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个年龄段 思想都在变,是否可以说是死过很多回 或者说是同一副身躯换了很多个人
人到了不同的年龄,是否也会有不同的心境与感悟?
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
人在读书的时候,或许还没有尝试过挫折,也没有经历世事,心中持有一份天真,对事情高度热情,没有心眼,没有算计,那个时候,应也是过得最开心的。
而当出来社会之后,踏上了工作岗位,开始慢慢地接触不同的人,用在校园里面的圈子慢慢退出而加入了另外的社会家庭之中,有些人或许还是跟同学或者以前的朋友继续相处,而有的人走着走着便分道扬镳,开始走自己的路,寻找不同的圈子。
我们这一生,经过了20岁最青春、最放荡不羁的阶段,也经历过30岁为人生而苦苦奋斗的阶段。在20岁到30岁的这段年纪中,我们放飞梦想,我们用力追寻,我们为爱情,为友情,为梦想而交织交错。
那个时候的我们天真地以为爱情很长远,以为这个时候遇到的人就是真爱,便许下了山盟海誓,现在回过头来看,陪自己相守的人,并不是当初那一个说爱自己爱得要死要活的人。
曾经我们天真地以为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天长地久,却发现以前那些无法不说的人现在变成了无话可说,也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人生每一个阶段遇见的人,有些人给了我们帮助,有些人教会我们成长,有些人让我们看清了现实,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人,都是命中注定。
如今人到中年,回头看看那些走过的路,遇到过的人,即使有些人早已消失在我们的生命中,即使有些人只是很我们匆匆一次擦肩而过,即使有些人曾偷走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但是人生的相遇,不谈亏欠,感恩相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了中年,很多事情都看清了,看透了,这辈子,你能拥有的东西全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人生该争取的就别妥协,该放手的就别纠缠,潇洒地来,潇洒地去,不虚度每一段光阴,即使老了也要活得漂亮。
人生,一种年龄,一种心境,一种领悟。该来的来,该走的留不住,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切都最好的安排。
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这是哲学家帕斯尔卡的一篇哲理性文章,每个人都有能思考的能力。那么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这个能思想的能力是有高低之分深浅之分呢?
就好像我们偶尔在和朋友聊天时,经常感觉到自己的某个朋友的思想深度是高于自己的,明明和我是同龄人,年纪轻轻怎么思想这么有高度,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假象”深度
在这个互联网和手机电脑家家都普及的数据化网络信息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与自己息息相关,或者是不相关的一些信息。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思维的优化和升级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这个互联网大时代,各种理论知识琳琅满目,进行这种社会交换活动只需要付出少量的社会成本这里的成本可以指代电费就可以获取一定的酬赏,对应的酬赏就是扩宽思维增加见识的信息。
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文化也在冲击着年轻人的思维,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让很多年轻人囫囵吞枣,根本没来得及深究,或者没有辨别出信息的好坏,就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并且还以为自己这是奥苏贝尔说的有意义学习。
你以为他是个思想深度高于你的人,也有可能只是人家对于什么知识都来者不拒,狼吞虎咽,他这种思想深度其实是一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假象。
对“深度思想”的错误信念:过度概括
《认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人经常有出现几种错误的不合理信念:糟糕至极,是指一件事的发生会有毁灭性的打击的错误信念。
过度概括,是指我们只了解到了事情的一部分,把那一小部分以偏概全地认为是整个部分的错误信念;绝对化就很好理解了,很多生活中有绝对性的想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有看法比较有主见的年轻人,他们很多时候可以说服我们赞同他们的观点,这种也是我们认为思想有深度的体现。
其实,可能只是他比你擅长这个领域,在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他这个思想比你更有深度。
在这个领域他很突出很拔尖,我们就有可能产生一种过度概括的不合理信念,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他这个领域思想很拔尖有高度,或许每个领域思想都是很拔尖很突出的,误以为他就是思想深度高于我们。
“深度思想”是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产物
那么你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在某一领域思想总是高于我们,很拔尖很突出呢?其实不管是怎么样的拔尖思想,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就像爱因斯坦一生都在与物理为伴,这种长时间精力专注于物理领域才会成就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那么自然在物理学界是很难有比肩的对手,他的思想也是有深度的代表。
倘若让爱因斯坦去研究美食那可能就不是有深度思想的美食家了。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他的著作《异类》中提到一万小时定律,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在某一领域专注地投入一万小时,换算成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一周工作五天的话就是五年,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所谓的专家,也就是在这个领域思想有深度,很突出的代表人物。
所以说深度思想也只是说明在这个领域你投入了很多,并且专注于这个领域。
总而言之,我们身边那些你认为高于自己思想的年轻人,可能是他接触的信息面比你大,而这些信息,他也没有多加思索便反馈给你,让你觉得他是个高于常人思想的人。
或许也是因为你认为他某一领域的确很有思想很拔尖,比很多常人都有深度,让你觉得他整个人的思想深度都高于你。
你只是没看到他短板,就像你看到了一个木桶的板子参差不齐,你选择了拥有最长板子的一个木桶,但其实木桶能装的水是由他的短板所决定的,这里不是说短板决定思想深度,这里只是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思想认知应该全面地去观察,不是片面性概括。
深度思想是一种某一特定领域具有特殊性的产物,它不是可以概括整体的一种特质。
只要在某一领域有投入足够多的专注力和精力,我想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该领域里有着高于常人的深度思想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