻其培养孩子的经济压力,从而提高其生育意愿。在各国的政策实践中,现金补贴的种类较多,包括生育津贴、育儿补贴、家庭补贴等,比较典型的有法国、德国、瑞典、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俄罗斯等。例如,在法国,1995年后生育第二个孩子可领取665法郎,生育第三个孩子可领取1578法郎,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可多领取852法郎;日本的现金补贴政策则更倾向于多孩家庭,2004年9月起,排行第一和第二的孩子每月可得到5000日元的补贴,而第三及之后的孩子每月可得到10000日元的补贴。

税收减免,则是通过减免家长的个人所得税来保障子女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相关教育支出,从而缓解父母养育子女的经济负担。例如,在美国,1997年实施了有关税收优惠的税收减免法案,规定每个孩子减免400美元,年收入超过110000美元的夫妇每1000美元减免50美元;西班牙实行税收豁免政策,从应税收入中减去减免额度,再应用相应的税率,每个有3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可以额外减去300欧元,有3岁到16岁孩子的家庭可以减去150欧元。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国家开征了单身税,如法国政府,早在1920年开始,就利用税法“惩罚”未婚纳税人和没有孩子的夫妻,向未婚无孩的纳税人征税时,多征收除正常纳税额外的25%。

产假也是鼓励生育政策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力点。在产假的时长方面,生育率相对较低的国家普遍延长了产假时间,比较典型的是德国,从1927年的6周延长到1992年的3年;俄罗斯的产假时间更是从初始的12周延长到4年半。从产假薪资比例的角度来看,瑞典女性工作者每个月的补偿薪资比例从60%增加到100%在带薪产假时间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政策效果,扭转不断下降的生育率,2009年俄罗斯全薪产假延长到140天。另外,男性的陪产假和育儿假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如瑞典就规定,在孩子满8岁前,父母有权享有共计480天的育儿假,其中母亲和父亲各自专属享有60天,其余360天由父母共同享有且自主安排。(以上几段参考自《鼓励生育的政策及其效果:国际经验、回顾和展望》,2017,王颖)

上述这些政策,在低生育率国家是普遍采用的,力度在持续加强。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看相关配套措施和执行的力度。就拿产假来说,一个女性为了生育要休3年4年的话,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企业如何承担得了?

但若能持续改变观念和女性地位,在生育问题上中国有可能会获得比日、韩更好的局面

然而,在一些专家看来,以上这些比较直接的政策,即使执行得好,也只是可以阻碍生育率进一步下跌,难以促使生育率大幅回升。斯德哥尔摩大学人口学教授贡纳尔安德森认为,总的来说,“鼓励生育的政策”,如政府下令多生孩子,或是搬出爱国主义,甚至为多生孩子的家庭发放现金补贴,往往不会大幅提升生育率。加拿大前央行行长道奇则表示:“利用政策来鼓励人们多生孩子这种方法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真正能让生育率增加的成功案例,往往发生在那些能为女性提供更好的婴儿照顾服务的地方。”

这意味着,鼓励生育不能仅仅是简单、直接的政策干预,而是需要更加深层次的社会政策——最重要之处在于,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女性地位。

听起来很不好理解——生育率变得越来越低,不公认就是女性地位、尤其是女性教育提高水平带来的结果?怎么还要继续提高女性地位?

这是因为,把孩子当成耐用生产品还是耐用消费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育逻辑。前者把女性当生育工具,把孩子当作生产力和用来延续香火,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这种观念自然被废弃。而在把孩子当耐用消费品乃至奢侈品的时代,女性本身不会被当做生育工具,但女性如果缺乏足够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政策支持,女性也依然会缺乏生育热情,因为生育会非常辛苦。而如果女性地位进一步提高的话,相对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会激发女性的生育热情。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国别对比得到印证。

德国是一个正面典型。在欧洲,德国一直是个超低生育率的国家,因此人口政策一直依赖于增加移民。但近年来,德国本土女性的生育情况也开始好转。一位德国学者指出,高学历女性无子女的比率在近年出现下降。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40至44岁大学毕业女性当中,无儿无女者占25%,较2012年的28%稍跌3%。德国的一份报告指出,从未生育女性的比例减少,部分出于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有所改善,特别是托儿服务的增加——该报告还认为,德国过去8年在职母亲人数同时增加,是这一说法的最佳旁证。在2016年,育有1岁子女的母亲当中,44%是固定受聘而非休产假,比例远高于2008年的36%,而育有2岁子女的母亲之中,在职者比例也由08年的46%,大幅增至去年的58%。此外,报告亦发现大学毕业的女性当中,产后复工的速度较8年前要快。待最年幼子女年满1岁就重返职场的母亲,占全体母亲的比例由2008年的54%,上升至2016年的58%。与此同时,19%的高学历女性会在子女满1岁时再度全职工作,比率高于2008年的16%。

