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救富豪A,但事后其只是假装感恩,你有何感受
自己帮助过别人,但他并没有感谢你,你是怎么调整心态的?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我们帮助别人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感谢,而是出于自己的好心。其次,这种被帮助却不知感恩的人在未来收到的帮助一定会少。我们要清楚,他们是否有道德和我们无关,我们做的很好,自己给自己肯定,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这种人也只是少数而已。如果你帮了别人,可是事后不知道感恩,没事还喜欢说你风凉话,如果他下次有事,你还会帮忙吗?
那你下次就没必要帮他了,如果下次还找你帮忙,随便找个理由堵了。因为谁都不是圣人,没理由说你一直帮他,他一直说你风凉话。如果你下次还去帮他,他还觉得你很傻,很天真,在背后肯定这样说你。如果你帮了一个人,但却没有被感恩,你会怎样?
再也不帮了。
一年以前,我经常把自己不再穿的旧衣服洗干净,拉到邮局,自费寄给河南某个贫困村的一个姓李的大娘。
李大娘是一个救衣捐助中心的负责人,她的工作是把收到的旧衣服分发给需要的人。
所谓旧衣服,其实都在七成新以上。不是因为没法穿而不穿,而是因为不喜欢了、厌倦了,所以不穿。所有衣服都是完好的。
因为要从北京邮到河南最偏远的农村,所以邮费不低,哪怕用平邮,每次都在50块钱以上。而邮局对于这种捐赠也不给任何折扣。
再加上每次还要买邮局专用的白色袋子。再加上我往返的油费,基本上每次快递成本都在70块以上。
第一次给李大娘寄衣服,她收到后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意思是衣服收到了,没想到这么干净这么新,小姑娘们穿上都高兴坏了。我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全家都一定会得到福报。特别感恩。
我收到这条短信之后特别开心,一个月以后给她寄出第二次。
第二次衣服寄出后,大概半个月才收到她的短信。表述了感激之情,但不如第一次诚恳。
我觉得还好。
第三次衣服寄出后,一直没收到短信。我便主动问她。她告诉我说非常抱歉,因为当时包裹外面的单子被雨水打湿了,所以不知道是我寄的。
我说没有关系。
再过一段时间,给她寄出了第四次。这一次,她没有给出任何回复。
我便发短信问她是否收到了。他说已经收到了。没有表达任何感激之情,甚至连形式上的表达都没有。
然后我就不愿意给她寄了。
过了几个月,她主动给我发短信,问我有没有过冬的衣服,可以捐赠给她。我扫了一眼,回复了两个字,没有。
如果你帮了一个人,但是却没有被感恩,你会怎样?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知恩图报,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去帮助。在帮助一个人之前,要明白决定帮他,是自己的选择,至于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去奢求。如果做事老想着对方要对自己给予回报,甚至要感恩戴德,那样生活得太累,会让自己活得很累。所以,进入社会之后,尤其在受到伤害之后,要明白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是等价和绝对的。愿意帮助别人,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是否回报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如果承受不了这种可能有去无回的帮助,那就在决定帮助别人之前,自己好好想想这个人是否值得帮,自己是否愿意去帮。
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个人选择。帮助别人也是
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承受任何一种可能性的准备。做人做事只求无愧我心,其它的交给时间和命运来证明。
有人说“人要远离:你帮他十次不知道感恩,一次没帮成就埋怨你的人”对此你怎么看?
你好,我是云在风中,很乐意回答你这个问题。
“人要远离,你帮他十次,不知道感恩,一次没帮成就埋怨你的人”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看法如下: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就是平等互助的关系,每个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需要帮助的时候,互帮互助,互相感恩,才有了人间温情、才有了朋友情义、才成就了那些重情重义的感人故事,才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生活中的心情更加舒畅。
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有人愿意出手相助,那是情份,不愿意帮助那是他人的本份。当你有求于人,便要记得感恩,这也是做人之本份。
朋友与你非亲非故,搭手相助全在情义二字,并非人家的责任与义务,更何况有些事情,就算是你的父母,也没有一定要帮助你的责任。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事。
懂得感恩,帮助你的人才会感到内心的安慰,才会感受到社会的正向,感受到世间人情之味。
那种帮他十次,不知感恩,一次没帮就埋怨的人,其实就是不懂做人之本份,心胸狭窄,只图眼前利益之辈。在他的眼中,只看到的是利益,根本不懂得朋友之情和义。他与人交往的目的,看重的唯有你手中有没有他当前需要的价值,一但没有了,他根本就不会记得你曾经帮过他,更不用说有多少次了。就像三国故事中被称为“三姓家奴”的吕布一样,处处见利忘义。
所以,我们应该选离这种不知道感恩的人,与这样唯利是图的白眼狼靠近,有百害而无一利,除了徒增烦恼,还有被坑的风险。他不但影响到你的心情,还伤害了社会风气,更是渎职了“朋友情义”之高尚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