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做鬼脸,发出怪声怎么回事儿?
孩子频繁做鬼脸,这是为什么?
1、孩子的性格使然
如果孩子性格很开朗外向,那他做鬼脸就是性格使然了,当然也就是活跃气氛逗爸爸妈妈开心的一种表现,还有可能是为了要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多让你们关注到他,如果频率不是很高就没必要管他,如果想要改掉这个习惯,可以问孩子想要什么,并告诉他怎么和你能正常沟通。尝试让孩子用语言表达他们心里的想法,任何想法你都不要先去责怪,孩子可能就是担心说出来会遭到家长的反对,先让孩子大胆表达,再做引导。
2、孩子认为是好玩的游戏
孩子喜欢做鬼脸是因为他们觉得鬼脸比较好玩,新奇的事物很容易吸引宝宝,但是如果做得多了,也不能排除是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个别儿童因为大人工作忙而无心去关注自己,便想方设法地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因此,便采取了这种令人发笑的行为,以寻求他人的注意。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多留时间陪陪孩子,给孩子充足的爱和安全感。
3、孩子在求关注的表现
再是看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做鬼脸的,如果是在做错事情,爸爸妈妈批评的时候做鬼脸,那么首先爸爸妈妈的态度要严肃,并且放下自己手上拿着的其他物品,看他两眼对视,认真的和他对话以前爸爸妈妈的态度要严肃,用自己端正的态度来告诉他,这件事情是认真严肃的。
态度比较认真的时候,他可能也会认识到自己是不是应该看着你,听你讲话。也有可能旁边妈妈看着或者爷爷奶奶在场有干扰,所以你们也可以选择两个人单独呆一会儿,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让他认识到错误,两个人一起把问题解决了。爸爸的态度也不是很认真,或许手里还拿着个手机,或者在抽烟,或者还在看着电视什么的。
孩子频繁做鬼脸是病吗?
孩子做鬼脸儿,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是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1、宝宝爱做鬼脸是在成长的时候所形成的一种习惯,也是自我情绪的表达,小宝宝通常会用这种方式博得他人的关注。小宝宝年龄太小,还不太可能会用语言来表达,因此就会通过各种的动作、表情来表达。在不舒服、害怕的时候就是哭,高兴时就会手舞足蹈。包括做鬼脸,都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也可以算是一种肢体语言。 2、在宝宝开始做鬼脸的时候,家长会觉得宝宝很有意思、很可爱,所以就会很开心,很多家长就会逗宝宝再做一次。宝宝虽然还小,但也可以感受到周围人高兴的情绪,这时候就会感到很安全,所以宝宝为了时常处于这种安全的环境之中,就会经常做鬼脸。 3、如果家长平时比较搞宝宝喜欢做鬼脸怎么办
如果是故意的做鬼脸,是不需要特别治疗的。但是要注意和抽动秽语综合征鉴别。 宝宝第一次做鬼脸的时候家人看了是不是都笑了?没当回事?以为是好玩。宝宝做鬼脸的时候也是逗家人玩,让大人们笑。他会感觉很好玩,大人才会笑的。宝宝再做鬼脸的时候,大人们不要笑,不要理睬他。拿些他喜欢的玩具或是别的,逗宝宝,让他转移注意力。慢慢就好了,宝宝学东西快,忘的也会快。 有些孩子会不由自主地、特别频繁地眨眼睛、耸鼻子、噘嘴巴、扭脖子、浑身抽动,还有的伴随发出怪声等,家长和老师还以为是孩子故意捣乱,就经常提醒,并严加制止,但是孩子不但停不下来,反而更加严重。实际上这些表现是一种疾病,被称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发生在7-1孩子频繁做鬼脸,该如何制止?
孩子频繁做鬼脸,应该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不用制止。
起因可能是孩子感受不到归属感,比如被冷落了,或者孩子有需求的时候被忽视了等等。给孩子充分的关注和陪伴,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自然会好。
不喜欢孩子做鬼脸,不要简单粗暴去制止孩子,这样多半会适得其反,加大孩子的应激反应,他可能会做更多。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设计一些你和孩子都喜欢的互动小游戏。
若是没能及时修复孩子心中缺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那么孩子长大一些了还可能会出现寻求过度关注的情况。朋友家孩子小的时候赶上她工作特别忙,天天加班,孩子有时候寄存在老家,有时候请老人过来帮忙带一阵,别说陪伴孩子了,和孩子见面的时间都不多。前年和朋友带着孩子两个家庭小聚一下,她家八九岁的女儿,时时刻刻都要妈妈盯着她围着她转,吃饭必须妈妈盯着她的餐盘,给她把每样饭菜都按照她的意愿依次夹给她。饭后大家一起去泡温泉,小姑娘让妈妈一手捧着水杯一手拿着小毛巾,每时每刻不是要喝水就是要妈妈擦汗,我们两个大人几乎没有一句话可以说完整,小姑娘超高频的妈妈妈妈不停地呼唤,最后我们只好闭嘴,朋友专心上前伺候。
对于比较大一点的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可以尝试着给孩子一些确定的任务,比如养些植物种些花花草草,植物多种多样,喜阴还是喜阳,抗旱还是怕涝,都需要孩子花心思和精力去做,可以有效转移注意力。或者条件允许的话,养个小宠物,照顾小动物的日常起居,这时候他可以不在你身上寻求过度的关注,他去关注那个任务,他也会有成就感。
为人父母,孩子幼年时请给予最充分的陪伴和爱护,做孩子的导游或顾问,给懵懵懂懂的孩子树立该有的边界,给予合理的引导。
孩子渐渐长大,父母慢慢学会放手,退居远远的背后带领孩子,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教会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做他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