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震颤,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了特发性震颤?
目前的研究发现,特发性震颤主要是遗传相关性的,是染色体的显性遗传,因为大部分患者都是家族聚集性发病,对于它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研究明白。 特发性震颤患者出现的唯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可以是上肢,也可以是头部,或者是身体的其他部位,越是在精力高度集中、紧张焦虑、疲劳的时候越容易出现。大部分患者都是在中青年的时候发病,这个疾病是逐渐向前进展的,到几十年以后,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但是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少量的饮酒能够减轻震颤的发作,但是这个只是暂时的,对于症状比较明显的可以应用普萘洛尔这一类药物来治疗。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年轻人手抖的情况越来越多是怎么回事?
一):精神压力 震颤受情绪影响较大,激动、紧张时明显加重,且无法意识控制,越控制则越难以控制,年轻人在思维习惯及控制思维情感的反应上不够成熟,遇事易情绪激动,或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欠缺,易被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困扰,久而久之,在长期的不良情绪的作用下,使得自身的患病几率增加。 中医学认为压力过大应疏肝理气,肝能保证全身气机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从而使五脏气机通畅、气血调和,百病不生 (二):饮酒 中医认为酒有行血的作用,很多患者在饮酒后,震颤的症状会减轻或消失,这是因为“血行则风止”,可以理解为激发了肝脏的行血功能,因为是强行激发,所以次日酒醒后震颤会加重。 (三):熬夜 越来越多的人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了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运动性障碍疾病,用仪器检查不出什么病因,导致医生无从下手,也就无法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由于脑的直接受压和颅内压增高等原因出现临床症状,如:手抖、头抖、腿抖、颤音等才能明确病症。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患上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在医学上又被称之为是家族性震颤,约有60%病人有家族史,是最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然而遗传就是年轻人出现特发性震颤的主要原因。
因为笔者在诊所见过很多特发性震颤病人,常常接触特发性震颤的患者,经常有患者抱怨,去了很多地方但是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那么特发性震颤为什么这个难治疗呢?
对西医来说,特发性震颤是仪器检查不出来的一种疾病,这就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对中医来说,特发性震颤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累及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特发性震颤又是进展性疾病,又因疗程较长,随着治疗的进展,证候、症状都会发生变化,很难用某个固定的处方完成治疗。这样就会造成特发性震颤久治不愈的情况发生。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患上特发性震颤?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治疗这个疾病呢?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本质为虚。而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盛,肝肾亏血是本病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特发性震颤病程较长,多见于中老年人,呈进行性加重,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和老年人精血衰竭,肝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人们中年以后,肾精渐亏,若是身体先天不足,或者劳欲伤及肾,因为肝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精亏耗较大,则不能滋养肝木,导致筋脉失濡,木燥生风,所以出现四肢震颤,肝肾属于同源,肾虚则水不涵木,所以出现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震颤就形成了,若是水不涵木,肝肾交亏,则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若是中焦脾胃受损,则痰湿内生,土不栽木,亦致风木内动,出现震颤,有了这个中医辨证我们治疗起来就能简单很多。
在治疗方面虽然特发性震颤很难用某个固定的处方完成治疗,但调节肝肾、补益气血、调和阴阳、熄风止颤应始终是治疗震颤的中心环节,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将“调和阴阳、熄风止颤”贯穿治疗始终,在治疗是既考虑病人体质的强弱,脏腑功能失常的程度,又结合病人职业、环境、气候和生活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震颤病情变化和轻重缓急,确定治疗法则,所以治疗震颤是从病人整体出发,这样也能更快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