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心思做的东西发到社交网络上,评论甚至浏览的人都很少,请问以后是不是最好都不要再发了?
我花了心思做的东西发到社交网络上,评论甚至浏览的人都很少,请问以后是不是最好都不要再发了?
你看看哪个网红是出道十来天就能走红的啊,就算是现在最火的宇辉/顿顿那也是好久了才被人知道的啊!如果你的想法就是要红要火,那就花钱找营销公司推你,如果你的本心就是希望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不要在意谁看了谁没看,坚持做下去,你的作品有内容有深度慢慢就广为人知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内心都越来越悲观?
年轻人的悲观有一个新潮的词:美名其曰躺平。在心理学家看来,躺平传播的反而是一种焦虑,躺平现象产生之外因主要是当代青年承受的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和中外消极文化的侵蚀,内因主要是其生命意义缺失与精神危机。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
在一些青年看来,由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下层通往上层的空间愈益狭窄,甚至堵塞,传统意义上的努力已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的上升;他们认为,“天道酬勤”之类的励志格言已成过往,自己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在生存压力和阶层固化所引发的焦虑中,他们选择了让人生消沉、生命暗淡的“躺平”姿势,以欺骗和麻痹自己。佛系文化、丧文化就是这一心态的文化表现。“佛系”指那种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丧文化”是指在青年群体中笼罩着悲观、颓废、绝望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
二、“避世”“出世”心态和利己主义思想的侵染
“躺平”现象有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综合,尽管儒家文化积极入世、刚健有为、追求修齐治平,但道家的“无为”“不争”、释教的“缘起性空”以及西方思潮的冲击,都对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着不容低估的影响。其一,道家主张“清心寡欲”,具有“避世倾向”。其倡扬“道法自然”,以不争为争、以屈为伸、以柔弱胜刚强;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在道家看来,以“无为”之法行“无为”之事,万物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果刻意为之,便会“损之又损”。这里的“无为”常被一些人误读为无前提限定的“不作为”。
三、个体精神危机与生命意义的消解
“躺平”现象的形成还有“躺平者”自身思想上的深层原因——“空心病”,即精神饥荒与生命意义缺失,此乃最根本之原因,其核心是缺乏支撑其存在感和意义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精神饥荒指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虽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却陷入工作上高度的“忙”、情绪上极端的“烦”,进而丧失精神价值和主观能动性,变得无限焦虑、迷茫和失望之状态。
如何走出悲观的情绪,走出躺平的心态?可以从几个方面寻找答案。
一、以理性思维走出“躺平”者的逻辑悖论
二、以人之“贵”“灵”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挺立时代潮头
三、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修德进业,担当责任使命
四、以时中之智慧走出“内卷”与“不公”,突破制度瓶颈
五、以经典阅读和反思构筑信仰与价值观,激发青春活力。
现在为什么大家不爱发朋友圈了?
微信朋友圈相当于人生活中的第二张名片,一到夜深人静,万家灯灭的时候,人脆弱孤独的一面就出来了,有些人会选择默默承受,有些人会选择在朋友圈发一些感慨,然后在第二天醒来看到自己这种傻行为,果断的立马删掉。如今微信成为了大家主要的联系方式,而微信朋友圈是了解一个陌生人的主要途径。有时候你点开一个人的朋友圈,你会发现一丝痕迹都没有,这种情况一种是把你屏蔽了,第二种就是不发朋友圈的人。那这种微信不爱发朋友圈的人,大多是这3种性格,与低调没有关系。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性格内敛,生活中和朋友圈都沉默寡言 有些人的性格比较内敛,在生活中很少发表自己的言论,他们所有的想法都埋在心里,不愿与别敏感的人是什么样的,举例说明,如何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动不动就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沮丧的人,也会因为他人的批评、冷漠对待而哭泣的人,这样的人通常心思敏感,容易多想,就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
那敏感的人都有哪些表现呢?
