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相同的类似的经历或者看法?你们一般都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好吗?
你有遇到过蛮横不讲理的人的经历吗?应对这种人你有什么方法?
今年疫情期间,我遇到过一次医院保安特别不讲理,对这种蛮横不讲理的人,真的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生气。
一、真实经历
今年十一月份,我陪同怀有身孕的姐姐去到一所医院去看咽喉疼痛。由于当时疫情防控形势还比较紧张,姐姐的症状又有点感冒,我担心她发烧不能就诊,就提前找护士帮忙测量了一次体温,结果是低烧。护士让我们去发热门诊就医,我们就直接去了该医院发热门诊处。
令人恶心的事情就在这发生了。发热门诊被一扇铁制围墙封堵起来了,只留下中间开了一个小门容人进出。发热门诊前有两个保安,坐在一个桌子前,负责管理进出人员。正常流程是,发热人员进入发热门诊,需做核酸检测,只有检测结果出来后是阴性才能离开,在此期间不能走出发热门诊铁门;陪同人员若进入,则必须同样等待结果出来后方可离开。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两个保安在玩手机,不知道是不是没看到我和姐姐,而且我们一开始也不了解流程,就直接走进了发热门诊。在做完核酸检测之后,准备离开就医(姐姐嗓子不太舒服),他们直接把我们拦下,直接说所有人没有结果不准离开。我也没有解释太多,只能等待。结果这一等就是7个多小时(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中间由于我姐姐是孕妇体力不支,想找地方坐,但是里面太小,人太多,没有地方坐。我就去找保安协商能否我出去到医院门诊处搬凳子过来给姐姐坐,那两个保安说不可以,反正你们没有结果不能出去,我真的很无语,一点不讲道理,连孕妇也不能通融一下。还好旁边有一个年轻小伙他的妈妈在门口等他,看到我们确实不方便,主动帮我们去搬了一个凳子。中间姐姐长时间没有进水和吃东西也不太舒服,我没有跟保安再争辩,直接叫了外卖,但是外卖小哥可能不熟悉这个新开的发热门诊,一直没找到,我跟保安说出去接一下,他们也是直接一口拒绝,让我们打电话叫人过来接。那时候五点半,我姐夫刚下班还在往医院赶。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打电话跟外卖小哥沟通,让他找一下医院工作人员问一下。这两保安真的是一点都不懂变通。
之后,在等待的期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另外一个小哥出发热门诊也被拦下来,而且也是保安事先没有告知管理条例,这个小哥说他已经进出两趟了,保安才拦下来,管的也太随意了。小哥说那会儿有急事,要出去办一趟,保安死活不让走,双方一直在吵。最后小哥无奈,打电话报警,由警察协调。
二、应对方法
我觉得面对这种蛮不讲理,一点不懂变通的人,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应对。
有一句话说得好:
你的生命中,还有那么多的美好和确幸,有诗和远方,何必和这些苍白的人较真。你的时间是宝贵的,不应该花费在这种低劣的人身上;如果真的遇见了,那就交给别人去处理,交给善于处理的人去做。
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把这个道理表达地清晰明了。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ma zha),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三季人”是可悲的,我们无须计较,这样会开心长寿。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现阶段主要面临哪些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就业与专业问题。
首先:我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专业,在选专业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各方面的原因。在大学里,或许你会说上大学并不仅仅是学习,学习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换句话说,学习不是最主要的却是很重要的,所以要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
如有机会的话,就到社会上实践,毕竟理论联系实践还是很重要的,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又能为将来就业提供一个实习的机会。学好自己的专业,加上自己的亲身实践,犹如比别人前行一步。俗话说:笨鸟先飞。更何况我们不笨,大家的智商都伯仲上下,不分你我。
虽然说术业有专攻,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大学,你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而不是沉迷在网络世界或者唠叨空虚郁闷。
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新就业观念,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有人会认为以专业就业,还是以专业作为“敲门砖”实现就业,这既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教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需要通才,需要超越专业的通用专业;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事业更加专业化。
正如我们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主要看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对你到底学什么专业的并不是看得太重,像有的外企到人民大学招聘,有时候可能要学习历史的同学、要学习中文的同学,不看你的专业背景,主要看你这个人才可塑性有多大。
目前,大学毕业生已经趋于饱和,那些传统观念里比较体面的职业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就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味强求“专业对口”或“很体面”的岗位显然不太现实。
其次:要树立规划的意识,包括要确立毕业后甚至是终生的目标。但当他真的毕业后面临选择时可以妥协,退一步。应该让学生树立起规划的意识,有了规划意识,哪怕眼前的选择不是通向目标的最佳路径,但是自己心中是有数的。
而且现在社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可以有再选择的机会,也就是可以有试错的机会。所以,可以用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大学生先就业。正如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职业协会,在那里,我们可以学到更多关于自己在就业这方面的知识。
你可以在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大学里,目标是很重要的,只要你有长远的目标,再加上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定会得到你所想要的。
