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变贫穷了,你觉得你的朋友会如何对待你
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如何处理好朋友之间的交往关系?
当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朋友的。
根本就不需要处理好朋友的什么关系,那些朋友是不会跟你来往的。
在你有钱的时候有地位的时候,来跟你锦上添花了,跟你玩的,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如果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有人来跟你交往,给你送温暖雪中送炭,这种人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最值得珍惜了。
只有在你最穷的时候,你才能看清楚周围的人心是怎样的。
在人穷困的时候,你最该想到的就是如何挣钱,提高自己的技能,或者学一门技术,力争上游
什么朋友的,要来就来,要走便走,没有必要自卑。
如果你现在很贫穷,你的朋友因为你的贫穷走散了不少,很多人都瞧不起你,有的人还会欺负你,你是个面子薄
我是男的,而且我脸皮也不薄,我说说我吧,假设我现在很贫穷,我不会向我的朋友寻求金钱帮助,这不是面子问题,寻求金钱不如寻求职业,寻求职业不如寻求建议和人脉。我敢说,我的朋友,在我富裕的时候,我不会让他们为此而卖笑,在我贫穷的时候,我的朋友绝不会离开。 话归正题,我换位思考一下人变穷了,为什么连亲戚朋友都看不起自己
人穷了,被别人瞧不起是很正常的。瞧得起,是要有条件的。人们看得起什么人呢?有两种,一种是成功的人,一种是有贡献的人。成功的人,当然是有钱有地位了,自然赢得人们尊重。有贡献的人,比如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教育家等等。
人变穷了,当然被人瞧不起了。如果你人穷,但是你有贡献,比如,你是一名好教师,你是一个科学家,你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别人也会看得起你。如果你又穷,对被人又没有贡献,你被别人瞧不起,也是很客观的。
当然了,从反面说,人类都有劣根性的。嫌贫爱富是人性的丑陋的天性。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资源有限的制约,往往要去打猎,争夺食物。所以,天性里要对有实力的人尊重、讨好,因为要获取资源。
不能给家族提供食物的人,人们不会喜欢,当然就瞧不起了。这是人性的劣根性,从基因里遗传下来的。
亲戚朋友之间,还有一种更加奇怪的天性,就是在熟人面前攀比。陌生人再成功,他们不会嫉妒,因为与自己无关。陌生人穷困,他们也许会施舍几个铜板。但是越是熟人,就越奇怪了。这是因为人们不喜欢自己的熟人超越自己,这样就显得自己的很失败。所以,亲戚朋友反而不喜欢自己的熟人比自己强太多,担心他们瞧不起自己。
相反,比自己不如的人,他们也瞧不起。没有什么奇怪的,这是人类的天性而已。求人不如求己,要想赢得别人尊重。就要自力更生,有钱有地位,自然有人尊重。
“人穷了,不但是亲戚朋友看不起你,可能连你的父母都不例外”,你觉得呢?
01
“回娘家不到一天的时间,我就回去了。”她这样吐槽自己此次回家的结果。
要是放到以前,她肯定无法想象,有一天的自己,会在回娘家的时候,感到一丝陌生还有局促,当然更多的是寒心。
她以为,关于父母亲情,会是一生斩不断的情缘。
这种斩不断,指的是无论去到天涯海角,也不管你过得怎么样,父母和孩子永远都是人生中永恒的牵挂。
是时时刻刻想起来,心里都会有担忧,是无论贫穷富贵,心中都抱着不变的想法。
她后来才意识到,这是自己理想中的一种状态。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俗人。
既然是俗人,肯定就会有最为相通的喜怒哀乐,也有最为基本的爱恨嗔痴,还有傲慢与偏见。
在成家之前,她的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两个孩子的话,尤其是要做到不能偏心。
她的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小的时候,她和妹妹的待遇几乎都是一样,父母没有因为她是家里的老大而让她承担更多的东西,或者说是要她让着妹妹。
在他们家里,一直都是讲道理,谁有理就帮着谁。
父亲一般是听她母亲的话,所以她母亲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也基本决定她们作为子女,在一个家庭里的地位和待遇。
而她的母亲,是个传统观念比较重的人,实际有点重男轻女,当年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原因的话,可能还会继续生第三胎。
