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面对一份稳定清闲、请假不扣钱又容易的工作,时间久了就产生厌倦情绪,想着跳槽。

2023-10-18 17:30:15 来源 : 网络 作者 : 听雨楼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想上班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有一天,上班成为一件让你每天早上醒来都感到无比痛苦的事情时,你就该考虑换份工作了。”


不知从何时起,在60-70年代出身的人眼中让人无比向往的朝九晚五式的工作,已越来越被80-90年代出身的年轻人感到厌倦。


“每个月总有那么30几天不想上班。”

“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会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金钱。”

“上班就是在浪费时间与青春。”

......


诸如此类的言论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与生活中,于是“上班”听上去像极了一个很丧的词。


据国内某求职网站发布的《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近三年应届毕业生的离职率正在持续飙升,其中2016年高达26.5%。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上班了?”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


作为一个已经上了3年多班的90后,我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所以前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关于“不上班”的文章,也和身边那些已经不上班的朋友们聊了聊,收获颇丰。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上班?”,以及“不上班的话,可以做些什么?”



“上班和工作 完全是两回事”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观点:“上班”和“工作”完全是两回事。大部分人说自己“不想上班”,其实并非“不想工作”。


这个观点我是在看谈话节目《圆桌派》2016年的一期“呆着:不想工作怎么破?”时,被陈丹青点醒的。



“上班”是一种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商业交易行为”,公司付费购买你的劳动时间,你就必须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去做规定的事情。


而“工作”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或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之一。


简而言之:上班是为别人做事,而工作是为自己。


在《锵锵三人行》的百度贴吧里,某位网友对“上班”和“工作”的定义,我觉得形容得非常贴切。


【上班】= 带有一种勉强的、不情愿的、被动的、单纯为了不被带上耻辱的“无业者”帽子的那些家境一般的、又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青年人、中年人所做的事情。“混日子”是上班族的普遍心态,因为收入不高,但又不能没有这份收入,所以“焦虑症”患者的比例也相对高一些,这在狼多肉少与攀比心较重的国家里最为明显。当然,也有一些人因惯性使然(上着上着就习惯了),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高,所以“混日子”对他们而然就是最好的日子。
【工作】= 带有一种积极的、并不单纯为了不被别人歧视为无业者的、有奋斗目标并能结合自身能力的、想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并能乐在其中的人做的事情。


所以千万不要混淆了“上班”和“工作”的概念。那些整天嚷嚷着不想上班的人,可能只是不想上班,而非不想工作。工作有很强的驱动力,陈丹青说,他也不喜欢上班,却可以像虫子一样醒来就工作,一直到深夜。


那么界定清楚了“上班”的真正含义,我们就来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上班。




“互联网的发达 让我们看清了彼此的生活”


其实我觉得,大部分人并非生来就讨厌上班。否则为什么职业倦怠症一般都出现在那些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人身上,而不是在应届毕业生身上。相反,刚刚离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反而对上班的积极性最高,因为新鲜好奇、没有经验。在对上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体会之前,我们往往会把“上班”和“工作”混淆一体,想从上班中获取工作才能带来的快感。


但结果往往是工作越久越发现:上班的本质其实还是为了赚钱谋生。幸运的话,它也许还能给你带来金钱以外的成就感;不幸的话,你就单纯是在做一笔拿时间换金钱的交易,所以才会有人抱怨“上班就是在浪费青春”。


但是生活在一个物质社会,一个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牺牲点什么去换取金钱。而牺牲时间,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天然拥有,且成本最低的买卖。所以上班赚钱,成了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件事情,它背后所折射的含义是:你要生存,就得上班。



所以大部分人哪怕上班没那么顺心,或正在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也只能忍气吞声,日子久了,倦怠感自然而来。


上班所带来的倦怠,相信每一代人都感同身受。但为什么我们的父辈母辈那一代,就从来没听说过谁谁谁不想上班,就干脆辞职了呢?


《圆桌派》里的观点很有意思:这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有关。


在通讯和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相对贫乏简单,那时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都在自己所在的圈子里,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但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大到世界,小到身边,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谁谁谁出国读书了,谁谁谁创业了,谁谁谁一边环游世界一边赚钱了...


再加上各类媒体、广告、互联网产品每天都在变着花样供应各种生活方式:精英就该喝某品牌的咖啡,戴某品牌的表;中产标配就是一房一车,一年两次国外旅游;月薪两万的女孩每天一颗牛油果;不油腻的中年男人周末都在健身房挥汗如雨...


