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挑唆子女打假,有人能理解吗?
家里老人为什么背地四处造谣,说子女如何不好,如何不孝顺。当着子女面又恢复正常?
这种老人就是不满足现状,而且不顾全大局,考虑孩子们的想法和他们的生活状况,这种人特别的自私,而且不通情达理说说家里有个挑事的老人怎么办呢?
老人不爱挑事儿,他只是一辈子强势惯了。都这么大岁数了,我们全家人对他还是非常包容的。无论老人说什么,都保持谦卑的态度点头称是,把他哄高兴了,事儿自然就没了。父母管教孩子老人贸然插手弊端多,怎样解决才能不伤和气?
如果是和长辈住在一起,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和家里的老人商量达成一致的观念,这样对孩子是最好的,只要把对孩子好的目的和老人们讲清楚,大部分老人还是会配合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一定要坚持耐心的去和长辈们沟通,表达清楚你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并且和老人讲清楚你希望孩子将来如何成长。
只有把清晰的培养目标和长辈们说清楚,老人们自己也会斟酌,毕竟孩子是最重要的。大部分老人都会比较溺爱孩子,就如我们常说的“隔辈亲”,但是这也是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老人如果出来阻止,那么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孩子会人认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是自己的避风港,不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只要藏到长辈的背后就可以了。
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很容易让孩子混淆是非,尤其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正是建立观念的关键时期。要让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观念,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决心,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还是选择和父母分开住,这样就能让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好的进行。
不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家里的老人,这都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希望孩子好的人。既然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就能够达成统一的教育方式,父母可以用比较严厉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只要长辈没有颠倒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模式,适当的宠爱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怎样帮助老年人化解与晚辈之间产生矛盾?
老年人在家庭中与晚辈出现矛盾具有很多必然性,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老年人和年轻人双方的努力,大家求同存异,彼此谅解,互相忍让。
而作为我们老年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好心理观念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家庭生活。
(1)多应理解子女
每个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老年人对子女,也要以平静的心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多看对方的长处。对子女的锐意进取,要给予热情支持与充分肯定,对他们片面、偏激的情绪,要及时给予引导,并力求纠正。
比如子女确因工作繁忙而一时顾及不到家时,我们老年人应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埋怨,在身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承担一些家务,既当其长辈,又做其朋友,这样,关系就可自然融洽。
(2)平等对待子女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著称,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作为独立的人,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相互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以老自居,更不能以老压人,无端指责,甚至打骂。只有对子女平等看待,才能彼此和睦相处。
(3)要有宽容心怀
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应该说这也是正常现象。问题在于处理矛盾时,应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发扬“难得糊涂”精神。千万莫要“老字当夫,火气冲天”以免伤害了双方情感。
比如子女办错了点事,我们老年人应客观地对待,问明情况,帮助改正。切勿想当然,乱加指责,指导自己的主观想象施加于人。好让子女们有个自省的机会与缓冲余地。这样,会赢得他(她)们更多的尊敬与爱戴。
(4)心理豁达开朗
老年人能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它是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修养程度的,更是对我们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的。
如子女们在公休、节假日,回家探亲时,有的没帮老年人干活,有的没带补品等,老年人也不必过多计较,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来面对现实。来了就好,不来又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善待他人,宽心自慰。不然,则欲速不达,只能给自己带来思想苦恼与精神不快。
若子女在敬孝上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时,抢扭的瓜不甜,硬争来的东西,吃着没味道。所以,只有解苦变乐,才会给自我与家庭带来和睦相处之气氛。用宽容与感动的方法,更应冷静思考,谦让包容,让子女自省自悔,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进尊老爱幼的自觉性。
(5)包容彼此差异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发生纠纷无输赢。父母与子女,在一些问题上认识不一致是常有的事。遇到各执已见时,要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不妨求同存异,伺机再商。
