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啥去亲属家串门的越来越少了?还是少走动为好对吗?

2025-01-01 07:52:00 来源 : 网络 作者 : 听雨楼

为什么现在的亲戚都不来往了?

现在很多的家庭亲戚之间走动的很少差不多一个季度或者半年才交往一次。这有很多种复杂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有的亲戚比较有钱,害怕其他的穷亲戚来占自己的便宜,自己应付不过来,所以故意疏远了这些穷亲戚。而有的穷亲戚呢又因为很有个性和尊严不愿意去沾惹这些有钱亲戚所以也走得远了。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走亲访友了?


一是,社会环境。
我们小时候,交通不发达,通讯不发达,需要和周围的邻居、离得比较近的亲戚搞好关系,必要的时候互相帮助。社交是必须的。家长就会要求孩子,见了邻居的面必须有礼貌,热情打招呼。亲戚来了要热情招待。
那时候,人们闲下来,或者逢年过节,会聚到一起打牌喝酒,甚至凑一起看电视,看国庆阅兵。忙里忙外,觉得热闹又喜庆,不会觉得烦。
现在,互联网发达,人们购物通过网络,休闲方式更多样化,一部手机承载了一个人大部分的喜怒哀乐,分给外人的时间本来就少。
以前过节走亲访友,总会强行拉着孩子,花几个小时赶到,为的是顺便去改善生活吃顿好的。
现在走亲访友,开车去,十几分钟就到,坐一下,一杯茶水还没放凉到可以入口,人就已经到下一家了。流于形式。加上现在孩子对这种已经变味的亲情不太感冒,所以家长也不会强烈要求孩子一定要参与。
而且,如今的社会安全性导致大家互相防备,有些对门邻居住个10年8年都不认识不熟悉。非必要不会打招呼,自然无法产生互动。

二是,个人心态。
爷爷奶奶那一辈,觉得人丁兴旺才好。家里人越多越热闹。我爷爷奶奶去世之前那几年,过年时候还有很多年轻人大年初一去拜年,那些家长还会要求孩子给爷爷奶奶磕头。
爷爷奶奶也会觉得,这是自己的荣耀。村里这么多人都来看望,非常有面子。
其实那些年轻人,有很多是不情愿来的,有些是极反感磕头的。
后来,来拜年的年轻人逐渐减少,大年初一到处串门的人也少了很多。
他们说,一年就这过这么一次年,与其跟别人寒暄吹牛,伪装自己,不如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玩,吃些美食。
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如此,觉得时间花在无效社交上,还不如独自过个舒服的周末。虽然时间可能也是浪费掉了,但最起码自己感受到快乐,没有拘束

三,恋爱观念的转变。
现在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无需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即便不结婚,也不会被周围的人使劲嘲笑,不需要觉得低人一等,抬不起头。
孩子结不结婚,已经不再是父母最担心的事情。他们最关心的,反而是孩子在一段感情里能不能够得到快乐,能不能够得到滋养,获得幸福。
从年轻人自身而言,爱情如果让他们投入太多精力,会让他们直接吓退。

为什么「90后」「00后」的亲缘关系越来越淡?

我是96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的时候,但凡我妈要是走亲戚,都会带着我,而我也会乐呵呵的跟着过去。可是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亲戚走动少了,而我也懒得去亲戚家里。宁愿待在家里打游戏、发呆,也不愿意去串门。

造成这种现象,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01、亲戚们的“嘘寒问暖”
我上学的时候,家里的亲戚喜欢问我成绩怎么样;我工作了,他们又问我工作怎么样;结婚了,他们依旧操心,问我啥时候要孩子。总之,亲戚们的“关爱”无处不在。
我印象比较深是前年过年的时候,表姐在大伯家被我的一个姑姑给“问哭了”。我表姐是89的,去年结的婚。前年过年的时候,她还没谈恋爱,结果被那些个亲戚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她“该结婚了”、“不能眼光太高”、“女孩子过了30岁就不好找了”等等。
都是亲戚,又不能翻脸,最后她又被父母说了几句,情绪崩溃,就哭了。哎,当时那场景真的是很无语。

02、小家庭越来越独立
90后、00后所处的环境让他们的亲缘关系越来越冷淡。以前我们和亲人们都生活在一起,遇到什么事情也会互相帮助,但是现在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我们的家庭之间,联系都在逐渐变少。
大家平时都是各忙各的,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聚到一起吃个饭,聊聊天。而聊天的内容也无非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双方都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为了不尴尬,还得继续聊下去。

当然这并不局限90后、00后和亲戚们,即使和自己的亲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变少了。孩子整天需要学习,父母成天要想着“gao钱”,真的很少能够有时间一起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03、现在的网络发达,让90后、00后不愿和人交流
以前我们的娱乐活动比较少,走家串门,大家聚在一起是很开心的事情。但是现在变样了,现在的一些年轻人的确是比较沉迷网络。有的人一刷视频就是几个小时,还有的人能够连续打一天游戏,都不会说累。
对于,90后、00后亲缘关系变淡这个现象,已经是显而易见。不过有的小伙伴并不在意,他们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当然也有小伙伴觉得亲人间还是需要加强走动的。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佳的。

