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为什么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人最终走到可怜的地步,而造就这可怜的背后,也许就是曾经做过让人可恨的事情。倘若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勤劳勇敢,即使身处可怜之处,也让人肃然起敬。而有的人将自己的可怜之处放大,通过欺骗,针对群众的心软心理进行行动,就是让人可恨的地方。而往往造就一个人的可怜,恰恰是曾经的可恨,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正所谓文字语言之间处处充满智慧,而这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流传多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可怜之人。也许在某个瞬间,某个场景目光所触到的某个人,我们都会心中泛起波澜,抵达内心最柔软的一角。也许是那沿街乞讨的乞讨者;也许是那孑然一身、无依无靠的孤独老人;也许是那先天残疾的年轻人;也许是那上当受骗的可怜人……生活中处处都有让你心软的那一刻,但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一面,而另一面也许正是我们可恨之处。
当我们看到沿街乞讨的残疾人儿童,我们会同情心泛滥,想要给予一丝帮助,于我们而言他们是可怜之人,但是大多数乞讨者的背后都是更大的骗局。也许我们以为的可怜人,只是在通过一种洋装自己没有能力博取同情心的手段。而有些我们认为他们孤独无依的老人,他们也许之前对自己的子女做过一些不可原谅的事情。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切不可片面指责某个人。
人往往是同情心泛滥的感性动物,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能够感同身受。但可怜之人身后或许存在让人可恨的地方,可恨的人身后悔也许会存在让人可怜的地方。有些人让人怜惜,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让人敬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足以掩盖自己身上的不足。
为什么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单纯的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句话,其实意思非常简单,这也是俗语的特点之一,简单明了:那些我们觉得可怜的人,必然身上会有可恨的地方。
可怜之人不一定有可恨之处!但毫无底线随意运用自己还未掌握的言语,定然是非常可恨的。
这句话原本只是讲述的对于“卖惨”、“愚昧”、“装假”的人,然而很多人都没有去体会这句话,就单纯的将这句话运用到所有人身上。
可怜是自己赋予他人的一种情感,而并非是他人向我们展现出的特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不能随便拿出来用的,因为别人的生活也是他自己奋斗出来的,或许没有你优异,但是别人也是一种成功,这值得赞赏,并不可恨。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需要我们去理智的区分什么是“真可怜”,什么是“假可怜”。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这些我们主观意识上没有办法去避免的事情,当这些不可抗力影响到某个人的时候,这是“真可怜”。
为什么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 未必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对于可怜之人是否有可恨之处,那要看造成他可怜的原因。 对于那些可怜之人应该究其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有些人走到令人可怜的地步,是因为凡事提不起,放不下,令人失望,此天生之性使然。 2、有些人是机智非凡,却无奈环境所致,挣不脱,都不掉的艰辛和苦难,走到令人可怜的地步,实属身不由己,无奈之举。 3、有些人入世本性即坏,事情做多了,受到因果关系的报应,走到了给人可怜的印象之地步,实为可怜又可恨。为什么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对于这句话来说,不是说每一个做坏事的人都有值得可怜的地方。但也不代表做坏事的人没有值得可怜的地方。
很多杀人犯小时候受到过残忍虐待,相信性善论的人以为,性情本善。但是罪恶不相信善良,它会越滚越大,越滚越广,把每个人受到的痛苦千百倍累加在别人身上。从这个角度看,没有什么可怜或可恨之分。因为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施虐着。还有那些见到别人遭受困境却袖手旁观的人,他们既是旁观者,也是加害者。前者无可指摘,后者令人发指。有人说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有的人默默前行却被莫名阻拦,有的人想安稳度日,却经历九死一生。利益不同,立场不同,才会有可恨可怜之说。
李煜国破以后,写道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你觉得此恨是仇恨?其实也就是个遗憾而已,李煜觉得人生充满了遗憾。另有一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一个已婚女子拒绝追求者,且不论她本心如何,她拒绝的理由是,很遗憾,我结婚了。这里的恨也就是遗憾,后悔,和俗语恨不得差不多。可怜之人可恨之处的恨也是如此。除了一生顺遂,春风得意之人。普罗大众有几人没有遗憾,恨事?更别说可怜的人了。
民间向来有“好人活不长”的说法。人生百年,谁都可怜过,谁都可恨过,何必执着于可怜还是可恨。所谓三观,向着内心,然后寻找光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