之所以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切不可互不相让,为“论高低、争上下”而伤了各自的自尊心。实践证明,企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做法,结果,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压而不服,或口服心不服的不愉快结局。从而,伤害了彼此的情感。到头来,将会给以后的相处留下思想裂痕。
(6)回避后代吵架
现实生活中,儿子与媳妇吵架,或者女儿与女婿吵架是经常的,此时我们老年人可以回避一下。
一是小两口儿吵架,我们尽量不要当裁判。不论小两口是真吵架或是逗着完,或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我们都不要评判谁是谁非,否则日后小两口都可能对我们心有芥蒂。
二是小两口对骂,我们老年人也应尽量回避,装作没听见。假使骂语中涉及到老年人,最好也来个难得糊涂,千万不要介入其中,免得让矛盾进一步升级。
(7)不包办代替
既然子女已成人,就应有独立的人格和决策的权力。有些父母喜欢包办代替,替自己的子女做决策,可能处于好心,但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做父母的还是聪明一点,对于子女自己的事情,只能当参谋,不能直接拍板。
(8)保持一定距离
已经成人的子女,有小家庭,父母要与之适当拉开点距离,给子女们留有独立自由的空间。“距离产生美”也适用于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没有一点距离,整天粘在一起,肯定有矛盾爆发的一天。
(9)不可过于专断
不能只是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而自己却忽视子女的“对话权利”,不尊重子女,不应该说绝对话,做绝对事。如果遇到与子女有分歧,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稍有分歧便暴跳如雷,唯我独尊。
(10)不干涉孙辈教育
“隔代亲”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作为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总会有点溺爱,加之不放心自己孩子对第三代的教育,就想当仁不让地“主动”管理孙子孙女的生活以及学习,其实,这是不妥的。
不管小两口管教孩子是否得当,我们都不要在孙辈面前指责他们,否则非常可能引起孙辈们利用老年人当保护伞撒娇。这样不仅不利于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自己与小两口之间的矛盾,使事情变得复杂。
家里的老人总是插手我教育孩子的事情,我该怎么办?
可是每当遇到孩子教育问题时,气氛就不这么融洽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里面的老人总会跳出来“护短”。很多时候,明明孩子是错误的,但是老人们就是不分是非对错,反正你就不能打骂我的宝贝孙子孙女。对于这种现象,父母们又不能过多的说一些太重的话,因为老人们也是以爱为出发点的。
1、和老人多沟通
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是老人爱的延续。“隔代亲”是一种十分深厚、细腻而又难以言表的感情。有些老人年轻时可能光顾生计,对子女有所亏欠。现在条件好了,就想要把对子女欠缺的爱补偿在下一辈身上,他们往往会更疼爱孩子,这可以说是一种“补偿”心理。所以当你真的觉得老人宠爱孩子太过,要记得多和老人沟通。但是沟通,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行。
2、全员统一战线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所有家庭成员需达成统一战线。千万不能父母忙着管教,老人跟着拆台。其实,小孩子特别的聪明,他会通过家长的反应判断出这件事情到底是对还是错。爸爸妈妈夸奖他了,他就知道这件事情是对的,下次还可以这么做;爸爸妈妈很生气惩罚了他,他就会记住下次不能这么做了。而当他们犯了错碍于老人的原因最后没有惩罚孩子,不仅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还会让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对的,以后还会继续这么做。
所以,父母和老人要协商一致,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老人最好不插手,并努力维护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严,这样孩子就不会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其次,即使双方有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暴露出来,这样只会让孩子在犯错的时候还抱有一丝侥幸。
3、不要当着老人的面管教
为了避免冲突,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尽量不要当着老人的面。明知道两人会产生矛盾,那为什么要去“硬碰硬”呢?父母如果总是因为子女的教育问题和老人争吵,其实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切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全盘否定老人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原则性问题不能妥协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原则性的问题决不妥协。虽然这样过于铁面无私,但必须要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严,让他明白不要触犯底线。有些家长吐槽,每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总会出来干涉。启思维教育想说,即使老人出面干涉,也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因为对方是老人就中断正常的教育,这样只能让孩子觉得不管犯什么错都有靠山。
当然,为了避免恶化家庭矛盾,父母可以在事后避开孩子主动和老人沟通,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5、距离产生美
如果不能和谐相处,那就离得远远的。如果真的是家庭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那等到时机成熟你能独立带孩子时,就和老人分开生活吧。为了孩子好,即使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亲自带孩子,这样才能更了解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
当然,并不是说不给老人看孩子,只是距离产生美更能让孩子觉得犯错了后没有靠山,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直接丢给老人,做起甩手掌柜。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才发现隔代教育的遗留问题。
孩子的教育是为人父母应该履行的责任。所以,无论我们有多忙、多累,都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陪陪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