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允许学校收费吗?说是减轻学生负担,和家庭经济压力,可是学校收费看护就合理吗?
双减政策是什么意思?是不让给孩子补课了吗?
双减政策推出后,还是有很多家长不太明白双减政策到底表达的什么意思,双减政策是减啥呢?双减政策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吗?目前,双减政策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禁止校外培训和给学生高额作业,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点。
本文目录
1、双减政策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吗?
2、双减政策是不让补课了吗
3、怎样解读教育双减政策
一、双减政策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吗
“双减政策”:通俗地讲,主要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一减轻作业负担,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确实孩子压力更大,双休日不能开补习班,培训机构都在周一到周五晚上时间开班,孩子放学后校内家庭作业还要校外补课,更加导致孩子休息睡眠不足。
国家义务教育政策还很需要改善校内老师对孩子教学质量,校内任课老师都在校外开补习班,现在老师以工作教学。
二、双减政策是不让补课了吗
事实上,双减政策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科教育回归校园,而不是放在课外辅导机构。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政策要求减少作业量和作业时长。需要合理调整和设计家庭作业结构,让孩子尽可能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不能给家长分配作业,也不能让孩子自己批改作业。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其次,双减政策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劳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政策,并不是完全不让给孩子补课了,严禁补课机构开设义务教育阶段所教授的课程,这意味着今后的补课机构不能够再为学生补习主要科目。
三、怎样解读教育双减政策
①.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灵活、个性化的作业;
②.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加强和优化免费在线学习服务;
③.促进区域内干部和教师的流动。小学一年级坚持“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分重点班和实验班。
目前学校实行双减政策,可是学生的负担真的减轻了吗?
“双减政策”的公布实施对于部分家长而言,是一次维护自身权益的胜利,是在和教育培训机构、学校教师进行“斗争”的胜利果实,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前者主要为了让学生健康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娱乐时间,后者则是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减少家庭的教育支出,从而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那么,目前学校实施的双减政策,学生的负担真的减轻了吗?
如果但从现在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支出上面来看,双减政策的实施肯定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在学生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基本上已经逐渐消失,但是,学生的负担和家长的压力并不会有太明显的减轻,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家长的压力会更重,具体来说:
虽然现在已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就不用学习,在放学以后就可以快乐玩耍。一般来说教师都会给学生留一部分选做作业,学生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在这之后教师也不会去作过多的关注,不过做了的学生老师一般都会进行批阅,而不做的学生则不进行任何表示,这样长久以往,没有哪个家长能够坐得住,当然,也有学校教师完全不会留任何作业,但是,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督促学生放学后做一部分练习已经成为部分家长的“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部分学生虽然现在的家庭作业变少了,但是未来的生活“作业”会更重。
而从学科类培训上面来看,学生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逐渐减少,家庭在这方面的支出也在缩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放学后的学习时间减少,并且非学科类的培训并没有减少,费用也不断在增多。对于现在的学习而言,单纯的学校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取得优势,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辅导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学科类课外辅导机构被禁止以后,能够承担辅导职能的就只有“父母”,这种情况之下肯定会加重父母的压力,因为辅导并非容易的事情,也并非每个父母都有这方面的能力。
同时,虽然学科类辅导的支出在减少,但是非学科类的教育辅导支出却在增加,这样不但使家庭的教育支出费用在缓慢增长,学生用于来娱乐的时间也并没有增加多少,而且对于一些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来说,双减政策或许就是其发展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断涨价,总会获得比较丰厚的利润,毕竟双减政策说不定哪个时候就波及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此之前肯定要“大肆捞钱”。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的最初目的肯定是已经达到了,但是,随着政策的执行新的问题又在产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家长放平心态,放弃“鸡娃”的培养心态,这样双减政策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什么是义务教育双减政策?
您好,“双减”政策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双减”直接限制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缩减了其进行课外培训的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可谓是影响巨大。然而,治教学生双减政策
学生双减政策是指减少校内作业和减少校外补课。双减政策主要是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体包括:
1、一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问题,减轻家长负担,主要是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2、二是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减压学生的作业总量和作业时常,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让学生的学习更好的回归校园,发挥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双减政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
2、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3、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4、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5、线上培训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6、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
7、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
8、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9、严禁超标超前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 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双减政策中小学生课后辅导收费吗
双减政策中小学生课后辅导不收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小时、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初中学校可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下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社会影响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教育行业大洗牌,大浪淘沙下,不少培训机构纷纷转向。家长们在长出一口气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有点乐不起来了,那就是师范生以及刚考下教师资格证的“小白”们。
相关人士表示,近几年“教师岗”备受推崇,以至于教资考试的热度也不断攀升,不少人觉得即便不去公立学校任教,在教育培训机构当个老师也是不错的。“双减”政策来临,或将使教资考试出现短暂的降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