一方面,不同阶层的人毫无保留地看到了彼此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社会也越来越鼓吹同一种价值观和成功标准。渐渐地,所有人都被挤到了同一个地方,向着同一个方向奋斗。


然而可悲的却是,东方是一个等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又极其重。于是那些无法突破现状的人,只能一边羡慕着别人的生活,想要努力改善自己,一边又缺乏奋斗的斗志与能力,于是挫败不断,最后只能沦为社会的边缘人,一日日重复上着没有希望的班,不认命地活着。




“看似选择很多的年轻人 其实别无选择”


虽说现在年轻人不工作可以做的事情比过去更多了,但如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也比过去大多了。


特别对于那些家境一般又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的青年来说,衣食住行的生存压力与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都让他们在许多个“不想上班”的时刻犹豫不决。既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没有承担风险的经济实力,看似选择更多的年轻人实则根本没有选择。于是只好一边抱怨着“不想上班”,一边继续埋头干活。


所以“不想上班”对当代青年来说,其实是一句十分沮丧而又无能为力的话,它背后隐含的是除了上班别无选择的无奈。


如果以上描述的人群是“不想上班”群体中的大多数,那么真正做出辞职决定,不再上班的年轻人,可以说是这群人中“真的勇士”了。



不上班 可以做什么?


消极选择:混吃等死家里蹲


在不上班的人群中,有这么两类对比鲜明的状态:混吃等死、得过且过的消极状态;和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积极状态。


消极状态的常见表现有:回家啃老、家里蹲、变卖已有资产坐吃山空(这种现象多见于家庭条件富足者)等。


在“啃老族”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的今天,“蹲族”这个新概念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蹲族”,顾名思义,即不上班、整天蹲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无业青年,多存在于北上广深等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前阵子国内心理学自媒体Knowyourself发了一篇文章专门分析北上广深独有的“蹲族”现象。文章是这样描述他们的:“这群人高学历、无业、既不热血也不奋斗,他们在一线城市里租房混日子,回不去家也留不下来,终日无所事事。”


“蹲族”这一时代的产物,充分验证了那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我有时就想,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过于鼓吹“努力”了,以至于每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般,好像不努力的人生就不值得一过一样。明明有些人就是天性懒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却被这个社会的价值观逼得不得不上进,拼命去寻找值得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


《圆桌派》里,窦文涛讲了一个辞去教师工作后回到家乡“蹲着”的年轻人,连饿了吃东西、渴了喝水的欲望都没有,整日在家蹲着不出门,最后很长一段时间没见他之后,村里人发现他饿死了。


这应该是“蹲族”的极端了。


陈丹青说:有些人天生就对这个世界不感兴趣,却无法选择地被生了下来。他们看了看这个世界,发现没什么可活的,于是选择了离开。


一想到在这个摩肩接踵的世界上有一群人正这样格格不入地活着,就觉得悲哀。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想上班了?

我是一个已经5个月不上班的人,目前正在大理旅居,并运营自媒体账号“贡多拉在旅居”,期间陆续接触了数十个不上班的年轻人,也正拍摄相关人物系列。通过对大家情况的分析总结,我发觉现在年轻人不想上班,多是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职场内卷,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内卷这个词不必过多解释,如果是为了完成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高效加班加点,且有一定符合劳动法的加班费,相信绝大多数人是愿意为之努力的。但现实却是,部分加班是无效加班,延长了工作时间,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工作也并没有推进,效率低,徒增疲惫,且没有加班补偿,这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长此以往,心力交瘁。

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就曾遇到有时候明明可以开会半小时讨论决定好的事情,因为会议经常跑题、没有目标感、时间概念,一场会议拖长到两个小时,进而其实工作也都向后拖延,十分不高效的行为真的很让我恼火。


2、物质条件相对充裕,更注重自我价值。

我的两份工作辞职时,都相对有了一点积蓄,即使短期不上班也不至于风餐露宿。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我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底气。所以大家应该养成攒点钱的习惯。

对于很多90年代、00年代的职场人来说,他们或许早已经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一份工作是养家糊口的唯一指望。这一批年轻人虽然不是家家富裕,但小康家庭已经不少,他们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后,更愿意找一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

