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个孩子在年龄段都有求知心呢
好奇心和智力紧密相连,父母该怎样保护娃的好奇心?
"妈妈,为什么飞机的翅膀不摆动也能飞呢?""为什么蚂蚁没有眼睛还认识回家的路呢?"想必孩子这样奇怪又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家长们经常听到。
但父母又是怎么回答孩子的呢?是耐心的给解答?还是不屑一顾的让孩子走远点?或许在父母看来,这种问题孩子问一次两次还能简单的给答案,但时间久了,孩子的问题多了,父母就会开始不耐烦。
可父母们是否知道孩子提问题代表他有好奇心,这种现象是与生俱来的,它和孩子的智力有着紧密的相连,不过好奇心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递减,最后消失殆尽。
每个年龄生长阶段的孩子都会向父母提出一些问题,这代表他们的好奇心满满,而且年龄越小好奇心越重。
或许在父母看来,孩子在年龄小的阶段提问题是一种可爱的表现,也是一种求知欲很强的表现,因此父母都会耐心的回答。
但随着孩子年龄不断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多,这时父母又会觉得孩子是故意不说出答案来给父母出难题。
若孩子提的问题有时不符合年龄,那么父母们更会坚定内心的想法,不但不回答,甚至还会训斥,有时也会说孩子无知。
经常遭到拒绝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懒得再去向父母提问题,因此,父母这种认为孩子问题不值一提的想法,慢慢的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
或许父母们还不曾了解好奇心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觉得孩子好奇心的缺失是因为心智的不断成熟,也是因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不再有那么多无知的问题。其实这都是父母们自己内心错误的判断,导致孩子好奇心缺失的主要原因还是父母的不正确教育。
有位在职老师,曾对五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认知能力进行对比,结果他发现:内心充满好奇的学生在词汇测试和心理测试中的成绩,比那些不好奇的学生要好上很多倍。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好奇心不仅仅对孩子心智方面的发育有促进作用,也对孩子的智力有很大提升。
- 推动智力发育的养料
爱因斯坦曾说过: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因此拥有好奇心会推动孩子不断前进,在孩子心中有疑问的时候会产生着巨大的动力。
孩子会不断的学习研究,最后获得满意的结果,久而久之,孩子的智力方面就会得到更好的发育,所以,好奇心是推动孩子智力发育的养料,不可缺失。
- 拥有想象力的根本
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拥有想象力,而且这些想象力又被称作为孩子智力的翅膀,当孩子思考问题的时候,基本上脑海中都会打造出类似于现实的东西。
此时孩子会付出行动,朝着自己脑子里所想的目标去前进。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想象力?关键还在于孩子有没有好奇心,所以,好奇心是孩子拥有想象力的根本。
了解了好奇心对孩子至关重要以后,那么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就要付出行动,只有更好的去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它不逐渐消失,那么才能对孩子的智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也才能增加孩子成功的概率。
父母需好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指出:每个人内心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孩子的好奇心是最为强烈的,家长需给予正确的引导,要让孩子感受到认知的乐趣,积极的接触事实和现象,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好的发展。
1)鼓励孩子提问题或者动手去做
父母在发现孩子的好奇心逐渐消失时,就要鼓励他们去提问题,当然这首先需要父母抽时间多陪伴孩子,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寻找问题并引导孩子问为什么?
即使父母不知道答案,也要和孩子一起去查询,而且也要鼓励孩子动手去做,只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实践,才能满足他们好奇心所带来的结果。
2)反提问式的去启发
一位体育老师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指着一具人体骨骼问了孩子比较抽象的问题,他说:"人为什么会站?为什么会动呢"?之后这个问题引起了所有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大家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然后老师又启发孩子在脑子里面刻画人体骨骼的样子,再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来,老师的这种反提问式的方法,更能引导孩子去想象问题,去激发一定的好奇心,最后达到提升孩子智力方面的发育,因此父母可以在家里效仿一下。
3)创造提问题的环境,利用发散思维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在这里我们所讲的创造提问题的环境,主要是指父母在孩子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要去训斥也不要限制,更不能去否定,不管在生活中孩子提什么样的问题,都要尽可能的回答。
然后再利用发散思维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所谓发散思维通常是指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会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面去思考以及思维,最终在信息上得到更好的扩展,然后再利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相对应的问题。
而利用孩子的发散思维去保护他们的想象力,也就是家长提问孩子一个问题让孩子去尝试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然后给出不同的答案,让孩子的想象力延伸并扩展,最终找到孩子想要的那个答案。
写到最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好奇心是想象力存在的根本,虽然它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可如果不培养不开发,这种能力会消失再也不能恢复。如何让孩子的好奇心时刻拥有,则需要父母的保护。
简述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心理需求,采用相应的心理健康措施?
在面对孩子成长的时候,我常说成长是一条无法走回头路的旅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峰和低谷。人生的波浪中间,婴幼儿期到学前期这个阶段是非常美好的一个过程。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发展就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是成长中的羔羊。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恰恰构成在婴儿期到学前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到成人期每一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正是这些发展促成了心理需求的存在。 1. 孩子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了解孩子的需求 学前孩子正好处在个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提到的:从主动对内疚的阶段逐渐向勤奋对自卑阶段的过渡。在这样的过渡期我们会发现学前的孩子会表现出很强的主动精神。他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和行动能够决定他做求知欲对孩子有多重要?如何提高孩子的求知欲?
保持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是让孩子一直进步的最好方法。因此,家长要在课余时间陪伴孩子,发现孩子可能感兴趣但在玩耍中没有发现的一些问题,向孩子提问,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求知欲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始,所以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认真对待,切记不要敷衍了事,因为孩子对情绪的控制比我们更细腻,家长态度的任何变化孩子都能感受到。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不管是对还是错,父母都要表现出自己的欣赏,让孩子从中获得满足感,在以后的生活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如果父母表现出不耐烦,就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不识字的时候,父母应该买几本故事书,每天睡前给他讲一两个故事。当他上了幼儿园,知道了一些单词后,他可以买一些简单的图文并茂的书给自己读。假期里,他应该经常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这种做法既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又能培养孩子自己探索答案的兴趣和习惯。寻找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可以一起找答案。其实答案本身并不重要,但求知的过程才是关键,这会让孩子得到很好的锻炼。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出随机性。今天,他们特别喜欢这个,明天,他们非常喜欢那个。再过两天,他们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为了让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持续下去,家长首先要掌握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尝试运用这些知识,让孩子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作用。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尽量向孩子解释自己学到的东西。当孩子经常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作用时,这些经历往往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习是辛苦的,玩耍是快乐的,但孩子无法体会苦与乐的辩证关系。所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不要像中学生一样太严格太认真,以免让孩子产生学习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