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爱情的特点之一
4、单选 爱情具有以下特征 (1分) A 多向性 B 生理性 C 不稳定性 D 不成熟性?
我认为应该选B,生理性。
因为人随着性器官的成熟,
人在生理期才会有荷尔蒙的产
生。如果是单方面的不是爱情
,那是单相思。只有两个人互
相倾慕才会产生爱情。这里也
包括生理的需要。所以是生理性。
爱情的特点有哪些
爱情的特点有: 1. 对等性 “对等”一词,顾名思义,双方对立平等,也就是说,你掏心掏肺的一厢情愿、或被人单相思,都不能称之为爱情。恩格斯在论述爱情第一特征时指出,爱情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即双方互相爱慕,自主自愿。爱情的对等性主要体现在双方是自愿选择当下的关系,不包括一方强制,勉强凑合等。马克思也在关于爱情对等的命题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在表面相处对等的同时,内在人格也要形成对等。若是双方在外人看起来相敬如宾、如胶似漆,其实暗地里人格地位不平等,例如一方过于习惯强势,另一方一直处于劣势,或者其中爱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对等性 “对等”一词,顾名思义,双方对立平等,也就是说,你掏心掏肺的一厢情愿、或被人单相思,都不能称之为爱情。论述爱情第一特征时指出,爱情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即双方互相爱慕,自主自愿。爱情的对等性主要体现在双方是自愿选择当下的关系,不包括一方强制,勉强凑合等。在关于爱情对等的命题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在表面相处对等的同时,内在人格也要形成对等。若是双方在外人看起来相敬如宾、如胶似漆,其实暗地里人格地位不平等,例如一方过于习惯强势,另一方一直处于劣势,或者其中一方病态地依附或占有另一方等局面爱情的基本特征是?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情不像在花园里采花那样享受,而像是自己在辛勤地开辟一个花园,培育美丽的花朵。”
这就是说,爱是一种创造,爱情需要耕耘才能结出果实。
爱情是一个变数,爱的力量是可强可弱的。
一旦爱情的力量消失,去寻找祸根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双方都在创造中有所怠惰或灰心。
将要成为婚姻伴侣的恋人之爱,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它的特点是需要恋爱双方在实践中去用心把握和认真体味的。
同时,爱情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又有一定的规律性。科学地把握这些规律,就可以增加婚姻的成功机率。
01
爱情的发展阶段
爱情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被视为男女之间的一种发展着的关系,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激情。这种爱情关系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是好感阶段。
两个相互厌恶的人不可能在一起,两个互有好感的男女才有兴趣接近。他们感到与对方在一起是愉快的,彼此愿意倾吐内心的秘密而无所顾虑。
第二阶段是自我展示。
在两人无拘无束的接近中,彼此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的表露。尤其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与职场压力下,人们感到紧张、不安全,人际关系疏远,找一个亲近的人诉说自身的心理感受,向对方敞开心扉,无疑是想获得情感支持。
第三阶段是相互依存。
由于现实环境中人们能够找到的亲近对象和倾诉对象是如此稀少,因此一旦有了这样的对象,就会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一种依存感,依恋对方的理解、关心、鼓励和同情。双方越是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这一阶段对于今后的婚姻幸福极其重要,因为丈夫能够在事业上成功,与妻子的支持分不开;妻子要寻求自我发展,必须有丈夫的理解和鼓励。
最后一个阶段,是两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的阶段。
在恋爱中,双方都知晓对方的需求,并竭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对方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进一步默契、信任、依恋,建立更深厚的亲密关系,从而达到婚姻结合的目的。
遗憾的是,如今许多自由恋爱的男女,并不是审慎而严肃地按照感情发展的规律,沿着爱的阶梯一步一步攀登。
他们往往迫不及待地从第一步,跳到最后一步,或者刚走过第一步就觉得“大功告成”,匆忙结婚,就此结束恋爱进程。
这样的夫妻关系必然缺乏牢固的爱情基础。
她们之所以决定结婚,是想让恋爱的快乐达到极致,而未认真思考婚姻与家庭的艰巨使命。
一般而论,婚前未经充分恋爱的夫妻,在婚后是很难有条件去进行“恋爱补课”的。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使婚姻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02
爱是一种艺术
弗洛姆曾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爱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沉湎于其中的感情。
不管他(她)达到的成熟度怎样,如果不积极地发展自己的整个人格,培养勇于创造的意志力,那么对爱情的追求是徒劳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去爱周围的人,没有人道精神、坚毅、忠诚感和自我约束能力,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爱情。”