如果一份工作带来的只有微薄的工资,没有精神上的富足、对团体的认同感,炒老板鱿鱼的人并不罕见。

3、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上班也能赚钱。

我在上班就有意发展自己一专所长的技能,比如着手写稿投稿,以备副业可以转为主业。信息时代下,坐在办公室上班不再是唯一出路。当你不想被领导管、被同事卷,自己创业或者自由职业都是年轻人的选择。

比如,我个人就正在通过不上班只工作来赚钱,像我这样的数字游民已经越来越多。再比如,大理摆摊文化盛行,很多任不上班通过摆摊都能养活自己,甚至有的还有不错的收益,这对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年轻人来讲,极具吸引力。

当然,不想上班的年轻人天天有,但一边抱怨一边按时打卡的更多。在近几年疫情影响就业的大环境下,辞职需谨慎。

我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辞工了,再去工作,到处都不适应,也不习惯,把钱耍完了,不知道怎么办,反而厌倦?

如果你这样下去会越来越懒散,还是尽快找一个工作先去做。不管怎么不适应,一定要咬牙坚持下来。只要坚持三个月下来,你的习惯就会发生改变,就不会像以前那么感觉上班痛苦了。有事情做你的心里想的也少了,也不会显得那么厌倦。

作为年轻人,你讨厌重复的工作吗?为什么?

你好。作为年轻人,我非常讨厌重复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它熬光了我的所有动力和对未来的憧憬。


1、长期重复进行一项工作,缺乏难度挑战。

2、工作难度高、压力大,长期的执行会让人身心疲惫。


3、工作无法让人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产生了自我怀疑。

你身为老师,长期以来都是上你自己负责的课程。课程内容已经十分熟悉,讲课模式也已经很固定,这让你一直在重复同样的行为,产生了倦怠感。
你还要每天面对一大班学生,各人的表现各异,也有很多不太听话、让人头疼的学生,要管理好他们、处理好师生关系实在是很大压力。
你要讲课、管理学生,这些工作既琐碎又复杂,要耗费不少时间精力,学生的表现也让你很不满足,因此你对这份工作无法产生成就感和价值感。
要面对和解决职业倦怠,需要进行一些改变:

1、首先暂停脚步
感到倦怠无力时,就暂停一下脚步,停下来歇一歇,让自己紧张烦躁的情绪缓解下来。可以在周末或假期进行一下休整,重新充电。
2、解决情绪问题
你感到厌倦、烦躁甚至是愤怒,产生了消极情绪。那么就要尝试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情绪疏解和管理,将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减轻焦虑。比如,运动、冥想、自由书写等。
3、为工作重新设置目标和挑战
为你的教学工作重新设置目标和挑战,提高难度,打破重复状态,寻找新动力。比如,本学期要帮助N名学生的成绩达到X分以上,课程要获得百分之几的好评率,等等。

4、重新思考和寻找工作的意义
可以和其他一些老师或前辈聊一聊,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份工作和这个职位,思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思考一下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目的,它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成就感和价值感,通过什么来实现?
5、体验不同的生活和人生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休假外出旅行,改变环境,去体验不同的生活与人生,从而调整心态,得到不同的感悟。
很多工作都要承受巨大压力,有得有失。比如你做老师,要承受讲课和学生的压力,但是却可以享受长假期。

工作三年了,薪水不高,感觉工作越来越无趣,每天行尸走肉一样,我该怎么办?

我也遇到了跟你差不多的情况。不过比你工作多了些年份,薪水也不高,每日的工作日复一日地重复,确实无趣,每天行尸走肉一样,一成不变的生活,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而产生这种原因,是因为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


或许我的经历可以给你参考下。

在工作了一年多以后,我就产生了职业倦怠。当时我觉得每天这样工作,真的很累,很无趣,但是又不得不去工作,没有一点精气神了。

当我多次产生这种情绪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有了职业倦怠的心理了,这个时候,我开始端正自己的态度,寻找解决的方法。


第一招:端正意识,明确自己是为自己工作。

有时候产生职业倦怠,更多是一种为别人工作,被逼着去工作的心理在作祟。

所以当有这种情绪出现的时候,需要先审视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不是一份好的工作,当你想明白之后,要么换工作,要么继续工作下去……比如薪水太低,是工作职位的问题,还是公司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的问题……想清楚了,再做决定。

但是这些选择都是你自己做的,你是在为自己工作。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知道自己是喜欢这份工作的,每天在处理数据的时候,用自己掌握的技能梳理各种信息,做出应对,确实是我喜欢的人,而且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工作来养活自己,我的矛盾大概只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不满吧。


