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主妇之我的认识。请谈你的观点?
你怎么看待家庭主妇呢
有个读者留言说自己以前也喜欢看书写点东西,自从生了“二宝”回归家庭当了主妇,天天围着孩子团团转,要照顾大的上学放学,要照看小的吃喝拉撒,没时间看书写作,“连看电视的空都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平庸了,经常很烦。”曾看过一个帖子《家庭主妇为什么总是一副心情不好的样子》。发帖的主妇牢骚满腹,细述了让她不开心的家庭琐事,从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到洗完衣服才发现老公衣服兜儿里毛票和卫生纸……评论区里有个女性直接留言:”我要是个男人,一定不愿意跟你一起生活,负面情绪太大了,不管选择做什么,都是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哪儿来那么多废话啊……“
我想了想,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全职的家庭主妇,每个女人早晚都会成为“家庭主妇”。在退休后。那将是人生很长的一段时光,我会不会“总是一副心情不好的样子”?
我们为什么要“一副心情不好的样子”?为什么要觉得自己平庸?为什么要烦?
在可能出现的“心情不好的样子”之前,我知道必须做些积极的准备。词作家林夕写过一本书,名叫《原来你非不快乐》,我把整本书看完似乎才读懂书名,那个“非”,我理解是“非得”“非要”的意思。并不是因为做“家庭主妇”你才不快乐,是“你非不快乐”,“你非平庸”。
一直以来,我理想的职业都是“家庭主妇”。其实我更喜欢把“主妇”写作“煮妇”,就是“煮饭”的“煮”。我理想的生活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挣了钱拿回家给女人花,而不觉得女人“什么也没做”;我理想的社会是普遍提升男性的薪资水平,让女性回归家庭,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不可能,所以是理想)
第一次把“主妇”故意写成“煮妇”,是学生时代填写一份《履历表》。“社会关系”一栏我把两个姑姑的名字都写上了,我大姑二姑的职业填的都是“家庭煮妇”。因为爷爷读过私塾,又在早年参加革命,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断文识字,在她们那一代还大多是小脚女人居多的年代非常难得。据说老家里曾有人说过闲话:“丁家的两个闺女上了学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在家带孩子干家务当家庭主妇?
在很多人看来,“在家带孩子干家务当家庭主妇”就不是工作,价值不能等同于朝九晚五的所谓职场人士。这种观点现在我们知道是不对的。有个专栏作家这样写她的妻子:她在厨房里招呼我去帮忙,说的是“请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家,可不就是主妇们的职场、办公室?
我不止一次对老公说过:”如果你挣足够的钱养活我(们娘俩儿),我就不上班,天天在家做家庭煮妇,对,就是煮饭的煮。“每次他回应我的都是:“多少钱是足够的钱啊?!”我对“足够的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就大气地说:“我养你!”
女人往往天生有不安全感。如果不工作,安全感会更低,这大概就是我一直在工作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看就要到退休的年纪,早晚有一天会回归家庭,成为“家庭主妇”,这是非常确定的事情。如果不提前在心理上、甚至身体上做好准备,难免会有落差。
汪老师曾讲过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她有个女邻居是个家庭主妇,全职太太,有一天送走儿子上学遇到她就抱怨道:“我在家天天累得要死,还嫌我做的饭不好吃,爱吃不吃,我就会做这样的饭炒这样的菜……”汪老师说:“你说作为一个妈妈,一个妻子,既然都花时间做饭炒菜了,为什么不稍微多花点心思把饭菜做得更符合家人的口味呢?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做呢?”
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经常写到汪老师。就像《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他的书《至味在人间》提到蔡澜的名字至少七、八次一样。说明汪老师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她传递给人们的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汪老师的本职是一所职业院校的老师,又在公司任职。曾去过汪老师温馨的田园风格的家,在她家的厨房里享用过她现场研磨的芝麻糊热饮。受她的影响,公司有很多同事买了烤箱,跟她学着做月饼、烤戚风蛋糕、燕麦饼干等,包括我在内。热爱生活的人,即便做家庭主妇也一定是抱持着快乐的心情啊。
我关注的公众号和博客除了一些大V,最多的就是美食类了。比如文怡私房菜、君之烘焙、YY食色空间、双双家的厨房等,我欣赏网上很红的一年365天早餐天天不重样的妈妈,她得多用心地热爱生活才会做到那种程度啊!
