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参加校烤,知道自己是陪跑,文化勉强300,作为家长怎么办
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陪跑”的家长怎样做才算称职呢?
现如今许多家长对于教育问题都是非常关注的,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家长也选择了与孩子“陪跑”,那么究竟怎么样做才能算是称职的“陪跑”家长呢?今天我们就来沟通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1.多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家长的陪伴的,这里所说的陪伴,并不是说孩子写作业,家长坐在旁边就算是陪伴了,而是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多跟孩子沟通,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走入他们的生活,走入他们的心中,多了解他们,这才是真正的陪伴,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坐在一旁就可以了。
2.心态要平衡
现在许多家长都会有一种焦虑的情绪,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另一方面则是本身处在大城市中的一种普遍焦虑的现象。许多家长的焦虑通常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心态要平衡,不能将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3.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为了孩子能够游在起跑线上,家长付出了许多,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会带给孩子不好的负面反馈。甚至有不少家长在面对工作同事的时候可以微笑面对,但是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就会不停地发脾气,很容易就出现大吼大叫的情况。虽然可能是下意识的行为,但是长此以往,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4.要帮助孩子建立遵守规则的意识
很多家长给孩子建立了一种,只要自己学习好就可以不守规则的错觉,这是非常不好的。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长大之后要遵守社会上的规则,否则会吃很多亏。想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一切都无所谓。再找一定要及时纠正这种想法,为了孩子以后的生活着想,一定要给孩子建立遵守规则的意识。
孩子抗拒艺考,家长该怎么办?
请问家长知道您孩子抗拒艺考的原因是什么吗?孩子为什么会抗拒艺考呢?
不了解清楚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家长永远都不能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首先第一步家长必须要确认孩子是不喜欢,还是不会,还是因为就是不能接受这种考试了?这些原因之中,孩子不考试,总会占据一个,那么是哪个原因呢?
1.不喜欢,孩子估计天性方面就不喜欢艺术类,认为自己没那个天分,学不好,到了考场上会露怯,因而就不愿意学下去,问问孩子是不是这样想的?或者问问老师孩子平常都是怎么练习的?
2.想学,但是估计练习不够,没有达到能够参加考试的水准,担心到了考场上就会露馅了,还不如不去丢人现眼。家长问问老师孩子平常训练表现怎么样?有没有做到笨鸟先飞?
3.或者孩子本身就是不喜欢这种类型的考试,或许之前也在家长面前表达了,但是家长不接受不同意,导致孩子只好强制自己去适应。
适应不了,还是学不下去,孩子最终就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向家长表达抗拒之意。
临近考试,孩子这样抵触,勉强孩子考试也不会取得预期结果。家长能做的就只能暂时顺着孩子的心意,放弃考试,陪着孩子回家。
到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谈谈心,家长需要和颜悦色和孩子交流,问问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
同时家长需要向孩子表态,不论考到什么程度,孩子你本人必须要承担不参加考试的后果,任何一所大学都是以成绩论英雄。
没有成绩,什么都不谈,没有哪个大学会录取你,大学毕业证就会与你擦肩而过,将来走进社会你将以什么来立足呢?
没有一技之长,哪个单位愿意招聘你呢?真觉得自己不是学艺体的那块料,也没什么,可以转学其他专业。
但是到了考场临阵脱逃,这不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所能做出来的,因为这种做损己又不利人,有什么意义呢?
只有找到原因了,才能对症下药,最终帮助孩子战胜心魔,取得理想中的预期成绩。
离高考还有一个学期,孩子想该学美术,家长应该怎么办?
离高考还有一个学期了,算算时间,距离高考满打满算,也不过四五个月时间。此时再来做出事关个人前途的重大决定,这无论如何都不够理智,因为缺少足够的时间来练习,根本无法做到熟能生巧,那么这样的水平又如何能上竞争激烈的高考的战场呢?
学美术,并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分分钟实现笔走如飞笔下如画的境界,它同样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无数次的临摹,或许才可能理解绘画的精髓,才可能实现专业课上的突破。很多美术生和文化课考生一样,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苦战奋斗,没有哪个同学能得片刻清闲,莫不是个个都奋斗到深更半夜。
其实美术生们学习的过程一点都不轻松,他们学习上所需要承担的压力并不比其他任何同学少,那些以为学美术多轻松的想法,只是因为不了解,才会有此误解,才会显得有点令人不知所措。
家长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临上轿子才扎耳朵眼,哪能那么轻轻松松?”告诉孩子,没有任何基础,仅仅依靠临时抱佛脚,在竞争激烈的高考考场上,就不要想着还能有所作为了,大概率之上,今年就是一个陪跑者,大学梦就只能想想而已。
家长把这些可能告诉孩子,让孩子至少能够预知自己可能要承担的风险。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在涉及到个人前途的重大决定时,不能想当然地想一出是一出,要清楚每一个决定的背后,都是需要承担相应的代价的。
和孩子协商一下,今年就算想学美术,时间上也已经不允许了,建议孩子就以目前的水准参加高考,无论考到什么水平,都不用担心什么,家长不会因此而责罚他。这样通过本次高考,检验一下孩子文化课的实际水平,也好让孩子不必那么紧张,不用那么妄自菲薄,非要在慌乱之下做出不合时宜的决定了。
高考结束后,如果依然还留念美术,这个时候不妨重新考虑,重新开始,让自己在时间上有个缓冲余地,不至于把自己逼到退无可退,也好过现在这样两眼一抹黑吧?
