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老子注意点
你对老子是什么看法?
中国古代缺乏自称系统的哲学体系,如果要算的话,我觉得老子的思想算得上最规整的哲学了。老子的代表作是《老子》,又名《德道经》,因为它由两部分组成——德经和道经。后来可能是人为改定,就成现在的《道德经》了。
大家提起老子,都一致认为他消极厌世,闲静无为,不利于世道人心的建设。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老子虽然一直着重谈论的是“无为”二字,但是无为也是一种“为”的态度和方法。这种思维方式,跟庄子所经常谈论的“无用之用”是一样的道理。实则只是一种方法,目的还是“无不为”。梁启超在《老子哲学》中说:“我读了一部《老子》,就没有看见一句厌世的语。他若厌世,也不必著这五千言了。老子是一位最热心、热肠的人。说他厌世的,只看见‘无为’两个字,把底下‘无不为’三个字读漏了。”此话我深为赞同。
《老子》四十八章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句话已然说明老子希望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效果。他甚至说到了“取天下”。对于一个提出了“取天下”口号而且给出了自己的方法论的人,怎么可以说他“无为厌世”呢?
三十七章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这句话更是再次强调了老子方法论,而且是治理天下的方法论。老子认为“道”的性质是无为的,但是这种无为不是完全摒弃人的能动性行为,而是指要懂得契合自然万物的规律,减少不合自然甚至违逆自然的行为,即“道法自然”。在这种按照自然理性办事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无不为”的美好结果。“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显然已经是对政治领域如何经世治国做出方法指导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并不反对社会制度的建设,甚至对“侯王们”治理天下有自己的看法和希望寄托。这跟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老子“消极厌世,远离人事纷争”的既定形象是不一样的。
既然老子的思想中并不是主张要大家“虚静无为”,或者说他是要我们“无不为”,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提出“无为”这个概念呢?
这就与老子的思考方式有关联了。我们公认的是,老子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具有辩证法精神的哲学家。而常常用来证明他的辩证法思维的那几段话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第二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显然,老子的辩证思维是永恒的,而且贯穿整个《道德经》。由于老子本人无时无刻不在考虑事物的转化,导致他在做哲学思考时不得不把一个物体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换位思考。正如上面举出的两条,“有无”、“难易”、“长短”、“高下”以及“祸福”等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老子不得不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
当这种思考方式固定下来而且根深蒂固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假如一个东西包含着甲乙两个相反的方面,可以在研究甲的时候撇开甲而从乙入手。因为反正甲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是不可分割的。从乙完全可以推断出甲的性质。就是由于这种思考方式和实践方式,导致了老子看似主张“无为”实则提倡“无不为”的结果。“无为”与“无不为”就是这样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可是这点没有被大多数人发现和理解,老子也就被因势就形地扣上了“消极无为”的帽子。
如此一来就很好理解了。老子经常在讨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时只提到其中一个方面。如上面的例子,“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却最终会导致“言传身教”。为什么呢?因为事物会转化。“有无相生……前后相随”已经说明白了。
同样的道理,第七章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天地要“长生”只需“不自生”,圣人要“身先”,只需“后其身”,要“身存”,只需“外其身”,要“成其私”,只需“无私”。
只要按照这个推理的逻辑,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老子为什么不断论述“无为”这个概念了。因为要“无不为”,我们只需“无为”。我们知道它们会转化。这就是老子的“无为”。可惜被许多人读错了,但愿以后不要再错。
别人说你给老子滚。这句话是不是很横?