所以,我也会花时间烤一炉中秋的月饼、一盘生日的蛋糕,照着手机APP学着做一道醋溜排骨,问度娘如何把早餐的蛋羹蒸得更滑嫩无蜂孔……虽然我现在吃得比较少,有时只做不吃。但做这些家务事时,一个人在深夜厨房时,也是满心的欢喜。
朋友圈好几位女友是别人眼里不上班的“家庭主妇”,从二十几岁到四、五十岁都有。她们有的做微商,有的做兼职只不过把办公地点搬到了家里,有的在学画画,有的写专栏写书……她们读书写作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呈现出来的是朝气蓬勃热气腾腾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因为“回归”了家庭就心情不好蓬头垢面惨兮兮。
价值感是自己创造的。家收拾得利利索索,孩子照顾得健健康康,自己精精神神,就是对家庭最大的价值和贡献。家庭主妇们自己要有这样的自尊和自信。
女儿有个同学的妈妈原来是个也是个上班族,因为老公的职业经常出差,她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只好辞了职。她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办了学屋,一方面能照顾自家的孩子中午吃饭休息,一方面又给其他家长提供了帮助,后来又扩大成了辅导班;还认识一位孩子已经顺利考入大学的家长,她也是个家庭主妇,儿子从小学画画都是她陪着,等候的时候她也陪着画,儿子考入大学,她自己也入了市美协,还办了画展……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谁会觉得她们平庸吗?有人说幸福无非十个字——“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这简直就是家庭主妇们幸福的写照啊?家里要做的事那么多,就算是老公不爱你还有孩子的爱啊,你对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不就是对未来的期待吗?
“平庸”真的跟上不上班无关,“平庸”也不是因为所谓的“家庭主妇”的身份。
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淡定从容的人,接受自己生命的每一个时刻,每一种状态,每一种身份。做家庭主妇并不平庸,做家庭主妇更要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带着爱意——这样,家人才能快乐着你的快乐、开心着你的开心、爱着你的爱。
目光炯炯聊职场,内心温暖谈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为什么家庭主妇很难获得幸福感?
1、家庭经济基础才是“家庭主妇”的首要前提。并不是普通家庭都适合以女方服务家庭为唯一任务的。选择女方当家庭主妇时,男方收入如果仅够应付日常开支,没有多余收入用于储蓄,也没有其他投资渠道带来收入。就会发生一旦有风险或较大额支出时,家庭就会拮据产生家庭矛盾。
可能这时候女人会埋怨男人不上进,不如谁谁家的;男人会因为女人花一点点小钱而耿耿于怀,不体量他在外赚钱的苦。
经济拮据或一般的家庭不建议选择让女方成为“家庭主妇”,毕竟两个人养家和一个人养家的负担还是有所不同。
2、我认为现在的“家庭主妇”更应该像以前大户人家的太太,立足于家庭的全方位管理者,能为家庭变得越来越好出谋划策以及做决策的。
就打个不太恰当比方:你家里有10个小铁蛋,每天要抱出去晒太阳,顺序不能错、时间不能错,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还得定期清理养护。坚持10年就能变成10个大点的银蛋,再坚持10年,就可以变成10个再大点的金蛋。
这些只有你的妻子能够尽心尽力的完成,让你在外面能安心的再寻觅机会。至少在这种前提下,双方都为提升家庭的总实力而努力,不是单方面谁依附于谁。家庭主妇应该也是能产生经济价值的,合理的财务计划、开源节流、亲属朋友甚至老公事业伙伴等社会关系的维护打理,孩子的教育及规划等等。
就产生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一种模式,来充分提升家庭整体幸福感。这是家庭夫妻两个人共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家庭相对丰实的经济基础。
二、对“家庭主妇”偏差的理解,特别是女性自己。因为这种以偏盖全的理解,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些女性要么认为嫁给你,你就该养我,管吃穿用住,偶尔还得帮衬女方家庭;
女性不能仰仗青春,迷失自我。觉得嫁出去了就可以清闲的过后半辈子了。很多女性因为懒惰,找到老公嫁了,自然而然就可以过着有老公养的日子,并且很多男人也乐此不疲。
这个时候可能会认为男人是个冤大头,找个姑奶奶回来养着,但是殊不知,女性青春(青春就是竞争力)也就那么几年,男人也只会为那几年尽全力满足你。可毕竟人生还长,等几年过后,你为他生儿育女,已经没有青春(失去竞争力)的时候,他却事业有成,一切话语权就在他手里了。难道我们就真的要为那几年的潇洒堵上后面半辈子吗?
就像现在有新闻提到,女孩出嫁谈好的礼金,因为查出怀孕男方则拒付礼金的事情不是也有吗?
