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道理与启示太多,怎样看待才不会误入歧途?
人生要怎样做才不会迷失方向--------
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地形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所以一个人懂得用兵了,他行动起来绝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不致困窘。孙子在讨论“知胜之道”时,认为作为一个贤能的将帅,必须做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不仅要了解敌人,还要了解自己;不仅要懂得天时,还要懂得地利。意思也就是说,必须非常清楚地搞清敌我双方的情况,才能下定战役决心,把战役的突击方向选择好,这样的“知兵者”才能“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他打起仗来绝不会感到迷惑,他采取的作战措施肯定会变化无穷,怎样劝就快误入歧途的朋友?
要看一看他快误入了什么歧途!也要看一下他自身的情况才好劝一点!如过果不知道一些他的情况就劝很容易起反作用的,因为误入歧途的人很多都是一时冲动或不良朋友的诱惑导致的!歧路亡羊说明了什么道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盛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且极具鲜明的特色。道家贵虚学派代表人物列子,便是战国前期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
在《列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杨子之邻人亡羊……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大意是说杨子(即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杨朱,天下十豪之一)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发动其亲朋好友前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这让杨子颇为好奇。于是他询问邻居为何丢失了一只羊,却要那么多人追寻。邻居回答道,岔路太多了。
之后,追羊的人陆续返回,羊却并未追到,还是让它跑了。对此,邻居的回答依然是岔路太多,岔路之中又有岔路,实在是不清楚羊会从那条路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以后,很受触动,心中难过,面容严肃,很长时间都不说话了,这让他的学生非常奇怪。学生们不明白,羊只是不值钱的牲口,并且还不是杨子的,那么杨子为何会突然不说话了呢。
杨子其中一名学生叫做孟孙阳,他从杨子那里出来,就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另一位学生心都子。于是,心都子就和孟孙阳一同谒见杨子。然而心都子并未向老师直接提出疑问,而是以一则事例询问杨子的见解。他提到,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鲁之间游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儒家仁义之道。回到家中,父亲询问三人研习仁义的感悟。其中老大认为‘仁义在于珍爱生命,故而名声不如生命重要’;老二则认为‘仁义即为名声,为此可以付出生命’;老三不同意两位哥哥的观点,他认为‘追求仁义,正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声和生命都得以保全’。
心都子请教杨子,同处于儒家,兄弟三人的观点究竟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对此,杨子并未直面回答,反而也举出一则事例。他提到,曾经有一个人住在河边,因为自幼熟悉水性、敢于泅渡,故而以摆渡为营生,以获取盈利。后来许多人自带粮食向他学习泅渡,可是因游泳渡江过于凶险,近乎半数溺水而亡。这些原本想要学习技能的人,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究竟是对是错呢。
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就默默地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这让孟孙阳大为不解。他埋怨心都子向老师的提问太过迂回,又觉得杨子的回答过于怪癖,实在难以理解。对此,心都子向他解释,岔路太多则会丢失掉羊、求学的方法太多则会失去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规律、道理,才不会误入歧途。同时,心都子还对孟孙阳身为杨子的大弟子,却不理解老师譬喻的寓意而感慨不已。
以上这则故事,便是成语“歧路亡羊”的典故。这其中,杨子之所以在听到邻居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以后会有如此感悟,其实与战国中前期(即杨朱时代)的社会思潮有关。当时正处于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关键时期,墨翟、杨朱、孟轲、庄周、慎到、商鞅等新一轮学派大家开始活跃,诸子学派之争愈演愈烈。如果将追寻真理的思想学派比作道路,那么真的存在许多岔路,就以列子、杨子所秉承的道家学派为例,就存在许多“岔路之中的岔路”,其他学派也不逞多让,这才是杨子面容严肃、沉默不语的真正原因。
心都子显然非常清楚老师的心思,故而直接三兄弟关于“仁义”的分歧提问,得到的则是学习“泅渡”是对是错的回复。显然,此时的杨子在经过长期的沉默思索后,已经非常清楚“歧路亡羊”的根本原因,在于追寻者虽然人数众多,但并未找到一条符合现实规律的正确路线,所以才会把羊弄丢了。同理,学习“泅渡”的人虽然多,但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则会面临失去生命的风险。这并不代表学习泅渡本身是错的,而是学习的方法出了问题。
正因如此,杨子的话也就等于回答了心都子的提问,三兄弟之所以见解不同,其实都是站在自己固化的思维去解读事务的,并未抓住根本性的道理。而作为杨子大弟子的孟孙阳,压根就没弄明白二人对话的寓意,这说明他其实并未深究过这类问题。借用《论语》的一句话,那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顾着学习,却不常加思考,不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这其实是有害的,反而容易误入歧路。因此,心都子才会称其十分可悲。