再次:大学生面对择业挫折多采用封闭式应对方式,而较少寻找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有关,这可能与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具有不可公开陆有关。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等等。
在同样的就业挫折情景下,社会支持较多的大学生,受到的挫折伤害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速度快。社会支持是择业过程中有效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又一有力武器。
当然,社会支持不是“拉关系”,搞“不正之风”,而是在择业受挫过程中的关怀、爱护、帮助、信任、安全和指导,不能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而因此忽视甚至完全否定社会支持。
扩展资料
当你迈出大学校门时,面对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你可能会发自内心地感慨:找工作真不容易啊!所以,你在大学期间就要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容面对就业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自己的阳光道。
当然大学毕业后,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是选择国内深造还是出国留学,是选择自谋职业还是自主创业,这都需要你在职业规划中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做好有效的行动计划安排。
1、国内深造
继续在学业上深造,可以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增强下一步就业的竞争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继续深造是需要付出更多代价的,需要有勤奋耐劳、刻苦钻研、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毅力,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且毕业时间同样要面对就业压力。
所以,选择国内继续深造,面对日益升温的考研热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充分评估自己的实力。
如果自己确实没有继续深造的竞争优势和实力,千万不要盲目加入考研一族,错过现有的就业机会;更不要因为害怕面对今天的就业压力,而缺少参与的勇气,让就业机会从自己的身边溜走。
2、出国留学深造
去国外留学深造,既长见识,又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的确是一条不错的职业人生路。不过“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这条路,首先还是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毕竟出国留学要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除受到经济条件、外语水平等客观的限制外,需要你有更大的心理承受力,这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选择。
事实上,出国留学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行程进行了有效的规划。从最近几年出国留学归来的人员的发展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海归人员都能在国内一展身手,有些人虽然有了海外留学的背景,却在国内一事无成,不但没有体现出一个海归人员应有的价值,反而还不如没有出过国的大学毕业生有作为。
所以,出国留学仅仅只是你选择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路径,是职业开始的第一步,关键在于你要有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通过这一步怎样成就你未来的职业发展。
3、自谋职业发展
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应届毕业生更愿意毕业后自谋职业,直接参加工作。如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网对2006届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网上随机调查显示:选择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占67.05%,考研或继续上学的占15.65%,出国留学的占5.33%,顺其自然、过段时间再考虑的占11.96%。
可见,毕业后自谋职业,直接开始工作,是大学生实现初次就业的主要选择路径。如果你的职业规划也是从这一路径开始,那么你就要提前做好求职的充分准备,将自己的择业与社会需要、个人优势、自我成长、社会就业形势、未来目标等紧密结合。
明确自己的起点,准确选择好求职的行业、地区和层次,注重与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相匹配,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有针对性地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抓住机会及时就业。
4、自主创业
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路中,自主创业正在悄然兴起,成为一条引人注目的就业之路。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他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各部门重视和鼓励的一种重要就业路径。
国家和各相关部门不仅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而且频繁举行全国性或地区性大学生创业大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5、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或称弹性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标准全日制就业形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大学生最具体表性的灵活不业形式是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的缩写,特指那些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选择这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大学生人数正在逐渐增加,并越来越受到青睐。
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努力走下去是最关键的。
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己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你是如何向别人请教的?
