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别人说某人时就也说了下叫什么?
人跟别的人交谈时在说傻话 但是过后他又知道自己说错了是一种什么病呢?
是一种精神障碍。阳性症状是指异常心理过程的出现,普遍公认的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及言语和行为的紊乱(瓦解症状)。(1)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均可出现,但以幻听最常见。幻听可以是非言语性的,如虫鸣鸟叫,机器的隆隆声或音乐声等;也可以是言语性的,如听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或听到某人或某些人的交谈秽语或议论,或听到来自神灵或外星人的讲话。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不管是清晰具体还是朦胧模糊,多会给患者的思维、情绪和行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幻觉的支配下,患者可能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的举动。
(2)妄想:妄想是该病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之一,表现形式多样。不同妄想在本病出现的频率以及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有不同,临床上以被害、关系、嫉妒、钟情、非血统、宗教和躯体妄想多见。绝大多数时候,妄想的荒谬性显而易见,但患者却坚信不疑。在疾病的初期,部分患者对自己的某些明显不合常理的想法也许还会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并受妄想的影响而做出某些反常的言行。另外,妄想的内容可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程度与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3)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定义为言语表达中明显的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量的紊乱,可以通过患者的言语和书写内容客观地观察到。思维形式障碍按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可表现为病理性赘述、思维散漫离题、思维破裂及词的杂拌。其
(4)行为症状:可以表现为单调重复、杂乱无章或缺乏目的性的行为,可以是单个肢体的细微运动或涉及躯体和四肢的粗大动作,也可以表现为仪式化的行为(作态),但旁人无法理喻。有的患者表现扮鬼脸,幼稚愚蠢的傻笑或声调,脱衣、脱裤、当众手淫等;有的患者表现意向倒错,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或伤害自己的身体;有的患者可表现为紧张症行为。
2、阴性症状
最初的阴性症状可以被认为时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症状会变得严重,患者开始出现社交孤僻、不注重外表、对生活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模式发生改变等。
(1)意志减退:患者从事有目的性的活动的意愿和动机减退或丧失。轻者表现为安于现状,无所事事,对前途无打算、无追求、不关心,个人卫生懒于料理。重者终日卧床少动,孤僻离群,行为被动,个人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本能欲望也缺乏。
(2)快感缺乏: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不能从日常活动中发现和获得愉快感,尤其是对即将参与的活动缺乏期待快感。期待快感的缺乏会降低患者参与活动的动机。约半数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此症状。
(3)情感迟钝:表现为不能理解和识别别人的情感表露,和(或)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患者在情感的反应性、面部表情、眼神接触、体态语言、语音语调、亲情交流等方面均存在缺陷。此症状是社会功能不良、治疗效果差的重要预测因子。男性、起病年龄早、病前功能不良者多见。
(4)社交退缩:包括对社会关系的冷淡和对社交兴趣的减退或缺乏。表现为少与家人与亲友交往,性兴趣下降,难以体会到亲情与友爱,不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5)言语贫乏:属于阴性的思维障碍,即言语的产生减少或缺乏。表现为言语交流减少,回答问题时内容空洞、简单,严重者几乎没有自发言语。如果患者的语量不少但内容空洞、单调,缺乏意义则属于瓦解症状。
3、焦虑、抑郁
约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疾病过程中会体验到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尤以疾病的早期和缓解后期多见。不过,临床医生和家庭成员常常被患者外显的精神病性症状所吸引而对此类症状重视不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可能属于疾病的一部分,也可能是继发于疾病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担心。
4、激越症状