“亲戚越少越好”这句话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亲戚越少越好,主要还是在于很多人对于亲戚的逼婚,还有和亲戚在一块儿喝酒,真的是受不了啊,天天串门真的是让自己感觉到有点身体吃不消了。

什么是“断亲”?为什么“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

人情关系,自古以来便是社会的主流关系。尤其是亲戚关系,是过去社会比较稳固的人情关系,可社会不断发展,到了今天,亲戚之间的那种人情味好像越来越淡了!过去那种较为浓厚的人情味仿佛消失不见了,亲戚之间的“断亲”,倒是越来越常见了。
所谓的断亲,就是有血 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们之间因为各种原因,逐渐淡化直至断绝往来的情况。尤其是90后,这种现象正在加速崛起,越来越多的90后,已经不和亲戚往来!那么,为什么"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
1、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疏远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毫无疑问,如今我们无论去到什么地方,都离不开手机。每个人每天和手机相处的时间比和周边相处的人时间要长很多。在网络化普及到农村的今天,大多人都喜欢跟网络世界的人交流,平时只想对着手机,也不想对着邻里亲人。如此,这关系能不变得淡漠吗?
2、以前是家族式农业生产关系,依赖血缘关系生存。现在是发展工业,更多依赖商品贸易生存。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就必然打破血缘关系。如今的人们之间不会有之前的那种单纯的关系,许多关系都建立在利益与关系之上。
3、独生子女 政 策导致无兄弟姐妹,只有表亲的兄弟姐妹,长大后各奔东西,等维系表亲的老人离世,慢慢不回老家不来往,就不认识了。亲戚间的关系慢慢的也就断了。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接触与交往,所以没有共情的话题与回忆。
总而言之,对于断亲现象来说,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毕竟勉强维系的关系也不能长久,也很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定是长久的朋友,但亲戚有时候真不一定是真亲戚!

相关文章

  • .当出现心理压力时,我通常会选择

    面对压力时你会怎么做?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我尝试了多种方式来缓解压力并恢复平静。下面是我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
    1. 舒缓呼吸,冥想放松
    当我感到压

    2024-12-28
  • 拒绝同性面前暴露隐私是心理问题吗

    不介意性别,跟异性大谈私密话题的人,他们的心理是不是扭曲了?私密问题往往涉及一个人的隐私,一般来说是不适合和异性朋友倾诉的。
    如果一个人和异性毫无顾忌地聊私密话题,说明他

    2024-12-27
  • 不爱出门,不爱与人交往,喜欢自由,渴望

    很难交到朋友、不愿意主动跟别人交流,在心理学里叫什么?1.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孩子,他们的成长路径各异。有的可能早早地辍学,有的则顺利完成大学教育,但他们共同的特

    2024-12-23
  • 幼儿还会因为哪些因素而心生自卑、

    谈谈你对幼儿自信心的理解及其培养的方法1.觉得处处都不如别人,极度缺乏自信;
    2.性格内向,孤立自己,不同人交往;
    3.在意他人眼光,过于压抑、悲观、失望;
    4.拒绝说话和表达,只想自己

    2024-12-22
  • 为啥男人都喜欢漂亮长发女人?什么心

    男生都喜欢长发的女孩子吗?为什么呢?大多数男生倾向于认为长发的女孩子更具吸引力,这种偏好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首先,长发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东方传统审美标准。在东方文化中,长

    2024-12-22
  • 假期前后身心俱疲,调休为何成“甜蜜

    为什么很多人都反感假期调休?这个吧,是因为假期调休,使员工接下来的上班时间被延长了呀。没遇上假期的时候,员工上班整个就比较规律啊,就是周一至周五上班嘛?然后到周六日就直接休

    2024-12-11
  • 耳鸣是否会对患者带来持续的烦恼和

    耳鸣有什么危害?耳鸣是一种听觉上的感觉,患者感觉自己听到了声音或噪音,但实际上周围没有这种声音或噪音。虽然耳鸣本身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它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

    2024-12-07
  • 要保证良好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

    人在压力重时心态该如何调节?保证充足的睡眠是调整心态的重要一步。很多压力重的朋友,心里像过电影一样,反复陷入到事情里。往往忘记照顾自己的身体,要知道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

    2024-12-02
  • 氟西汀、舍曲林副作用让人烦恼?掌握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及管理方案在治疗精神病过程中,患者常常需要面对抗精神病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轻微如恶心、腹泻,严重如帕金森综合征(EPS)、镇静作用、性功能

    2024-11-30
  • 孩子让我不为他做任何事,是什么心理

    孩子特别懒,这么大了自己的事情还等着我帮他做,孩子懒惰怎么办?孩子懒惰的原因?

    1、父母的娇惯
    有的孩子不想做体力劳动,有的则不想去想,这也是父母娇惯所产生的。有的父母太过娇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