寻找人生道理
活人需要明白的八大道理
雪峰
人活一生,总要明白为什么活着和怎么活,否则,这一生就活得不明不白稀里糊涂,每一辆前行的车都有一个目的地,不同的活法看到的沿途景色不一样,最后的目的地也不一样。
作为上帝的使者,神佛仙圣的化身,人类精神和心灵的导游,我提出以下八大活人的道理,你们可以考察验证,看看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益处。
一、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仙有宗,一切的存在都有一个源头,一切的现象都有一个起因,水无源,会干涸;树无根,会枯萎;人无祖,会飘零;仙无宗,会堕落。因此,活人一生,一定要让自己的心灵与源头保持联系才得以清澈得以永恒,一切生命的源头是上帝,人作为一个生命,一定要念念不忘上帝,努力按照上帝的意志活人,这样,人生最终到达的目的地很美好。
二、人生是生命在人间的一次旅行,出生是旅行的开始,死亡是旅行的结束,出生前你已经存在,死亡后你还会继续存在,出生和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现象,不是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所以,弄清楚自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非常重要。
三、人间是各层各类生命的中转站,南来北往的旅客都将在人间中转,下地狱的和上天堂的都将在人间逗留一段时间,所以,在人间汇聚了各层各类生命,神佛仙圣人,妖魔鬼怪精都在人间出现,人间旅行期间稍有不慎便会被迷惑,便会误入歧途,因此,在人生的岔路口一定要心明眼亮谨慎选择。
四、世间的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统一的结果是零,也就是说,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付出的和获得的加在一起恰好是零,这个含义具体到人生的付出和获得上面,意思是说,一个人一生所获得的和付出的永远是相等的,获得的多,必然要付出的多,付出的多,获得的必然会多,如果一个人在人生阶段付出的很多却获得的很少,那么,他多余的付出全部会寄存在天国——道的银行里;如果一个人在人生阶段获得的多而付出的少,那么,他就欠下了债务,这个债务是必须要偿还的,偿还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来世当牛做马,或者变成鸡猪被人宰杀吃掉,或者替人打工为人卖命,甚至坠落到生命的最底层空间承受生存的巨大压力和磨难,因此,做人阶段,应尽可能地多付出少收获,福不可多享,享受要适可而止。
五、我们从大自然中可以获得启示,那就是每一个生命要活好自己,活出自己,唯有如此,世界才能多姿多彩精彩纷呈,所以,每一个人首先要活出自己的天性,先要活好自己,只有自己活得好,才能有益于亲人和他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活好,那么,他带给亲人和他人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烦恼,会成为亲人和他人的累赘和包袱,比如父母,如果一辈子很苦,连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么,根本无法给子女带来幸福,常常听到有的母亲对子女说,“孩子啊!我这一辈子很苦,这都是为了你啊!”这种人生观是为自己没活好找的借口,是想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子女身上,让子女一辈子受良心上的自责和内疚,其结果,不仅苦了自己,同时苦了子女,这种人生观在夫妻身上也演绎得淋漓尽致,夫妻双方总是认为自己是为了对方作出了牺牲,总觉得对方欠自己,其结果,双方都痛苦,谁也没活出自己的如来本性。总之,做人首先一定要活出自己,活好自己,若为别人活着,不仅活不好自己,也会给对方他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包袱和精神桎梏。
六、活人活什么呢?活自然天性,活天赋本性,活一个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人生,到人生的尽头无怨无悔无恨无遗憾。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为权势、钱财、名利、美色、虚荣、宗教、政党、国家、民族、家庭、他人而活,不要试图去拥有什么和控制什么,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一切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随机而作,把生命交给上帝,把人生交给道安排,把一切当成游戏玩,万般皆游戏,唯有性命真,凡事不必太认真,不必太执着,好玩就玩,不好玩就不玩,人会死,桑田会变成沧海,我们当下太认真太执着为此苦恼的东西终究会变成过眼云烟销声匿迹,何必呢?
七、人生的一切都在道中运行,一切都是因果报应,“举头三尺有神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人要活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人生要始终围绕真、善、美、爱、信、诚做文章,偷偷摸摸的事别做,神神道道的事别为,“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凡所想所念所言所做无愧苍天,无愧大地,无愧社会,无愧他人,无愧自己的良心,如此,人生之路会越来越平坦惬意,生命未来会越来越通达美丽。
八、终生只做力所能及的平凡小事。要安于平凡,不要追求非凡,要多做小事,避免做大事,要享受默默无闻的恬静生活,避免成为人所众知的嘈杂众矢之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永远在基础上下功夫,如此,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最理想的生活就能出现,最美好的愿望终能达成。
以上八个人生道理只是我的感悟,只能适应于少数人,大众是做不到的,你认为有道理,就借鉴,若觉得没道理,就按照自己的道理去行,我们不讨论、不辩论、不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