每个人都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向别人请教。向别人请教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 请教别人时,态度要谦虚。最起码要尊重别人,多用一些礼貌用语,例如“请问”,“非常感谢”等。
- 你要向别人阐述清楚你的问题。你遇到什么难题了?你希望别人怎样帮助你?这些问题一定要表达清楚,这样别人才知道怎么去帮助你。
- 如果别人对这个问题也不是很清楚,你除了仍然要感谢别人外,你还可以继续向他求助:你觉得我要解决我这个难题,我还可以去找谁或者我要做些什么?这样,或许他会告诉你谁能真正帮助你。
- 如果你遇到的难题比较复杂,难以做出选择,你可以多找几个人请教,综合考虑权衡之后,再做出决定。
- 如果你遇到的问题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专业的问题就去找专业人士。有必要可以付费咨询。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你有过被孤立的经历吗?如何应对?
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小群体中的排斥事件,比如班级里的人一起孤立或者欺负一个同学。而在这类事情发生的时候又会有或主动或被动的围观者,像是老师或者其他班的同学。
外界的反应对于被排斥的人来说还是挺重要的,如果这个同学能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同情和支持,被排斥这件事给 ta 带来的伤害可能会降低,反之如果被排挤孤立之后还有一种“所有人都觉得是你有错在先”的感觉,被排斥带来的后果就会更糟糕。
一般来说,如果被排斥的人曾经在群体里有过什么不恰当的表现或者惹过麻烦,大家会觉得被排斥是 ta 的错。但判断谁对谁错不太容易,因为旁观者并不知道前因后果,有时候只能凭直觉和所谓经验下结论。
人们总要给“一个人为什么会被排斥”找到原因,并且是从被排斥者、而不是从排斥者的角度去找。如果找不到被排斥的显性原因那“可能就是你做错了什么我们没看到的事儿”,继而正如一些事件中旁观者要求受到侵害的一方必须是“完美受害人”一样,只要有错在先,指责伤害或者排斥自己的人看起来就没那么理直气壮了。
照这样推断,因为种族或者性别被排斥的人能得到同情和支持,那因为性格之类很难一下被看出的原因被排斥怎么办?更何况,一个群体出于不友好或自私的动机而排斥某人时不一定有理由,但排斥的伤害却是发生了的。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
前面有几个女生亲热地走在一起,我远远地叫她们,她们回头看到我,非但不等我,反而一边大笑着一边跑开;走进教室,看到一群女孩子围在一起愉快地聊天,随着我走过去,她们一哄而散;在学校,午餐时候,食堂里没有人愿意和我坐在一起吃饭。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这种被排斥、被拒绝的经历,给我带来了深深的羞耻感。很多年里我都怀疑自己身上有哪里不对,有什么地方错了,虽然自己不能知道是哪里,导致我无法被人喜爱,我甚至也相信过那是一种“宿命”。直到最近几年,我才开始与这种“挣扎”取得和解。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谈谈社交排斥。
首先,遭遇社交排斥,是会给人切切实实带来负面影响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不被自己身边的群体接纳,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甚至生理健康。
在各种负面的经历中,“曾经被同辈群体所不容”是很容易被低估的。大人们有时认为这只是孩子间的小事,但事实上,它会带来很多极端的愤怒、抑郁、嫉妒以及悲伤。生理上来说,那些在社交中被排斥的人睡眠质量也更差,因为他们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如社交关系好的那些人。
2.情绪管理出现问题
在社交中被排斥,会降低一个人在处理复杂的智力任务时的表现。调查研究表明那些被排斥的孩子会出现学业下降的表现。它还会带来攻击性和冲动控制的问题。有一些十分聪明的孩子,在被排斥的情况下虽然保持了学业,也在长远的人生中表现出了情绪冲动管理的问题。
3.失去归属感
当人们日复一日地遭到排斥,慢慢的,他们重新获得归属感的能力会彻底失去。他们变得抑郁、无助,感到不被渴望、不被需要、不被爱。他们也会找不到自我价值感,无论取得了看似怎样的成就,内心对于自我价值的不确定会与他们如影随形。
也许我们并不能去改变对方排斥我们的事实,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改变自己对这个事实的看法和心态。
我想分享给大家,该如何去看待和应对被排斥的经历:
1. 被排斥不是你的错,它的发生有很大的随机性
