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外甥是姥家的狗,吃完就走,你家孩子亲姥姥吗?
人们常说的“外甥是狗,吃了就走”什么意思 是贬义还是褒义?
贬义。总之,意思就是外甥吃了东西就走了,不干什么事。“猫娘舅”和“狗外甥”的意思一样。还有个意思:猫是狗的舅舅,所谓猫娘舅,狗外甥。就是说本是一家人。
从中国传统观念来看,姓氏是一个人的象征。出生在自己家里但以自己的姓氏为姓氏的孩子。这种行为有点像叛徒和走狗的行为。久而久之,有一种说法是狗侄子。如果我们把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庸俗化,我们就会有这种更为搞笑的名字。
扩展资料:
这意味着,无论外甥如何对待他,他都会与父亲的亲戚关系密切。认为这一说法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我国的传统观念是“嫁女泼水”。既然她已经结婚了,她就是那个男婿的家人了。在古代,女人结婚后很少回娘家。
虽然他们不像以前那么老了,但当他们愿意回去的时候,那么多年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改变起来也不那么容易。
为什么说外孙是姥的狗吃过就走
因为外孙是外姓,虽然是女儿生的,可是从血统上讲,是爸爸家的人,所以姥痛外孙是真痛,因为是女儿的孩子,但是外孙和姥相处不是很长,所以感情也就不太浓的 那么这些说是以前的话,现在由于越来越多孩子是姥家带的,所以也亲的 俗话说“外甥狗,外甥狗,吃了就走!”意思是说,姥姥姥爷再疼,等孩子长大了还是跟爷爷奶奶亲。 这句话应该是贬义多一点。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句俗话,对姥姥姥爷而言,有些失落。为什么老话说“外孙是条狗,吃饱了他就走”?
民间的很多老话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是根据多年的民俗民情总结出来的一些人生的道理。老话说,外孙是狗,吃了就走,这个话有没有道理?老百姓都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外孙子,外孙女儿,都是人家的孩子,即使再怎么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念着爷爷奶奶的好,而外祖父外祖母放在后面。骨血相连,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羊肉贴不到狼身上,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血缘关系真的是无法改变的。
1、血缘关系使然,传统习俗使然
在传统观念意识里面,女儿嫁人了,就是泼出去的水。她和娘家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已经嫁去了婆家,连女儿都是外嫁的人,那么更何况是外孙和外孙女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在我们中国很现实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外祖父,外祖母就是白搭钱,最后得到孝顺与否,那个就不要想了。一辈人,一辈人,就是这么过来的,不过现在人都想开了,过好自己的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最好的,我要想的太多的人,顾好自己就可以了。再怎么对人家好?还是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好,这是天性,这也是血缘关系。
2、外孙是不是狗?还得看关系处的深不深?
有时候老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老话也不完全对,只能说明一部分人。因为平时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相处的时间多,所以说对爷爷奶奶可能比对外祖父,外祖母要好一些。小孩子主要是和谁在一起呆的时间长,那么和谁的关系,也就是深,这个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件事。
在现实里,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孩子和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还是很亲的。不过总体来说吧,还是和爷爷奶奶的关系,胜过外祖父和外祖母,因为差在一个外字上。这就是我们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家,所面对的人情世故。
为什么有人说“外甥是个狗,吃完喝完扭头走”?
我也听过类似的俗语。
小时候我在姥姥家,经常姥家人,大舅妈,大姐,姥姥都说,“姥家狗,吃完就走。”我想和你说的“外甥是个狗,吃完喝完扭头走”是一个意思,第一层,这句话表达一种关系,因为人都重视关系吗,特别上个年代,比较看重血脉,而且还有句俗语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都是表示一种关系,关系没了,或者变淡了的意思,那个年代,姑娘嫁出去,就像给别人家了一样,那时候孩子多嘛,姑娘生孩子,就是外甥了呗,或者是外孙了呗,那外甥和侄子,外孙和孙子,当然是侄子、孙子的血缘关系更深了。所以外甥、孙子,就不太招姥姥家人待见了呗,也就有了后半句,吃完就走,吃完喝完扭头走,意思就是说从姥姥家那边的亲戚的角度讲,外甥靠不住,不如侄子。来了就知道吃,吃完就走,啥动物吃完就走啊?狗呗,所以就有了这种说法。
当然现在很少人这样说,一家就一个孩子,那就没有外甥、舅舅这样的关系了吧,而且现在的孩子少,家长都宠着,这样说的人也少多了吧。
我想当时是表达一种外甥再亲也不亲的感情吧。但是我虽然从小听这些,我没有觉得姥姥,舅舅对我不好,我从小没有爷爷奶奶,6岁就在姥姥家,之后上小学,姥姥、姥爷对我都特别好,现在我长大了,也经常去看姥姥,我想关系还是可以的吧。
老丈人经常当着我的孩子面说“外甥如狗,吃完就走”,我该不该和他翻脸?
这句话,也并不是他发明的,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没必要生气,老人思想总是保守的。按照我的理解,老人觉得自己对晚辈好,却得不到晚辈同样的回报,或许是他的一种想法或者是担心。老人对小辈好,理所当然。小辈对长辈好,难上加难。
这确实是一种普遍现象,老人对孩子好普遍都有,孩子对父母长辈孝顺照顾,不多见,这是非常要不得的。除了我们自己要带头,孝敬父母长辈,起一个表率作用。平时,也要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道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它丢了。这几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些人只顾自己享受,自私自利,只管自己活得舒心舒适,不管父母的艰难困苦。有的老人,有四五个子女,在老人需要子女孝敬照顾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儿女愿意赡养父母,互相推脱,强调困难,却忘记了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自己拉扯大的艰难,忘记自己父母为子女付出一辈子。到老时,连一顿饭都得不到保证,实在令人寒心。这样的子女当初就不应该活下来。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很有道理的 。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父母从小就对他非常好,什么都满足他,帮他盖房,帮他娶媳妇。他不但不感恩父母,反而嫌弃虐待父母。父母年纪大了,再也干不动了。需要他孝敬父母 时,他却把父母扔到一个偏僻的山崖上,住的是岩洞,四面透风,每天只送一点点菜,送一点点米。没多久,父母没东西吃,都饿死了,他上山发现,父母都死了,不用再管了。高兴的手舞足蹈了,结果脚下一滑,跌下了山崖摔死了。不孝敬父母,嫌弃虐待父母,一定会得到报应的。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父母的恩情,父母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