备战高考,高三家长给孩子减压,需要注意哪些禁忌呢?
一些高三家长面对孩子高考如临大敌,自己先就有了变化: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茶饭不思,有的夜不能寐。高考,是对学生和老师的考验,也是对家长的考核,面对压力,高三孩子的心态会不断地产生变化,作为高三家长,应该懂得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需要注意考前的这四个禁忌,在孩子全力备考时正确陪跑,给孩子减压增力。
一、把家里弄得静悄悄,会让孩子更加无所适从
孩子高考,高三家长整天患得患失,总觉得心里有事放不下,不知道孩子复习得好不好,担心做的饭菜孩子爱不爱吃,怕孩子的成绩大起大落使得自己的心中没底,怕孩子失去信心自己不能使他振作,怕孩子生病浪费时间,怕孩子情绪不好影响复习,怕孩子在这段日子里谈恋爱,怕孩子到高考倒计时还不上心、不着急,怕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反正是整日地忧心忡忡,担惊受怕,焦虑不安。于是,家长在家里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连家里的电视都关了。对高三考生过度关注的家长不在少数,需要提醒考生家长们,最好不要刻意改变家庭的生活习惯,关掉家里所有的娱乐设施的气氛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会让孩子更加无所适从。要想为考生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最好自己先放松。
高三家长可以做的事有很多,但并不是需要事事关心、时时陪伴。高三家长可以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听听音乐、唱唱歌,利用空余时间陪学生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到公园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甚至看看电视,让脑筋稍微休息休息,这对应付考试都有帮助。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事儿可让孩子缓解压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不是许愿就是唠叨,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孩子高考,有些高三家长常常给许愿:
考得好,全家可以开开心心地一起出去玩。要是超过重点分数线,笔记本买最好的。
孩子高考,有些高三家长每天总是唠叨高考那点事儿:
可不能输给某某同学。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高考可怎么办啊!
孩子高考,有些高三家长常常选择错误的威胁方法:
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考不上,今后就自己想办法。
有的高三家长对孩子的关怀可谓无所不包,中午到学校给孩子送饭,晚上陪孩子学习,还时不时地在旁边对孩子指指点点,甚至将孩子历次考试的成绩做出表格贴在家里墙上。这种过度的关怀只会打乱孩子的学习节奏,甚至让孩子觉得心烦意乱。
想利用大奖大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往往会适得其反。高三家长,想要真正为孩子减压,就不要干涉孩子的自主学习。唠叨言语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复习、考试。
三、高三家长不要管束过严,以免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管束过严,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自己的期望,连偶尔谈一些学校同学的趣事也会招致父母的责骂,认为孩子这是“分心”了。有的家长还到处找一些试卷让孩子去做。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感觉每天回家就像进监狱,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
高三家长需要明白,如果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心理没有缓冲的时间,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不要乱管,瞎操心,至于复习资料最好听从老师安排,更别乱支招。
四、没有必要刻意加强营养,适当微调就很好
有些高三家长对孩子的饮食问题也格外关注,但好的饮食并不需要大鱼大肉,重要的是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考前不需要刻意加强营养而大幅调整原有的饮食习惯,高三家长要做好规划,不要一味追求营养。高三家长也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孩子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微调。
学生饮食安排要做到均衡、适宜和卫生。注意合理的食物搭配和均衡饮食;讲究食物多样性,不偏食,不挑食;按时按量有规律进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清淡,忌过分油腻食物。
学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高三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的氛围。
在生活中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有主见、拥有自信呢?
很多家长都在想如何培养孩子们的主见和自信心,说简单了就是在保证孩子们能健康成长的前提下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现在有些家长,小到一日三餐,大到人生规划,都给孩子安排的满满当当,但凡孩子想要有一点改变,都会招来家长的强烈反对和家长们自以为无比正确的苦口婆心的劝阻,连想在饭桌上吃什么,吃多少的权利的孩子,谈何主见,又怎么可能有自信心呢,当然啦,挑食的孩子除外,身体发育必备的营养还是必须摄入的。
现在很多家长普遍的,对于孩子的规划头头是道,但与孩子的实际学业却是几乎从来不参与,或者只是偶尔了解,便给孩子设立一个遥不可及,甚至越来越遥不可及的目标,要知道虽然寒门能出贵子,但是那样的孩子都在新闻里了,全中国又有多少呢,难道那些家长觉得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能上新闻么。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们为了孩子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已经身心俱疲,确实很难再完全与孩子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陪跑,但是家长们也不应以自己几十年前的学习经验就给孩子下大目标,应在孩子取得进步时鼓励孩子,而不是说一句“隔壁孩子还要高呢,不要骄傲自大了。”
在生活和学业中,家长们可以适当给孩子们一些选择的空间,给与一些建议,万一孩子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可以让孩子自己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后果,在此时与孩子们沟通,可以让孩子往后莽撞时可以想起父母的谆谆教诲。
而在孩子们通过独立,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千万不要只知道拿其他更加优秀来“勉励”孩子,要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信心,让孩子在独立的路上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