别人说你给老子滚。这句话是不是很横?是有一点点横,但是我得看他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有可能是你惹了他,他的口气不好开了一句话你给老子滚。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扩展资料: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老子思想影响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
其影响不仅包括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性、修辞学诸学科。
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老子》一书是当今除《圣经》外,在全世界出版发行数量最多的一本书单是日本就有三百多种版本。
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谁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解释最佳?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理解:
道是一种规律、能量、物质等等的混合体,然而我们对规律、能量、物质的认识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把到今天为止的所有的认识记录下来并下定义的话,那么过一段时间,认识加深的人们会发现,之前定义的内容只是一方面或者就是错的而无法继续沿用。所以人们不应该刻舟求剑的去下定义,因为知识无穷无尽,人类掌握的知识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好像从推翻地心说到建立日心说、再到对宇宙中心的认识的规律一样)
如果把“无”定义为天地的开始,把“有”定义为万物的本源。那么从无到有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变化、演进、创造的程。老子的举例就是:宇宙开始时本是“无”的,那时候把虚无的宇宙叫做“天地之始”,后来宇宙爆炸孕育了万物,就产生了“有”,又把孕育万物的宇宙叫做“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其实都是指宇宙,只不过就是宇宙诞生前后的两种状态。把宇宙诞生前的状态“天地之始”定义为“无”,把宇宙诞生后的状态“万物之母”定义为“有”,那么“有”和“无”看似“异名”,其实却是“同出”都是指宇宙。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事物的两种状态,把这个事物前一个状态命名为“无”,紧接着的下个状态命名为“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观察一个纯铁块,开始光鲜艳丽,后来生锈了。那么生锈后的铁块就是“有”,生锈之前的状态就叫“无”。我们在常“无”,也就是恒定没有锈的时候观察无锈对铁块的好处,在常“有”也就是恒定有锈的时候观察这个锈对铁块最终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是一种通过观察物体前后两种状态来认识客观规律的科学分析方法。
“无”和“有”是同一个物体的前后两个状态,并把从“无”到“有”的这个完整演变的过程叫做“玄”。玄之又玄,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无到有(前一个“有”=后一个“无”),一个状态接一个状态的连绵不断的一个过程。如果人类把这些连绵不断的所有过程都搞清楚了,那么人类就接近万物产生妙处的根源,即可能开启“众妙之门”。
正是因为人类在某一阶段只能认识其中的某个状态而已,所以人类不能轻易的刻舟求剑般的给所认识的下定义。
注意:
名可名,和第三十四章呼应,名可名为某某。呼应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呼应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和有是专属名词。
注释:
常,规律、恒久、经常。名,定义、名称、命名。
无,没有。始,开始、起源。母,本源、基础。
妙,奥妙。徼,归终也,王弼注。同,合会也《说文》。
玄字本意:搓线、编草绳,最后笔画,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门,出入口。
译文:
道可以表述,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命名,就不是恒久的名。
无,定义为天地的开始,有,定义为万物的本源。
所以恒久的无有它,是想要用来观察它的奥妙,恒久的存在它,是想要用来观察它的归终。
这两者是相同东西却是不同名称,两者共同称之为玄,由玄到更玄,开启了所有奥妙的大门。
未来的媳妇 你给老子听了 饭可以不做 但不能不吃........然后呢!
然后是饭可以不做,但不能不吃。懒觉可以睡,但不可以熬夜。
《老婆老婆我爱你》是一首由火风谱曲,火风填词,火风演唱的歌曲。
谱曲:火风。
填词:火风。
演唱:火风。
未来的媳妇儿,你给老子听好了。
饭可以不做,但不能不吃。
懒觉可以睡,但不可以熬夜。
可以和朋友出去玩,但不能有男生。
我们可以吵架,但不可以说分手。
你可以打我骂我,但不可以不爱我。
你可以发脾气,但不能不理我。
我媳妇儿不用很美,她不靠脸吃饭。
我媳妇儿不用很瘦,肉肉哒更可爱。
遇到事可以哭,在我面前不用逞强。
扩展资料:
《老婆老婆我爱你》其他的版本:
1、晓逍演唱的《老婆老婆我爱你》,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伤情》中,发行时间于2007-01-01,该张专辑包含了13首歌曲。
2、群星演唱的《老婆老婆我爱你》,该歌曲收录在专辑《高级汽车新歌杂锦专用音乐》中,发行时间于2011-08-19,该张专辑包含了13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