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子教小朋友是对的吗?
别人不欺负你你别欺负人,别人打你你就给我打回去,你会这样教育你孩子吗?
明确告诉孩子打人不对,告诉孩子不能打小朋友,打人是不对的,比如用手指扣眼睛,用铅笔戳脸蛋儿等。当小一点的孩子之间出现打架欺负的时候,因为家长不能出面让孩子“适当”地打回去,也未尝不可。但是小孩子内心很单纯,教他还手时一定不要忘记教他们把握尺度,还要告诉他打人不是好办法,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大点的孩子一定要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关系,发现自己孩子有被欺凌的苗头,就要及时干预。
鼓励孩子用“理性”的方式“打”回来也未尝不可,但是一定不能大意,我们不培养熊孩子,我们只想在孩子被欺负后,能正确地反击回去。这世界上的确存在一些不讲理的人和事,尤其有些熊孩子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你跟他好好讲话他当你软弱可欺,反而变本加厉地欺负孩子,家长要尽可能少参与少干涉,让他们自己通过磨合去学到正确的处理方式。
同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你看那本书上教过我们要怎么跟小朋友友好相处,那本书说过我们在小朋友争吵时要怎么做,让孩子在读书中找到自己理解问题以及与人沟通的正确方式。但如果别的孩子真的是故意侵犯和欺负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又不懂得如何去反抗,如何去解决问题,家长就应该及时站出来制止这种欺负的继续发生。
家长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呵护和尊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孩子是有人保护的不可以随便欺负的,也可以去跟学校或对方的家长交涉。理性但坚决地说出你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大家共同商议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顺理成章地和孩子一起去开展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让别人没有机会来欺负他。孩子在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并且看到锻炼身体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后,就会爱上这种让自己强大的生活方式。
教育小朋友,只说应该怎么做,而不告诉为什么可以吗?
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有个孩子的妈妈,在这里,我说说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我觉得教育小朋友,只说应该怎么做,而不告诉为什么是不对的。因为,孩子还小,对什么事情都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五彩缤纷。小朋友本来就是最好奇,小小的脑子里装满的是十万个为什么?期待什么事物都想去摸一摸,做一做。万物都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
现在经常会在一些平台上看到,各种宝妈宝爸们教育孩子的影像。说实话,很大一部分都是简单粗暴,只要发现孩子们做了在他们认为是不错的事情,就是耳光谩骂。怒吼着孩子们,这个不准做,那样不许做。。。。。。还有一部分呢,就是孩子做什么都由着,不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个人觉得这样也是不妥的。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只要稍稍有点心,在纠正孩子们闯祸的同时,引导孩子们以后要怎么去做,这件事情这样做对不对,那么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相信孩子们是会慢慢懂得的。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切,情商, 这是一个非常熟悉又陌生的词,在一个和谐家庭长大的孩子,他的生活中,他的字典里没有自卑,尖酸。反之。刚其然。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带他家宝贝来我家。当时来了客人,我在做饭,他妈妈照顾着他。可是,那个调皮家伙。一会儿功夫,大搞破坏,当时,我还不知道,吃过饭后他们回家。我打扫卫生,一看,厕所里的水桶里,泡着爱人的皮鞋。房间的床上,满床的瓜子。家里的水缸里,漂浮着层烟花。哎呀,看到那些,头都要大了,也不知道他妈妈带孩子,是怎么教育的。
邻居家的孩子才二三岁,每天来我家玩,但是从来不乱拿也不乱吃别人家里的东西,在我家里,也不乱拿乱摸别人家里的东东。虽然年纪小,但是特别懂事。这些方面,我觉得孩子的妈妈功不可没。从一个孩子可以看到,他的家庭教育是否缺失。家长什么做到了正确的引导。在这个方面,邻居做得很好,从小就得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哪些可做,哪些不能做。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一定要清楚地告诉孩子,重要是的,让他们懂得,那些事情,为什么不能做?不让他做!
怎样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1、要时刻回想自己的童年,自己不要摆高姿态,不管是你们还是像我们这样刚出校门的人群,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我们自己要回想一下,我们当初犯过的错误,在孩子身上发生,那我们只能去教导他,因为我们是有亲身经历的,将起来会比较有说服力。
不用去请什么教授专家咨询,因为他们的理论也都是通过对部分儿童和家长的沟通得来的,只不过使用系统的语言表述出来了。可是我们说那种生涩的语言,孩子能够听明白吗?
2、就是要让孩子把心里的言语表达出来,话一说开,心里面的堵塞或者想不明白的地方就疏通了。
3、对家长而言,总是以工作忙负担重为理由,拒绝进入孩子的世界,或者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满身铜臭教育孩子,那么小孩子肯定会“近朱者赤,进磨者黑“了。
同时还会娇气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绝对错误,正确的说服方法再加上严厉适当的处罚措施,是对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保证。
扩展资料:
儿童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它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青春期到来以前的未成年人被称为儿童或少年,他们在思想、性格、智力、体魄等方面的可塑儿童教育性很强。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包括教师直接指向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反映和具体体现,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启发式教育方法观出现在奴隶社会,在中国集中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苏格拉底为主要代表。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后来朱熹将孔子的“愤悱”原理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学生想弄明白某个道理或有些兴趣,但是却弄不明白;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指学生想说,但却说不出来、说不清的情况。
启发式教育方法观的主要方式是: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鼓励孩子发问,并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去探索并提出问题。当孩子说出某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赞许:“这想法真不错,连父母也想不出来!”切记不要嘲笑孩子,否则,他们以后不会再开口发问了。
(2)鼓励孩子大胆思考
孩子开始思考问题时是大胆的、无拘无束的,当然也会出现错误,许多家长都习惯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这是应该的,但也要注意,如果纠正过多,管教过严,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错了也要鼓励。
(3)加强对孩子求异思维
很多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这种训练原则能够启动孩子的思维,帮助孩子锻炼思维能力。孩子在自由玩耍时,可给他折纸、积木、拼图等需要动脑筋且能够自由装卸拆合的玩具,以启动孩子的思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儿童教育
百度百科——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