而另外一些女性则认为我把家务收拾好,孩子带好,剩下的就是男人的事了。
很多主动或者被动成为家庭主妇的女性,更多时候认为只要把家里收拾干净、热菜热饭,照顾好孩子就可以了。整个中心都是围着老公孩子转,聊天也是老公孩子、攀比也是老公孩子,基本没有自我。因为家务和孩子的琐事,逐渐不修边幅,不注重形象管理,也不注重自我提升,变成自己都不敢抬眼看的“黄脸婆”。眼看着老公的进步,差距越拉越大。
如果家庭主妇就只做家务带孩子,那还不如劳务市场找个保姆呐。这种保姆型的“家庭主妇”终究可能会被老公嫌弃。
好的家庭主妇,不应该只是低级的清洁照顾类的工作,你第一身份是妻子!你是独立且有个人魅力和价值的,要提供情感上的共鸣、和丈夫并肩前行、有沟通有建议的。不是为了来伺候老公和小孩的!
只有你充分做好第一身份“妻子”,你的付出才能被充分需要,一切才有价值。
这两种可能性都没有将夫妻放在统一前进的目标上,而是彼此游离开来的,自然长久之下会影响家庭关系。
三、女性千万不要因为要生小孩带小孩就轻易的丧失经济收入,被动的成为“家庭主妇”。
两个人组建家庭,首先出于平等,互相的感情需求。相信大部分女性在结婚前都是有自己的工作的。当家庭组建后,根据家庭经济的积累和规划,开始要小孩。但在要小孩的过程中就会导致很多女性被迫成为家庭主妇,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现状。
要小孩是夫妻两个人的共同决定。女性成为母亲,是一种责任。那男人成为父亲,一样是一种责任。小孩是双方的,双方都需要牺牲时间和精力来养育。不能说女性赚不了多少钱,在家带孩子更划算。比如女性社会工资4000,如果要请个家庭保姆需要6000,这样综合还是辞掉工作更划算对孩子也更安全。
虽然眼前的账是这样算,但是时间拉长一点看,随着孩子长大,女性的这种价值就逐年降低。加上离开职场3、4年,就基本脱节了,如果再重新进入不仅机会少难度也大。但是如果一直坚持工作的女性,随着时间工作经历是逐年提升的,薪资收入也可能是逐年上涨的。
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家里的工作没有明确社会价值的体现,而社会工作是根据个人能力有明确价值展示的,有上升空间的。
这个时候,不被明确体现的家庭主妇,伴随着老公越来越优秀,如果自身还没有提升,又加上一天蓬头垢面,只为家务孩子菜市场打圈,那么进步快的那一方自然会嫌弃原地踏步的一方。因为他已经看不到你为家庭的付出,觉得是理所当然,做的不好就是白吃白喝。在你为他解决后顾之忧后他大踏步的前进,最后换来的是他可能会认为不抛弃你都是对你最大的恩赐。因为当初你选择了为家庭为孩子的牺牲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遗忘。
生孩子是两人的事情,两个人都需要有所牺牲,有所妥协,不能单单由女性来妥协。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也许女性自我坚持后能找到另外一种更平衡的办法。所以,当女性决定放弃事业发展,放弃社会价值这一属性的时候,一定要睁开眼睛看清楚你另一半本人和家人的人品,是否值得你如此。
所以,找到生命中那个真命天子是幸运,遇到渣男可能才是常态吧!不论如何都不要把未来寄托在运气上面。看准人,做好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使女性自己能一直拥有选择的权利,独立的精神,保持拥有社会属性的能力,不论是否成为家庭主妇,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总是相信“先要爱自己,才能有能力爱别人”。
作为男人,你是怎么看待全职太太的?
大学毕业之后,带着女朋友回家里,父母对她特别满意。接下来的一年,就是不断的催婚。终于扛不住了,在毕业的第二年,选择登记结婚,组建家庭。本来说好的一起努力工作,还房贷,过上理想的生活,可是妻子却意外怀孕,刚找到的工作也不得已放弃。生了孩子之后,为了更好的照顾宝宝,选择留在家里做一名全职太太。你的妻子是全职太太吗?作为男人,你是如何看待全职太太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分享你的观点。一、妻子并不甘心成为全职太太。
其实结婚前,我们就讨论过责任分配问题,当时妻子想法非常明确,以后一定要工作,我们两个一起承担经济压力,不想大好的青春全部浪费,成为一名全职太太。可是这一切随着孩子到来彻底被推翻,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从妻子的内心来看,她从来都不想成为一名全职太太。只是为了孩子,才心甘情愿地接受。
二、全职太太限制了妻子的自由。
我真的不懂,有些男生觉得全职太太特别的享福,自己在外面努力打拼工作,而妻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还心安理得地花钱消费,可是为什么不换个观点来看问题呢?你在外面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妻子也并不是像你所想的,在家里什么都不干。首先她要照顾你和孩子的日常起居,还要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照顾孩子,孝顺父母,承担起了家庭内部的所有责任。你们两个都非常的辛苦,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所以男生并没有资格看不起自己的妻子,甚至在某些方面,妻子在家里会更加辛苦,她把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家庭,为家庭付出了所有。
三、为了我们的家庭,妻子牺牲了太多。
我很感谢我的妻子,为了照顾我们的小家,为了照顾孩子,放弃自己心爱的事业,成为一名全职太太。所以我对她只有尊重和感激,并没有一丝嫌弃,每个月的工资我都会按时的上交。花钱也从来不限制。一个女生愿意在她最好的时期,为你生孩子,照顾家庭,甘心情愿成为你背后的女人,其实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赌赢了是幸福的生活,赌输了就是白白浪费的青春。所以这个赌,我不会让她输。
做家庭主妇到底好不好?