(1)攻击暴力(violence):部分患者可表现激越,冲动控制能力减退及社交敏感性降低,轻者可能表现如随意抢夺别人手上的香烟、随意变换电视频道或将食物丢到地上,严重者可出现冲动攻击与暴力行为。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比常人大四倍,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成为攻击暴力受害者的可能性远比常人更大。
(2)自杀:20%~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自杀企图。新近的荟萃分析认为,最终死于自杀者约为5%。自杀行为多在疾病早期,或在入院或出院不久时发生。
5、定向、记忆和智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时间、空间和人物一般能进行正确的定向,意识通常清晰,一般的记忆和智能没有明显障碍。慢性衰退患者,由于缺乏社会交流和接受新知识,可有智能减退。近年来关于精神分裂症认知缺陷的重要性受到重视。
并发症
1、精神分裂症并发结核病
因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生活懒散、退缩、饮食不主动、孤独少动等症状,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差,所以易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并发肺结核的处理方法是:首先请精神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会诊,看看两个病各自的严重程度如何。如精神分裂症病情已趋稳定,而肺结核正在活动期,应到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由精神科医师提供精神科治疗的具体方案;如果相反,则应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如果两种病都很重,则应由两个科的医师通过会诊进行协商。当两种病都很严重时,在治疗上甚为棘手,且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肺结核需要充分休息,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兴奋躁动或受幻觉、妄想支配而到处乱跑,促使结核病恶化;严重的肺结核患者躯体衰弱,使精神病的治疗用药又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这样的病人一定要及时送医院,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目前我国较大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结核病区,可收治这一类病人。在50年代以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核患病率很高,而近20年来随着精神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分裂症并发肺结核的患病率逐年下降。
2、精神分裂症合并肝脏疾病
精神分裂症与传染性肝炎在治疗上存在着很大矛盾。因为所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在合并有肝脏疾病时,药物会进一步增加肝脏负担而使肝功能恶化;而不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兴奋、打闹同样会促使肝功能衰竭,所以治疗时须权衡利弊。
3、精神分裂症合并心脏病
某些抗精神病药物能加重心力衰竭;反之,心脏病可使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要视心功能情况而定,病人住院后的治疗方案应由有经验的医师制订。
小人总是说别人人品不好?
小人就是会这样。总会说别人不好。会背后讲究别人。小人这个词是一个贬义词。特别是适合于在企事业单位。出现背后讲究一个人,说某某人人品不好。说某某人经常撒谎,说某某人经常去怪别人。这样的人就是小人,所以说尽量远离这样的人,否则你和他会归为一类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什么是当说则说?
人们常说:“寒从脚起,祸从口出。”我国传统文化,经常教导人要“慎言”,要“群居防口,独坐防心”。和别人在一起时,要谨防说话的错误。“言多必有失”,明智之士都提倡“沉默是金”,提醒人们管好自己的舌头。舌头就像一头“野兽”,一旦挣脱了束缚,就很难再把它送回笼中。舌头是一个人灵魂的脉搏,智者用它来检验人们的心理健康;有心的人,则用它来聆听他人的心声。因此,在做人做事时,为防出言惹祸,为防暴露自己的内心,请多做少说,多听少说,不当说的绝不乱说。
有这么一个笑话。
从前,有个人为了庆祝自己的41岁生日,特别邀请了4个朋友,来家里吃饭庆祝。
三位朋友准时到达了。还有一位朋友,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
饭菜都做好了,再不吃就要凉了。主人心里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三位朋友中有一位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吧。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没想到一位朋友没来,却把已经来了的一位朋友气走了,主人更是急躁,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在座的两位朋友中又有一人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位朋友给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一位朋友和主人交情较深,就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以后说话应该留意一下。”