归根结底,是他们那一辈人关于“养儿防老”的执念。而事实上,一般有着这种想法的人,相对应地也会认为“出嫁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她母亲的看法就是:当你还在家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肯定好好养育你,送你读书,尽可能给你好的生活。
当孩子到了结婚的年纪,出嫁了,那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02
任务一旦完成,以后父母和孩子的生活,将会被分裂开。她曾经以为,即使结婚以后,娘家还是自己永远的家。
而实际上,她的母亲告诉她的是:“结婚了,你就是别人家的人。”
因为她的母亲是这种观念,所以也认为女儿结婚以后,就该以婆家为重,娘家可以说是外人。
这是时代的印记,她说:“我妈他们以前都是这样的,所以这种观念没法让他们改变。”
而婚姻,也成为她人生另外一场分水岭。
结婚以后,她的生活没有妹妹过得好。这种生活,肯定首先指的是物质的直接呈现,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她和自己的老公是多年谈恋爱然后结婚的,用她的话来说,对方哪里都好,就是家里条件不行。
但凡对方家里条件能够好些,当年她的母亲也不至于如此反对。
但她舍不得多年的感情,认为要是因为经济条件而选择离开一个人,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是爱着彼此的。
她那时想的就是,要是她听从父母的话,和他分了然后重新去找一个家里能够买得起房的,那么自己心里肯定过意不去,以后不会全心全意地对待对方。
她还是认为,如果两个人要是想要结婚的话,最重要的是感情。
后来,中间反正也经历不少波折,她的父母见她执意如此,也渐渐妥协。婚礼这些都比较简单,因为考虑到他家里的实际情况,她认为不应该在这些事上铺张浪费,他挣钱不容易。
她老公婚前的状态是只能靠自己,那么他们两个人结婚以后,肯定依旧只能自我依靠。
03
不过,结婚以后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好过,他们也曾好多次到了离婚的边缘,但冷静下来以后,道歉,和好,然后生活继续下去。
他们很多次吵架的主因,都是因为她的婆家好像一个无底洞。
他们已经结婚接近四年的时间,前面两年一直不敢要孩子,第三年才作出这个决定,因为家里没存款,他们挣的钱都给公公治病去了,更别说买房这些。
在生活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她就会和他闹。
他刚开始会有愧疚,后来也渐渐有些心烦,说当初是她自己选的,要是真的这么看不起他,那就离婚好了。
他有的时候很倔强。
而她是一个心软的人,换位思考一下,感觉他也的确不容易,所以两个人的感情才能一直磕磕绊绊地维持下去。
她从来不在娘家吐槽什么,但她的经济能力还是一看便知,毕竟没钱这种事,也是藏不住的。
她渐渐感觉,家里亲戚对待她和妹妹的态度很不一样。
反正就是,对她妹妹的话,要客气很多,而对她则要随意很多。她举了一个例子,有次去一个亲戚家里吃饭,亲戚就直接让她去厨房帮忙,而且只叫她一个人。
这种区别对待多了,也不由得让她多想。
因为她没钱,所以她的尊严也变得没那么有价值。
还有一个亲戚,把家里自己孙子原先不穿的衣服送给她的女儿,原本行为让她感激,但话说出来有点扎心:“这些衣服可贵了,都是一两百一件的,我看你家孩子穿的都是些啥子哦?一看质量都不好。”
她当时心里很不舒服,但因为是长辈,还是不好驳了人家面子。
因为她给孩子买的东西都不错,她认为亲戚这是先入为主,因为她家条件不好,所以看她孩子穿的衣服也感觉不好。
而她父母的态度,也在无意识改变。
她们隔娘家都不远,妹妹每次回家,母亲准备的东西都要丰盛很多,就是像来客人那样招待。而她回去的话,一碗咸菜就能开饭,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她的母亲经常这样吃,她回去多数时候都不能让生活有所改善。
但她的妹妹却能。
04
这次她和妹妹一起回去,因为家里只有两个卧室,她的妹妹习惯性地带着孩子占了另外一间卧室,母亲让她睡沙发。
就好像是一种默认,她就该睡沙发。
她说,不光是这些,平时还有很多很多事,都能看出来母亲对她和妹妹的区别对待。而且,这种区别是一种自然而然,母亲和妹妹都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
她因为家里经济的原因,习惯性地放在那个被忽视和应该付出的位置上。
很少有人去考虑她的感受。
她只能感慨道:“人穷了,不但是亲戚朋友看不起你,可能连你的父母都不例外。”
她以前总是以为不管生活怎样,有钱没钱,自己的日子都和别人没关系。人家有钱,也不给你半分,所以两个人是平等的。
人,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能时刻保持清醒。
这是一个事实。
但,真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总是会有偏差,多数人其实还是带着有色眼镜,还是会区别对待。
不然,怎么会有那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呢?