第二招:重新寻找工作中的闪光点跟亮点

人在每日的习惯性重复中,会忽视很多现象跟问题,眼中看不到别的,就更难发现工作中的乐趣了。所以可以适当调整心态,重新适应工作,挖掘工作中的亮点,更新知识,用新的方法去应对工作。

比如每天跟同事打交道,不同人不处事方式是怎么样的;又或者之前习惯了的工作方法,是不是可以改进完善等等……

甚至给办公桌上摆一盆花,跟同事分享零食等,也可以成为工作中一种乐趣。


第三招,把工作跟生活分离,不要让工作影响你的正常生活……

此前有一次晚上,早已下班,跟朋友出去吃烧烤。客户打来电话,要求寄样品,寄证件。甚至还要求我给他更低的产品价格,拉锯了半天 最后谈完了 。朋友还等着吃烧烤……

也有一次周末,好不容易跟朋友一起看电影。同事打电话来,问一些产品的处理情况,确认产品的处理意见跟偏差。不得已站在电影厅门口 谈了十几分钟电话,再进去,电影已经开场了……

你是否也是因为每天生活被工作侵占了,而产生了厌烦的心理,那么你可能需要割裂一下工作跟生活之间的相互侵占。

上班认真工作,下班认真生活。二者谁都不要侵占对方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质量。

相关文章

  • 长期的精神心理创伤,如家庭纠纷、婚

    植物神经紊乱的病因是什么1.遗传因素:一般神经衰弱的病人都有家族性,但并不是说患神经衰弱都是遗传因素所致,在这只能说它是患此病的一个致病因素。 2.社会因素,各种引起神经系统

    2023-10-16
  • 我有一个烦恼,谁能帮我解答一下?

    我有一个烦恼,请求大家帮帮我,谢谢~同为初中生,你好。 说实话,不仅仅是你,我也会这样,我的很多同学也是这样的。 网络的吸引力确实很大,一上网,总是想去玩或者是聊天,就会丧失学习兴

    2023-10-15
  • 儿子28了自从14年毕业。就一直待在
    儿子28了自从14年毕业。就一直待在

    我家儿子已经毕业了但是不出去工作,整天在家打游戏,说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怎么办?这样的孩子确实很让家长操心,但是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可以找亲戚朋友帮忙找一下工作,或者鼓励他出

    2023-10-14
  • 职场中的老实人:是不是都会被同事们
    职场中的老实人:是不是都会被同事们

    在职场中,老实干活的自己为什么总被安排很多任务?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比如出身,关系,甚至运气,但对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一样的。每个人每天24小时,这决定了每个

    2023-10-11
  • 职场里的好人缘有哪些表现呢?
    职场里的好人缘有哪些表现呢?

    在职场上人缘好的人具备什么特质?人缘就像是一种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真正人缘好的人,不是为人圆滑,而是有处世的原则和底线。那么今天就让我

    2023-10-11
  • 震颤烦恼?熄风止颤汤告诉你如何摆脱

    祛风除颤汤到底是什么?“祛风除颤汤”是专家组结合上千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目前唯一比较成熟的一种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案。 【工具/原料】 精选西红花、蜈

    2023-10-10
  • 耳鸣一般对健康危害不大,但却令人烦

    耳鸣会影响健康吗?耳鸣会影响到咱们的健康的,如果说咱们耳鸣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可能就会影响到咱们的脑神经,所以说一定要重视起来。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耳鸣?你好,耳鸣的原因有很多

    2023-10-09
  • 旅游,烦恼,心事

    旅游怎样敞开心扉,我感觉我总是带着心事旅游,不开心旅游不都是闲下来的嘛,把所有的事情都确认好了,多确认几遍。想着反正你想着想着也做不了……真的好烦恼啊!!每次旅行都想开开心

    2023-10-07
  • 在职场中怎么样做到拒绝同事们的无
    在职场中怎么样做到拒绝同事们的无

    在职场中,该怎么拒绝同事无理的要求?在职场当中,如果面对同事无礼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表现出拒绝的态度,但是我们不能够直接的拒绝,如果直接的拒绝,可能会给别人留下一种不好的印象,所

    2023-10-07
  • 帕金森患者在家庭护理上,首先要做好

    帕金森病家庭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帕金森病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护理事项: 1、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姿势与步态的训练。日常生活尽量让病人自己完成,但要注意保护病人,防止病

    2023-10-05