主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位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意思就是说我了?真是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铁青着脸也走了。
笑话中的主人原本无心,只是急得慌不择言,竟将自己的朋友全部气走了。可见说话不能乱说,不能因为急躁就口不择言。
字词有本义和引申义、内涵和外延等多种意义;句子也有表面的和内在的多层意思,就是说话音调不同也有不同的意思,也就是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注意这一点,就有可能给自己造成各种不便或麻烦。
说话在我们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如果双方不能用话语传达彼此的感情,那么要想借其他方式来沟通交流,将会困难得多,而且也容易造成误解。但是,话又不可以随便乱说,应该一字一句地想好,预先在心里打个腹稿才好。否则,不管你是好心还是善意,有意还是无意,一旦将不该说的话说出了口,便有可能将事情办坏。
很多人的仕途突然停顿不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将不该说的话,讲给了自己的同仁听。有时候一些人还以为从来没跟他人说过,怎么就有人知道?思来想去,原来是在极郁闷之时曾对最好的搭档倾吐过。虽然一时发泄了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怨气,但却就此扼杀了自己的大好前途。还有人祸到临头了,还是不肯相信自己最亲密的搭档怎么也会这样对待自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隔墙尚且有耳,何况是亲口告人。因此,随便对外人讲,传到上司或同仁耳里,将使自己更加被动。实在觉得郁闷,憋得慌,就回到家里渲泄,要讲就在家里讲。
心情郁闷时,最好不要在公司不远的饭店喝酒。主要是防备心情郁闷或者情绪低落、伤感时喝酒太多,酒后胡言。这一点尤其需要特别谨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你如何解释都是无济于事的,不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往往被当作酒后真言。更可怕的是,你说了什么人家都知道了,你自己反而有可能不知道。有的人想得简单,认为酒后说出来的话一般人记不住,其实恰恰相反,人家记得清清楚楚。
再有,当某人不在场时,对他说三道四,这是破坏群体和谐的大忌。虽然言者未必怀有恶意,但听者又有谁能肯定?由于谈论的是一个不在场的人,言论很容易出格,即便一字不变,传到当事人耳里,他听了绝不会舒服。
更何况,这些背后对一个人的议论,传来传去常常在无形中被夸大变形。尽管传话的人可能并无恶意,但一旦被当事人听到后,那滋味、那份感受又会怎样呢再想想,如果这个当事人就是自己呢痛苦与恼怒之余,大多数人会决定再不与那些在背后议论自己的人交往。这样一来,和谐的群体气氛必然遭到破坏。
某人不在场时,说三道四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对这个人的行为做任何不负责任的负面评论了。如果真想给某人提出意见的话,最好和他面对面进行。在没有他人参与的情况下,有条有理,心平气和地交流。
当大家都不再在背后道人长短时,一切纠纷的火焰就会熄灭。
当然,为防祸从口出,我们一般提倡不当说的不乱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得尽量地少说或者不说。为了交流,为了沟通,为了说服,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当说则说,有话就说,说话时要理直气壮,而不是吞吞吐吐,让人听了不知所云。而且,在说话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要有所准备,要注意说话的场合。什么时候说,什么地方说,对什么人讲什么话,什么话不能说,怎么样说才最有效,这些都需要考虑周到。
这里,我们不妨以美国“超级推销大王”法兰克·贝德佳谈成的一笔高额保险为例,来看看与人说话的技巧。
一天,贝德佳从朋友处获悉,纽约一位名叫布斯的制造业巨商为了拓展业务,向银行申请了25万美元的贷款。但银行开出一个条件,要求他必须同时投保同等数额的保险。
机不可失,贝德佳迅速与布斯先生取得了联系,并约定次日上午10点45分见面。约好之后,他又打电话给纽约最负盛名的健康咨询中心,替他的准客户布斯先生预定好了11点30分的健康检查时间。这是有备而来,为说服客户设下援手,创造最有利的形势。
第二天,10点45分,贝德佳准时到达布斯先生的办公室。两人见面互致问候后,布斯摆出一副等他说话的样子。但贝德佳没有说话。
“贝德佳先生,麻烦你特意到这儿来,真不好意思,恐怕你会浪费时间而毫无收获。”布斯先生指着桌上的一叠保险企划书和申请书说,“你看,纽约主要的保险公司都把我这儿当成战场了。我已经打算在纽约三大保险公司中选一家投保。当然,贝德佳先生,如果你仍想介绍贵公司的服务,请留下你的保险企划书,也许两三个星期后,我才会决定投保哪一家公司。不过,坦白地说,我认为我们这样见面是彼此浪费时间而已……”
很显然,谈话一开始,布斯先生就先发制人,给了贝德佳一个下马威。此时,若不做出巧妙应对,谈话是很难进行下去的。
“布斯先生,如果您是我的兄弟,我实在等不及想告诉您一些坦白的话。”贝德佳表情诚恳地说。他及时地抛出这句他最常对客户说的话,目的正是为了通过积极主动地给客户当参谋,做有益的服务,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建立起客户的信心,有兴趣继续谈下去。
“哦——请不妨直言?”布斯果然产生了兴趣。
贝德佳趁势加大了进攻的力度:“我对保险这一行颇为熟悉,所以,如果您是我的兄弟,我建议您将这些企划书统统都丢到废纸篓中去。”
布斯先生听后,露出诧异之色:“此话怎讲?”