弗洛姆尖锐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爱情与社会本质之间的冲突,即一方面人们在一个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社会中强烈地追求爱情,但另一方面,在那个社会中,成功、荣誉、金钱、权力又远比爱情显得更重要,人们不惜用全部精力去学会怎样达到这些目的,而爱的艺术几乎无人问津。
学习爱的艺术,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总想怎样得到爱,怎样索取,而不是更多地想到自己怎样去爱别人,有无爱别人的能力。这可被视为一种感情上的利己主义或自私。
只要爱情中隐含着这种利己主义的根源,它就会导致双方的冲突。由于过分关心自己,轻视对方,以为对方的存在不过是为自己带来快乐,久而久之,对方便会失望,自己也会变得不满足。
在商品社会中,情感消费的倾向更容易损害爱的本质。
如果我们把幸福婚姻比做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爱情则是锲而不舍的艺术创造过程。
它需要高度的创造能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需要爱的双方竭尽全力去精心地雕琢。这一过程,远比享受、“消费”现成果实艰难得多。
成熟的爱,其核心在于给予。
一个人在爱情成熟之时,并不是一味寻求自我满足和舒适,而是把自己的生活世界向别人的需求敞开,主动去关怀别人。
如果仅仅以爱的名义去索取满足,那就不可能体验到真正的爱情。
这种成熟的、不自私的爱,一般有四个要素。
第一是对所爱者真诚关心,希望对方充分地发展和完善,能够独立思考和富于创造性。
这就要求具有为所爱的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意愿。
第二是责任感。
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感,才使相爱的双方能够同舟共济,渡过急流险滩,登上爱河的彼岸。
第三个要素是尊重。
爱一个人决不意味着去强求对方改变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适应自己的需要,而是彼此尊重,即使发生分歧,也能求同存异。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是爱情的大敌。
最后一点是知识,这是责任感和尊重的基础。有了知识,才能与对方交流、沟通,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听取对方的反应,才能避免误解,深化爱情。
当然,仅从理论上懂得爱的艺术是不够的,还要从实践中去运用这些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非不明白爱是艺术,爱需要奉献、牺牲、责任感和自我约束,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并不遵循这些原则。
尤其是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有些青年人被消费潮流冲击,一味求新求快,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实践爱的艺术,在爱情上舍不得投入足够的精力,把学习有助于自己晋升、发财、出国等方面的知识看得比学习恋爱、婚姻、家庭知识重要得多。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商品社会中的主宰作用有关的是,如今许多青年人只有“实利型”的爱情。
可悲的是,这种“实利型”的爱犹如易耗的消费品,“来得容易去得快”,既无艺术性,又无耐久性。以这样的“爱情”作基础,婚姻怎么会稳固呢?
03
对合作与陪伴的期待
一对相爱的男女,都期待彼此合作去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因为两个人总比一个人的力量大些。
可以说,合作是爱情的主要动机。
为什么人们期待恋人成为合作者呢?
首先,恋人是经过挑选而得到的,既不像家庭成员关系那样不能选择,又不像同事关系那样肤浅平淡;人们在挑选恋人时,就暗暗选择了对方的合作能力。
第二,具有恋爱关系的男女,彼此放心,有安全感,一方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任务和困难告诉对方。
第三,恋人能做到心心相印,往往不用一方请求和表白,另一方就会心领神会地伸出合作与援助之手;尤其是恋爱双方在感情和心理上的支持,是别的关系无法代替的。
然而,并不是说对合作的期待永远可以在爱情中自然地得以实现,无须努力克服困难。
两个人毕竟是两个人,彼此的合作需求及其内容不断在变化,这就需要恋爱双方不断地观察对方,调适自己,力求做到双方的步调一致,以便能够长期合作下去。有时候,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双方的合作可能受到一些阻碍。这也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各自尽力而为,双方都能妥协谅解,就不会使合作中断。
这种谅解妥协本身也是一种合作。须知,两个人永远配合得像一个人那样的情况是很少的,因此双方都不要特别苛求对方。
两个相爱的人,大多希望相互陪伴,永远在一起,这也是爱人关系不同于其他关系的特点。这倒不是说两人必须事事、时时形影不离,而是说他们在感情上彼此不能分割,价值观、信仰、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共同性使他们在精神上相互伴随。在恋爱期间,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和危机的考验,但双方也必须为这种考验的到来做好准备。
实际上,不少夫妻后来不能同甘苦、共患难,遇到困难或挑战,便以分手作为逃避。要使恋爱双方最终结为“海枯石烂不变心”的夫妻,就应当尽可能地延长婚前交往的时间,使爱情经受足够的考验。
那种速战速决的“闪婚”是不可取的。
当然,一个人要掌握爱情的全部意义,并在行动中付诸实现,也不是恋爱期间完全能办到的事。爱的能力也是一种素养,是从孩童社会化过程就开始培养起来的。
许多男女在恋爱中的良好表现,以及后来能够冲过波涛翻滚的爱河与爱侣一道同登彼岸,从而生死与共,终身矢志不渝,成为人们景仰的模范夫妻,是与他们具有良好的“教养”和高尚的品质分不开的。
其中,父母所起的教育和表率作用,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