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他只是孩子”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啥
遇到叛逆孩子怎么办?
不少爸爸妈妈们发现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孩子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叛逆,今天育儿妈就来和各位爸爸妈妈们一起看看孩子叛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冷静的处理
孩子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对大人的管教不服气时,情绪可能会比较激动,会有一些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这时家长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以先把问题先放一放,再想办法控制住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气来的快去的也快,等他心平气和之后再来和他讲道理。一定不要一看到孩子顶嘴就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因为这样做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得双方的情绪更加对立,还会让孩子记恨父母,个性强的孩子还可能会离家出走。
二、尊重理解孩子
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家庭关系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往那种由家长决定一切、孩子只是服从的局面;家长需要多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努力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以相互理解为基础,以沟通为保障。交谈是可以使双方互相沟通的,只有沟通了才能相互理解。
三、要把握好批评孩的分寸
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批评孩子,孩子犯了一个错误就把他过去的种种不是全都翻出来,随意地贬低和挖苦孩子,教训孩子时连同他的人格一起做出批判,这些是许多家长的通病,也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孩子会觉得家长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搞的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出尽了丑丢尽了人,心中的怨气和愤恨自然就会流于言表,这样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要想减少孩子的对立情绪,家长不能滥用批判,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事情的原委,分清场合,注意方式方法。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对孩子要多些表扬少些责怪,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找寻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平时受到的表扬和鼓励多了,犯错误也会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批评。
四、聆听孩子的想法
营造聆听气氛,做孩子的顾问。家长要设法让孩子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让家里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会来找家长商谈。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进餐的机会,留心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学会做孩子的顾问。
五、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有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听父母的,他们常常以自己为长辈而自居,习惯于对孩子居高临下,喜欢对孩子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对自己惟命是从,孩子稍有些不顺从,孩子稍有些异议,便采取高压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但是这些家长忘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当他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他会坚持己见,当他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家长公平待遇的时候他会逆反。
与孩子发生冲突,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与孩子发生冲突,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沟通。沟通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什么时间都是最主要的,不只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在家庭只忠于自己的家人,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发生了冲突,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沟通,但是区别在于,我们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沟通,和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于我们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在思想上面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对于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先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或者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结果,让孩子明白自己做的这件事情究竟是对是错。
当然,如果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我们父母做的不对,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出道歉。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做对的时候应该得到表扬,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一定要及时的做出道歉,或者让孩子知道,作为父母也不应该批评作为一个非常出色孩子的办理能力。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孩子其实是有非常多的考量的,而且在平时日常的相处过程当中也有非常多的沟通。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或者作为自己的同龄人来对待,不要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可能有的时候从思考事情的方面和理解事情的能力方面与我们成年人有所不同,但是他没有自己的小世界,作为家长一定要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如果是孩子做错,一定要让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告诉他们错在了哪里,有善的沟通永远是解决事情的最有效的方式。
家长面对孩子哭闹,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对付不听话的宝宝,有哪些锦囊妙计?
自我约束力差的,幼儿存在这种情况更是在所难免的。孩子的性情与遗传基因、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都有关系,如果遇到特别排斥老师和团体的孩子,应该认真查找原因,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对于幼儿说教是不行的。需要慢慢引导,多多鼓励和。小孩子其实是很在乎老师的话的,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物质奖励,毕竟在幼儿的世界里最重要的就是吃和玩具。去理解孩子,并且告诉他好好上课的好处以及不好好上课的坏处。并且告诉他,如果不配合上课的话,他会失去他原本拥有的某项权利。比如下次不可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有好多孩子在家都惯坏了,还有一些孩子天生的讨人嫌,对待这种孩子必需震慑加恫吓。可以适度他一下,我说的这个打可不是让你去发泄。
多鼓励他们.有进步不要吝啬你的夸奖,如果犯错了,要适他这件事是错,但是有些事情也不能直接说是错的,可以说这件事怎么怎么做可以更好,小朋友都希望做最好的,最厉害的这是孩子的本能,是天性。他不明白集体是什么,不明白同学是什么,不明白老师是什么,不明白纪律是什么。他的心中只有自己,老师对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认为幼儿园就是他的家。
小孩子的一些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那么明确,他们只是想怎么开心怎么玩,所以老师应该对其进行鼓励性教育,对其以玩传授道理的方式进行教育,不能一味的训斥,这样是对小孩子基本不管什么作用的却对他们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地应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要想在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上取得有效的成果,首先得亲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走进他的内心。
孩子不主动、磨蹭或叛逆,最有效、根本的办法是什么?
有一天,我在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发现一棵树,貌似有点蔫,它枝干枯瘦,叶黄果稀,没有什么生机,但不远处(隔它有一定距离)其他的树却都挺正常,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会不会是想:这棵树是不是生什么病了!是有可能,但也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它生长的土地缺乏营养。
如果,你碰到一个孩子,你发现他呈现出做事不主动,拖拉磨蹭,易退缩,叛逆,不与人沟通等行为状态,你的反应又是什么(尤其是这种行为程度比较深的时候)?会不会也疑虑:他怕是一个心理有病的人吧!
其实,那些也只是行为表象,根源往往也是因为缺营养,只不过缺的是“心理营养”(如果把“营养不良”当作是病的话,那也没错),从而导致内动力不足而体现出来。
那怎么办?缺营养,那就补呗。
树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矿物质等营养,如有缺失或不够,我们就可以从树干、树枝、树叶和果实上看出“异样”。
“人心”也需要几大心理营养,一旦缺失或不够,其行为、状态、情绪等方面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偏差或者是不正常。
人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上次讲的核心情感需求,安全感,价值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这些是我们跟孩子沟通互动中,所要传递给孩子的最本质的东西(具体请参考“一切的沟通,要传递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
怎么补呢,是一次性还是一点一滴地来?
一棵树缺营养,我们不可能在某一天给树充足的营养后,就在第二天看到树枝树干壮大了,叶茂果繁了,它需要时间,持续不断,一点一滴的成长。如果非得加快速度,那很有可能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因为不符合自然规律。
人同样如此,当一个孩子出现行为状态偏差或异常,不要企图两三天就把孩子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非一日之暖”,要知道,孩子长成今天这样,是花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难道你想通过两三天,就把这一切“纠正”过来?
当然,如果方法正确,调整时间会越短。只不过,我们需要知道,人的任何一种行为习惯的改变都需要时间,需要父母有耐心,因为根本的改变,从来都不只是行为的变化,更是背后情绪的调整,信念的转变,以及情感需求的满足。
一个孩子没有内动力,就如同大树没有生机,最好的、最根本有效的办法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日常生活中,每天给孩子补心理营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句在教育界很重要的话:“教育即生长”,我在想,他是不是因为也观察到“种树 ”和“养人”的共通性,才发出这样感慨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