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通过一个事物认识另外一个事物,这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特点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
思维的间接性特征是大多数人类的什么基础
我们在复习心理学时都知道思维有两个特性,一个是间接性,一个是概括性; 一、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媒介来进行反映。因此,思维的间接性存在的前提是这个事物不能被我们直接感知,并且我们还需要借助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第一,思维的间接性是我们通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它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性联系,由表面现象“推断”出内在实质。比如,扁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推测、诊断出病人的疾病。 第二,思维的间接性是通过某一事物认识其他事物。比如,考古学家在某个地区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他们就可以“推断”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了思维的什么?
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就是以他事物为媒体来认识客观事物,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预知和推知事物发展的进程。“月晕”和“础润”都是中介物,通过它们反映出天气的变化。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意思: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
出自: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译文: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 只有那些安静而善于思考的的人能够从细微之处看到宏大的世界。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每个人都知道。
《辨奸论》赏析:
文章采用对比映照的手法,以古论今,抓住斯人“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等“不近人情”的行为,断定斯人是大奸,必然乱国祸民,表达了作者对其人其事的厌恶、否定之情。
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但又未点明王安石。全文内容笔锋犀利,多论断而少事实依据,虽说是“见微知著”,但有牵强附会和强词夺理之感,可作为古文观览的另类一阅。
举例说明思维的间接性特征?
(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间接性是什么意思?
间歇:就是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停止了一些时日的意思。间接性:不直接性,不直接反映。与直接性相反。例子:不想吃苦瓜,但是妈妈想吃。这时候说:“弟弟想吃,让给弟弟吃。”这就是间接性的表达。
思维的这两大特点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思维的间接性的体现是以概括性为前提。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概括化,那么就更利于个体间接地去认识事物。
扩展资料:
思维和感知觉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在于,感知觉是指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从而去认识客观事物,而思维指的是客观事物不在眼前或者客观事物不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感知觉,而是通过个体已有的一些知识经验,借助于某些媒介去认识事物。这就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能够摆脱个体感知觉的限制,能够摆脱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通过一些与某个事物相联系的外部现象去认识这个事物。例如:可以通过一些动物的反常现象预报地震;医生能够根据病人的一些化验报告、血压和体温来推断病人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