这个道理,早就被人发现了。
我们无法去改变别人的想法,这也没法改变,所以就只能端正自己的心态。不管你的生活如何,你都要瞧得起自己,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自我贬低。
我认识一个阿姨,今年50多岁,她就是因为穷了一辈子吧,性格自卑也自强,生怕别人瞧不起她,也容易多想,包括在自己的兄弟姐妹面前,对方任何一个微小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她解读成是看不起自己。
她活得挺累的。
有的时候,别人没有看不起她,但是她自己已经先看不起自己了。
希望你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用某一方面来衡量,而你人生精彩与否,过得好不好,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不用过多受外界干扰。别人怎么想,就由着对方去好了,你要能保持自己心中的骄傲,同时也要切记一颗平常心。
“人穷了,不但是亲戚朋友看不起你,可能连你的父母都不例外”你认同吗?
01
“回娘家不到一天的时间,我就回去了。”她这样吐槽自己此次回家的结果。
要是放到以前,她肯定无法想象,有一天的自己,会在回娘家的时候,感到一丝陌生还有局促,当然更多的是寒心。
她以为,关于父母亲情,会是一生斩不断的情缘。
这种斩不断,指的是无论去到天涯海角,也不管你过得怎么样,父母和孩子永远都是人生中永恒的牵挂。
是时时刻刻想起来,心里都会有担忧,是无论贫穷富贵,心中都抱着不变的想法。
她后来才意识到,这是自己理想中的一种状态。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俗人。
既然是俗人,肯定就会有最为相通的喜怒哀乐,也有最为基本的爱恨嗔痴,还有傲慢与偏见。
在成家之前,她的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两个孩子的话,尤其是要做到不能偏心。
她的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小的时候,她和妹妹的待遇几乎都是一样,父母没有因为她是家里的老大而让她承担更多的东西,或者说是要她让着妹妹。
在他们家里,一直都是讲道理,谁有理就帮着谁。
父亲一般是听她母亲的话,所以她母亲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也基本决定她们作为子女,在一个家庭里的地位和待遇。
而她的母亲,是个传统观念比较重的人,实际有点重男轻女,当年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原因的话,可能还会继续生第三胎。
归根结底,是他们那一辈人关于“养儿防老”的执念。而事实上,一般有着这种想法的人,相对应地也会认为“出嫁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她母亲的看法就是:当你还在家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肯定好好养育你,送你读书,尽可能给你好的生活。
当孩子到了结婚的年纪,出嫁了,那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02
任务一旦完成,以后父母和孩子的生活,将会被分裂开。她曾经以为,即使结婚以后,娘家还是自己永远的家。
而实际上,她的母亲告诉她的是:“结婚了,你就是别人家的人。”
因为她的母亲是这种观念,所以也认为女儿结婚以后,就该以婆家为重,娘家可以说是外人。
这是时代的印记,她说:“我妈他们以前都是这样的,所以这种观念没法让他们改变。”
而婚姻,也成为她人生另外一场分水岭。
结婚以后,她的生活没有妹妹过得好。这种生活,肯定首先指的是物质的直接呈现,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她和自己的老公是多年谈恋爱然后结婚的,用她的话来说,对方哪里都好,就是家里条件不行。
但凡对方家里条件能够好些,当年她的母亲也不至于如此反对。
但她舍不得多年的感情,认为要是因为经济条件而选择离开一个人,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是爱着彼此的。
她那时想的就是,要是她听从父母的话,和他分了然后重新去找一个家里能够买得起房的,那么自己心里肯定过意不去,以后不会全心全意地对待对方。
她还是认为,如果两个人要是想要结婚的话,最重要的是感情。
