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对成长环境有怎样的认识
杨振宁的一生堪称波澜壮阔,他是如何成长为当今物理学泰斗的?
我们有很多国人对杨振宁的认识并不够全面。大家之所以认识到杨振宁这个人,不是因为他的成绩,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而是他和翁帆这一段不被大家看好的婚姻。对于杨振宁来说,他是一个十分谦虚内敛的人,他对物理学的贡献,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我们有人说杨振宁小时候成绩并不好,这是真的吗?起因源于杨振宁的一句话“在中国,我们都是差生”。正因为这句话,大家觉得他小时候成绩不好,其实这只是人家谦虚的一种说法。具体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都知道杨振宁先生,在他35岁的时候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非常斐然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之后的有一年,他带着几个诺贝尔获奖者来到中国给大家讲学。有记者就提及一个问题,你们中间有人曾经是高考状元?杨振宁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我们大家都是差生,因为按照国人的高考标准,我们在学校里成绩都排在了十名以后。就因为这句话,有人断章取义,认为杨振宁先生的小时候成绩并不好。
这正像有人认为爱因斯坦的成绩不好一样,因为他在某次考试中,只得了一分。然而忽略了一种事实,那就是在那场考试中,一分就是满分。杨振宁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差生,是因为他的谦虚谨慎的性格。尽管尽管他在物理自然科学界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尽管外界的人把他跟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比肩,但他仍认为自己所做的努力有限,在外宣称自己是差生。其实不然,杨振宁先生获过的奖项奖章无数,而且都是重量级的奖项,其中任何一个奖项都是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东西。
我们有时候看待事情,要从全面来考虑。不要因为人家一句话,就断章取义,片面下了定论。正如本题一样,不要因为人家谦虚的一个说法,就自然而然认为小时候是差生,后面才成功逆袭成为大科学家的。任何一个成就的获得,都离不开本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和钻研。所以,只要努力,只要一路向前,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要相信自己,能够达到梦想的彼岸。
知道他得过诺贝尔,但是他得诺贝尔奖的那个研究其实只是他理论研究的很小一部分,剩余的大部分研究因为太超前,以至于现在没有办法得到完美的求证,所以并没有办法给他。这一点其实类似于爱因斯坦当年研究出相对论的时候,因为相对论并不能够通过当时的科技用来求证,所以最后只能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研究。
在晚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开始研究大统一场论,当时他想要找出影响宇宙当中存在的唯一的理,但是却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而杨振宁在他去世之后,接过了他的蛋子,开始研究大统一理论,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找到了宇宙当中存在的三个力,并且明白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在当今的物理学界内,他可以说是稳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物。
关于杨振宁的资料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哪些?您对此有了解吗?
杨振宁
不少人认识杨振宁的方式都是因为他的个人生活,比如说年老以后加入中国国籍,还娶了一位比他自己小很多的妻子,而对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对中国科学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做了做出的贡献了解并不多,之前我也并不了解,查阅了相关资料才逐步有所了解!
物理学上的贡献就不多说了,除了诺贝尔奖还有很多不亚于诺贝尔奖的奖项!重点谈谈他对中国的贡献!
加入美国国籍之后,1971年杨振宁来中国访问,回到美国后,他在美国几座城市开始演讲,受到演讲的影响,很多美国人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开始愿意同中国交流。同时不少美籍华人也开始回国探望,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振宁的做法在当时还是冒著很大风险的,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是他的责任。
同时,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很高,经常还到东南亚,欧洲,美洲,日本等地访问或者演讲,给这些地方带去了真实的中国,对当地的华人华侨影响很大。很多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态度,愿意同中国交流。杨振宁在这方面贡献很大!说明他一直心系中国!
科研贡献
杨振宁对中国科研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视的,在他的协助或者是推动下,为新中国建立了一流的物理实验室60余座,中国的高能物理研究所就是杨振宁一手筹办的,他还为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一共筹集到了2亿多美元的科研经费。他在清华大学的年薪为100万人民币,但是他分文不取,全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在清华他还设立了多种“基金会”以及“奖学金”,可以说他对中国的科研和高等教育事业付出了不少心血。
杨振宁回国后,他的财产也几乎全部捐献了出来,他在清华大学工作的薪水也全部捐献了出来,他的心思也全部放在了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上。他在中国建立了多所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的高等研究院在他的影响下逐步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杨振宁也凭借自己伟大科学家的个人魅力,劝说了一批杰出学者回中国工作。这样的工作,只有他这样的科学领袖能够做得到。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这也是作为科学领袖的凝聚力转移到了中国。
当然,这里看到的只能是杨振宁对中国贡献的一部分,也可能只是一小部分。杨振宁几十年里对中国的贡献不是几段文字就能够说明白的,仅凭这些已知的贡献就能够知道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无人能够替代的。作为中国人,应感谢杨振宁。
杨振宁简介,个人资料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 ,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018年,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拓展资料: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对杨振宁作出了高度评价,“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顾秉林透露,他任校长时杨振宁推荐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来清华任教,为后来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说,“很多人学问很大,脾气也比较大一点,而杨先生,你跟他什么都可以说。”,“杨振宁是位尊重人的忠厚长者,什么事都可与他辩论。”葛墨林认为,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师生,不仅在学问上受惠于杨振宁,人品、学风上也受益颇多。杨振宁“宁拙毋巧,宁朴勿华”的要求,影响极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