“布斯先生,为了帮助您做出最佳的选择,我可否先问您几个问题?”提问是推进和促成谈判的有效工具。懂得巧妙地提问,才会有办法把谈话导向自己希望的结果。
“请说。”贝德佳的故弄玄虚,果然勾起了布斯的兴趣。
“据我所知,贵公司正打算贷款25万美元拓展业务,但贷方希望您投保同等金额的保险,是吗?”
“没错。”
“快说句话,只要您健在,债权人便对您的公司信心十足,但万一您发生了意外,他们就无法信任您的公司可以继续维持下去。是这样吗?”
“嗯,可以这么说。”
“所以,您要立刻投保,把债权人所担心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这是眼前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如果您的生命未附上保险,而人又有旦夕祸福,我想债权人很可能会因此而减少贷款金额,或者干脆拒绝贷款,您说呢?”
“我不知道,但很有可能。”
“所以您要尽快取得保证自己健康的契约,这个契约对您而言就相当于25万美元的资金。”
至此,贝德佳通过这一连串的提问,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在不知不觉中把谈话引向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巧妙地将客户是否尽快投保与能否得到25万美元贷款划上了等号。这样就一举击中了客户的要害,使自己在后面的交锋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那你有何建议?”
“布斯先生,现在我为了您,正要安排一项别人做不到的事。”
“哦—”
“今早,我已替您约好11点30分去看卡拉伊尔医生。他可是纽约声誉极高的医疗检验师,他的检验报告获得全国保险公司的信任。所以,如果您想只作一次健康检查,就能签订25万美元的保险契约,他是唯一的人选。”
“其他的保险经纪人难道不能替我安排这件事吗?”见贝德佳连医疗检验师都约好了,布斯自然有些怀疑他是否“别有用心”。
“当然,谁都可以办到。但他们没办法安排好您今早立刻去做检查。这些经纪人肯定是先打电话跟一向合作的医疗检验师联络,这些人可能只是一般的检验师。因为事关25万美元的风险,保险公司必定会要求您到其他有完善设备的诊所做更精确的检验。如此一来,25万美元贷款便要拖延数日,您愿意浪费这些时间吗?”
“我一向身体硬朗。”布斯仍有些犹豫。
“可是,我们难保自己不会在某天早晨醒来时,忽然喉咙痛或者患上流行性感冒。即使您在保险公司所能接受的程度内很快恢复了,也难保他们不会说:‘布斯先生,您似乎已康复了,但您已留下头痛的记录,在未确定您的病因是暂时性或长期性之前,我们想请您暂停投保三至四个月。’这样,您又可能失去这笔贷款。”
在这里,贝德佳抓住客户迫切希望尽早获得贷款的欲望和害怕失去贷款的恐惧心理,故意制造紧迫感,从而“逼”客户立刻做出投保的决定。
“是有可能。”布斯开始动摇了。
贝德佳故意看了看表,说:“已经11点10分了,如果我们立刻出发,就可以依照约定的时间抵达卡拉伊尔医生的诊所。如果您检查结果正常,您就可以在48小时内签定保险契约。布斯先生,您今天早上看起来精神非常好。”
“是呀,我感觉很好。”
“既然如此,您为何不现在就去做检查呢?”
布斯陷入沉思。但仅过了十几秒钟,他便取下衣架上的帽子,说:“好,我们走吧!”