✿壹✿ 容易焦虑紧张
敏感的人很容易自乱阵脚,尤其是在事情又多又急或者人多的情况下,这很容易让他们变得紧张不安,甚至感到焦虑,变得胡思乱想。
我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在很多任务快要到截止日期前,如果还没有完成,就很容易变得焦虑,还喜欢乱想,比如万一没完成怎么办?他们不喜欢怎么办?等等,甚至把各种结果都预测好了。
✿贰✿ 容易被周围人事影响
敏感的人其实很在乎外界对他们的看法,并且会自己胡乱猜想,所以就很容易被外界的人或事影响,而且处在嘈杂的环境中,他们也很难集中注意力,降低了学习工作质量和睡眠质量。
例如有的人看见了熟悉的人当着自己的面说悄悄话,就会在心里猜想是不是在说自己;有的人会因为做不好一件小事而害怕别人批评他;有的人只要有一点小动静就静不下心,睡不着觉。
✿叁✿ 容易生气、发脾气
敏感的人其实很难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疑心较重,没有安全感,所以在面对一些小事情也会过度解读,但是又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口,长期下来,负面情绪积压的越来越多,一旦受到强烈的刺激,就会爆发,失去理智。
我有一个朋友,她就比较敏感,有一次回到宿舍发现正在讲话的室友看到她突然就停止了话题,她觉着室友是不是在背后讨论她,就向室友发了火,以宣泄内心的不安。
✿肆✿ 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心思敏感,在很多方面就会否定自己的努力,比如期末考试没考好,就认为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习这个学科;领导交代的任务没完成被批评,就怀疑自己没有能力,会不会被领导炒鱿鱼。
一次没成功就觉着自己没希望了,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人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给予关怀和鼓励,又或是批评,都会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
✿伍✿ 喜欢一个人独处
对于人际关系过于敏感,所以他们在社交过程中会比较辛苦,因此有很多敏感的人会选择逃避社交,选择一个人独处,来降低自己的情感内耗。
敏感的人在完成任务时,如果旁边有别人在,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变得紧张、小心翼翼,完成速度就会变慢。如果只有一个人,那他们可能会非常高效。
【 当然,心思敏感的人也有很多优点,他们非常注意细节,他们对周围事物或人观察的非常仔细,也很能轻易捕捉到旁人的情绪变化,共情能力很强,和他们相处会很舒服,因为他们能时刻照顾到朋友的情绪。】
▶但太过于敏感很容易对自己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我们需要尝试改善自己:
❤ 遇事不要斤斤计较,钻牛角尖
因为主观意识过强,所以心思敏感的人在遇到事情时,就很容易钻牛角尖,给自己增加压力。
有些事情也不是非要证明出是非黑白才能放下,尽量让自己放宽心,先不要去想它了,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就想到解决办法啦。
❤ 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与其在那里猜测别人的心思和用意,不如将时间花费在自己身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发展一项兴趣爱好、看一场电影、多学一些知识、认真读完一本书、进行户外运动锻炼……
这些事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会让我们忘掉其他烦恼,非常有效果。
❤ 多参加社交,多和朋友交流
如果一个人待着容易胡思乱想,那就多参加社交活动,在活动上我们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在与别人的交谈过程中,也能从别人口中认识真正的自己。
如果有什么心结,那就找好朋友倾诉,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会舒服一些,也可以和朋友去逛街、吃饭、娱乐,释放压力,也能避免胡思乱想。
❤ 学会和自己和解
敏感的人会放不下很多事情,如果真的有一件事情是自己难以面对和解决的,那就不要强迫自己去想,学会放下,和自己和解,学会释然,才能真的变得轻松愉快。
敏感的人容易有太多假想敌,到头来会发现,唯一的敌人只有自己而已。
所以把注意力放自己身上多一点,认真听,往哪里走,向前还是向后,慢慢就会看见,前方是山丘还是河流。
职场新人,什么行为最让人反感?
职场如江湖,初入江湖的人常会触犯一些江湖忌讳,初进职场的人也常会糊里糊涂碰触职场规则。那么,初进职场的新人有哪些通病最让人反感呢?
1、耍小聪明。
职场喜欢聪明的人,但不会善待耍小聪明的人,而一些职场新人常会不由自主的耍些“小聪明”。
该卖力气的时候偷奸耍滑,领导分派任务的时候光说不干,和同事聚餐的时候装傻充愣。
对于已经职场历练多年的老员工而言,新人抖的所谓的“机灵”,其实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幼稚到让人一眼就能看穿。
解决方法:任何小把戏、小聪明怎么演都登不了台面,用多了只会给人留下坏印象,与其这样,不如踏实努力、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得更好。
2、本事不大脾气大。
职场不反感有本事又有脾气的人,却实实在在厌恶那种本事不大脾气大的人。
热搜中曾出现过“年轻人一言不合就辞职”的话题。工作中犯了错误、与同事有了争议、挨了领导批评、受了半点委屈,职场新人分分钟就能炒了老板的鱿鱼。
解决方法:“秒辞”看似潇洒、率性而为,其实只是一种未经大脑思考、不成熟的表现。
遇事冷静沉着,适应压力提升自我,才是正经的解决之道。
3、小错误不断。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有公司的规章制度,岗位有岗位的工作职责。小错误不断的人,归根究底是思想上对工作、制度的不重视。
任何人触犯公司制度、企业章程都会遭人厌弃,职场老员工凭借阅历、工龄或许可以网开一面,但职场新人若是以“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的态度来完成工作,一定会招来横祸。
解决方法: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紧绷思想意识这根弦,改变懒散习惯。
4、盲目的狂妄自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常有新人学知识的时候认为自己都“知道”,而真正付诸行动,其实只不过做到了一知半解。
有书君曾碰到这样一对师徒。
师傅讲解业务知识的时候,徒弟听了两句打断说:“我知道。”
如此几次,师傅虽不满话语被打断,但看他信誓旦旦,也认为徒弟颇有灵根。遂考试,结果大失所望。
学习其他知识,徒弟一直张口闭口“我知道”。师傅怒怼:“万事你都知道,还要师傅何用?”
徒弟狂妄的学习态度和啥都“知道”的口头禅,让师傅以及周边人都对他产生了反感情绪。
解决方法:端正态度,改掉盲目自大的习惯,尊重前辈,必要时放低姿态。
以上几点,各位职场新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大家学会规避风险,让自己的职场之路走的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