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女战周公的故事发生在邢台,其内涵是解释汉民族婚姻习俗,为什么不见吉祥和谐

2022-11-08 12:55:59 来源 : 网络 作者 : 听雨楼

桃花的习性,颜色,生长地,花期,传说

一、生长习性

桃性喜光,要求通风良好;喜排水良好,耐旱;畏涝,如受涝3~5日,轻则落叶,重则死亡。耐寒,华东、华北一般可露地越冬。

桃花宜轻壤土,水分以保持半墒为好。不耐碱土,亦不喜土质过于粘重,不择肥料,其余生态习性大致与梅类似。但生长势与发枝力皆较梅为强,而不能持久,约自20龄起即始趋衰退。

二、生长地

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及北部,栽培历史悠久,后来逐渐传播到亚洲周边地区,从波斯传入西方, 桃花的拉丁名称 Persica 意思就是波斯。中国,法国,地中海,澳大利亚等温暖地带都有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三、花期

花期3-4月

四、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七里河岸边住着一个叫周公的高人,周公得了天书,犹如神助,百算百准,从不失手,天大的事情也难不倒他,他的名气更大了。

桃花女得了地书,能解能破,比周公更厉害。石坡村有个石老婆婆,儿子外出三年没有回家,快到母子俩约定的时间了,毫无音信,她就找周公占吉凶,周公对石婆婆说:你儿子于某年某月某日将魂落异乡路途,见不到他了。

石婆婆伤心极了,哭哭啼啼着去找桃花女,桃花女对石婆婆说:婆婆不要伤心,你儿子还有救,你快回去,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石婆婆就拿了儿子原先穿过的鞋子,上房拍着房檐,喊道:孩子呵,快穿鞋!又拿勺子敲门头,喊道:儿啊,快回来!迷信说法,孩子叫魂,传说是桃花女留下的习俗。

石婆婆的儿子在外经商三年,惦念家中老母,记着回家的日期,急匆匆上路,日夜兼程。这天遇上下大雨,慌忙钻进一破砖窑避雨,忽听有人喊他穿鞋,好象是母亲的声音,赶紧出窑查看。他刚钻出窑道,砖窑轰然坍塌,总算捡了一条性命。

儿子回家,石婆婆万分高兴,找到周公,说他算的不准,周公大惊失色,知道是桃花女从中作梗,对桃花女更加痛恨。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周公和桃花女虽然是冤家,经彭祖撮合,居然成就了一门亲事。彭祖本是普通人,得益于桃花女使法,延年益寿,活了八百岁,还发明了羹汤,成了调羹的始祖。桃花女对彭祖有恩,彭祖自然不敢怠慢,卖劲地往返于周、尹两家。

周公娶桃花女,既恨又爱,爱的是桃花女美丽无双,恨的是她的能耐比自己大,于是想设计害死她。桃花女当然知道周公的花花肠子,于是半推半就,答应了亲事,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动周公,尽解前嫌。

周公故意选择了黑道日,到结婚这天,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大摆筵席,远近的百姓知道周公和桃花女结为良缘,都来贺喜。

一时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周公好不得意。在新娘到来之前,他使用法术,在门里暗藏了白马精,门旁放了缠红线的秫秸杆,预备了马精的草料,静候桃花女,一旦桃花女进门,立刻放马过去,马踏桃花女。

按常理,新娘过门这天,穿红衣,着红鞋,可这天桃花女偏偏着黄鞋,黄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第一计。桃花女坐双轿,大轿套小轿,巫婆抄起缠红线的秫秸杆拍打大轿,丝毫损伤不了桃花女。

撤掉大轿,桃花女叫人在过道红毡上放了马鞍,才从小轿里钻出来,跨过马鞍,把白马精压在鞍底下,掏出怀里的照妖镜,破了周公的巫术,铡好的马料没喂了马,却撒了桃花女一头,周公一惊,那是人头不是马头呢,无奈只好服了桃花女。

桃花女进门后,就像现实的两口子经常拌嘴吵架一样,周公处处设计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识破。周公终于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动,成为一对恩爱夫妻,给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爱情佳话,后来尘缘已了,凡期已至,真武大帝将二人收回,又给世人留下永远的悬念和幻想。

桃花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杂剧。明清小说更是大为描述渲染。

小说描述真武大帝在雪山修炼时,用戒刀剖腹洗肠,因失血昏厥,将戒刀弃置一边,后来这戒刀修炼成阳体,刀套修炼成阴体,阳体下凡投胎在商朝周姓王侯,后世称周公,阴体下凡投胎做了尹太公的女儿,因前缘旧癖,喜欢桃花,人称桃花女。

二人在人间做了一番名扬天下的事业,最后被真武大帝重心收回,做了身边的金童玉女。故事虽然荒诞离奇,却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

从历史记载来看,周公率军东征,到过邢台,应该确定不疑。周公第四子分封在邢台,那么民间称呼周公四子的后裔世袭为周公,也不见怪,邢台作为殷商故都,是殷商的后方供应基地,王宫贵族聚集也是必然的。