以上都表明,由于社会政策的支持,让德国女性感觉到就算在职也可以带娃,因此就算生育年龄在推迟,但也依然会打算去生育。同样的情形,还出现在法国和北欧,其生育率水平比德国表现得还要好得多,生育率已经能够接近2。

反面的例子出现在相对保守的中南欧和东亚地区。如作为高收入国家的韩国,并没有像其他经合组织国家一样出现较明显的生育率回升现象,日本也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原因就在于在这些国家女性地位较低,尤其是女性收入相对于男性比较低,女性参加工作的现象较为缺乏,参加工作的女性也面临激烈的职场竞争。

对于中国而言,在生育问题上,无疑会更像我们的东亚邻国,因为文化观念要近似得多。法国和北欧生育率高的原因之一是非婚生子现象非常普遍,生育和结婚不绑定,少了一个束缚,自然会增强生育意愿。欧洲国家也习惯于引入移民,移民也能提高国家整体生育率。这两点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较难接受的。

但相比起日韩年轻人的不愿生娃,中国年轻人不同的一点或许在于,“男尊女卑”的传统或者说惯性并没有日本韩国来的那么强烈。从社会表层观念来看,男女平等是一个完全政治正确的提法,在经济地位上让男女更为平等,并不是那么难以做到。

不过,相比起性别平等问题,目前整个社会经济对年轻人构成的压力态势,才是年轻人婚育意愿低下的根源。补贴、减税、延长产假、设立更多可靠的托育机构,是更加当务之急的做法。毕竟,就算生育率不能回到世代更替的2.1以上,那也不能低到1.3、1.2乃至1以下——让少子化造成的问题晚一点发生,总比“雪崩”来得要好。

现在的孩子越养越精贵,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的小孩越养越精贵,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宝贝,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家里爷爷奶奶都爱着这一个孩子,这就导致孩子的成长不完整,孩子的童年不完整,因为孩子的成长不能一味的娇惯他,要对他做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相信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才变得优秀,就算家里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也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优秀,但是现在这种家庭的教育方式就注定了你的孩子很难优秀,因为你太娇惯他了,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他,你觉得这都是小问题,给他买个饮料就可以不哭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让他在这哭呢?听着多烦呢,际上不对的,因为孩子不能说什么事情就知道索取,然后他觉得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你应该让他知道你可以提需求提意见,那我不一定会满足你,我也没有绝对的义务要满足你,小的时候他们懂这些没关系,但是你要养成一种有得有失的情况,你不能让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等这样长大之后你就没有办法管理他了,那形成一种这种观念,觉得自己需要什么,这个父母就一定会满足自己,不满足那我就闹,闹了之后他就会满足我,就是因为小的时候他养成了这种不正确的索取的概念。

一直是提倡那种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一直宠溺这个孩子,这点不对的男人父母不爱。这些孩子们都爱的。但是你不能过于宠爱。必须让孩子知道他的合理诉求能够被满足他不合理诉求会被驳回,而且做错了事情要接受惩罚不是在家里面就一点规矩都没有了,也不是家里面就没有任何人管得了他了,那他知道家里面也是有规矩的,社会上面也是有规矩的,有些事情不能做,这是规则所要求的,规则制定出来就是被人遵守的。

要求父母给子女买汽车这件事,你怎么看?

