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何处不相逢的全诗
“人生何处不相逢”的全诗如下:《金柅园》宋·晏殊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译文:在临川柅园的阁楼上,此时此刻的欢聚和十五年前的竟然如此相同。听着美妙的歌曲把酒杯倒满,人生漫长,你我在哪里都有可能重逢。
《金柅园》创作背景
晏殊之父晏固任抚州府手力节级,金柅园是抚州府的后花园,是接人待客的重要活动场所。
晏殊之父晏固于1010年至1013年间逝世,以及其母吴氏于1013年逝世。天禧三年(1019年),母亲居忧三年期已过,老家人介绍洪州丰城知县孟虚舟的女儿做他的第二任妻子,晏殊才匆匆由京城赶到老家与孟氏完婚。期间,晏殊专程到抚州府访问父亲当年的旧僚,他们再次在金柅园相聚。
而之前的相聚是在景德二年(1005年),前后刚好15年,在这15年时间里,晏殊颇为宋真宗所器重,仕途一帆风顺,加之又新婚燕尔。因此,在与抚州官员的聚会中一时高兴而吟出了《金柅园》这样的轻快佳作。
人生何处不相逢是什么意思
“人生何处不相逢”意思是:人的一生总会在别离之后再见面的。一、出处
出自宋代诗人晏殊的《金柅园》。
二、原文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三、译文
临川郡的金柅园的楼上,十五年前与今日的相聚情形是相同的。
一首清唱的曲子后满饮杯子里的酒,人的一生总会在别离之后再见面的。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宋代诗人晏殊在十四、五岁时,和父亲回到故乡临川省亲。当时,抚州知府热情地邀晏殊父子去家里做客,知府在金柅亭上设宴招待晏殊父子,《金柅园》便是写于此时。
二、赏析
开篇即借景抒情,设宴饮酒,一为冲淡离愁,缓和氛围;一为表示不忍分别,传达美好祝愿。配着一曲美妙的歌斟满一杯酒表达再见老友的快乐与沧桑,有沉醉酒乡,放浪形骸,看透一切的意味。表达了诗人的洒脱、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作者简介
晏殊,生于991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主要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等。
参考资料来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7%94%9F%E4%BD%95%E5%A4%84%E4%B8%8D%E7%9B%B8%E9%80%A2/84166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意思 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思:人跟人在分别后总有机会再相遇,那又何必在意之前两人是否互相认识。原句分别出自两首诗,“人生何处不相逢”最早出自宋代晏殊所作的《金柅园》一诗中;“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唐代白居易所著的《琵琶行》中。《金柅园》原文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琵琶行》节选原文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深度解读
人生中,每一个人都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结识不同的人;相逢是指相遇新的际遇和情感,也是指随时随地都会遇见你生命中的知己、伙伴、或是对的人,无论是曾经熟悉的,还是陌生的,相逢即是缘分,有缘就是一种庆幸,又何必计较以前是否曾经认识呢。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意思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思是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
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参考资料来源:
https://baike.baidu.com/item/琵琶行/69544#3
人生何处不相逢,天涯何处觅知音,什么意思呢?
释义:人与人分开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但是在人世间什么地方能够寻找到知音呢。“人生何处不相逢”出自宋代晏殊的《金柅园》。
原文: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白话译文:
临川郡柅园中的楼上,十五年前在此与君相聚饮酒的情形与今日是相同的。今日听(小萍弹奏)一曲清歌满饮此杯(庆贺),人的缘分在哪里又不重逢呢?
“天涯何处觅知音”出自春秋左丘明的《左传》。
原文: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白话译文:悲伤得肝肠都快要断掉了,在人世间什么地方去寻找知音呢?
扩展资料:
“知音”的典故: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上一篇:怎样看待这种女生?你选择哪个口?见补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