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是佛教,对象是基督教,需要我改跟他信一个教吗?(还没有结婚的打算,只是处对象)
我女朋友是信耶酥的,我是信佛的父母亲要她信佛。可她不同意,我父母所以反对我们在一起 我们结婚会幸福吗
废话 你爹妈信佛信的工夫不到 婚姻 爹妈的反对和赞成 祝福和诅咒 同等属于犯很深的戒 如果爹妈给你们指父为婚 那是邪淫 我们佛教信徒 绝对不可以排斥 外教的信徒 你父母的这种方法 无非是一种不好的做法 信佛 要正信 就是来生去了天堂 就是我们佛家所说的色戒 也是很好的嘛 至少不堕落三恶道 那就不一般了 所以 佛教 不排斥其他教派 就凭这一点就可以分析出 一 你爹妈的工夫不够 认识不对 禅那的工夫不行 二 他们以此为借口 那你自己选吧 佛不会报复 不会诅咒的 如果你爹妈有什么佛家的借口 来找我好了男方父母反对,他家里是佛教,女方是基督
这个问题很好,要世界和平,首先就是要宗教之间和谐共处,所以这个是大事不是小事,宗教之间要能共处,必须先找到不同宗教之间的共同点。比如:佛法五戒十善和摩西十戒,这个不能只看表面的文字,要看到背后的义理,义理是完全相同的。宗教之所以会有冲突,不是教与教本身有冲突,冲突在人们错误理解了教主的意思。基督教讲神爱世人,没说佛教的除外;佛陀讲慈悲喜舍,没说基督教的除外。所以宗教的本质一定要先了解清楚,都是教主们针对不同地区人们的教育。可以把上帝看成是父母,佛陀看成是老师,就没有冲突了,教主们本来也不会冲突,冲突都是人搞出来的。所以不同教的双方如果希望能够长久的在一起,首先要放下自己心中的成见,先接受和学习宗教信仰对婚姻影响很大吗?
影响很大,我就是因为在结婚前忽略了这点导致我失去了宝宝并且以后再也不能生育。我和现在的男朋友是大学同学,也是班里唯一一对能踏入婚姻礼堂的,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活我们算是国宝级的罕见生物!
我们大一的时候在一起的,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彼此来自的城镇,可能是缘分吧,我们的家乡都是来自同一个乡镇,家离得也不是很远。没读大学的时候,爸妈就交待了,不能找个外地的男朋友,找不到就回家相亲,所以这么难得的缘分更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过得无忧无虑,非常幸福,转眼就毕业了。由于我们早就商量好回家工作,所以也就不存在是否留杭(我们的大学在杭州)这个矛盾冲突,于是我们踏上了回乡的路,幸福而又充满期待!
我们双方的父母虽说没有见过面,但是通过我们的口述,大致都了解了各自的家庭,都甚为满意,很快就谈婚论嫁了。万万没想到,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宗教信仰,这像一个巨型炸弹,扔进了我们一帆风顺的爱河,激起万丈波浪。
我家信仰佛教,他家信仰基督教,他妈也就是我准婆婆一改以往大良母的形态直接扔下一句话:“必须跟我们信基督,嫁过来就是我们的人了,要么就算了,我们儿子不怕找不到更好的!”看着她那趾高气扬的样子,以往对我的关心,对我的好难道都是假的吗?还是说真的信仰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听了准婆婆的话,我爸妈气不打一处来,拉起我就回家了。回家后,男朋友一直打电话给我,说他一直在说服他爸妈,叫我不要担心,然而三天过去了,也不见他来找我。后来,他打电话给我,开始劝我跟他信,他说他真的很爱我,叫我妥协!
没办法,我跟他说分手了。天意弄人,很快我发现自己怀孕了,我妈一直就骂我傻,我爸就沉默,我就哭。我爸说:“既然都这样了,你就去找他吧。”我妈也没啃声,算是默认了。我打电话给他,他没接,为了宝宝我只能自己找上门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敲了门,开门的是他妈,看得出来他妈看到我很惊讶,很快就淡定下来,问我来干什么?我说来找男友,他妈妈却说他不在家,我顿时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我跟他妈说:“阿姨,我怀孕了。”
他妈顿时吼起来:“你怀孕了跟我什么关系,谁知道是谁的种,我们基督徒是不能有婚前性行为的!”这时我男友来,身后还跟着以为年纪相仿的女生,我满脸诧异,顿时感觉天旋地转!他妈看我失魂落魄的样子,鄙视地说:”谁留的种找谁去,别在我家撒野,没看到我未来儿媳妇也在啊!“
脑子轰的一声,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她是谁,她是谁?“我拽着男友追问。那女生冲上来想要拉开我,可不知道我哪来的力气就是死拽不放。他妈见状一把推开我,我就顺着楼梯滚了下去,当然,我的孩子就命丧他亲奶奶手上。
出院后,我心如死灰,还被告知以后都无法生育,爸妈坚持要告他们家,这样的结局我要如何收场?所以在结婚前一定要搞清楚双方家庭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和佛教适合结婚吗?
无所谓合不合适的,婚姻自由没有约束,更何况各个宗教虽有所区别,但其终点皆殊途同归。
其问题的关键其实还在于人,如果两个人真心相爱,其宗教信仰有所异同,那么并不能构成彼此的隔阂或者分歧。两个人的结合合适与否,更多应该考虑的还是彼此的性格及生活习惯,包括人品、三观、为人处世原则、接人待物理解等等。
个性决定行为
行为更多地受到情境力量(外部力量)的控制,或者更多地受到个人品质(内在力量)的控制,这种控制达到什么程度。在内在可变因素中,态度是重要的,但动机、价值观念以及个人品质也可能是关键的。 尽管存在许多种类的个性理论,美国个性心理学家们强调的是个人品质的测量。
诸如自尊、赞同需要、权威主义、独断主义、成就需要、权力定向、认知分化和交往需要等品质都已拥有大量研究著作。一旦测出了这些品质和另外品质,研究者们常常试图进一步考察其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是否能预示另外的品质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