后来,中间反正也经历不少波折,她的父母见她执意如此,也渐渐妥协。婚礼这些都比较简单,因为考虑到他家里的实际情况,她认为不应该在这些事上铺张浪费,他挣钱不容易。
她老公婚前的状态是只能靠自己,那么他们两个人结婚以后,肯定依旧只能自我依靠。
03
不过,结婚以后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好过,他们也曾好多次到了离婚的边缘,但冷静下来以后,道歉,和好,然后生活继续下去。
他们很多次吵架的主因,都是因为她的婆家好像一个无底洞。
他们已经结婚接近四年的时间,前面两年一直不敢要孩子,第三年才作出这个决定,因为家里没存款,他们挣的钱都给公公治病去了,更别说买房这些。
在生活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她就会和他闹。
他刚开始会有愧疚,后来也渐渐有些心烦,说当初是她自己选的,要是真的这么看不起他,那就离婚好了。
他有的时候很倔强。
而她是一个心软的人,换位思考一下,感觉他也的确不容易,所以两个人的感情才能一直磕磕绊绊地维持下去。
她从来不在娘家吐槽什么,但她的经济能力还是一看便知,毕竟没钱这种事,也是藏不住的。
她渐渐感觉,家里亲戚对待她和妹妹的态度很不一样。
反正就是,对她妹妹的话,要客气很多,而对她则要随意很多。她举了一个例子,有次去一个亲戚家里吃饭,亲戚就直接让她去厨房帮忙,而且只叫她一个人。
这种区别对待多了,也不由得让她多想。
因为她没钱,所以她的尊严也变得没那么有价值。
还有一个亲戚,把家里自己孙子原先不穿的衣服送给她的女儿,原本行为让她感激,但话说出来有点扎心:“这些衣服可贵了,都是一两百一件的,我看你家孩子穿的都是些啥子哦?一看质量都不好。”
她当时心里很不舒服,但因为是长辈,还是不好驳了人家面子。
因为她给孩子买的东西都不错,她认为亲戚这是先入为主,因为她家条件不好,所以看她孩子穿的衣服也感觉不好。
而她父母的态度,也在无意识改变。
她们隔娘家都不远,妹妹每次回家,母亲准备的东西都要丰盛很多,就是像来客人那样招待。而她回去的话,一碗咸菜就能开饭,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她的母亲经常这样吃,她回去多数时候都不能让生活有所改善。
但她的妹妹却能。
04
这次她和妹妹一起回去,因为家里只有两个卧室,她的妹妹习惯性地带着孩子占了另外一间卧室,母亲让她睡沙发。
就好像是一种默认,她就该睡沙发。
她说,不光是这些,平时还有很多很多事,都能看出来母亲对她和妹妹的区别对待。而且,这种区别是一种自然而然,母亲和妹妹都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
她因为家里经济的原因,习惯性地放在那个被忽视和应该付出的位置上。
很少有人去考虑她的感受。
她只能感慨道:“人穷了,不但是亲戚朋友看不起你,可能连你的父母都不例外。”
她以前总是以为不管生活怎样,有钱没钱,自己的日子都和别人没关系。人家有钱,也不给你半分,所以两个人是平等的。
人,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能时刻保持清醒。
这是一个事实。
但,真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总是会有偏差,多数人其实还是带着有色眼镜,还是会区别对待。
不然,怎么会有那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呢?
这个道理,早就被人发现了,我是非常认同的。
我们无法去改变别人的想法,这也没法改变,所以就只能端正自己的心态。不管你的生活如何,你都要瞧得起自己,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自我贬低。
我认识一个阿姨,50多岁,她就是因为穷了一辈子吧,性格自卑也自强,生怕别人瞧不起她,也容易多想,包括在自己的兄弟姐妹面前,对方任何一个微小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她解读成是看不起自己。
她活得挺累的。
有的时候,别人没有看不起她,但是她自己已经先看不起自己了。
希望你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用某一方面来衡量,而你人生精彩与否,过得好不好,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不用过多受外界干扰。别人怎么想,就由着对方去好了,你要能保持自己心中的骄傲,同时也要切记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