群体是盲目的。排斥可以在无数种不同的原因下发生。
人性是很复杂的,既有极端的善,也有极端的恶,且两种极端可以真实地、同时地在一个人身上共存。被排斥的你并不是“不值得”的,而排斥你的很多人也并非“邪恶”的人。这样想,既能减少自我的质疑和苛责,也能降低对未来人际关系的恐惧以及愤怒。
2. 培养对生活的合理预期
首先,我们应该给出这样的假设:你不可能在整个人生中都获得所有人的善待。如果那些拒绝和排斥发生了,接受它,作为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部分。一个对生活合理的期待能帮你更心平气和地看待痛苦的经历。痛苦本来就是生活无法回避的一个部分。
3. 意识到过去已经过去
意识到你不再是过去的你,你的环境也不再是当时的环境。你可以逐渐尝试以新的方式认识新的人。有时我们因为对被排斥的经历太过记忆深刻,对自身的认识也随之受到影响。我们认为自己是不被喜爱,也不会被喜爱的,因此早早停下了向别人靠近的脚步。其实,尝试了才知道;即便在尝试的过程中会比别人更强烈地感受到拒绝的信号,感到恐惧、羞耻、困窘,但不尝试,就永远孤独。
4. 如果你还在一个被排斥的情境中
当你还面临着被孤立的痛苦情境时,应当寻求其他资源的支持。大多数时候,我们会把这样的事情藏在心里,因为感到窘迫和羞耻,不愿意对他人提及;也可能是我们没有足够地重视这样的痛苦。但事实上,这种痛苦是应该被严肃对待,并且向可靠的人求助的,父母,亲近的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
也有时候,一个人被排斥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真的不属于那个地方。他生来注定要到别的世界去,更广阔的世界——“你以为你与周遭格格不入,其实只是鹤立鸡群。”
在职场你有过被同事“抢功”的经历吗?如何回击?
职场里大家更在乎的是个人利益,当我们辛苦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有时会存在被同事“抢功”的现象。我曾经就有过这样一次经历,那次经历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我大学刚毕业应聘进入一家出版社,那时候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学科编辑,每个部门都有很多小组长,组长负责给我们下发任务和检查我们的工作,当然组长也是要有一定的工作量的。我记得当时我们的工作量特别大,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到夜里八九点钟,不完成工作一般是不能离开的。因为我是新人所以有时候有一些东西不理解我会问我们的组长,我很清楚的记得那次有一套试卷就是最后一个题目我拿不准它的解题思路,然后组长把题目拿过去之后把最后一题做好了就没有把卷子还给我,我当时还不以为然,觉得是组长帮我写好了直接收走了而已。
没想到第二天考核的时候我辛苦写的那套卷子就算到了我们组长的工作量里,我当时真的气得想跟组长吵起来,但是我没有那么做,因为我知道在领导的眼里他只看我们有没有完成他交代的任务量,而不去在意到底是谁完成的。因为我是一个新人,得罪组长我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积累了那次经验教训之后我自己更加努力了,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我更多的去自己寻找答案,我还是会向同事和组长去问一些我不懂的知识,但我不会再很傻逼的直接把我的题目拿给他们做。由于我的努力和工作的出色很快我就升任了小组长,经验教训让我更快地成长了起来,但是我并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去侵犯同事的利益。我把这次经验教训总结了一下,就是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我们要审时度势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要立即回击,如果我们的回击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伤害,那么我们一定要三思而行。
社会就是这么现实,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时间去猥琐发育,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不公平是给弱者的,努力去成为一个强者是我们避免不公平对待的强有力的保障。希望我们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我相信当我们变强变得更优秀之后,我们的世界里看到的更多是友善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