就这样,贝德佳凭着高超的谈话技巧,以及预先创造的有利形势,终于将对自己不利的形势扭转过来,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让布斯先生的思想跟着自己走,最后仅用短短25分钟时间,就谈成了这笔25万美元的保险。这笔交易也因此在美国保险业界有口皆碑。
根据克里斯·科尔的沟通理论,说话者发出信息的方式总是要影响对方接收信息的方式,因此,很多时候人们怎么说往往比说什么更重要。如果贝德佳不是有备而来;如果他与客户一见面便说上一大通购买保险的好处,而不管对方愿不愿听,不顾对方内心的真正忧虑;如果他不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引起对方的兴趣;如果他不是非常委婉地说出银行对客户健康的担心:如果他没有将客户是否尽快投保与能否得到25万美元贷款划上了等号;如果他提不出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此等等,那么布斯先生绝不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接受贝德佳的保险推销,双方的谈话也不会如此顺利,贝德佳的保险企划书也只会是纽约主要保险公司之间展开激烈竞争的“战场”上的一叠废纸而已。
在与人沟通交流中,不管说话者有着怎样良好的意图,都要使对方准确接受和理解才行。因此,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尤其是进行很重要的交流沟通时,不当说的不乱说,当说的我们要有准备、有技巧地说,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
教你如何说话得体
原本是好意提醒却被人误以为挖苦;本来想活跃气氛,一开口却让气氛更冷了……你常常经历这种尴尬事情的原因就在于你不懂得说话之道。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的资料,供你参考。说话得体技巧一、赞美时,你该说……
1、赞美行为而非个人
举例来说,如果对方是厨师,千万不要说:“你真是了不起的厨师。”他心里知道有更多厨师比他还优秀。但如果你告诉他,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时间会到他的餐厅吃饭,这就是非常高明的恭维。
2、透过第三者表达赞美
如果对方是经由他人间接听到你的称赞,比你直接告诉本人更多了一份惊喜。相反地,如果是批评对方,千万不要透过第三者告诉当事人,避免加油添醋。
3、客套话也要说得恰到好处
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所以要适可而止。有人替你做了一点点小事,你只要说“谢谢。”、“对不起,这件事麻烦你了。”至于“才疏学浅,请阁下多多指教。”这种缺乏感情的客套话,就可以免了。
4、面对别人的称赞,说声“谢谢”就好
一般人被称赞时,多半会回答“还好!”或是以笑容带过。与其这样,不如坦率接受并直接跟对方说谢谢。有时候对方称赞我们的服饰或某样东西,如果你说:“这只是便宜货!”反而会让对方尴尬。
5、有欣赏竞争对手的雅量
当你的对手或讨厌的人被称赞时,不要急着说:“可是……”,就算你不认同对方,表面上还是要说:“是啊,他很努力。”显示自己的雅量。
说话得体技巧二、批评时,绝不要……
6、批评也要看关系
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对方也未必会领情,甚至误解你的好意。除非你和对方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础,否则不要随意提出批评。
7、批评也可以很悦耳
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说法是:“关于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许你可以听听看。”
8、时间点很重要
千万不要在星期一早上,几乎多数人都会有“星期一忧郁”的症状。另外也不要在星期五下班前,以免破坏对方周末休假的心情。
9、注意场合
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自己的朋友或同事,这些话私底下关起门来说就好。
10、同时提出建议
提出批评之外,还应该提供正面的改进建议,才可以让你的批评更有说服力。
说话得体技巧三、回话时,要小心……
11、避免不该说出口的回答
像是:“不对吧,应该是……”这种话显得你故意在找碴。另外,我们也常说:“听说……”,感觉就像是你道听涂说得来的讯息,有失得体。
12、别回答“果然没错!”
这是很糟的说法,当对方听到这种响应时,心中难免会想:“你是不是明知故问啊?”所以只要附和说:“是的!”
