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在引发人格改变方面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你觉得童年记忆会对未来的性格的形成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个人的童年以及他从小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会构成他的童年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一旦逐步形成、固定下来,将会对他的性格、人格、择偶观、人际关系、感情模式、乃至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的态度形成深远的影响。换句话说,一个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一个男人会娶什么样的老婆,他们恋爱也好,结婚也罢,他们将来如何抚育子女,都跟他们的童年息息相关。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不否认一个人的性格有一些先天的因素,但他的童年经历绝对是打造他性格的最重要的条件。哪怕这种童年的经历已经过去,却会变成一种潜意识隐藏在他的内心深处,无所不在,潜移默化。如果他的童年是幸福的,那么他的童年潜意识也为什么说早期经历对个体的人格发展具有影响
人格是一种心理特征,它是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彭聃龄)。所以才有:“人心不同,各有其面”,“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千差万别的人格特征。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质一旦稳定下来是较难改变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同时人格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塑造和培养良好的人格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那么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当代心理学家的共识是: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彭聃龄)。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学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童年经历与人格形成的关系?
心理学认为,幼年经历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六岁之前的经历,用我们中国人虚岁来说,就是七八岁之前的。这两部电视剧我都看过了,其中后一部还下载了重新看过。童年的经历,尤其是对心灵产生重大影响的或者灾难性打击的,类似于在催眠状态下进入记忆中,印象深刻,终生难忘,会伴随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其性格,影响人生观价值观。成年后,事件可能忘记了或者被压抑了,但很多时候,童年经历的影响会不知不觉地出来左右他的生活,如果自己不能觉察这个问题,或者始终埋藏在一个人心中没有被处理掉,就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如果他有良好的觉察能力,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有可能发生一些改变,最好有专业心理医生帮着分析一下,比如用精神分析方你觉得,小时候的经历会对人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童年经历中有好有坏,好的时候同别人分享,坏的时候求助于父母,共同面对,这样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分享,学会直面挫折,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学家告诉你:人格的形成,来源于一个人的早期记忆,你相信吗?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世上没有“偶然的记忆”,人们只会记忆自认为与个人问题有关的人生故事。
记忆这个东西很神奇,它总能让你记住那些对你影响很大,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让你时常想起的事物。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你就会想起童年那些快乐幸福的记忆;当你心情不好,或是受到某些伤害时,小时候同样的场景也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这些记忆从而影响着你的思维模式及行为,而自己却往往并不知道,其实这是潜意识在作为。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说想要对一个来访者做深入地心理治疗,必须要让来访者彻底地打开自己,与他合作,从童年的最早记忆开始说起。
只有这样,他才能判断出来访者私人逻辑的形成原因,才能带领他看到自己的内在,从而走出困境。
什么是早期记忆?
早期记忆,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能够记住的最早、印象最深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种事情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痛苦的。
当然,去看心理医生的人,一定都会一个痛苦的或是让自己无法释怀的早期记忆。
人格的形成来源于早期的经历
人格具有个体性与稳定性的特征,它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一个人的人格形成,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童年的生活环境对它的影响非常之大。
它要经过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及意志的心理过程,慢慢地到成年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人格。而人格一旦形成,它又会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心理过程。
比如,一个人小的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那么长大后,他也就会性格暴躁,乱发脾气,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合人意的事情,他也许就会采用拳头去解决问题。
早期记忆与生活模式密切相关
许多人的生活模式或是兴趣爱好,都可以在他的早期记忆中寻到答案。
比如一个人特别喜欢加班或是劳动,其实他心里也有怨言,但却又控制不住自己去那样做,如果不做的话,心里会十分难受,坐立不安。
当你听过他的早期记忆,就会知道。因为他的童年总是被忽视,他只有通过多帮父母做事来引起父母的关注,长大后,他同样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引起同事与领导的关注。
长期生活在这样模式下的人,就会形成“讨好型”的人格,自己已经很疲倦,却还要多方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的人一般都有强烈的焦虑症,一生都会生活在很痛苦之中。
养育孩子,如何给他一个好的早期记忆
1、 放弃权威,尊重孩子
父母要想给孩子一个幸福、充满爱的童年,就要放弃权威,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说“不”,才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赢得孩子的合作。
还记得去年深圳的虐童事件吗?父母经常轮番暴打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样的父母就好像一个高高在上的暴君,完全掌控着孩子的“生死大权”,说打就打。
可以想象,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多大的创伤,她的早期记忆一定会记住这段灰暗的经历。她将来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她的人格取向与人生走向又将会如何呢?
2、 夫妻各尽其职,做好自己的角色
夫妻关系的和谐是一个家庭稳定的重要条件,父母们一定要维系好这样的关系,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
男孩多和父亲在一起相处,女孩要和母亲走得更近一些,这样才能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即便夫妻两人不得已离婚,也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多陪伴,少抱怨。要让他明白,虽然父母不再相爱,也不在一想生活了,但对他的爱都不会改变与减少。
就像王菲与李亚鹏一样,做不了夫妻,还可以做朋友,女儿的成长他们从不会缺席,才形成了李嫣开朗自信的性格。
3、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手足平等
现在家庭两个孩子已成为常态,父母如何做好平等地对待他们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二宝的到来,必须会对大宝带来很大的影响,关注力与陪伴他的时间都会随之减少。
父母一定要多和大宝沟通,让他能理解到,弟弟妹妹只是比他年龄小,更需要照顾,但你们爱他的心却一丝也没有减弱。
更不要把“大的就要让着小的”这句话挂在嘴边,而是要培养他主动去做出这样的行为。
另外,父母千万不要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现在社会男女平等,女儿一样可以闯出一番事业,一样可以孝敬父母。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的遭遇一定看哭了很多人,千万别让你的孩子也有她那样的痛苦,如果没有疗愈,一生都很难走出来。
结语
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父母们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让他的童年留下的都是一些美好记忆。
千万别等他长大了去看心理医生时,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