周灭殷商后,周公正确对待殷商贵族和遗民,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深得周武王的赞许。周武王采纳周公的建议,命令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殷商贵族,打开商纣王设在鹿台的的钱库和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商民,以此稳定殷地的民心。鹿台和钜桥都在今天邢台市的巨鹿县境。

这个传说附会在商周,和历史较贴近,脱离了纯神话,具有一定可信度。尹是古老的姓氏,殷商的后代以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大桃花村边的地名碑刻写道: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女子,姓尹,善于会卦,闻名当地,人称桃花女,此女死后遂将村名改为桃花村

扩展资料:

桃花含有抗生素、生长素、山萘酚、香豆精、三叶豆甙等成分。这些物质能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营养和氧供给,使促进人体衰老的脂褐质素加快排泄,防止黑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淀,从而有活血悦肤、利尿、通便、镇静安神、化瘀止痛等功效。

桃花治病也有很多讲究,治癣、治脚气、治皮肤瘙痒,要用阴干的桃花;治便秘要用鲜桃花;治腹痛要用晒干了的桃花;治痈疽要用早晨带露的桃花。有的病治疗需要将桃花用水煎服;有的病治疗则需要将桃花泡酒服用。当然,如果要想收到用桃花治病的良效,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最好。

桃花的美容效果也不错,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就谈到,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之功效。实践表明,桃花美容可除雀斑、黄褐斑、黑斑,滋润皮肤,增加皮肤的光泽和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预防皮肤病。

用桃花美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新鲜的桃花捣烂后,取汁涂于脸部,轻轻按摩;也可用阴干的桃花粉末和蜂蜜调匀后再涂敷脸部;还可将桃花泡酒饮用,也能收到养颜美容的效果。所以,对大多数爱美的女性来说,桃花不失为经济方便的美容之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桃花

中国历代虎患不断,为什么虎还能成为吉祥物?

中国历代虎患频发,而中国的打虎文化自然也很悠久,并且很早就出现在了三四千年前的甲骨文的记录当中。而起源于中国的虎文化,与中国人有着长久的密切关系;因此,中国古代人民非常崇拜老虎,特别是在华南、东北等老虎种群密集的地区。

人与虎之间的生存矛盾,难免会引起各种冲突。不过在中国古代,生产力相对底下,个人是很难自己一个人,完成打虎的任务。后来就出现了一群人在一个王或诸侯的带领下,一起猎老虎场面。很快,打老虎也成为了帝王宣示武力的一种方式。《逸周书集训校释四》中就有记载;“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说的就是周武王狩猎的故事。

到了秦汉,农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不过那个时期战争不断,出现了诸如飞将军李广打虎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魏晋时期,中原战乱之后,虎患变得相对平和。不过在长久的文化侵染之下,老虎逐渐成为力量、勇敢、敬畏的象征,而不仅仅是美丽和威严。老虎是万兽之王,并一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到了唐宋,人虎冲突有增无减,民间甚至总结出了一套打虎方针,《太平广记》:“浔阳有一猎人,常取虎为业,于径施弩弓焉。

不过虎患比较严重的,还是宋元时期,当时武松打虎的故事,就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虎患严重性,百姓迫切的期望有个像武松这样的英雄为民除害。而虎患的最严重时期,就当属明清时期了。毕竟人口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老虎的生存空间被压缩,逼迫老虎像人类发起挑战。

以东南地区为例,虎患次数514次,几乎平均每年1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严重。

虽然与老虎干架了这么久,但是老虎的存在并非一点益处都没有。比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上,就有“虎食野猪利人,野猪害田中庄稼”的说法。帮助人类灭野猪,保护了庄稼。因而强大又俊美的老虎,几乎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完美。

并且在长久了文化熏陶之下,老虎很快具有了威严和权势的象征意义。并将老虎的形象展现在水墨画作当中,来表达我们崇拜之情,甚至将精神寄托到老虎身上。最终,老虎成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当中,老虎杀恶人,保护好人。同时自然的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生物,被赋予了抵御三大家庭灾难的能力:火、盗贼和邪灵。老虎的挂画也经常出现在建筑物内面向入口的墙上,以确保恶魔不会随便闯入家里。即使是到了现代,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孩子们戴着虎头帽和虎头鞋,来驱邪,希望孩子们可以健康的成长。而到了虎年,更是会看到有的家长会在孩子们的额头上,用酒画一个王子,寄托对孩子们期望。

老虎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表演艺术中,同样也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许多民间故事和谚语的主角。除了上文提到的武松打虎,还有李逵杀四虎、冯妇打虎、钟傅打虎等等。