13、改掉一无是处的口头禅
每个人说话都有习惯的口头禅,但会容易让人产生反感。例如:“你懂我的意思吗?”、“你清楚吗?”、“基本上……”、“老实说……”。
14、去除不必要的“杂音”
有些人每一句话最后习惯加上“啊”等语助词,像是“就是说啊”、“当然啦”,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就会显得不够庄重稳重。
15、别问对方“你的公司是做什么的”
你在一场活动遇到某个人,他自我介绍时说自己在某家公司工作。千万别问:“你公司是做什么的?”这项活动也许正是他们公司举办的,你要是不知道就尴尬了。也不要说:“听说你们做得很好!”因为对方可能这季业绩掉了3成。你应该说:“你在公司担任什么职务?”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别问,因为有可能他没工作。
16、别问不熟的人“为什么”
如果彼此交情不够,问对方“为什么?”有时会有责问、探人隐私的意味。例如,“你为什么那样做?”、“你为什么做这个决定?”这些问题都要避免。
说话得体技巧四、做面子,给别人……
17、别以为每个人都认识你
碰到曾经见过面,但认识不深的人时,绝不要说:“你还记得我吗?”万一对方想不起来,就尴尬了。最好的方法还是先自我介绍:“你好,我是某某人,真高兴又见面了。”
18、拒绝也可以不失礼
用餐时,若主人推荐你吃某样你不想吃的东西,可以说:“对不起,我没办法吃这道菜,不过我会多吃一点。”让对方感受到你是真心喜欢并感谢他们准备的食物。如果吃饱了,可以说:“这些菜真好吃,要不是吃饱了,真想再多吃一点。”
19、不要表现出自己比对方厉害
在社交场合交谈时,如果有人说他刚刚去了纽约1星期,就不要说上次你去了1个月,这样会破坏对方谈话的兴致。还不如顺着对方的话,分享你对纽约的感觉和喜爱。
20、不要纠正别人的错误
不要过于鸡婆地纠正别人的发音、文法或事实,不仅会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同时也显得你很爱表现。
21、不懂不要装懂
如果你对谈话的主题不了解,就坦白地说:“这问题我不清楚。”别人也不会继续为难你。如果不懂还要装懂,更容易说错话。
说话得体技巧五、看脸色,别冲动……
22、掌握1秒钟原则
听完别人的谈话时,在回答之前,先停顿1秒钟,代表你刚刚有在仔细聆听,若是随即回话,会让人感觉你好像早就等著随时打断对方。
23、听到没有说出口的
当你在倾听某人说话时,听到的只是对方知道、并且愿意告诉你的。除了倾听,我们还必须“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如何?从事什么工作?如何分配时间与金钱?
24、时间点对了,什么都对
当你有事要找同事或主管讨论时,应该根据自己问题的重要与否,选择对的时机。假若是为个人琐事,就不要在他正埋头思考时打扰。如果不知道对方何时有空,不妨先写信给他。
说话得体技巧六、去尴尬,有方法……
25、微笑拒绝回答私人问题
如果被人问到不想回答的私人问题或让你不舒服的问题,可以微笑地跟对方说:“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既不会给对方难堪,又能守住你的底线。
26、拐弯抹角回绝
许多社交场合,喝酒总是无法避免。不要直接说:“我不喝酒。”扫大家的兴。不如幽默地说:“我比较擅长为大家倒酒。”
27、先报上自己大名
忘记对方的名字,就当作是正式场合,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名字或拿出名片,对方也会顺势报上自己的大名和名片,免除了叫不出对方姓名的窘境。
28、不当八卦传声筒
当一群人聊起某人的八卦或传言时,不要随便应声附和,因为只要说出口的话,必定会传到当事人耳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只要说:“你说的部份我不太清楚。”
29、下达“送客令”
如果你觉得时间差不多该结束谈话或送客,但对方似乎完全没有要起身离开的意思,可以说:“不好意思,我得打通电话,时间可能有点久……”,或是:“今天真的很谢谢你来……”。你也可以不经意地看看自己的手表,让对方知道该走了。
30、让对方觉得他很重要
如果向前辈请求帮忙,可以说:“因为我很信任你,所以想找你商量……”让对方感到自己备受尊敬。
说话得体技巧七、评部属,要恰当……
31、直接描述现状
和部属意见不同时,不要直接批评,而要说明不同点在哪。
32、寻求解决
如果部属绩效不佳,应该要询问他可以如何解决,不要采取威胁态度。
33、主动表达帮忙
如果一时之间无法解决部属的问题,不要说“这种事先不要来烦我”,而是告诉他“我知道有谁可以帮忙”。
34、说话语气要平等
主管切忌说“我有十几年的经验,听我的就对了。”比较好的说法是:“这方法我用过,而且很有效,你要不要试试看?”
35、弹性接纳部属意见
即使你心有定见,也不要对部属说:“这些建议都考虑过了,不必再多说。”还是应该给部属机会,对他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已有了腹案,不过仍想听听你的看法。”
编后语:打动人心的最佳方法,是谈他最珍爱的东西。无之为用,为用须先机变;无以为赢,善于变通才能赢。善于变通之人,只需一个好思路,就能开辟一条出路。
思想之间的交换叫什么?