随着年龄的增加,汽车便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拥有一辆拥有自己的小汽车。但最近有一所新闻引起了我们的热议,要求父母为我们买汽车该不该?在我看,要求父母为我们买汽车,是不正当的行为,我们不该要求父母为我们买汽车。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在我们看来,父母养育我们成长,一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对于父母的付出我们应该学会接受。我们不应该认为父母为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父母为我们做这一切一切算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但要求父母为我们买车,我觉得这一行为就是过分。父母养育我们成长历事,不宜再要求其他的过多的收入呢,就是不可行的。当我们想要买车时,我们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你自己去做,不应该去要求父母父母养育我们,我们应该学会长大,学会要孝敬他们,而不是要求他们为我们做这做那。他们养育我们已是很是不易,在要求他们做太多的事情,并不是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反而是一种折磨。

其次是,买车应该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当我们如果我们想要买车,在我们可以达到的范围,我们店去买,如果我们做不到,那我们可以选择不买,当我们以后有能力了,再考虑要不要买车。父母为我们付出很多,对于买车这件事情,我们不应该要求他为我们做太多。

最重要的是,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是要求我们长大可以孝敬他们,而不是因为我们厂长让他做垫脚石的。对于买车这个事情,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如果我们有能力,我们可以为父母买车,但是要让父母为我们买车,确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对于买车这件事情,我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要去和别让父母的帮助。父母可以帮助我们只是一时的,而不是长久的事情。所以在我看来,父母为子女买车这件事情,是不可行的。

相关文章

  • 15岁,家里经济不好,我总觉得我不在了

    我是一名15岁的女生,最近老感觉压力好大,自然成绩也有所退步,我想问一下有什么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吗宣泄法: 宣泄法是一种将内心的压力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击和破坏的方

    2023-04-24
  • 两人相爱但因经济条件而不能在一起
    两人相爱但因经济条件而不能在一起

    明明两个人很相爱,但为何却要为了一些经济利益而分开?因为生活离不开钱,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没有钱就无法生存,人们往往为了生存选择金钱放弃爱情,虽然爱情可贵,但没有生命重要,人没

    2023-04-06
  • 假如女儿的男友因经济原因致女儿大
    假如女儿的男友因经济原因致女儿大

    大龄女儿不愿意结婚,做父母的该怎么办?尊重她并询问她的真实想法。很能理解您这种想法,自己一天天老去,希望自己的女儿能稳定能有所依靠,但其实,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女儿能够开心

    2023-04-01
  • 有亲生女儿、经济条件很好的继母独
    有亲生女儿、经济条件很好的继母独

    继母是否有权在父亲死后继续住在我的房产内?如果房子是你个人的,不是你父亲遗留的,你有权决定是否让继母居住。如果是你父亲遗留的房产跟继母也有领结婚证的话,那继母也有一份的

    2023-03-08
  • 凡事有私家车家庭的经济如何
    凡事有私家车家庭的经济如何

    可以从车判断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呢?现在私家车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家庭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只要有一点经济条件,就会买车,即使条件不好,也会买数万元的汽车,通常购买价格在10万以下的家

    2023-03-01
  • 给与老人亲情、友情、爱情,让老人可
    给与老人亲情、友情、爱情,让老人可

    我做了一个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活动,主题语可以叫什么友情,爱情,亲情 其实背后的寓意有很多,都是付出,包容。那么主题不能沉重,有需要有一定的内涵。主题名可以叫:你不知道的事 从侧

    2023-02-27
  • 你与你的亲戚之间,拥有真正的亲情吗
    你与你的亲戚之间,拥有真正的亲情吗

    亲戚之间真的有真正的情分吗?我觉得亲戚之间是有真正的情分存在的。我们常说血浓于水,亲人永远是自己的亲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跟朋友不好意思开口,但是和亲人可以毫无顾忌

    2023-02-06
  • 你觉得真正对你讲究亲情的亲戚多吗
    你觉得真正对你讲究亲情的亲戚多吗

    亲戚之间真的有真正的情分吗?我觉得亲戚之间是有真正的情分存在的。我们常说血浓于水,亲人永远是自己的亲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跟朋友不好意思开口,但是和亲人可以毫无顾忌

    2023-02-02
  • 家庭什么经济情况才能买得起凯美瑞
    家庭什么经济情况才能买得起凯美瑞

    什么阶层的人买凯美瑞?基本上中等收入家庭都可以买的,这款车售价为20W左右。2019年2月26日,全新第八代凯美瑞改款日前正式上市,凯美瑞2.0L搭载全新TNGA动力总成,新增凯美瑞双擎运

    2023-01-18
  • 都说论文答辩“答而不辩,疯狂道歉”
    都说论文答辩“答而不辩,疯狂道歉”

    毕业季答辩现场只答不辩疯狂道歉,答辩时能有多卑微?现在又到了一个5月份,又到了许多的大学生研究生做毕业论文做答辩的时候了,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呢,真正认真学习学到知识的人

    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