打虎文化也让虎的形象,在中国成为成功和成就的代名词,而老虎的象征意义,就像这种高贵的动物本身一样千变万化。

如何界定神话故事,成语,典故三者之间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成语,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固定结构和固定含义的词组或短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四个字。有些成语的含义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如“丰富多彩”、“远走高飞”、“盖世无双”等等;还有一些成语必须知道它的来源才能弄懂它的含义,如“阳春白雪”出自楚辞,意指高雅的事物,“百步穿杨”出自《庄子》,意指箭法精绝,“卧薪尝胆”出自《吴越春秋》,意指不忘昔日之苦,发奋图强,等等,这些成语也是典故。典故是一些古代著名的故事或话语,不一定最后总结成成语,但是大部分成语却都是典故。为了大家能够简单明了地学习命名方法,凡是为大众所熟悉的成语,不管是不是典故,我们都放在本篇中分析。不管是不是典故,连同其它不是成语的典故一起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前段时间堂妹结婚,我被选为送亲人员之一,和众亲友一起送堂妹到男方家里。因为男方家距离比较远,一路颠簸很久才到。但到后心情不是很愉快,感觉到对方好像是不够热情的。结婚典礼上也没让女方家人参加,只是典礼过后才来招呼我们。这让我感觉到两地结婚习俗的差距!因此小编想了解下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是什么样的。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古代六礼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二、古代婚礼流程

1、亲迎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暄,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思。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辟邪。

2、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撒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3、进洞房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三、古代婚礼要准备的东西

1、花轿: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迎亲太太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回时新娘、迎亲、送亲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或绿)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5、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6、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7、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需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天地桌: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六证”。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貌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讲只有“三媒六证”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等到吉时,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交拜。

8、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形成的很大差异性,小编看过古代的结婚习俗流程后感觉到很传统很讲究。这就是传统文化中魅力之处。

礼仪的起源、发展、形成?有何意义、影响?

一、起源

礼仪的起源时期在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

按荀子的说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者之本","先祖者类之本"," 君师者治之本 " 。在礼仪中国传统揖礼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

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 ,履 行礼仪即是向鬼 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源于鬼神信仰 ,也是鬼 神 信 仰的一种特 殊 体 现形式。

二、发展与形成

礼仪的形成时期在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

礼仪的变革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这一时期,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给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

强化时期在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尽管在不同的朝代礼仪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直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三、礼仪的意义与影响

1、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

2、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3、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例如:性别、年龄、贫富、尊卑等。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4、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5、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礼仪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

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

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

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

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 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仪

相关文章

  • 孩子想放弃学习文化,觉得太差了,考不
    孩子想放弃学习文化,觉得太差了,考不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很伤心,我应该怎么安慰?孩子总说自己不想上学,作为父母该如何劝解?孩子总说自己不想上学。作为父母,应该跟他好好沟通。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对症下药。劝解的

    2022-10-31
  • 有关70年代的婚姻观念,婚姻习俗的知
    有关70年代的婚姻观念,婚姻习俗的知

    改革开放中国婚姻观念的改变一、婚姻观念 70年代——相濡以沫的爱情。那时的人们一致认为“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更重要的是,当时人们心中没有婚房这个概念。但

    2022-10-19
  • 为什么很多人日本人对苏州感觉特别
    为什么很多人日本人对苏州感觉特别

    为什么很多人日本人对苏州感觉特别好 说建筑风格和文化非常像苏州地方美女多,风味比较独特,小日本就喜欢那种女人,什么建筑风格和文化都是次要的,日本人就像公狗和狐狸的杂交品

    2022-10-18
  • 如果一个人对传统文化极端反对,却天
    如果一个人对传统文化极端反对,却天

    父母为什么总会用孝顺来道德绑架子女?孝敬父母本身没问题,甚至是优良美德,但同时孝顺确实被很多人拿来当做道德绑架的武器。中国的父母很多没有边界意识,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无视

    2022-10-12
  • 孩子想参加校烤,知道自己是陪跑,文化
    孩子想参加校烤,知道自己是陪跑,文化

    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陪跑”的家长怎样做才算称职呢?现如今许多家长对于教育问题都是非常关注的,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家长也选择了与孩子“陪跑”,那么究竟怎么样做才能算是

    2022-10-12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什么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

    2022-08-23
  • 面对那些狐朋狗友所谓的酒文化,你们
    面对那些狐朋狗友所谓的酒文化,你们

    团建酒桌上开黄腔的男同事,你怎么应对的?看一下上面的提问,团建酒桌上面开黄腔的男同事,你会怎么应对?问题补充一下说,前一段时间参加团建,有个油腻的男同事,又开始开黄腔而且有女同

    2022-08-23
  • 黑人文化中百纳被有什么家庭价值
    黑人文化中百纳被有什么家庭价值

    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的分析《EverydayUse for your grandmama》中文译名《外婆的日用家当》。《外婆的日用家当》中主要塑造3名典型的黑人女性:母亲、迪伊和麦吉

    2022-08-09
  • 天津的婚姻习俗是什么样的,男女需要

    天津结婚风俗Hello,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芸晖堂婚俗说》。今天我们将走进天津市,我们一起来揭秘天津的结婚风俗。天津人结婚男方应该准备什么?女方准备什么?天 津 婚 俗

    2022-07-19
  • 中国传统婚姻的文化特点及价值
    中国传统婚姻的文化特点及价值

    中国传统婚礼特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传统的中华习俗里,结婚这桩大事儿在各个环节和流程中,都有着一定的讲究和说法,今天小编要和大家来分享的,就是我们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中,都有哪

    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