人生在世,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做的是与他人沟通交谈的事情。有的交谈比较轻松,没有目的,海阔天空,纯粹闲聊而已;有的交谈则有特定的含义,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来影响别人的想法甚至行动。这种在个体之间以某种形式向对方施加影响的事例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人际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及影响有那些类型呢?如何施加影响才能让对方产生自己所期望的行动呢?被影响的一方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影响呢?今井芳昭的《说服的心理学》一书,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揭示了影响产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机理,有助于读者对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自己说服他人的本领。
一、人际影响
要说明什么是人际影响,先要搞清人际交流的概念。
所谓交流,简单地说,就是信息互换的过程。是把自己的意见以及想法传递给对方,同时理解对方的意见和想法的过程。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两个人思想之间的互换,就是交流。
所谓人际交流,是指至少发生在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在多数情况下有意图地相互交换语言或非语言信息的过程。人际交流有四种目的,分别是:1)表明自己的想法;2)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3)对他人施加影响;4)维持与他人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人际交流的过程。教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阐述,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在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特别留意学生的语言的、非语言的反馈,从学生那里获取信息;通过自己的讲解,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更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这是必然的影响;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
在人际交流的上述四个目的中,“对他人施加影响”,就是本书所要讨论的主题——“人际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为了改变某人的行为、情绪和态度,而对该人所施加的影响。人际影响的目标有四种:一是向别人求援。比如说自己有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寻求别人的帮助,或者请求别人为灾民募捐等;二是请求别人购买物品或者服务。这主要用在产品的试用、推销等领域;三是改变别人的行为方式。如提醒别人为了自己的健康要锻炼、要减肥,等等;四是就某个问题请求别人表示赞同、反对或者许可。比如希望教师为绩效工资方案投赞成票,等等。
人际影响的种类,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意图的影响。包括有意图的明确的人际影响和有意图的隐蔽的人际影响两类。另一类是无意图的影响。即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却对被影响着产生了影响。
下面分别对这两大种类的影响做些具体的介绍。
二、无意图的影响
在有些时候,即便自己没有意图对别人施加影响,但别人也因为自己言行而受到了影响,我们将这样的影响称之为无意图的影响。无意图的影响包括旁观者效应、社会性懈怠、无意听到效应、社会助长、行动感染、情绪感染,等等类型。
旁观者效应,说的是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周围的旁观者越多,得到的帮助的概率就越低。媒体上不时有这样的报道:有人受到伤害出现生命危险,周围有不少围观者,但却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没人拨打110报警或120寻求救援。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关的实验表明,对于在路上发病的人的援助率,一个人在场的情况下是85%,两个人在场的情况下是62%,四个人的情况下是31%,周围的人越多,援助率越低。为什么周围有人,援助行为会受到影响呢?主要是因为大家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在意自己出面帮助别人的社会影响,总想着如果自己不去帮忙一定会有别人去帮忙的,结果导致“正因为周围有人”,所以最终没有人帮忙。
社会性懈怠,说的是群体在一起干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人越多,每个人的工作量就越少,成员的积极性也相应地下降。这种我们的积极性因为他人的存在而下降的现象就是社会性懈怠。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美国有专家曾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测量拔河比赛时比赛者施力的大小。结果发现,当两边只有1人时,每人平均施力为590牛,各两人时每人平均施力为535牛,各三人时每人平均施力为481牛,此后双方再增加人,平均施力不再有明显的较少。虽然不是一直递减,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性懈怠”的存在。