女人回归家庭的幸福感根本不是来自老公虚无的口头示爱,而死穴甚至都不是老公出轨,而是钱。钱代表的,是未来的保障和无法工作而额外需要的安全感。(请不要面对“钱”字发出扭捏的鄙视,仔细想一想,你所谓的“为了孩子”、“照顾家人”、“让生活慢下来”……哪一样不是靠钱堆出来的?)以做主妇的前提就是足够的金钱供给,没有钱,谈什么幸福感啊?没钱就完全特么的是招一个不提供劳保、没有养老金、没有升职机会、没有带薪休假、24小时乘7天超长工时、工作内容没有界限、提供性服务的免费劳工啊!所以不是家庭主妇不会幸福,而是没钱的家庭主妇一定不会幸福!
但是也不否认真的有一部分回归家庭的女人是幸福的。她们掌控家庭收入,并且对家庭事物有发言权,对家庭财产有支配权。情商智商双商在线,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另一半,她们并没有太多的患得患失,因为与伴侣的一个共识就是:不是什么你养我,而是我在和你分担共同的责任,我们互相体谅,互相信任,互相认同。
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非需要大量的金钱不可,但是生活确实能有很多开心幸福的时刻,能够陪伴孩子每一步的成长,与家人更多温暖相处的时光,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和认识一个新的自我。她们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都有,虽然也有焦虑有困惑有不安,但是能够克服,不怕被生活吞噬。家庭对她们的信任与依赖,生活给予她们的美好和温暖,会让她们充满力量应对生活的未来。
所以主妇不会幸福是个伪命题。我觉得 “家庭主妇无用论”这种说法的人真的一点也不了解顾家的辛苦,而且无论是工作还是管理家庭,付出脑力和体力劳动都是有价值的,而这种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会在夫妻间以劳动报酬的方式去折算,所以女人的在家庭的付出很容易被忽略。
如何看待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家庭主妇?
对于高学历女性来说,将全职主妇作为一项有发展前景的工作,用社会工作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在做主妇的过程中为回归社会做好铺垫,你的学历就一定是能够平衡。既然是把全职主妇当做一份工作,自然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不好,有人适合做、有人不适合做。
确实有些女性,天生求胜欲超强,事业心非常强烈,或者在某些领域特别擅长,这样的女性,困在家里非常痛苦,她会对家务、对孩子要求异常严格,无形之中把自己职场的强势全部转移到家庭生活当中。这种类型的女性,回到家庭中,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还有一种女性,天生性喜爱家庭生活,在家就喜欢研究育儿心得,捣鼓厨艺,研究园艺等,这时如果她恰好是高学历,那全职育儿时期对她来说反而是一个难得的实习机会,她会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宁静、像读书时代那样不停的学习、实践、总结,这样的生活可能很累、却反而会激发她的灵感,让她找到自己的梦想所在,进一步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像日本的大龄主妇中就诞出了相当多优秀的家庭事务相关的作家:包括育儿、养老、园艺、整理方面,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
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主妇像你说的这么牛,怎么日本妇女地位还逐渐下降呢?前段时间还有新闻说日本知名高校都开始拒收女学生了,因为浪费资源。
其实啊,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因为日本大文化对女性的定位太单一了,整个社会都默认婚后还要出去工作是很丢脸的一件事,所以她们内部没有办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像在中国,有很多的女性认识到自己不那么喜欢家务,不那么热爱家庭生活,不那么擅长育儿,那她婚后必然会用自己赚来的工资雇人来替代她完成这些,替她完成这些的人又是家务或育儿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人,这些人也通过报酬,实实在在的实现经济独立。
日本针对女性独立并没有如此思想普遍开化的社会环境(说句容易遭喷的话,主要因为他们没经历过计划生育),所以婚后仍旧出社会工作的女性基数不够庞大,自然就无法建立一个好的循环。
当然了,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当主妇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家庭问题,像日本的昼颜和美国绝望的主妇,都或多或少反应了这些问题。家庭是一个可以逃避职场压力港湾,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丧失斗志的安乐窝,踏入家庭主妇行列之前请先自己做好足够的调查和评估,此处不多论证。
上一篇:猛火灶是否适合家庭使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