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激动、满地打滚的时候,你越劝她,他越不听,怎么办?
孩子一生气就满地打滚怎么办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稳定的情绪是很重要的。爱发脾气,对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很不利。家长要想改掉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才好对症下药。 孩子爱发脾气,也是有个过程的,当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时,家长的处理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的家长一看孩子乱喊乱闹,就赶紧想尽一切办法,哄劝,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应百应,过分迁就。大人可能会觉得孩子嘛,哄一哄就了。可孩子就会认为只有这样闹,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把发脾气,胡闹作为治眼大人的手段,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坏习惯。有的父母把问题看得很简单,解决方法也简单,一个字“打”。其实,打的结果更坏,孩子或是表面屈眼于棍棒,或是越闹越凶,两岁多的孩子不高兴就满地打滚怎么办?
宝宝2岁左右,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就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变得不太听话,喜欢与家长对着干。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您的宝宝正处于第一反抗期,妈妈不必过于担心,换一个角度想其实这也是宝宝长大了的表现,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1、态度平和冷静 越是宝宝大发脾气,父母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自己冷静下来,再去跟宝宝说话。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妈妈不必抓住不放,唠叨没完,过了一段时间,他会控制自己的。 2、相信宝宝,尽量放手 对于宝宝的好奇心,父母们应该给予支持,千万不要对宝宝过度保护或是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宝宝失去很多自我探索一不顺心就满地打滚,孩子的脾气大,父母该怎么做呢?
一不顺心就满地打滚,孩子的脾气太大,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后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如果说一味的被孩子拿捏,那么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过分。之后也要学会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要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这样他们才能够从上一个事件当中走出来。
一、家长要从小就教给孩子正确的解决方式
每次在路上看到那些满地打滚的孩子真的恨不得给他们拉起来打一顿,因为这些孩子实在是不怎么听话,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撒泼打滚,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影响到别人的孩子,他们也会选择去满足孩子那些不太合理的要求,要知道一次满足之后,后面的次次都是需要满足的,家长根本都负担不起,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孩子用语言说出来,自己哪里不满意,说出来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二、要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但是也要学会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家长一直不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总是在那否定他的错误行为,这样只是在加剧孩子的错误观念。之后呢,也要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不过对于他那些不合理要求,要学会拒绝。要告诉孩子拒绝的原因。同时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规则,说到就要做到,如果说,说到了没有做到,家长就不要过分的去在意。
有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冷处理的,不过正确的解决方式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也要给孩子多一些选择,少一些否定。如果说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他们减少紧张的情绪,慢慢的去做出正确的决定。只要是长期坚持,孩子肯定会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
有的幼儿不高兴的时候就在地上打滚作为老师的你怎么解决?
你好,这种习惯绝不能助长,否则既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1.这种现象应该是出现在幼儿园最为多见。入园幼儿年龄大概在3到5岁之间,通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达情绪的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哭哭啼啼,撒泼打滚了。
2.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能开始慢慢了解老师教给的内容,开始学会和同学相处,开始学会分享好物。集体生活锻炼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让他们开始慢慢了解是非对错是什么概念。
3.但是,有极个别同学的表现令人费解,比如经常动不动就地打滚的孩子,这种举动通常会让老师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
对于这样的孩子,先要冷处理,绝不能在气头上当场纠正,要不然孩子的哭闹会引起连锁反应,老师就更难以应对了。
4.等孩子平静下来了,把孩子抱起来,举高高,转圈圈,逗逗开心,孩子情绪很快就能稳定了,然后再来和孩子好好沟通,让孩子以后再有什么需要的,一定要告诉老师。
要求孩子换个方式,比如说和老师拉勾勾,一百年不许变。要是下次再犯,老师就不会再给孩子举高高了,老师就会去举别的小朋友了。
5.同时联系家长,告知孩子的这种行为,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一起纠正过来。这样一段时间后,相信孩子的行为就能得到纠正了。
1岁半宝宝,不顺心就满地打滚,脾气大,父母该怎么办?
1岁半的孩子很痛苦,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多,但语言和行动能力却没跟上。比如孩子想要绿色的球,父母给的红色。但孩子又没有学会说绿色,孩子此时的感受,如同我们在国外旅游,向别人求助,但没一个人懂我们要表达什么,那种焦急又无助的感觉。
1岁半的孩子,需求没有被满足,又不懂如何表达,怎么办?只能发脾气,哭闹,满地打滚。
一方面是孩子的需求增加,一方面是能力没跟上。如想要骑自行车,但自己路走不稳。或者不想要草莓味的泡芙,但又不懂如何跟妈妈说。孩子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不断地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爆发,简直就是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爆。
一、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通过孩子的视角,看到孩子的遇到的困难,父母才能用积极的心情,帮助孩子平和地渡过,他的每个不稳定期,而不会出现父母与孩子相互杠上。
孩子的平静期和不稳定期,呈螺旋状交替出现(如上图)。1岁3个月到1岁9个月,是孩子的一个不稳定期。1岁半时,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意愿强烈。产生很多自己想法和需求,不像1岁之前,基本是按照父母的想法行事。
二、父母用语言说出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当前年龄段的发展特性,观察、解读孩子的行为,从1岁半孩子,咿咿呀呀模糊的语言中,判断孩子的需求,父母用语言,帮助孩子说他的想法。这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非常好的契机。此时孩子有非常强的学习说话的动机。
当孩子需求没有被满足,哭闹发脾气的时候,父母能理解1岁半孩子的难处,和气地问对宝宝说:“积木倒了,你很生气对吗?”父母说出孩子的情绪,孩子即使需求还没有被满足,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得到父母的关注后,情绪也会缓和。
三、父母给孩子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负面情绪父母用语言说出孩子的情绪,能够帮助孩子,把自己抽象的情绪,与对应具体的情绪词汇。既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给孩子给孩子示范,如何正确地处理的自己负面情绪。
当下次孩子能说出:“拿不到桌上的玩具,我很难过。”那个一不顺心就满地打滚发脾气的孩子,就是一个语言表达流畅,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情绪,需求的的乖宝贝了。
等孩子2岁的时候,随着语言能力和身体行动能力的成熟,孩子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想法。孩子又会进入下一个稳定期,情绪稳定,每天又是开开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