无意听到的效应,是指从消息灵通的熟人那里直接获得某个信息之后,人们往往基于这一信息而采取行动。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社会助长,指的是在自己工作时身边有人而带来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当你做的是自己非常熟练的工作时,你的工作成绩会因为身边有人而提高;相反,在做自己不太熟练的工作时,成绩会因自己身边有人而下降。
一个平时训练还不错的运动员,初次参加正式比赛的时候,往往感到非常紧张,发挥也常失常;而一个久经沙场的老队员,越是观众多的场合,发挥的越是出色。这就是社会助长的具体体现。
行动感染和情绪感染比较好理解,这两者合起来又称之为“社会感染”。我们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正面的“社会感染“,来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为整个社会成员打下良好的精神底色。正如遗传因子的进化是通过复制来进行的一样,文化的进化也是通过复制(社会感染)来进行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感染的例子非常普遍。模仿就是一种社会感染。人在初次经历或者难得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通常采取的方式就是模仿内行人的言行,来获得待人处事的正确方式。比如初到上海的人,在吃生煎包的时候,如果不留心一口咬下去,弄不好就汤汁四溅,搞得狼藉一片;滚烫的汤汁又会将自己烫的哭笑不得,非常狼狈。我自己、我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怎么办?模仿本地人的吃法。
在本书中,无意图的影响不是重点,但我觉得这些影响其实很普遍,随时随地在我们的周围发生着。
三、有意图的影响
自己有意识地要去影响他人,就是有意图的影响。根据受影响一方是否察觉自己的意图,又可以将有意图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意图的明确的人际影响,当自己去影响他人的时候,他人明确感受到了自己所施加的影响,就属于此类情况。另一类是有意图的隐蔽的人际影响。虽然自己有意识地去影响他人,但通过难以被他人察觉到的方式进行的。
有意图的明确的人际影响,包括通过语言直接进行的托付、请求,指示、命令,说服,交涉等。托付、请求,在日常生活中被称之为“求人”。也就是让别人帮助自己做某件事情。比如请别人帮着打开窗户,让别人帮着将行李放到行李架上,等等。这种影响在生活中很普遍,持续的时间较短,成本也较小。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被影响着的应允率,还会采取多次施加影响的方式。
托付、请求以及指示、命令是以改变被影响着的行动为目的的。在指示、命令的情况下,影响着具有对被影响着施加影响的正当性。比如上级对下级,教师对学生,某权威人士对他的信徒,等等。
说服是影响着按照自己的意图,为了改变被影响着的态度以及行为,通过语言性的或者非语言性的交流来向对方施加影响的社会性行为。不过说服不具备对被影响着施加影响的正当性,在进行说服的时候,对方有可能会进行抵触。
说服又被称之为改变态度,当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对方的行动。
态度,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可以进行观察的行为方式或举止。态度的对象中包含所有的事物。我们对这些事物如何评价、对之做出什么样的反应、采取何种行动的意志等等,便是态度。态度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认知,评价和行动。认知是指我们对事物具有怎样的性质以及特征等问题的认识;评价是指我们针对具有这些性质和特征的事物如何进行评价;行动即我们想做出怎样的反应,显示哪种行动的意图。
态度是为了预测人们的行动而被想象出来的假设性概念。人们认为,如果我们通过调查能够洞察某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便能预测这个人下一步将会采取何种行动。于是人们研制了各种有关态度测定的方式,比如李克特法、SD法、沙氏通法,等等,以便在进行有意图地对别人施加影响时作为测量的工具。
本书拿出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讨论说服这一影响方式。包括构成说服基础的态度概念、态度的测定方法、说服信息的构成、说服被影响者时的媒介、被影响者的判断过程理论化的详尽可能性模式、认知不协调理论以及心理抗拒,等等。有兴趣的话不妨找来一读。
有意图的隐蔽的人际影响,即自己有意识地想去影响别人,但又通过竭力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图来达到目的。这可以通过隐蔽性的语言来实现,也就是用一些看上去和自己意图无关的语言和对方交流,从中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也可以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来实现,比如改变会议室桌子的摆放方式,让大家便于畅所欲言;改变房间某些位置的色彩或在房间里放置某种味道的香水,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苹果公司在门店销售中,就创造了一个很隐蔽的销售氛围,让电脑打开后和桌面成70°角。他们通过大数据的观察发现,当电脑处于这样的状态的时候,消费者走进店里时,就会下意识地触摸电脑,而这一下意识触摸的结果,可以为企业带来15%的销售增长。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有意图的隐蔽的人际影响的案例。
上一篇:各位宝妈,你们知道明一卡普尼吗?怎么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